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對一塊保存完好的埃及棘龍屬(Spinosaurus aegyptiacus)尾部化石的分析得出結論:「棘龍和其他非鳥恐龍不一樣,可能是一類非常適合水中生活的恐龍。」
棘龍的跨世紀大變身
科學家對棘龍研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們對棘龍的認識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棘龍版本1.0
第一個棘龍被發現是在1910年,由德國巴伐利亞的貴族恩斯特·斯特莫在埃及發現,並將標本藏於慕尼黑古生物學及地質學博物館中。
不幸的是這些珍貴的骨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一場空襲毀於一旦。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只能從以前的一些描述中推測這個「特別的恐龍」。「他是兩腳站立行走的?它們的鼻子長長的像鱷魚一樣?它們的背鰭大約有2米高吧?他可能得有18m長吧?」
圖註:由於當時棘龍的頭骨部分只發現了下顎,所以當時它的上顎是用的常規獸腳類恐龍上顎還原出來的,所以看起來怪怪的。
2、棘龍版本2.0
大部分人對棘龍印象應該是2.0版本,2001年《侏羅紀公園3》的上映,使得棘龍一舉成名,而電影中對棘龍的刻畫與現在棘龍形象已經比較接近了,特別是上顎已經變得扁平,有點像鱷魚,可見當時的電影製作團隊是很用心的,基本上已經還原出當時對棘龍的所有理解。
《侏羅紀公園3》中,棘龍身長有14米,有力的後肢讓它直立起來更有利於攻擊對方,同時前爪具有支撐作用,方便完成撲殺動作,所以我們才能看到電影中,與霸王龍搏鬥的精彩場景。
3、棘龍版本3.0
隨著棘龍化石的不斷發現,棘龍的認識也逐漸清晰。2014年,尼扎爾·易卜拉欣在摩洛哥的沙漠裡挖出了另一枚棘龍的骨骼化石,傳說中的棘龍終於重出江湖。新發現也顛覆了以往對以往棘龍形象的認知,尼扎爾·易卜拉欣認為,棘龍可能是四足行走的恐龍,因為棘龍後肢明顯比其他的肉食性恐龍要短。
這一觀點的提出引起全世界的轟動,這一發現意味著,棘龍大部分時間在水裡生活,為了滿足長時間遊泳的需要,它的後肢進化得短小精幹。更重要的是,從此棘龍不再是能與霸王龍匹敵的大型食肉恐龍,而是成為一條捕魚為生的「漁夫龍」。
4、棘龍版本4.0
其實,在2014年尼扎爾·易卜拉欣發現的棘龍化石就已經證明,埃及棘龍可能是地球上第一種半水棲的恐龍,且遊泳能力強,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以巨鯊、鋸鰩和肺魚為食。而最新發現的尾巴化石進一步證實埃及刺龍能適應水生生活。
2020年4月29日,摩洛哥裔德國古生物學家尼扎爾·伊布拉辛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棘龍研究,文中提到他對在摩洛哥出土的棘龍尾部化石進行研究的最新成果,而這一研究再一次改變了人們對這種生物的認知。這一結論就是:棘龍是一種真正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它的巨大鰭狀尾巴表明它很好地適應了水生生活方式。
該尾巴化石是在摩洛哥東部撒哈拉沙漠的白堊紀沉積巖中發現的。它的尾巴和其他食肉目獸腳類動物的尾巴完全不一樣,又高又平,像鰭一樣。
根據研究人員對該尾巴的測試,發現這條尾巴在水中產生的推力是其他兩種獸腳類動物(異特龍和腔骨龍)的8倍。它的運動效率也是這兩種陸生恐龍尾巴的2.6倍,這種特徵更像是現代鱷魚或現代冠蠑螈的尾巴(關鍵是,這兩種水生動物也可以在陸地上活動)。
5、棘龍版本5.0?
恐龍界的麥可·菲爾普斯
在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恐龍不會遊泳,是一種喜愛在陸地上生活的群體。這次對棘龍尾巴化石的研究也是古生物學家第一次發現水生的非鳥類恐龍(嚴格來講,中生代的鰭龍、魚龍等海生爬行動物並不屬於恐龍)。
所以說,棘龍迷也不要太難過,術業有專攻,打不過霸王龍,咱當個遊泳健將也不錯,至少沒有恐龍跟咱爭遊泳第一。
文字/排版:古生物趣談
圖片:網絡(侵刪)
關注我,了解更多有趣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