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醫書早在南北朝時就隨宗教典籍一起傳入東瀛。宋末元初建陽學者熊禾在為書坊同文書院寫的《上梁文》中已有「書籍高麗日本通」的詩句。而日本最早開始翻刻中醫典籍,是日本醫家阿佐井野宗瑞於日本大永八年(明嘉靖七年1528年)刊行的《新編名方類證醫書大全》。這部中醫典籍的編撰者和原刊行者就是熊禾的後人,明代建陽著名的刻書家和醫學家熊宗立。
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號道軒,又號勿聽子,福建建陽崇化裡熊屯人。熊宗立承其祖業從醫,又向同鄉刻書名家劉剡學習校書、刻書,結合自己的祖傳醫術,從而成為一位專刻醫經典籍的刻書家。在歷史上,熊宗立是一位刻書家兼醫學家雙重身份的人物。
熊宗立從明正統丁巳(1437)年至成化甲午(1474)年共37年間,以鰲峰熊宗立、熊氏種德堂、熊氏中和堂等名號刻印醫書二十多種,是福建歷史上自編自刻醫書最多的人。主要刻本有《王叔和脈訣圖要俗解》、《婦人良方補遺大全》、《新刊袖珍方大全》、《傷寒必用運氣全書》、《類編傷寒活人書括指掌圖》、《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熊宗立刻印於成化三年(1467)的《新編名方類證醫書大全》二十四卷,後附《醫學源流》一卷,是一部中醫臨床醫方的類編,是熊宗立在元孫允賢《醫方大成》、熊彥明《類編南北經驗醫方大成》諸書的基礎上,進一步博採眾長,分門別類,編輯而成。此書出版後,廣為流傳。東傳日本後,深受歡迎,對日本漢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熊氏刻印此書約50年後,由日本高僧月舟壽桂作跋,並由當時的日本富商兼醫家阿佐井野宗瑞翻刻,成為日本歷史上首次自行刻印出版的醫學典籍。
熊宗立的另一代表性著作和刻本是《勿聽子俗解八十一難經》,是學習《難經》的入門書之一。《難經》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年湮代遠,在傳抄或刊刻過程中難免魯魚豕亥之誤,且文字古奧艱澀,給後世學者造成學習上的困難。熊氏據《難經》原文逐條註解,文字通俗淺近,且於卷首冠圖28幅,便於初學,至今仍有一定參考價值。此書東傳日本後,也於1536年被日本谷野一柏翻刻,成為日本印刷出版的第二部中醫典籍。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