作為一個北方人,麵食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主食。當然,每個北方人必須要掌握的本領就是要會蒸饅頭,吃了自己蒸的饅頭以後,就再也不想買饅頭吃了,香甜暄軟,嚼勁十足。三斤麵粉可以做一鍋饅頭,要比買著吃省錢多了。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北方人必須要掌握蒸饅頭的本領的原因了。但是,很多朋友還是不會蒸饅頭,面總是發不好,蒸出來的饅頭像死麵疙瘩一樣,根本就嚼不動,更不用說香甜暄軟了!今天,廚娘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發麵蒸饅頭的小技巧,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發麵時,只放酵母是大忌!加點它,饅頭香甜有嚼勁,比麵包還暄軟!要想蒸出一鍋好吃的饅頭,用什麼發麵很重要,用酵母發麵雖然快,但是蒸出來的饅頭是沒有靈魂的,沒有了麥香味。要想饅頭做的好吃,用老面引子發麵很關鍵,老面引子就是上一次蒸饅頭留下來的麵團。(第一次做老面可以取300克麵粉加入適量的溫水,加點酒糟,調成麵團後,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做成功的老面有一股酸味是正常的)
首先,用溫水把老面溶解,用手反覆地攥捏老面引子,直到水變成奶白色。水可以少加一點,如果麵團硬的話可以加點溫水,但是,如果水放太多的話,面就和的太軟了,老面引子溶成的老面水也用不完,扔掉了就浪費了。
一斤老面引子可以發酵3-5斤乾麵粉,把麵粉加到一個大盆內,邊加老面水邊攪拌,攪拌至剩餘少量乾麵粉時,下手揉成光滑的麵團,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蒸饅頭的麵團要調得硬一些,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才勁道好吃。老面饅頭雖然好吃,但是有一個缺點,就是發酵時間比較長,可以加2克酵母粉在麵團裡,這樣老面引子和酵母粉混合在一起,可以促進麵粉的快速發酵,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沒有了酵母的味道,並且還縮短了發酵時間,只需一個多小時,麵團就可以發酵好。
面發酵好以後,揣點鹼水,把鹼水揣均勻以後,把麵團轉移到案板上,揉面排氣,在揉面期間,要不停地往案板上撒乾麵粉,這樣做出來的饅頭好吃又勁道!最後,把麵團揪成大小均勻的小面劑,再揉成光滑的饅頭胚。
將饅頭胚下墊一個玉米葉,這個要比屜布好用多了,蒸熟後的饅頭底不會粘在玉米葉上,既省水洗屜布,又不浪費糧食!揉好的饅頭不要直接上鍋蒸,蓋上鍋蓋,二次醒發15-20分鐘,這一步非常關鍵,這是饅頭暄軟蓬鬆又好吃的關鍵!
蒸饅頭是冷水還是熱水上鍋?麵點師傅教你1招,饅頭蓬鬆又好吃!醒發好的饅頭一定要冷水上鍋蒸,隨著鍋內水溫的變高,饅頭胚也在慢慢的膨脹,這比二次醒發都重要!如果開水上鍋,饅頭膨脹的過程就會縮短,這樣饅頭就不夠蓬鬆,也不暄軟。饅頭冷水上鍋,大火水開後,開始計時,蒸20分鐘後關火,燜5分鐘後再出鍋。這樣鍋蓋上的水滴不容易滴到饅頭上,如果水滴滴到饅頭上,會使饅頭表皮回縮,看起來坑坑窪窪的,饅頭也不漂亮!又白又大的山東大饅頭就做了!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暄軟勁道,特別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