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這個能吃嗎?」
「老闆,我想要一個孫悟空形狀的。」
……
畫糖人、捏麵人、吹糖人
這些曾經在街巷隨處可見的手藝
如今成為稀罕玩意兒
在長春公園益智親子園內的糖畫攤位前
不少遊玩的家長和小朋友心生好奇
不住讚嘆
馬國俊帶著妻子和女兒一家三口
一直堅守在傳承非遺的路上
馬國俊畫糖人
妻子高均梅捏麵人
女兒馬雁吹糖人
這一家三口各有絕活、手藝精湛
近年來,這三口人先後獲得了由長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發的聘書,並多次參與全國各類非遺文化展覽,受到國內外友人的認可和好評。
馬國俊經過短暫構思
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
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圓形板上
不到1分鐘
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
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
個個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等糖畫凝固後
馬國俊再用一根竹籤
把一件件作品粘合提起來
這就完成了一幅作品
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59歲的馬國俊是一名土生土長的長春人,兒時受父親影響喜歡上了糖畫。「小的時候家裡沒有玩具,父親逢年過節就會為我做糖人,興趣使然就學會了。」1993年,馬國俊和妻子高均梅因工廠倒閉雙雙下崗,為了謀生,他們開始了走街串巷的民間藝人生涯。「學校門口、醫院門前、電影院路口,這些地方我都去過。」馬國俊說,在街邊做糖畫的15年間,發現知道糖畫這門傳統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從事這門手藝的人也為數不多。糖畫作為記錄一代人生活的見證,這門手藝讓他愛到骨髓,無法丟棄。於是,馬國俊將這門手藝傳授給自己的女兒馬雁,馬雁在繼承畫糖人的基礎上,還掌握了吹糖人的手藝,這讓馬國俊非常驕傲。
攪拌著電飯鍋內的麥芽糖
挑起一小團
放在手中揉捏和拉扯
並用拇指抻出一個「吸管」
方便一會兒吹氣兒
生動立體的糖人
並不完全靠吹
講究的是手眼嘴的協調
通過揉捏形成一條輸氣通道
利用氣息的變化來塑造形狀
手捏完成邊角的造型
其中力度、輕重變化全憑自己體悟
馬國俊的妻子高梅
看著他們爺倆的畫
她自己琢磨著也能用面捏出來
十二生肖、美人魚、動畫人物、玫瑰花……
高均梅拿出以往捏好的作品
為了保證作品長時間不變形
現在使用黏土來代替面
不能食用,僅限觀賞
「非遺不光有傳承,更要有堅守,這是我們一家人從事民間藝術的初心。」馬國俊說,只要有展會、有活動,他都會帶著家人去展示糖人藝術的風採,將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手藝讓更多人知道。
記者:張琳婉
攝影:石天蛟
編輯:林琪
責編:苑丹 於飛
"掌上長春"微信公眾平臺
微信ID:ccrb1945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