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芣苢》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cǎi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採 之。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yǒu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有 之。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duō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掇 之。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lǚ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捋 之。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jié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袺 之。
cǎi cǎi fǒu yǐ ,báo yán xié zhī 。
採 採 芣 苢,薄 言 襭 之。
【注釋】
有:據為己有,獲取。
掇:拾取。
捋:成把地從莖上捋取。
袺:用一隻手扯住衣襟把芣苢裝進去。
襭:把衣襟兩角掖在腰帶間,兩手同時把芣苢裝進去。
二、譯文:
採呀採呀採芣苢,採呀採呀採起來。採呀採呀採芣苢,採呀採呀採得來。採呀採呀採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採呀採呀採芣苢,一把一把捋下來。採呀採呀採芣苢,提起表襟兜起來。採呀採呀採芣苢,掖起衣襟兜回來。
三、鑑賞:
「芣苢」,又作「芣苡」,就是車前草這首詩歌是當時的人們在採車前草的時候所唱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也是一首讚頌人們集體勞動的歌謠,反映了當時婦女們集體採摘芣苢的過程,表達了勞動者喜悅的心情。這首詩歌的節奏明快,音律婉轉,富有民歌情調。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都是重章疊句的形式,但是像《芣苢》這首重疊的如此之多的詩詞也是非常少見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章,採採兩字,按照《詩經》裡面所有的詩詞來說,我們可將採採理解為採了又採,也可以理解為各種各樣。然而在這首詩裡面,說車前草是各種各樣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說它採了又採在這首詩歌裡面是最為合適的。
到了第二句,薄言這個詞在這首詩歌裡面是沒有意義的,是一個語氣助詞。採這個字與之前的意思一樣,沒有變化。詩歌裡面的第三句重複了第一句,第四句又重複了第二句,只改動了其中的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的意思就是:人們去採芣苢,採到了芣苢。這樣的重複並沒有結束,第二章和第三章就是在重複第一章,僅有的改動是在每章的第二句和第四句中的動詞。也就是說,整個《芣苢》有三章十二句,但只有六個動詞,分別是:採 、有、掇、捋、袺、襭,這六個動詞不斷的變化,而其餘的是一直重疊,這樣的寫作手法簡直太少見了。
這種看起來很單調的重疊,卻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斷的重疊當中,產生了簡單、輕快,循環往復的音樂感。與此同時,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之中,又表現出了採芣苢時越採越多,直到滿載而歸的過程。
詩中沒有描寫採芣苢的人,但是我們讀起來卻能很清楚地感受到他們的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體現出來。這種簡單重疊的詩歌,確實是適合很多人一起唱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