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死掉91將軍僅2人切腹自殺,這就是武士道?

2021-01-10 百家號

作者:大少俠

近日小編讀侵華日軍歷史,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日本鬼子特別愛取名號,如帝國之花、轟炸之王等等。更蹊蹺的是,名頭越響死得越慘。太邪門了!

本文列舉數名暴斃的日軍「王者」,他們都沒有機會切腹自殺。排名不分先後。

圖註:切腹自盡不會立即死亡,需要內臟的血流幹才死。很多日本軍人都會選擇一槍斃命來個痛快,而不是切腹自盡。

(一)

號稱「轟炸之王」的奧田,本想來侵華戰場鍍金的。

奧田全名奧田喜久司,履歷十分光鮮:軍人世家、20歲時考入日本海軍航空兵學校、留學美國,回日後進入海軍大學深造,以戰略轟炸理論完成畢業論文(靠轟炸對入侵地區的民眾造成心理恐慌,讓他們儘快臣服),曾以"天皇侍從武官"的身份參加世界裁軍會議。

奧田是個典型的學者型軍人,21歲被提升為海軍少佐,並轉任海軍大學航空兵轟炸教官,頂著理論大師和「轟炸之王」的光環。雖是軍二代,要想在重視戰功的日軍中嶄露頭角,必須親自上戰場。

圖註:在歷來宣稱不按軍銜排位的靖國神社,奧田喜久司的照片是侵華戰爭日本軍人遺像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直到1935年,他才到作戰部隊任職,擔任神威號水上飛機母艦艦長,後來還擔任第13航空隊司令官,升任海軍大佐。心高氣傲的奧田認為,侵華戰爭正是他實踐轟炸理論的大好時機。

「機會大大的來了!」1939年10月,中國空軍和蘇聯支援航空隊對日漢口基地進行襲擊,擊毀擊傷160架日軍飛機,炸死正在跑道附近開會的一群日本航空兵高級將領。為了報復,本可以坐鎮指揮的奧田親自駕駛長機帶領36架96式轟炸機轟炸成都。

日軍沒有驅逐機保駕護航,便採取密集編隊,集中火力的方式前來報仇。不料,中國空軍並不按常規出牌,副中隊長鄧從凱率領9架蘇聯E—15Ⅲ型驅逐機衝入敵機隊形,奧田的機翼全部被炸飛,最後像一支鉛筆一樣垂直墜落在一塊水田裡。

「飛機裡面全是火,有人在裡面晃蕩掙扎。機上共有3個人,其中還有一名女軍人,機內所有人的身體早已經燒焦,面目全非。」四川簡陽一位老人是目擊者,確定奧田是燒死的,並非切腹。

調查人員從墜落飛機的駕駛員身上搜出一把刻有日本天皇所賜上刻有「爆擊之王」的佩劍,是他由於在演習中將炸彈直接投進了靶艦的煙囪而獲得的。

(二)

日軍空軍最喜吹牛皮,除了轟炸之王,還有「四大天王」。

所謂四大天王,就是每年對戰鬥機飛行員進行駕駛、編隊、格鬥、射擊、轟炸等技術競賽,評選出4名最優秀的飛行員。

圖註:空戰中日軍飛行員最好的歸宿是陣亡在天上。

1937年所評出的「四大天王」分別是:陸軍航空隊的三輪寬少佐,海軍航空隊的山下七郎大尉、潮田良平大尉、南鄉茂章大尉,下場是三死一俘。

三輪寬有「驅逐之王」之稱。1937年9月21日,三輪寬率95式戰鬥機空襲太原,綽號「傻其」的陳其光率霍克2迎敵,同樣是死咬住敵長機開火,最終將其擊落。三輪寬的死因有兩說,其一就是被陳其光直接擊斃。另外一種說法是其在麥田裡迫降成功,逃命不成想切腹,被當地農民群眾亂棍打死。

潮田良平號稱東方紅武士。1938年1月7日,率艦載戰鬥機9架,掩護木更津航空隊的12架轟炸機,由南京大校場起飛攻擊南昌時,被我國飛行員徐葆昀所駕駛的蘇制伊15戰鬥機擊落當場死亡。

圖註:日軍飛機裝備先進,卻屢屢被憤怒的中國空軍直接撞擊墜落。

南鄉茂章位列「四大天王」之首。1938年7月18日,他率機在鄱陽湖上空與中國空軍激戰。戰鬥中,中國空軍的一架飛機中彈,但英勇的飛機員非但不跳傘求生,反而駕機撞擊南鄉茂章。 據說,山本五十六還參加了南鄉茂章的追悼會,並且當眾痛哭流涕。

唯一被俘虜而沒有勇氣切腹自殺的是山下七郎。1937年9月26日,被高志航擊落在南京附近,被俘後越獄逃跑,很快被捉回並被槍決。也有說其後來留在了中國娶妻生子,晚年在蘭州度過。

(三)

更為國人熟知的便是「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了。名將之花沒有轟炸之王霸氣,但是更耀眼。

與奧田不一樣的是,阿部規秀毫無背景。他有一種超乎普通軍人的對"榮譽"和"光榮"的執著,對戰爭的執著,因而在嗜血的戰爭角逐之中,他"脫穎而出",屢立戰功,頗受大本營的賞識,在日本軍界被譽為"名將之花"。

圖註: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1939年秋,阿部規秀率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和第一一〇師團主力共兩萬餘人,對北嶽山區進行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秋季"大掃蕩"。

滿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阿部心狠手辣,剛晉升為中將,首戰被八路軍吃掉一個大隊。羞怒的他親率1500餘人,沿著原來第一大隊的行進路線進犯。為了激勵士氣,他把八路軍已經為之埋葬的日軍屍體,一具具重新挖出來澆上汽油,點燃焚化,讓手下的士兵感受到同胞戰死的悲憤。

阿部規秀做夢也沒有想到,八路軍在黃土嶺早已布下口袋陣。就在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八路軍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接到偵察兵報告,發現位於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個名叫教場的小村莊附近,一座獨立院落設有日軍的臨時指揮所。

陳正湘在望遠鏡裡發現,在南山根東西向的山梁,有3個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間那個山包上有幾個挎戰刀的敵軍官和幾個隨員,正舉著望遠鏡向793高地及上莊子方向觀察。陳正湘下令讓迫擊炮攻擊,瞬間,鬼子拖著死屍和傷員滾下山去了……

敵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在弔唁阿部規秀的悼詞中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日本報紙《朝日新聞》"惋惜"地報導說:"阿部中將親臨第一線,右腹部及雙腿數處受傷,但他未被重傷屈服,仍大聲疾呼:我請求大家堅持。然後俯首向東方遙拜,留下一句話:這是武人的本分啊。負傷約3小時中將壯烈死去……"

也就是說,就連鬼子也出來證明,阿部規秀有3個小時的切腹時間,但是他選擇了求生。

(四)

不管有沒有機會切腹自殺,侵華日軍將領切腹的還真不多。抗日影視裡動不動就自殺,過分抬高了他們的武士道精神,就算有也是在小頭目和普通士兵中發生。

圖註:冢田攻於12月18日乘79式飛機返回漢口,被駐守大別山區的中國高炮部隊擊中,冢田攻當即斃命。事後,附近村民將10具「像烤焦的黃魚」一樣的屍體推埋在一個大坑裡。冢田攻被追晉為陸軍大將,是抗日戰爭中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陸軍最高將領。

在侵華日軍陣亡將領名單中,有91名少將以上將領(含追授)。其中,上將3名,大將1名,中將31名。

再仔細分析,有17人因病或者事故而死,2人被刺殺,72人戰死。真正切腹自殺的只有2人,僅佔百分之零點零二。這就是所謂的「武士道」精神?

山縣武光是切腹自殺的。1939年5月至8,山縣便根據師團命令派出第一步兵大隊侵入外蒙古。8月28日,蘇蒙軍組織四倍於日軍的坦克、裝甲車,兩倍於日軍的飛機、大炮和重機槍,八萬餘人的兵力向日軍發起最後的猛攻。被包圍的山縣武光突圍無望,切腹自殺。

圖註:在真實的戰場上,日軍舉手投降比切腹自殺常見。

另一名自殺的叫酒井美喜雄。同樣是在外蒙古戰場,酒井負重傷,左臂被炸斷。9月15日,躺在病床上的酒井得知日軍以最慘痛的失敗結束了諾門坎戰役後,面向東方,剖腹自殺。

0.02的自殺比例實在不能吹噓為武士道精神。同時還說明一點,日軍將領只要落到中國軍人手裡,連切腹自殺的機會都沒有。

(本號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被妻子看不起的日軍大將元帥,崇尚武士道精神,卻不肯切腹自殺!
    杉山元面相憨厚,平時又沉默寡言,表情木訥,被人戲稱為「傻瓜元」。其實他一點都不傻,因為傻瓜是根本無法考取陸軍大學。他性格極其頑固,不懂變通,日本傳統的「忠君愛國」觀念深入其骨髓,是軍國主義日本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者。他18歲參軍,在日俄戰爭沙河會戰中由於頭部受傷,落下終身殘疾,導致右眼瞼下垂,這成了也最顯著的標誌。
  • 日本切腹自盡的倆將軍一個1小時後咽氣一個15小時後才咽氣
    實際上武士道在那個時候只是國家用來控制戰士以及軍官的一種工具,因為它要求的是個人要為團隊無條件的犧牲,其實就是要求戰士們要為了國家不怕犧牲的奮力戰鬥。在武士道中切腹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舉動,當日本軍官覺得自己辱沒了武士的榮譽以及信條時就會選擇用刀切腹自盡,以至於後來還演變成了一種文化和儀式,切腹時還有專門的刀。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切腹:武士道的重要精神表徵
    但就保輔此後的行動來看,他似乎身負海一樣的冤屈,並且心知即便通過審判,也無法還自己以清白。因此保輔在緝捕他的官人面前,揮刀割開自己的肚子,還抽出血淋淋的腸子來,向對方當面擲去……傳說,這就是武士道中切腹這一獨特文化現象的源頭。 根據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的解釋:「腹部,在古代解剖學的信仰當中,乃是人類靈魂和愛情的寄宿之處。」
  • 武士道精神的切腹自殺,只有他一人做到了,至今仍被日本人膜拜!
    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是非常注重武士道精神的,當他們選擇自殺的時候,對於他們來說切腹自儘是最光榮的死法。因為他們認為人的靈魂寄居在腹部,但實際上腹部只有大量神經,所以切腹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死法。一般來說切腹自盡有三種方法。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他一戰殺死日軍800人,日軍後裔要求賠償兩億,他強勢回應!
    日本這個國家的武士道精神給日本人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據悉,武士道精神指的是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日軍指揮官為何人手一把軍刀?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3月11日中國軍隊第29軍第37師大刀隊在趙登禹旅長的率領下,乘雪夜遷回至喜峰口日軍側後,摧毀敵炮兵陣地,殲敵服部炮兵大佐以下步、騎、炮兵300餘人,中國大刀凜凜生威。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悔辱。」因此日軍遂於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軍刀以謀應對。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觀眾看到這裡是站在井伊家這一邊的,也覺得千千巖求女就是一個小人,畢竟在電影一開始的背景交代中,當時落迫的武士們,經常用去各大世家求切腹來騙取錢財的人比比皆是。到此觀眾才從劇中走了出來,這一系列的反轉,緊緊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這也是一個大導演能力的體現,好的電影就是需要從頭到尾抓住觀眾的心,《切腹》在我來看,是一部非常值得借鑑的電影,無論是情節構建還是畫面的構思、靜景光影明亮的運用都表現出了電影的張力。
  • 淺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武士道的中心主題就是「忠義勇武」,這其中的主要內涵分為幾方面來著重分析:  (一)忠心至高  不同時期的武士道都將「忠」作為第一原則,這是成為一名日本武士的首要條件,也就是提倡對於將軍的絕對服從和忠心耿耿。
  • 日本人為什麼要切腹?武士道的精神還在嗎
    切腹也許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腹部既沒有大動脈,也沒有要害器官,僅僅切開腹部是很難立即致死的。而隨之而來的血腥和醜陋更是充滿了殘酷與野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切腹偏偏成了日本獨有的一種自殺文化呢?對於切腹自殺,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的解釋一直被視作權威。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 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在本能寺之變中,清水宗治被豐臣秀吉圍困在高松城。
  • 「土八路」全殲日軍「武士道」精銳170人,26個日軍跳火自焚
    此役,「土八路」全殲日軍一個「武士道」精銳士官教導大隊170多人,讓囂張狂妄的侵華日軍發出哀嚎。東團堡位於淶源城東北,距縣城40多公裡,是日軍從高碑店、易縣通往張家口,宣化道路重要中繼站,又是淶源的上莊,中莊等據點相呼應的中心點,是日軍在淶源、宣化公路上封鎖根據地的一個重要據點。
  • 武士道曾讓日軍義無反顧地去死,今天的日本人,還信武士道嗎?
    但是,武士這些人沒被消滅,他們換了一個身份,改成士族,照樣進入新政府。所以,武士道精神還存活在這些人心中,日本的軍國主義武士道就是從這裡來的。 一、武士道被冷藏 明治維新開始之時,武士道其實是被冷藏的。
  • 「武士道精神」恐怖嗎?日寇回憶:不怕切腹,就怕我軍的死纏爛打
    根據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周士第的日記記載,120師共有迫擊炮4門,重機槍35挺,輕機槍143挺,花機關槍1挺,步馬槍4091枝,駁殼槍788枝,手槍91枝,手提式槍67枝,馬刀2把,刺刀117把,各種子彈276955發,馬222匹,騾298匹,驢76頭。這些裝備絕大多數都是在1944年從日寇的手中繳獲。
  •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侵華日軍是誰?最後的命運如何?網友:大快人心
    田代皖一郎上任後加快了侵華戰爭的步伐,他增兵進駐豐臺,謀求在豐臺至盧溝橋的中間地帶建立軍營和機場並蓄意組織策劃事變。1937年5月,田代皖一郎所屬的第一聯隊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從白天到黑夜,演習漸漸由虛彈轉為實彈。企圖尋找機會挑起事端,製造藉口發動戰爭。7月7日夜,住豐臺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尋,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
  • 同樣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戰敗後天皇為啥不切腹?他的回答太無恥
    導語:同樣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戰敗後天皇為啥不切腹?他的回答太無恥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擁有極端思想,奉行獨特核心主義的國家,在這些東西的灌輸下,底層如同是高層人士操作的傀儡一般,叫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任何的自主思想,這就導致在整個戰爭時期,所以日本人都在奮力的為自己的祖國而戰,特別是那些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人,行為更加的瘋狂。
  • 日本的武士道是什麼道?
    日本人最追崇的便是武士道,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士道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代名詞,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那麼,武士道究竟是什麼道?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日本武士道的古稱為《葉隱》,是日本江戶時代佐賀藩所傳頌的武士修養書籍。「葉隱」是何意思?其原意便是如樹木之樹蔭,樹蔭為主公庇護有「捨身奉公」之意。
  • 日本人的這個習俗令人費解,三島由紀夫因此而死
    日本的武士道來源於其獨具特色的幕府政治,即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畢竟天皇是天照大神下凡,不管人間之事情有可原)幕府將軍來源於徵夷大將軍,手握軍權,後期逐漸演化為掌握大片土地,以軍事統治進行封建採邑,取代了文人政府機構。
  • 武士道精神很難理解?說白了,除了忠,也就復仇和剖腹兩種形式
    所以說,別看武士道產生和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很難記,實際上只需要知道一點,那就是將武士這一團體,發展成為一種文化象徵的「道」的背景,也是在武士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後才開始的。可說白了,有關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諸位只需要記住兩點就可以,其一便是武士道的核心內涵,即「忠」,其次便是武士道的兩種表現形式:殺人和自殺。但說好聽點兒,所謂殺人就是「復仇」,所謂自殺就是「切腹」,僅此而已,並無任何難以理解的部分。 而這種與生死緊密相關的武士道精神,又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