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將軍桂卿的傳奇

2021-02-13 孝樹說九江

白馬將軍桂卿的傳奇

桂孝樹

  飲水思源古槐根,血脈相聯一家親。宗族聚會緬先祖,佳節追思頌和諧。炎黃子孫不忘始祖,欣逢盛世,正值先祖桂卿(忠貞)公誕辰1107周年,為為弘揚中華文化和桂氏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建立和諧社會,九江宗親在港口桂氏宗祠隆重舉行紀念活動,桂氏宗親藉此良辰共會一堂,祭祀祖先,謀求發展,開創宗族繁榮新局面 ,共敘宗族和諧好未來。次活動辦成弘揚白馬將軍歷史文化、振興桂氏家族的盛會。

桂卿(公元910-992年)――貴溪市鄉賢名人。他是九江及周邊桂氏的發脈始祖。祖宗者,後嗣之本也,如水流萬派,其初一源;木枝繁茂,其初一根。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在世時任南唐銀青光祿大夫、制右軍散騎、指揮軍都虞侯、殿中侍郎史等職,御賜忠貞,史稱白馬將軍。鷹潭、德安等族人有紀念太公誕辰的傳統,近兩年鷹潭舉辦了大型的紀念活動,德安各莊宗親紀念活動極為隆重,不亞於春節,我們九江宗親於去年在港口桂氏宗祠也成功舉辦了紀念活動。

2017年11月9日應部分宗親的願望,九江桂氏理事會(籌委會)會長訓紅宗親召集理事會成員及港口、九江市區部分年長宗親聚會,商定於2017年12月2日(周六)農曆十月十五日桂卿公誕辰1107歲,在港口桂氏宗祠隆重舉行紀念活動。

   打小就聽說過有關城門白馬寺的故事,只是一直無緣相見。白馬寺創建於光緒28年,是為紀念南唐名將人稱忠貞公的白馬將軍桂卿所建。由於多種原因寺址曾遷過三次,後在1941年遷到現在的城門鄉紅心白馬新村。寺廟坐南朝北,位於長嶺埂,據傳長嶺埂是城門四大寶地之一。

有位風水先生看過之後說:「長嶺掛金鉤,子孫永不休。金雞朝北鬥,千戶一諸侯。」意思就是此處乃風水寶地,子孫興旺能出國家棟梁之人。

1963年白馬寺因年久失修被拆掉,一些磚瓦被用作其他建築所用,僅只留下寺址,但依然有不少人在寺址上燒香寄拜。1996年,在湖北鐵佛寺釋演慈師傅的支持下重新修建,並於2002年對所有為建寺捐贈者在寺中立碑紀念。

桂卿是一位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諡號威顯,原是魯公族季孫氏後裔。其先祖有一名叫桂武仲的人,在唐朝時官封安南都護,祖父桂世昌任睦州(今浙江淳安)太守。從那時起,全家人搬到江南居住。他出生於五代十國的亂世,從小既好文也愛武。當時天下分崩,南唐國戰事不斷,少年時代就勇武有力的桂卿表現出色,投軍之初,敢在敵軍眼皮底生俘「舌頭」,有膽有勇,憑實力賺得個外號,叫「捉生虎子」。因為戰功累累,桂卿被南唐國皇帝封為「大司空」,先後被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監祭酒兼監察御史」等職,不久後又任信州靖邊總轄使。由於當時政局混亂,兵匪混戰,民不聊生,閩越一帶經常有打家劫舍的賊人作亂。桂卿屢出奇兵予以剿滅,保護四境得到安寧。南唐後主李煜即位後,加封桂卿為「殿中侍御史」。

開寶七年(974)年,臥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的宋太祖派出三路大軍殺向南唐,次年攻陷南唐國都金陵,李後主奉表投降。當時,桂卿仍固守信州,後來收到李後主的手諭,要他獻城投降宋軍。看到舊主的手諭,桂卿哭著對部下說:「我們既然不能以死報效國家,那就找個安靜的地方隱居吧。」於是下令解散軍隊,縱馬回到貴溪井坑過上隱居生活。

由於桂卿戰功卓著,加上忠心耿耿,宋太祖趙匡胤很賞識他,屢次想要徵召隱居鄉裡的他,曾數次加封他的官職,但桂卿每次都堅辭不受。後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與信州相鄰的閩北「匪盜」復起,朝廷下詔強命桂卿率軍討伐。萬不得已,為了保境安民,桂卿這才無奈地接受了北宋朝廷的任命,重出江湖,率軍攻克邵武,平定黃竹峒等地的匪患。宋太宗封桂卿為都尉,他上表力辭,態度堅決。雍熙年間(984~987),桂卿再次奉詔領兵剿除了「匪盜餘孽」,閩北、信州一帶百姓從此得到安寧。

淳化三年(992)九月,桂卿病逝,朝廷敕葬於井坑,追封為「忠貞內翰」。桂卿忠貞義烈,堅守氣節,生前贏得了南唐、北宋兩朝帝王的信重和敬慕,身後更不乏歷代賢士名宦為其作傳立碑,賦詩撰文。同時,他還福延後人,子孫繁茂,其後裔遍及江南數省,自宋以後,名人輩出,科第聯翩。

桂卿身故後,信州百姓懷念桂卿功德出資在桂店為其建祠,宋慶元二年(1196)朝廷敕賜「威顯祠」匾額,侍郎曾文莊為其寫碑記:「公(桂卿)生死鹹能為國御災捍患,其忠烈之風不可泯。」雖然桂卿最終還是為北宋所用,但他的忠義節烈仍然得到了歷代後人極高的評價。

考證桂姓人物,在宋代以前,史書鮮見著名人物。但自宋以後,桂姓開始英才濟濟,輩出名人,而在這一轉折中起到開山奠基作用的,就是桂卿。貴溪一地,從宋朝開始就先後出了38名桂姓進士(見1996年版《貴溪縣誌》人物卷第二章第一節貴溪縣歷代進士),是貴溪考中進士最多的姓氏,其中不乏名臣良吏,賢士大儒。最著名的就是提倡「為政簡靜,民心宜之」,而被稱為宋朝良吏的桂南升就是桂卿七世孫。

桂姓宗祠常見的通用聯中,「平盜功高,堅守退藏勁節;宜民簡政,雅持淡素清風。」上聯用典,指的就是桂卿,而下聯用典,指的就是桂卿後裔桂南升。而作為從湖北陽新搬遷到城門的桂卿後人,看中城門白馬新村這塊寶地,在此建寺以紀念桂卿。因桂卿好騎白馬出徵作戰,被世人稱為白馬將軍,就把寺廟稱為白馬寺,並在寺中安放白馬雕塑,供後人奉祀。

相關焦點

  • 桂氏宗族聚會 | 白馬將軍桂卿的傳奇
    炎黃子孫不忘始祖,欣逢盛世,正值先祖桂卿(忠貞)公誕辰1107周年,為弘揚中華文化和桂氏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建立和諧社會,九江宗親在港口桂氏宗祠隆重舉行紀念活動,桂氏宗親藉此良辰共會一堂,祭祀祖先,謀求發展,開創宗族繁榮新局面 ,共敘宗族和諧好未來。此活動辦成弘揚白馬將軍歷史文化、振興桂氏家族的盛會。
  • 【桂氏頭條】桂氏宗族聚會 : 白馬將軍桂卿的傳奇
    炎黃子孫不忘始祖,欣逢盛世,正值先祖桂卿(忠貞)公誕辰1107周年,為弘揚中華文化和桂氏文化,促進文化交流,建立和諧社會,九江宗親在港口桂氏宗祠隆重舉行紀念活動,桂氏宗親藉此良辰共會一堂,祭祀祖先,謀求發展,開創宗族繁榮新局面 ,共敘宗族和諧好未來。此活動辦成弘揚白馬將軍歷史文化、振興桂氏家族的盛會。
  • 三國白馬將軍誰最牛?不是趙子龍,也不說錦馬超,是他
    在古代戰場有一句俗話說的是,將軍不騎白馬,說是做人要低調,槍打出頭鳥,由於騎白馬會讓他很顯眼,吐露在仇敵的視野傍邊,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龐統,騎劉備的白馬
  • 白馬將軍公孫瓚三國歷史上早期最強的諸侯
    說到公孫瓚,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中國史書上第一個白馬將軍吧!
  • 白馬告狀的傳說
    原來這和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有關係,在當地流傳有這麼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傳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四方平服,幹戈寧靜。有一年,突然漠北異族侵擾,成祖御駕親徵,大軍北上。兩軍交鋒,一陣敗敵,敵軍逃入沙漠,成祖帶兵緊緊追趕,深入了大漠。大漠之中,狂風四起,黃沙遮天,辨不出東南西北,分不清前後左右。千鈞一髮之時,只見前方霞光萬道,瑞彩千條。
  • 中醫傳奇:白馬醫生—王旭高
    清嘉慶、道光年間,在錫金(時無錫劃為無錫、金匱兩縣,縣城稱錫金)的街道上和農村的土路上,有時會見到一匹沒有一根雜色毛鬃的白馬在奔馳,馬身上騎著一位身穿長袍、上套馬褂的人,他斜背著一個裝有方箋筆墨的青布包袱,在急急地趕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是在江南一帶頗有名氣的醫生王旭高。  王旭高為什麼要騎著馬去為病人治病呢?
  • 一個醫生眼中的將軍系列之八——傳奇將軍韓練成
    ■劉愷∥甘肅我噙著淚花看完了餘丁導演、黃覺主演的32集電視劇《隱形將軍》。這部電視劇以在歷史上潛伏在國民黨內部官銜最高的臥底——韓練成將軍為原型,講述了他在國民黨內部潛伏30年,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傳奇人生和風雨歷程。該劇改編自韓練成之子韓兢的同名小說。
  • 中國史書上的首位「白馬將軍」,為何淪落到自焚而亡?
    遼東一直受到鮮卑的騷擾,漢族與鮮卑之間經常發生摩擦,公孫瓚帶著數十名騎兵外出巡邏關塞就撞上了鮮卑數百名鮮卑騎兵前來遼東搶掠,偏偏公孫瓚是一個硬茬,帶著手執長矛策馬帶隊衝入鮮卑隊伍,殺傷數十人,鮮卑敗逃,聽說漢人裡面有個騎白馬的將軍十分勇猛,從此再不敢輕易進入關塞。
  • 關帝廟白馬告狀的傳說
    原來這和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有關係,在當地流傳有這麼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傳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四方平服,幹戈寧靜。有一年,突然漠北異族侵擾,成祖御駕親徵,大軍北上。兩軍交鋒,一陣敗敵,敵軍逃入沙漠,成祖帶兵緊緊追趕,深入了大漠。大漠之中,狂風四起,黃沙遮天,辨不出東南西北,分不清前後左右。千鈞一髮之時,只見前方霞光萬道,瑞彩千條。
  • 看看李白《發白馬》中的平仄關係
    前言: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古詩如何區分平仄的關係?以前也常有網友留言,詢問某些古人詩詞中平仄與韻腳的問題,這些基礎的知識以前多次寫過。"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出自李白一首五言古體詩:《發白馬》。將軍發白馬,旌節渡黃河。簫鼓聒川嶽,滄溟湧洪波。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嵯峨。
  • 白馬嶽 | 後立山連峰之白馬唐松縱走
    比如剛認識港區俊凱的時候就聽說了他們一行數人進擊白馬嶽時遭遇冰雹後迷路,九死一生如何安全出山的傳奇。這不,趁著秋初這個無雨的周末,上回通宵擼掉常念嶽和蝶槍的夥伴又一次從東京的四面八方匯合起來,這次奔赴的是日本海邊北阿爾卑斯的後立山群峰。
  • 白馬將軍公孫瓚:三國歷史上早期最強的諸侯
    與善騎射者數十人,皆乘白馬,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深為虜騎所畏,皆避之塞外。  初平二年,發布檄文討袁紹,不久議和。當時青徐黃巾三十萬,入渤海境內,公孫瓚帥二萬騎敗之,威名大震,拜奮武將軍,薊侯。南渡河攻取了冀州、青州、兗等華北大部分,營建易京,以通遼海。乃自署其將為青、冀、兗三州刺史,多置郡縣守令。又遣弟公孫越連結袁術進攻豫州,逐步成為與董卓並立東西的兩個最大軍閥。
  • 【漣源往事】「一門兩將軍」:傳奇將軍曾震五|劉秋階
    曾震五將軍故居——漣源市鬥笠山鎮黃港村四仙堂 傳奇將軍曾震五 圖文與葉劍英將軍一同參加重慶參謀長會議,恐引人懷疑,不敢交談,每日鄰座,僅能點頭會意。 四、和平將軍 反對內戰 抗日勝利後,曾震五將軍任陝西省第二區行政專員,駐紮在位於陝甘寧邊區南側的耀縣,與共產黨八路軍接觸較多,關係融洽。並盡力資助邊區,提供交通便利。
  • 焦紅原 ||《阿尼嘎薩》與《白馬史詩》
    與氐、白馬氐,與羌、白馬氐羌關係如何?與西戎、秦戎有何糾葛?與駹、吐蕃、吐谷渾有何牽連?與彝族、白族的形成有何嬗變?白馬氐與略陽臨渭氐、與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有何關係?白馬人屬氐人,氐人自稱「盍稚」,「盍稚」啥意思?以及歷史上白馬氐的語言、服飾、宗教信仰與圖騰崇拜等與今天甘肅、四川交界處白馬人有何區別與聯繫?現在白馬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從四川蠻坡渡上來的,那蠻坡渡在哪?蠻坡渡之前他們又在哪?
  • 美文欣賞:黃梅文學愛好者徐繼良的作品——《尋找將軍洞》
    相傳在古代,有一位騎著白馬的將軍,因在戰場上打了敗仗,歸來時路過徐鋪,他在此地隱姓埋名建廟修練。由於無人知道他的確切姓名,只知他當時騎著一匹大白馬,因此,當地人就尊稱他為「白馬將軍」。為了不打擾附近村民的生活,他便在王新屋附近的山中找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山洞居住,後來經過白馬將軍的努力,終於籌足了建寺的經費,建成了一座寺廟,取名白馬寺。後來人們便把白馬將軍住過的山洞取名為將軍洞。每當我想起這個美好的傳說,心中總想邀幾個好友到將軍洞去看一看,因平時總在忙於生計,到了有時間的時候,又很難邀請到合適的同行者,所以一直不能成行。
  • 縱觀大漢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傳奇一生
    提起漢朝有名的將軍,人民首先想到衛青和霍去病,他們對抗擊匈奴有著赫赫戰功,讓不可一世的匈奴退往大漠深處,為大漢朝代繁榮昌盛贏得了時間。但有別人不知道是,他們二人真的非常佩服李廣。匈奴軍隊對自己的騎射本領十分自信,沒想到漢朝有人用箭比他們還嫻熟,幾十回近戰騎射,幾乎全部失敗,因此,贏得飛將軍的外號,在匈奴中廣泛傳播。 李廣可以算是一個武術世家的人,他祖上有秦朝將軍李信,幾代人都學過騎射武術。他也和傳說的奇怪人相同,李廣他的雙手過膝部,所以李廣這樣能使用力度更大的箭,拉更厲害的弓。李廣有著箭射穿石頭的佳話,但他有著江湖俠客的風度。
  • 馬褲見證他馳騁於抗日戰場 揭秘萬毅將軍傳奇一生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銘記歷史系列報導 第六期  馬褲見證他馳騁於抗日戰場 揭秘萬毅將軍傳奇一生 這是「連雲港保衛戰」中流傳開來的一句話,萬毅將軍在連雲港一線抗擊日寇長達數月,立下赫赫戰功。
  • 傳奇將軍趙尚志,驍勇善戰,不驅逐日寇就不成家
    趙尚志將軍1908年出生,是漢族人,遼寧省朝陽市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威震中外的抗日民族將領,深受人民的愛戴和敬仰。趙尚志將軍趙尚志將軍傳奇的一生,為保衛國家領土完整而戰1925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東北次參加革命活動,領導組織學生運動,1927年被軍閥逮捕,後被釋放。
  • 【關公網訊】關帝廟和白馬告狀
    每年五月十三日,必遣太常寺上官行禮,凡是國家有大災,都要到關帝廟上香,焚表祭告。為什麼這座廟能得到朝廷青睞,而香火旺盛呢?說起來還和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有關。這裡面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傳說……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四方平服,幹戈寧靜。這一年,突然漠北異族侵擾,成祖御駕親徵,大軍北上。兩軍交鋒,一陣敗敵,敵軍逃入沙漠,成祖帶兵緊緊追趕,可就深入大漠了。
  • 甘祖昌從農民到將軍,又從將軍到農民的傳奇一生
    甘祖昌,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江西省蓮花縣人,被稱為「將軍農民」。龔全珍身為將軍夫人,始終保持一顆平常之心,多次婉拒組織上給予的照顧,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親切接見她,親切地稱她為「老阿姨」。著有紀實作品《我和老伴甘祖昌》。是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時指出,甘祖昌是我們共和國的開國將軍,江西籍的老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