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夏天就要過去了,當我們的孩子還在各種補習班之間穿梭,或是無所事事的擺弄著手機上的APP時,隔壁島國的一群男孩子卻上演了一出關於青春、熱血和夢想的真人秀。
平成年最後一個夏天,第100回夏季甲子園決賽,「全明星隊」大阪桐蔭13:2擊敗「奇蹟隊」秋田金足農業奪得冠軍。從比分上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場實力並不對等的比賽,比山王打湘北時的實力相差還要懸殊。
秋田金足農業時隔103年創入決賽,可以說是甲子園版本的冰島隊。因為是農業學校,所以隊員們平時上課就是務農,養豬養牛養兔兔什麼的,全隊9個首發隊員中有6個算是半路出家,上高中才開始系統訓練棒球,而剩下9個隊員都是二年級啦啦隊。所以從預選到決賽,首發的9名隊員沒有換過一個人。
名字後面空白說明高中之前沒有打過棒球
因為甲子園的比賽沒有任何贊助商,也沒有任何商業元素,所以費用都需要學校自己提供。金足農是公立學校,經費有限,所以這次甲子園的路費都是秋田縣的老鄉們一點一點湊出來的。
但沒想到這群孩子一路打進了決賽,眼看錢要花完了,大家趕緊繼續再湊錢。
這是秋田縣第二次打進甲子園決賽,第一次還要追溯到103年前的第一屆夏甲,秋田拿到了亞軍。面對實力強大的大阪桐蔭,無論秋天縣的鄉親們還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都希望看到一場史詩級的逆轉。
甲子園球場徹夜排隊的棒球愛好者
可現實畢竟不同於漫畫,金足農沒有像湘北一樣翻盤。但金足農隊的ace吉田,卻遠比漫畫中的男主角更勵志,更熱血。
初中畢業時有強校來挖他,被其拒絕。因為據說吉田的父親當年沒能成功打入甲子園,所以他選擇了父親的母校。
一般球隊基本都有2、3個投手輪換上場,一來需要休息(不然投手的手會廢掉),二來也不容易被人摸透球路。
但吉田從頭到尾一次也沒有換過人,全部完投(甲子園879球+縣大會646球)。他就像是甲子園版本的C羅,憑藉著超強的控球能力、各種變速球和超出年齡的冷靜,以一人之力帶領球隊抗進入了決賽。
可能青春總是要留有遺憾的,就像湘北沒能奪得全國大賽,金足農業也沒有奪得最終勝利。但從頭到尾,看臺上金足農的應援啦啦隊就沒有停止過歌聲和吶喊。
這時屏幕上飄過這樣一條彈幕:
「我怎麼沒有這樣的青春?」
有人回復道:
「我們都沒有」
是啊,我們都沒有。
我們都有過18歲,我們看過那麼多漫畫,卻從未有機會經歷如此熱血又真實的青春。
哪怕現在我們已經過了18歲,已經沒有機會經歷這一切,我們都應該去看看。
頒獎時突然出現的彩虹
記得《最體育》曾經有一篇介紹甲子園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
「所有看了甲子園的人,只要一眼就會深愛上它。看了真實的甲子園之後你會發覺這和那些以此為主題的漫畫沒有任何差別,所有漫畫中熱血的橋段都在真實上演:九局下半兩齣局比賽才真正開始;最後打席男人間的直球決勝;受傷之後打著止痛劑扛到比賽最後一球;建隊一年打入甲子園的神話等等⋯⋯這些橋段真讓你感動到哭,你會發覺這就是我們中國孩子失去的青春。」
先放一段舊視頻,今年的這場比賽很快就有資源了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