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之前一篇文章寫過《熊氏起源》、《最早熊姓在楚都,熊氏後裔不忘祖---記荊州楚都祭祖》講到熊氏發源古時的楚國,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這一地區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區。秦漢之際,熊姓仍舊以上述地方為其繁衍發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數散居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對於熊氏主要來源於《黃帝傳》和《史記『楚世家》。熊氏是最早的姓氏之一,主要起源於南方地帶,如今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為多。
以上圖是如今熊氏人口分布圖,主要分布在中部城市,向東南西北擴展,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熊氏之前的分布圖,讓我們更清楚熊氏各個時間段的遷徒。
熊氏遷徒順序如下:
先秦至漢代,熊氏主要是在今湖北、湖南省境內發展繁衍。
魏晉南北朝時,熊姓已遷入我國江南廣大地區,經過長時間的繁衍發展,逐漸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壯大起來,並陸續有人到朝中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為其郡望堂號的,其中有一部分人遷至山東。
唐宋年間,熊姓後人陸續向江蘇、浙江地區遷移,而南昌與江陵兩地的熊姓依舊長盛不衰,人才輩出,族大人眾,據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所載,嶽州(治今湖南省嶽陽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為熊姓。可見在宋代時,熊姓仍廣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陽一帶。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甌縣)等地的熊姓,也逐漸成為望族,後世出了不少名人學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徵討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廈將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節節敗退,南宋王室也從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敗退廣東孤島——崖山。元兵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江浙一帶之熊姓有遷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廣東,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間,熊姓作為明朝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陝西等省。明代以後,熊姓子孫陸續向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海南各處遷徙,並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者。
清代時,廣東、廣西、雲南等省也有熊姓居民。湖南、貴州等省的熊氏,有一部分融入苗、水、布依等民族中。閩粵熊氏,有些人遷至海外,至今臺灣都留有遺蹟,一部分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約佔全國漢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熊姓歷代也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熊姓分布最多城市是南昌市(熊姓為南昌第一大姓)。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人口中,熊姓排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二,計有人口約438.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