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城》成爛片,張藝謀不過是好萊塢與中國合作下的背鍋俠

2020-12-11 閒說漫威

時間回到2002年,當時中國電影市場,還不是世界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當時的觀眾和影視從業人員信封好萊塢主義。

在那個時候,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基本上都充斥著好萊塢大片,而票房也沒有如今動輒10億起步,基本都是在幾千萬浮動。

用一句話來形容當時的情況,大概就是國產發育不良,進口來勢兇猛,稍有不慎,便是海水倒灌的形勢,國產電影便再無前進的可能。

而那時候,張藝謀頂著外國幾個超級大IP的電影,以一部好萊塢式製作講述中國故事的電影,《英雄》橫空出世,斬獲國內2.5個億,全球票房共1.77億美元(約14億人民幣),並獲得奧斯卡提名。

讓國內影視行業從業人員驚醒,原來中國也能拍出大片,並且票房還能力壓好萊塢大片。

儘管《英雄》當時在當時,口碑毀譽參半,但是資本卻是只管票房,不理會口碑,便有了大批的資本注入到中國本土電影製造和拍攝當中。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才有了中國「世界電影票房大倉」的稱號,以及中國電影市場欣欣向榮的現狀。

所以,張藝謀一度被稱為拯救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男人。

在當時《英雄》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儘管披著14億票房的收益,但國內大多數人都批評張藝謀這部電影,完全背棄了中國傳統故事內核,是一個披著春秋戰國時期的洋故事。

無獨有偶,在2016年,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電影,也是今天所講述的電影,同樣出自張藝謀之手的《長城》在上映過後,也是出現了同樣的評價。

01長城,一部很中國電影,又很不中國的電影

在電影上映前,導演張藝謀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這不是好萊塢來中國市場熱場子,而是好萊塢工業流程上的標準產物,也是一次真正的合作,講的也是中國的故事。如果《長城》成功了,就會有長二長三長四長五,它的生命力可能長達二十年。

漫威電影宇宙,從2008年到如今也不過是12年歷史,而張藝謀則是要打造一個長達二十年的電影品牌,野心可見一斑。

張藝謀的野心,不僅停留在對《長城》作為一個IP的生命力上,同時也體現在《長城》在宣傳上本身所承擔的「文化輸出」上。

儘管對於電影是否能夠很好地承擔文化輸出這一使命上有一定的存疑,但是從電影上充斥著諸多的中國元素上來看,張藝謀確實有著這樣的打算。

從黑火藥到孔明燈,從饕餮到秦腔等等,這些無一不是極具中國特色中國元素。但十分可惜的是,電影對於這些元素,僅僅是停留在符號的堆砌,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深挖。

在畫面上加入幾盞孔明燈,葬禮上唱秦腔,展現外邦人對黑火藥的驚嘆,完全沒有真正意義文化價值觀上的輸出。

至於全片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中國元素「長城「,作為電影片名,相信當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這會不會和《紅高粱》一樣,藉由高粱地這一主要場景,展示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命運悲劇?

所以,在張藝謀選擇了「長城」這個極具民族自豪感的中國元素作為片名,是不是會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隱喻?

結果證明,相比起長城,作為全片的反派BOSS饕餮,似乎才是更加適合作為片名。

這些簡單的元素符號堆砌,既沒有作為意象可供解讀的空間,更沒有作為推動劇情的意義,就連中國觀眾本身的文化認同感都不一定能夠調動,更何況本身對於東方文化霧裡看花的西方觀眾?

任何的文化,背後都有一個自成體系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作為號稱「文化輸出」的《長城》全片除了中國元素的堆砌之外,對於價值觀的討論和闡述,也是十分的混亂。

片中所涉及到的主題都十分宏大,從犧牲到抵制貪婪,從節制到信任等等,任何一個命題放到文本上,都足以撐起一部殿堂級的文學巨著。

但是電影卻將這些主題,一股腦全部塞進來,並且裱起來,仿佛有了宏大文學母體的加持之下,粗製濫造的故事內容,也會變得燁燁生輝。

在電影中,鹿晗所飾演的士兵引爆炸彈,與怪獸饕餮同歸於盡,就差把「犧牲」兩個大字刻在腦門上向世人宣告了。

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犧牲精神,一直是張藝謀所推崇的,在《英雄》中,殘劍、飛雪也是被犧牲的對象,但是在《英雄》的故事背景中,張藝謀將刺客的犧牲與江湖、俠義精神等等聯繫在一起,為「犧牲」這一套價值觀提供充分的社會背景體系。

而在《長城》當中,鹿晗的犧牲完全失去了天然的合法性,反而是一股濃烈的個人英雄主義氣息撲面而來,所以這樣的犧牲,觀眾實在難以感受到犧牲精神的情感共鳴,反而是對犧牲行為本身的質疑,這種陳腔濫調式的枯燥,像是舊紙堆翻出來的裹腳布一樣。

相比起同樣是講述犧牲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就很好處理了犧牲的言語體系,那就是信仰。

所以,總體而言,《長城》這部在片中對中國元素的堆砌,卻並不深挖背後的意義,宣揚的宏大價值體系,但又混亂,給觀眾的感覺,看上去很中國,但深究之下又不中國。

02中美合拍電影的矛盾

在宣傳上說《長城》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美合拍電影,但事實上卻是好萊塢的拍攝體系移到了中國而已。

就像是一個腳踩AJ頸戴大項鍊穿著嘻哈的少年,然後頭上挽了個髮髻,就宣稱是中國風一樣可笑。

這一點從製作方大部分都是好萊塢成員,僅有少部分是張藝謀團隊以及中方人員就可以看出來。

本身講述中國內核的故事,即使是中國人本身操刀,也不一定能夠做到讓全體中國人都認可的中國風故事,更何況還有一群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在發號施令?

製片、編劇、攝影、服化道等等全部都不是中國人來操刀,這樣的「中國電影」真的是中國電影嗎?

不懂中國文化內核的人來發號施令,而真正懂得中國文化內核的導演則是電影拍攝工作下的一個員工。

這是中美合拍電影真正的矛盾。

長久以來,國內一直呼籲要學習好萊塢模式,而好萊塢電影那些能夠被觀眾看到的模式和特點,比如絢麗的特效、宏大的場面等等,《長城》以及現如今國內影視行業都已經學到手,並十分嫻熟,典型的例子就是《戰狼2》和《流浪地球》等其他優秀作品。

但在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才是中國和好萊塢電影真正的差異——好萊塢實行的是製片人中心制,而國內則是導演中心制。

簡單來說,就是拍什麼電影,怎麼拍,拍成什麼效果,拍多久等等。好萊塢是製片人說了算,中國是導演說了算。

製片人中心制的優點就在於對於電影風險的把控,但卻對電影內容和形式多樣化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才會有漫威電影宇宙的輝煌,以及漫威電影宇宙內容同質化的趨勢。

而導演中心制的優點在於對於電影內容質量的把控,但可能容易陷入創作自嗨的情況,導致電影在市場上折戟沉沙。

典型的例子就是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和習慣於長時間拍攝的王家衛,拍攝花費的資金和時間與票房不成正比。

儘管《長城》是在2016年上映,但是電影的起源在更早的2012年,彼時國內不管是影視從業人員,還是觀眾,都對好萊塢有種莫名的信任,認為好萊塢出品必屬精品。

這點可以從那幾年的票房排行榜上看出來,前十名大多數是好萊塢電影。

而當時國內的電影,基本上都是以《小時代》、《何以笙簫默》等等「粉絲電影」為主,票房奇高,口碑奇差的畸形市場。

所以,當好萊塢的環球影業和傳奇影業找上門來的時候,雙方的合作意願自然是一拍即成。

就這樣,由傳奇影業出資,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就這樣立項並開拍。

儘管沒有看到具體的合作細節,究竟是遵循製片人中心制,還是導演中心制,但是從出資方和工作人員大都是好萊塢人員,由此可以推測,《長城》應該就是屬於好萊塢製片人中心制下的流水線產品了。

如果從出資方面來猜測是誰來最終決定電影話語權有失偏頗,那麼不妨從電影內容本身出發去看《長城》本身是不是「張藝謀式電影」。

乍一看,《長城》是一部很典型的張藝謀電影,人海戰術,全景視覺、瑰麗而壯觀的中國宮殿建築、紅綠等飽和色彩的運用,都是張藝謀電影的視覺運用。

至於萬箭齊發的場景,大批戰士的方陣所呈現出來的儀式感等等,更加具有張藝謀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所運用的手法。

但是就電影的敘事手法上而言,可以看得出來,電影在剪輯上的混亂,十分不張藝謀。

在《金陵十三衩》中,基本上是以神父親歷的視角為主,然後以女學生的旁白為輔;

在《歸來》中,則是以馮婉瑜苦苦等待丈夫為主要視角,然後以女主和女兒的回憶旁白為輔;

還有《紅高粱》、《英雄》等等電影,基本上在主視角之外,都有一個旁白為輔,能夠讓觀眾更加全面了解故事的經過,以及內核。

但是在《長城》中,卻失去了這個最大的特點,視角不斷變換,一會以馬特達蒙的視角,一會又是景甜的視角,顯得有些紊亂,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主視角。

就大約可以推測出,張藝謀在拍攝中,也不過是好萊塢製片人的傳話筒罷了。

03結尾

造成這種「中美合拍,中體西用」的尷尬,既是好萊塢覬覦中國市場的結果,也是中國資本渴望入侵好萊塢的反作用力。

儘管讓張藝謀出來接盤,但失去了話語權的張藝謀,也無法挽救劇本的先天缺陷,導致在人物塑造上的無所作為。

所以,在這樣一個以好萊塢式解讀中國長城的劇本中,儘管披著張藝謀的外衣,也依舊掩蓋不了本身作為好萊塢二流打怪電影的本質。

相關焦點

  • 《長城》這部電影,外國人野心太大,張藝謀已經盡力了
    2016年上映的電影《長城》,許多觀眾滿懷希望進影院,怒氣衝天走出來,以為是精品大片,結果是無腦爛片。張藝謀也因此被罵慘了。四年過去了,今天回頭看,張藝謀背鍋不少啊。其實,這部片電影本身就是好萊塢電影公司為主導拍攝的,中國電影公司只是提供了場地與演員,導演而已。這片的製作人,監製,編劇,剪輯,選角導演和藝術指導基本上都是外國人。
  • 石川:我們該對中國電影多點寬容
    張藝謀新近執導的電影《長城》引起爭議,影評人@褻瀆電影在公映當天發出一條「張藝謀已死」的微博,引發張藝謀和電影出品方反彈。實事求是地說,@褻瀆電影對《長城》的性質判斷和定位不準確。《長城》是部來料加工電影,由好萊塢發訂單,在全球範圍內選導演。最後相中張藝謀,無非是為了植入東方元素,以利於電影在華語市場的發行。
  • 2017年,張藝謀請來了頂流鹿晗,好萊塢巨星馬特達蒙,卻虧了5億
    不過他在商業片上也有兩部作品堪稱'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張藝謀在一個訪談裡說,要走出去,否則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只會是下一個寶萊塢,永遠自娛自樂。但結果是虧了5億,也沒走出去。要知道,當年張藝謀的電影《長城》並非是他一貫的風格,即使在國內很多觀眾也對張藝謀此番的電影情節和製作感到好奇。畢竟張藝謀更在行的還是以往的劇情,而非是《長城》這類電影情節,但是在奧斯卡公然談及這件事,很多觀眾表示有點難以接受。
  • 張藝謀張嘉譯聯手!《裝臺》姊妹篇籌拍!為何張藝謀要拍電視劇?
    《裝臺》作者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確證:他的下一部作品《主角》由張嘉譯和貳零壹陸合作完成,張藝謀團隊已確定會參與合作。實際上,電視劇《裝臺》出品人、總製片就是與張藝謀來往密切的貳零壹陸總裁任雙有。優秀的電視劇比電影賺錢多了!陝西真正的影視帶頭大哥是張藝謀是,張嘉譯怎麼厲害,他的影響力與張藝謀相比還差很多的。1987年,張藝謀拍出第一部國際獲獎電影《紅高粱》時,張嘉譯剛剛從西安市86中考取北京電影學院。
  • 張藝謀《長城》公布演員 鄭愷加盟憑演技和英文
    網易娛樂3月12日報導 傳奇影業今日公布了張藝謀全英文新片《長城》的主要演員陣容,該片將成為全程在中國拍攝並面向全球發行的最高規格影片,演技和英文均過硬的當紅小生鄭愷赫然在列,他將與鹿晗、林更新、陳學東組成「四小鮮肉」,與劉德華、張涵予以及好萊塢影星馬特·達蒙、威廉·達福、佩德羅·帕斯卡等人一道出演影片。
  • 張藝謀向西陳凱歌往東 老同學攜新作電影狹路相逢
    昨天下午,陳凱歌和張藝謀帶著各自的電影新作《道士下山》和《長城》前後腳亮相京城。雖然《道士下山》今日即將上映,《長城》才剛剛殺青,但這兩位在中國電影界鼎鼎大名的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同日亮相、狹路相逢,本身相當耐人尋味。
  • 自古爛片出神曲,這部三年前被說是爛片的電影,主題曲卻火了起來
    其中一首還是出自於張藝謀多年前的一部電影,電影不被大家所看好,這首歌曲卻火了起來。首先第一首叫做《贏在江湖》,歌曲的原唱是姜鵬,歌曲是略帶滄桑的風格,講述人到中年的江湖夢想,以及對於生活的一些感慨。這首歌曲最近因為張振軒的翻唱而走紅,這位年僅十二歲的少年,唱出了原唱想要表達的感情,視頻中的少年頗有江湖中大俠的風範,這也引得無數人模仿。
  • 《長城》製片人反思:中國電影要不要去拍爆米花電影?丨十問張昭
    張昭:中國導演未來如果想要去適應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全球化的邏輯,《長城》其實提供了一個案例,因為傳統好萊塢爆米花電影體系是有很多問題的。文/龐宏波中國電影出海。當初,張藝謀之所以接受執導《長城》關鍵在於經紀人的一句話。「導演,你有沒有想過一部中國的電影,在全球150個國家同時上映會是什麼樣?」出於這種市場興奮,張藝謀最終入局。但最終,關於《長城》的市場困局同樣帶來了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長城》全球一共3.27億美金票房,中國差不多1.7億,超出了一半。
  • 原來《長城》這部電影中,還有馬特達蒙睡了景甜這段,幸好刪了!
    原來《長城》這部電影中,還有馬特達蒙睡了景甜這段,幸好刪了!《長城》標準的好萊塢敘事模式,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故事毫無新意可言,以至於閉上眼睛聽著聲音的變化能毫無差漏地預判出下一幀畫面。嚴格的說,這部電影根本沒有故事。
  • 張藝謀爭議之作賺了12億,國外刷新票房紀錄,國內卻被諷為爛片
    《英雄》上映於2002年,由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執導,看慣了《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等電影的觀眾,很容易想到張藝謀素以拍攝文藝片著稱,人們也很難想像張藝謀會去涉獵其他類型的電影
  • 張藝謀,華語電影唯一的國師
    提起張藝謀,恐怕沒有人不認識。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一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總導演,都會會意的點點頭。國家一遇到大型活動時,總導演基本都是張藝謀,如G20、70周年聯歡,不是中國只剩這麼一個導演,而是中國只有一個張藝謀。
  • 豆瓣高達34萬人評分的電影《長城》,它有何出眾之處?
    圖爾,第一次在飛機上看到了中國長城,覺得是個特別了不起,並決定拍一部以「長城」為背景的電影。《長城》也成為張藝謀首部與好萊塢主創團隊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個人第一部IMAX 3D電影。電影主題關乎人的成長與轉變,標準的好萊塢故事模板,但難能可貴的是,影片不僅僅在講主人公威廉自身的成長與轉變,也在強調集體的作用。抵禦饕餮並非一個人的戰鬥,互相影響和配合的過程有著重提現,畢竟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
  • 「超人」亨利變攝影達人 想與張藝謀導演合作
    「超人」與「寡姐」首度合作完成的時尚大片也於當日揭開神秘面紗。    「超人」自曝中國情結:想與張藝謀導演合作    亨利·卡維爾有著與生俱來的英雄氣質,曾以《超人:鋼鐵之軀》一舉拿下第23屆MTV電影獎最佳英雄形象獎。得到認可不僅因為「高顏」,更因為他不斷追求極致,使原本平凡的成長軌跡,走向真正的超級英雄之路。生活中「超人」也是技術控,對全球頂尖高端科技非常痴迷。
  • 張藝謀這次是徹底走下神壇還是一雪前恥?
    在票房上,《一秒鐘》在張藝謀轉型商業大片後的所有影片中位居倒數第二,僅高於十五年前的《千裡走單騎》。但如果以年度票房排名衡量,《千裡走單騎》位居2005年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13位,比暫列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17位的《一秒鐘》還要靠前一些。
  •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在國內被評為「爛片」,在國外卻獲獎無數
    在上個世紀末期,由於電影行業的低迷以及香港電影的落寞; 一些有名的導演,演員逐漸的出走前往好萊塢發展; 我國的電影行業迎來一次大洗牌。
  • 張藝謀還是剪下那格時代殘影
    從鹹陽到北京,張藝謀接觸到更加前衛、多樣的文化生活,也為自己的土氣和編外身份而掙扎。他勤懇用功,終究逃不過被同窗用「大字報」揭發的命運。各種環境迫害的總和,導致了張藝謀骨子裡的壓抑和隱忍,就像曾經畫宣傳畫那樣,他決定將這股憋著的氣使在別處。於是從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紅高粱》開始,賁張的色彩和造型欲,便成了他影像中廣具辨識度的特點。
  • 郭敬明30歲就有7億身價,拍電影不是為錢,爛不爛片同樣不重要
    而導演的費用相對較高,拿張藝謀舉例,據網上傳言,自從國師導演了2008年奧運以後,導一部戲就可以拿到2000萬了。如今十多年過去,這個身價得翻一倍。郭敬明雖然無法跟張藝謀比,但是這個導演費估計也少不了。所以說即便電影下架了,對郭敬明的影響也不大。儘管沒少掙,但是對他來講,依舊會有深深的挫敗感。
  • 11部入圍奧斯卡的華語電影,張藝謀6部、李安3部、陳凱歌1部封神
    年月久了,頌蓮沒了老爺的寵愛,被姨太太針鋒相對,日子難過,這個曾經非常清純的大學生,也學會了耍心機、耍手段,可最終,她還是成了悲劇。鞏俐真是美極了,堪稱「國花」,而且,張藝謀在這部電影裡,也達到了藝術巔峰,無論是從畫面、配色、故事構架上來講都堪為經典!再加上監製侯孝賢的功力,成就了藝術電影中的經典。
  • 重排賀歲檔影史票房,《長城》進前十,冠軍被好萊塢搶走
    2010年前後好萊塢電影在中國搶佔市場,暑期檔開始升溫;2013年《西遊降魔篇》開闢春節檔,賀歲檔便失去了「統治地位」。 在爭議中艱難前行的《長城》,居然殺進了前十,在賀歲檔電影中算是票房成功的。 更有些不可思議的是,這是張藝謀生涯票房最高的作品,目前唯一的內地「10億+」爆款。 全球票房也超越了《英雄》,成為張藝謀的個人之最。
  • 70歲,1.3億票房,張藝謀終於輸給了時代,卻贏回了電影
    雖然張藝謀也有諸如《三槍拍案驚奇》、《長城》這樣的爛片,但是這不妨礙張藝謀每部作品誕生的時候,總能引起行業內外的注目。近日已經古稀之年的張藝謀,最新的作品《一秒鐘》已經上映多日,截止到目前,這部作品僅斬獲了1.3億人民幣的票房。對於張藝謀而言,這樣的票房收入不能算高,而電影口碑網站上給《一秒鐘》打出的7.8分的評價,也表現得非常中肯,同時又略顯出這部電影在定位上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