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要介入越南戰爭?越南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來了

2020-12-16 騰訊網

越南戰爭

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美國正式全面介入越南戰爭。

但是我們都知道,二戰結束後美國的戰略擴張重點在歐洲而不是亞洲,美國在歐洲國家的駐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明顯要超過在亞洲國家的駐軍;而且越南戰爭和美國並沒有任何直接的利害關係,更何況越南和美國之間直線距離就接近2萬公裡,雙方根本沒有任何矛盾可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歐洲是美國的戰略重點,越南戰爭跟美國也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美國為什麼還要不遠萬裡介入越南戰爭呢?

通過越南在亞洲遏制中國和蘇聯是根本目的

從蘇聯獨立開始,與英美等國的關係便一直處於對抗的狀態,英美兩國的領導人曾經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蘇聯的敵視,在蘇聯建國初期決定退出一戰後出兵幹涉,甚至在德國法西斯上臺之後試圖禍水東引,結果差點砸了自己的腳。

到二戰結束前,1944年12月戴高樂訪問莫斯科,並於12月10日籤訂了《法蘇互助同盟條約》,得到了史達林承認法國非洲殖民地的許諾,之後更是籤訂了貿易、文化協定,兩國關係密切升溫,此舉也極大提高了法國和戴高樂的國際地位。

法蘇關係的改善引起了美國的警惕,只不過此時戰爭尚未結束,也不好窩裡反,不然容易翻船。

二戰結束,滿目瘡痍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蘇聯亦在戰爭中得到了極大發展,西打德國,南揍日本,國家地位空前提高,美蘇兩國的矛盾開始成為當時國際上的主要矛盾。

基於爭霸的需要,尤其是在蘇聯已經佔領半個德國以及幾乎整個東歐的情況下,為了遏制蘇聯,美國需要拉攏法國,因此美國在越南問題上開始向法國靠攏。

1945年8月16日越南共產黨領導的「八月革命」爆發後的8月24日,杜魯門在與戴高樂會談時表示美國不反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並保證今後不給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事務製造障礙。美國聯合英國將法國遠徵軍運往越南,協助法國重新奪回越南的控制權。

泥潭深陷的法軍

但是隨著冷戰拉開大幕,得到美國輸血的法國在越南卻遲遲無法取勝,而且美國在中國的政策遭遇重大失敗,中國共產黨勝利的腳步已經無法阻擋,亞洲形勢對美國越來越不利。

1948年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8/1號文件指出,共產黨中國的勝利已經引起了歐洲的不安,如果共產黨再在東南亞取得勝利,西歐各國將被迫與蘇聯議和;

如果東南亞落入共產黨之手,兩極世界的戰略力量對比將會發生變化,共產黨的蘇聯集團力量將會極大加器;東南亞的喪失,還會給美國在遠東的戰略部署造成重大損失,使日本到菲律賓的近海島嶼防禦鏈受到威脅,澳大利亞、中東、美國和印度之間的海空航線會被切斷,從而嚴重阻礙美國的戰時行動。

1948年9月27日,美國國務院又發表了一個印度支那政策報告,認為美國應當積極幫助法國,消除共產主義對印度支那的影響,防止中國和蘇聯可能的「滲透」。

陳賡和胡志明

但是戰爭依然在想著美國所希望的反方向的發展,1950年初新中國發動抗法援越戰爭開始大規模援助越南,越南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1950年4月24日,美國拋出「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杜魯門批准了《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擔心一旦越南在中國援助下成功獨立,那麼泰國、緬甸、寮國等都有可能丟掉,形成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給「自由世界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1950年和1952年,美國又先後出臺《美國對於印支的立場》和《美國在東南亞的目標和行動方針》,認為印度支那衝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美國有責任在東南亞採取一切切實可行的措施,支持在印度支那的法國人,阻止共產党進一步擴張,以保護美國的安全利益。

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首次公開使用「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說明介入越南的重要性;1956年9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又重申東南亞尤其是越南對美國的重要性。

因此,美國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對越南的政策也從早期採取援助法國這種「間接幹涉」轉向「直接幹涉」。

蘇聯援助中國

美蘇爭霸是促使美國介入越南的直接原因

二戰後期,蘇聯在打敗偽滿和關東軍之後將繳獲的大部分裝備都給了人民武裝,極大壯大了當時的共產黨武裝力量,為打敗美國支持的國民黨打下了堅實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總共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裝備,當然都是花錢的,但這極大壯大了志願軍的武裝力量,也是志願軍能夠打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重要保障。

此後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蘇聯援助中國建設了大量的鋼鐵廠、金屬冶煉廠、發電廠等一系列總共156項輕重工業工程,全方位援助中國,1955年蘇軍從旅順撤退時又移交了折價9.8億人民幣的裝備,極大改善了當時中國一窮二白的工業基礎。

可以不誇張得說,蘇聯因素是美國的中國政策破產的重要因素。

1943年的法屬印度支那

在東南亞,由於英法等傳統老牌殖民帝國在二戰中的衰落,從越南爆發「八月革命」開始,東南亞地區便成為了當時世界的焦點,東南亞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獨立運動此起彼伏。

而蘇聯在沙俄時代便想在東南亞擴張自己的勢力,如今得到機會自然不甘落後。1955年,蘇聯給緬甸「七項贈禮」工程,並且與緬甸籤署了第一個貿易和支付協定以及購買緬甸大米的議定書,並且從1955年到1969年,蘇聯總共向緬甸提供了3筆貸款,總計6475萬美元。

1957年,蘇聯和印尼達成一項軍事援助協定,從1961年到1964年短短四年間,蘇聯出售給印尼的軍火總價值達到11億美元,涵蓋飛機、艦艇、火箭、飛彈到坦克、卡車、單兵武器等各種裝備,並且至少1千以上印尼軍人到蘇聯接受培訓,同時蘇聯還派遣了約2500名各行專家和軍事顧問到印尼工作,而美國從1948-1972向印尼提高的武器裝備僅1.067億美元。

此外蘇聯還向印尼提高大量經濟援助,從1956年-1960年,蘇聯先後與印尼籤訂了兩次《經濟技術合作總協定》,向印尼提供3.685億美元援助。

抗美援朝

中國在得到蘇聯援助之後開始不斷崛起,抗美援朝戰爭與美國打得難解難分,美國可以說在事實上是輸了,已經無力顛覆當時的中國;而蘇聯對東南亞一系列援助使其獲得了寶貴的落腳點,並且通過中國援助越南抗法鬥爭,就相當於間接援助了越南。

如果繼續下去,那麼蘇聯就能夠在東亞和東南亞站穩腳跟,破壞美國千辛萬苦製作的第一島鏈,美國就會在爭霸中落於下風。

為了遏制蘇聯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勢力擴展,也是為了遏制中國,防止第一島鏈被破壞,美國需要在東南亞維持自己的強勢存在。

美軍和南越士兵

美國除了積極援助泰國、柬埔寨等國之外,還向南越進行全方位援助。截止到1961年6月31日,美國對南越提供了1.51億美元的經濟援助;並且根據第480號公法向南越輸入了750萬美元的農產品,1.27千萬美元的貸款用於電力設施建設;建設了福壽職業學校,並且修蓋了2800間小學教室。

此外還修建了一條37.5公裡的公路和1萬英尺的跑道,改善了西貢機場的飛機升降控制臺和通報中心。

並且美軍全面負責南越軍隊的訓練和武器裝備,南越軍幾乎一水的美械,吃美國罐頭抽美國香菸;美軍還增加了特種部隊和軍事顧問,協助南越實行特種作戰,幫助南越穩定戰線並且逐步反推北越,試圖消滅北越,在與蘇聯在東南亞的爭霸中拔得頭籌。

美國的天定命運理論,註定其充滿擴張欲望

美國霸權主義思想作祟

從立國伊始,美國一直是一個擁有非常強烈擴張欲望的國家,二戰結束美國成為最大贏家,「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擴張和幹涉的霸權主義色彩越來越濃烈,美國進入全球擴張階段。

隨著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的不斷勝利,為了遏制中國和蘇聯奪得世界霸權,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國提出對亞洲國家實施「東方弧線」的新月形封鎖戰略,目標直指中國和蘇聯。

而越南位於中南半島(也就是印支半島)東部,東面和南面臨南海,北部毗鄰中國,東部領海毗鄰中國南海和海南島,南部毗鄰群島國馬來西亞和印尼,能夠將第一島鏈形成一個閉環,對美國爭霸亞洲的亞洲戰略來說位置極為重要。

杜魯門主義出臺

但美國傳統勢力範圍並非印度支那半島,越南共產黨領導的獨立戰爭實際上又是越南和法國之間的戰爭,再往上說其實是法國自己的內部事務,就算法國是美國盟友,美國沒有理由幹涉,甚至美國一開始並不想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杜魯門第二個任期的國務卿杜勒斯就曾經告訴法國人:「如果美國打出自己的旗幟,派遣自己的陸海空部隊參加印度支那戰爭,則美國的威信和我們獲得的勝利連接在一起。我們不能濫用美國的威信但又遭受失敗,這樣會產生世界性的影響。」

但是隨著美國的中國政策破產以及在韓戰中吃了新中國大虧之後,美國將新中國視為自己的又一個對手、最危險的敵人,針對中國當時的一系列外交政策,美國將自己的利益與東南亞聯繫起來,也就有了幹預甚至是直接參與越南戰爭的藉口。

而且隨著法國在越南的節節敗退,「多米諾骨牌效應」理論的出臺,美國也開始著急了,法國是美國的盟友,法國的失敗意味著美國的失敗,如果美國坐視中蘇援助越南而毫無作為,那麼他就會失去盟國的信任,這對美國的地位和威信來說是十分可怕的事情,對美國的霸權來說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1961年11月,在致甘迺迪的備忘錄中,臘斯克和麥克納馬拉警告說:「如果南越落入共產主義之手,將破壞美國在其他地方承擔義務的作用。」

甘迺迪的繼任者林登·貝恩斯·詹森亦表示:「如果我撒手不管這場戰爭,聽任共產黨人接管南越,那麼我就會被看成是一個懦夫,我的國家會被看成是一個綏靖者,我們和我們的國家發現,我們在整個世界將不可能再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

為了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必須要介入越南戰爭。

美軍和南越士兵

南越的失敗是美國大規模介入的直接原因

儘管美國有千種萬種介入越南戰爭的理由,但美國都沒有直接介入越南戰爭,真正讓美國決心直接介入越南戰爭的,是南越的失敗。

南越政權是美國一手扶持起來的,吳庭豔在美國支持下先做了保大政權的首相,後來又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成為總統,美軍還全力支持南越建設,設立並且積極幫南越訓練軍隊。

但南越吏治腐敗、指揮系統混亂、戰術思想陳舊,除了少部分的精銳部隊之外戰鬥力低下,吳庭豔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南越國內的反抗,南越國內也是派系林立一片混亂,軍令、政令無法統一,導致南越軍隊即便面對北越組織的遊擊隊的時候依然無法取勝。

尤其是隨著1960年,中蘇兩國各自都加大了對北越的援助力度,北越實力更加強勁,北越領導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得以控制南越的大部分農村,南越軍隊空有紙面數據,但實際戰鬥力卻相當堪憂,即便有美軍支持也無可奈何。

為了挽回頹勢,1962年2月8日,美國在西貢設立了由保羅·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

1962年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建立大量全封閉的社區,將周邊村民都強制性遷入村中,村子內有完善的生產生活機構和設施,村子外則挖掘壕溝,布設陷阱,派軍人24小時巡邏,所有村民都要參與軍事訓練。

同時派遣軍隊對村外尤其是遊擊隊出沒地區進行瘋狂掃蕩,組織遊擊隊通過農村獲得補給,扼殺遊擊隊的根基。

從1962年開始,通過「日出行動」、「三角洲計劃」、「皇家鳳凰行動」等一系列行動,到1963年8月,南越已經建成8227個「戰略村」,人口達到9563370人,到9月上旬,南越92%的農村人口已經被劃入「戰略村」。

南越遊擊隊

越南南方遊擊隊進行了反「戰略村」、反掃蕩的戰鬥。據統計,從1962年到1964年,越南南方遊擊隊的反掃蕩鬥爭進行了40餘次,美軍傷亡達2000餘人,單單1963年8月到11月這個3個月內,遊擊隊一共對23個省份的戰略村進行了攻擊。

種種措施並未消滅遊擊隊,情況反而更加糟糕,逼急了的美國決定更換代理人,1963年11月1日,楊文明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奪權,11月2日,前總統吳庭豔被政變軍人殺死,南越陷入更加混亂的局面。

而北越的形式已經是一片大好,到1964年春天,北越開始進入南方作戰的準備,這一年遊擊隊也已經解放了南方2/3以上的土地和700萬人口。到1964年12月,325師第95團到達南方,這是部署在南方的第一支北越部隊。

就南越軍隊的戰鬥力,美國如果再不介入,南越就沒了,所有的投入都將打水漂,更別提爭霸了。

美國實施「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使得當時的美國願意不遠萬裡,跨越太平洋和中國南海去介入越南戰爭。

但是美國卻並未達成稱霸的野心,反而將自己拖入了戰爭的泥潭,遭遇了重大失敗,給參戰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巨大的精神創傷,打擊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改變了整個冷戰的態勢,迫使美國改變策略,終止了二戰以來的擴張。

如今距離越南戰爭已經過去44年,但是帶給我們的思考和警示,也依然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不斷提醒我們霸權主義終究是黃粱一夢,和平發展才是人類主流,任何逆勢而行的行為都將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和唾棄。

相關焦點

  • 美國二戰用原子彈轟炸日本,越南戰爭為何寧願敗北,也不使用?
    可越南被分為南越和北越,美國為了將他們統一就發動了越戰,美國的野心著實不小。在美國有了更多想法後,當時又有無數的年輕人爭著搶著要當兵,經濟能夠支撐,兵力又充足,武器彈藥更是不用說了,所以美國軍隊急著要統一越南。
  • 越南戰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是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支柱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立由中國和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支柱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一場戰役。
  • ...媲美越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國_歷史|越戰|韓戰|越南共和國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國,軍事、經濟、文化等各種軟硬實力都是世界第一。由於軍事實力強和軍事技術武器先進,美國發動戰爭一般死亡人數都不多。可是到目前未知,美國的新冠肺炎人數已經超過54000人,後面肯定會繼續上升,這種規模的死亡人數在美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那麼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美國二戰後主要戰爭和流行病死亡人數。
  • 韓戰失敗的美國,為什麼仍然執意參加越南戰爭
    1961年,美國發動特種戰爭,軍事介入越南,1973年美軍狼狽逃竄,美國人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叢林,老鼠成群,腐臭瀰漫的水牢,死亡如風,常伴於身的冷槍,成為了美國人難以揮去的夢魘。越南戰爭對美國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全球戰略產生了無比深遠的影響。
  • 越南戰爭美國為何不敢跨過北緯17度線?真實原因其實很複雜
    搞清楚了這個概念,就能明白美國在越南的戰爭為何如此束手束腳了。二戰結束後,歐洲大陸國家全部被打成了一片廢墟,在二戰中沒有受損失的美國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歐洲國家的老大。蘇聯本來也在二戰期間被打成了廢墟,但因為舉國體制的優勢,通過第四個五年計劃,經濟迅速的恢復到了戰前水平,並且還擁有了核武器!可以在軍事上與美國一較高下。
  • 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因為什麼原因爆發,最終輸家真的是美國嗎?
    1955年發生的那場越南戰爭是一場影響頗為深遠的戰爭,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第一次在一場戰爭中投入這麼多的兵力。可能很多人對於這場戰爭都是知之甚少,基本上都只知道這是在越南和美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對於具體細節都不太了解。
  • 越南戰爭時,美國被打的狼狽不堪為何始終不用核武器,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上,只要是大規模的戰爭,基本上都可以看到美國的身影,因為實力遠超別國,戰爭結束的時候,美國通常都是勝利者,不過也有意外情況,當美國對上亞洲部分國家時,卻出了意外,不但沒有獲利,還賠了不少,成本投進去了,得到的東西卻是少得可憐,例如韓戰,以及越南戰爭。
  • 越南戰爭,美國耗時20年損失巨大,為何不用原子彈?原因很簡單
    在這場大戰中受到牽連的國家非常之多,各個國家為了抗擊法西斯的侵略進行了艱苦的抗戰,但在二戰的前期,因為遠離二戰戰場,美國保持著中立的態度,美國也依靠著前期大量的售賣軍火大發戰爭財,在戰後接替了英國成為超級大國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蘇聯是當時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
  • 韓戰只打了3年,而越南戰爭美國為何敢打10年?
    如果不是美國國內民眾強烈反對越南戰爭,士兵產生極大的厭戰情緒,越南戰爭恐怕還將要一直打下去。越南戰爭一般分為廣義的越南戰爭與狹義的越南戰爭。1961年,美國更是直接派遣特種部隊進入越南作戰,美國在越南的特種戰也正式爆發。此後,美國就不斷派遣軍艦、飛機支持南越軍隊對北越的前線作戰。以此為開端,1965年,美國總統詹森批准「滾雷行動」,美國公然徹底撕掉麵皮,光膀子擼袖子正式進軍越南,親自作戰,越南戰爭也正式爆發。
  • 中越戰爭,越南、俄羅斯和日本的教科書,是如何描述這場戰爭的?
    自從新中國建立起來,整個中國就開始蒸蒸向上的繁榮發展時期,「和平」更是成為了時代的主題;似乎,中國這一路走的,還是比較順暢,只是自己國家在摸索前路,暗暗獨行,沒有任何的戰爭困擾。然而,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後,內憂外患,幾度想要再次爆發戰爭;為了保證中國可以免去外患之憂,中國曾經派兵到越南,還一度到朝鮮來了一場「抗美援朝」。
  • 越南戰爭中,鄰國寮國並未參戰,為何損失比越南還嚴重?
    越南戰爭受傷嚴重的並非是越南,為何說其鄰國寮國損失慘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一場戰爭就是越南戰爭了。越南戰爭的由來並不複雜,法國扛不住甩鍋了,美國參與進來,以為靠強大軍事實力和戰力,能很快就能擺平越南,實現其東南亞的戰略。
  • 比戰爭更可怕的是什麼?為何越南戰爭結束後美國數萬越戰老兵選擇...
    越南戰爭結束後,許多美國士兵回國後無法從戰爭的陰影中解脫出來,他們的性格變得暴躁易怒,時常從噩夢中驚醒,用酒精麻痺自己,有抑鬱症傾向,無法正常融入社會。 說的通俗點,就是他們患上了精神病,也就是「戰後心理綜合症(PTSD)」。
  • 無奈的「套娃」:美國為何明知在越南無法取勝,卻仍然繼續戰爭?
    ▲越南戰爭中的爆炸在美國的戰略規劃當中,如果再一次和我國發生衝突,蘇聯勢必會參與到這一場博弈當中來,蘇聯選擇支持我國和趁亂偷襲我國,對於美國來說都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結果,道理非常簡單,也是美國全球戰略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越南這個點就好像是俄羅斯套娃一樣,越南只是一個小小的娃娃,可是如果我國套入到了越南,那麼美國就相當於要同時面對越南和我國,這種戰爭難度在一點點的增加。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人類災難丨無情的戰爭與種族屠殺 之 越南戰爭
    哈金斯將軍指揮的軍事司令部,標誌著美國開始直接介入越南戰爭。4月30日,美國副國務卿喬治?鮑爾宣布了一個名叫「戰略村」的計劃,要把越南南方遊擊隊滲入比較嚴重的地區再劃分為較小地區,主要村莊要用帶刺的鐵絲和望塔圍起來,進村的人將受到仔細盤查,其中的居民將被遷入集中營。隨後,美偽軍對各「戰略村」進行瘋狂地掃蕩和圍剿。
  • 美國空軍世界最強,為何韓戰和越南戰爭,其作用「不明顯」?
    在戰爭史上,美國可以說是最看中空中力量的國家了,毫無疑問,美國自二戰後,其空軍實力是世界最強。根據美國學者的統計,二十世紀世界各大國在戰爭中曾經進行過14次戰略轟炸,其中8次是由美國進行的。美國對朝鮮和越南的轟炸都屬於這個範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動中取得完全成功的戰略轟炸幾乎一次沒有。
  • 越南戰爭,蘇聯向北越提供多少援助?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1964年北部灣事件後,美國全面捲入越南戰爭,也是在這一年,蘇聯開始介入越南戰爭,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最倚重空中打擊,而蘇聯對越南最大援助項目,就是為越南建立了現代化的防空系統,這個防空系統對美國戰機造成了極大威脅,僅「德維納」防空系統(即薩姆防空飛彈),就擊落了2500架美軍飛機(數據無定論)。
  • 越南叢林戰爭,美國損失慘重,為何不放火燒山?第2個原因太扎心
    但有人卻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既然越南戰爭當時是採取的叢林戰爭的模式,那麼為什麼當時的美國在打不過的情況下不直接選擇放火燒山呢?畢竟這種方法是最便捷最省力的一種途徑,採用了可以為美國掃除很大的障礙。越南戰爭持續的時間長的原因就是因為,越南的軍隊擅長叢林作戰,不僅因為當地人的作戰經驗豐富,更是地形給越南人的天然優勢,所以即使面對著有著世界超級大國稱號的美國,也依舊能夠扛下來,並且最後還給美國的作戰史上填上了最恥辱的一筆,不由得要讚嘆越南人的英勇頑強。
  • 東南亞雙雄,越南和泰國古代為何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
    1830年,越南阮朝的明命帝將西原地區併入越南版圖,但這裡被視為蠻荒之地,幾乎沒有越族人進入這片地域,越南朝廷也沒有派遣官員進行實效性的管理,後來是法國人才開始管這裡,越南真正全面控制此處,那幾乎要到越戰之後,而這一地區的人對越南的認同感也極為薄弱。
  • 越南戰爭,美國如果用原子彈,可以輕鬆取勝,卻為何一直不用?
    中俄自然早已看出了美國目的,所以一直在暗中支持北越,最終,這場歷時將近20年的戰爭以美軍敗走、越南統一為結局。這場戰爭是二戰之後美國在亞洲地區第二次嘗到失敗的滋味,要知道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投入可不小。二戰之後的美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在亞洲地區兩連敗必然會讓美國「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