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孫瓚,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中國史書上第一個白馬將軍吧!他曾經是劉備的最欽佩的人,是三國早期最強的諸侯,但是晚年貪圖享樂,喪失鬥志,最終落得兵敗自焚的結局。下面大家就和小編一起回顧他跌宕起伏的一聲吧!
【驍勇善戰的白馬將軍】
漢時的幽州,範圍廣泛,大致在現在的河北、遼寧一帶。遊牧民族如烏桓經常突襲漢朝邊疆,劫掠人口財物。烏桓人擅長騎兵,來往如風,讓以步兵為主的漢王朝很痛苦。
當時公孫瓚擔任幽州守將,敢打敢拼,每次敵軍來臨,都大聲呼喊,熱血沸騰,率領士兵奮勇作戰,如同是進攻自己的仇人一樣。正是憑著高昂的鬥志,公孫瓚屢戰屢勝。公孫瓚好騎白馬,身邊的幾十個親隨也都騎著白馬,等到手握兵權之後,又從軍隊中選擇了三千精兵,全部騎乘白馬,號稱「白馬義從」。每當打仗時,公孫瓚率領白馬義從衝鋒在前,烏桓騎兵望風而逃。一時之間,白馬將軍公孫瓚名揚天下。
【反殺劉虞、盡失人心】
公孫瓚被丘力居圍困那一年,朝廷為平定張純之亂,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虞是後漢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他為人品德高尚,執行民族團結的政策,和輕賦免役的愛民政策,在朝野擁有很高的威望,在少數民族中深受愛戴,他寧死不願為帝也表明他是個忠義士大夫。而公孫瓚任幽州守將,卻與劉虞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劉虞害怕公孫瓚窮兵黷武,又害怕他得志,掌兵權、滅袁紹,後不受控制所以不斷的對公孫瓚制肘,公孫瓚為了報復又違反劉虞節度命令,侵犯百姓,多次劫掠劉送給鮮卑的禮物。劉虞害怕公孫瓚叛變,於是先下手為強,動員十萬大軍去圍剿公孫瓚,沒想到被公孫瓚幾百人擊敗並反殺了。
公孫瓚殺了劉虞之後名聲就變差了,所以許多人都反對公孫瓚。特別是公孫瓚擁有了幽州之後,就如同過慣了苦日子的人忽然得到了聚寶盆,每天就知道窩在一角數錢玩。公孫瓚變得異常貪婪暴虐,肆意盤剝百姓,強迫周邊的少數民族交納沉重的財物,供自己個人享受。
而此時劉虞的從事鮮于輔、周齊等人早就開始謀劃攻打公孫瓚為劉虞報仇。後來鮮于銀更是親率兵馬來到了幽州準備攻打公孫瓚,後閻柔又集結起了鮮卑、烏丸等兵力,再加上漢兵,與公孫瓚在潞河一戰,公孫瓚派出的鄒丹大敗。公孫瓚敗了之後,烏桓峭王、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都加入到了這個討伐公孫瓚的「正義之師」,公孫瓚接連戰敗。
【偏安一隅 兵敗自焚】
最後袁紹原本想和公孫瓚講和,但是公孫瓚卻沒有給袁紹答覆。袁紹於是興兵準備攻打公孫瓚,公孫瓚的一位將領被袁紹圍困,公孫瓚不肯相救,所以公孫瓚盡失人心。後來袁紹進攻,公孫瓚被袁紹的軍隊包圍,也沒有人來相救。
公孫瓚也想守住易京,向黑山帥張燕和兒子公孫續求救,張燕和公孫續兵分三路想救公孫瓚,但是袁紹先是埋伏部隊伏擊了公孫瓚,後又命人挖暗道直通最中央公孫瓚的主樓,而此時援兵又未到,公孫瓚自認為無力反抗,又出狠招。公孫瓚竟然先殺掉自己的妻子、兒女,然後引火自焚。
公孫瓚人生的轉折點應該是出現在他殺了劉虞之後,也正是因為劉虞被公孫瓚所殺,以至於公孫瓚被眾人所反對,招致了十幾萬大軍討伐的局面,但這一切不得不說也是公孫瓚他自己一手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