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的切腹自殺,只有他一人做到了,至今仍被日本人膜拜!

2020-12-14 玖慕華夏

在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人是非常注重武士道精神的,當他們選擇自殺的時候,對於他們來說切腹自儘是最光榮的死法。因為他們認為人的靈魂寄居在腹部,但實際上腹部只有大量神經,所以切腹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死法。

一般來說切腹自盡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一文字」,這種方法並不能有自殺者一個人來完成,首先需要切腹自盡的人自己先在腹部切一刀,然後由別人來將他的頭顱砍下,以此結束他的痛苦。這個負責補刀的人必須是自殺者非常信任的朋友,這在日本也是一個非常光榮的身份。而第二種死法叫做「十文字」,顧名思義就是要在腹部切上兩刀,形成一個十字,這相對於只切一刀來說要痛苦得多,自盡者在切腹後往往不會直接死去,而是會痛苦掙扎數小時,才能夠得到解脫,因此很少有人能夠忍受得了這樣的痛苦。

第三種死法叫做「三文字」,就是指自盡者要在自己腹部切三刀,這在日本武士道眼中是最為光榮的死法,也是最為痛苦的死法。在日本的歷史上,只有一個人成功地做到了。

這個人就是瑞山,他在發動政變時失敗了,在被抓捕後,日本幕府允許他切腹自盡來做了結。他在準備自盡的時候,特意穿上了白色肩衣,跪坐在草蓆上,忍著疼痛在自己的腹部上橫切了三刀,成為了日本歷史上唯一一個成功完成「三文字」的武士。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受到了日本武士的尊敬,他的事跡被人們廣泛地傳頌,直到今天還在日本被人所膜拜。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疼的自殺,只有一個日本人做到,被日本武士膜拜至今
    切腹自儘是日本流傳近千年的自殺方式,這種死亡形式頗有一點以死明志的味道。我們在各大抗日神劇中常會看到,日本將領在戰敗之後,切腹自盡以謝罪於天皇。
  • 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崇尚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作家三島由紀夫
    「切腹」是一種流傳於日本的一種自殺方式,這種方式也被一群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的人所發揚光大。在他們認為,「切腹」自殺是非常光榮的,所以在日本歷史上,以這種方式自殺的人並不在少數。在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切腹自殺的人叫藤原義。他出生於日本平安時代的一個貴族家庭。
  • 最痛的自殺方式:歷史上只有一人做到了,被日本人膜拜至今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切腹的人是採用在自己腹部劃一刀的方式,少部分人是劃兩刀,至今為止,在全日本也只有一個人採用了劃三刀的方式。而這位對自己腹部劃三刀的人,至今還被日本人頂禮膜拜。一、介錯人的作用在大家的印象裡,日本武士切腹其實就是一個人拿著把刀在那切腹。
  • 切腹:武士道的重要精神表徵
    因此武士用刀割開自己的肚子,主要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證明自己的靈魂純潔無垢。——我因何要結束自己璀璨的生命而步入死途,來看吧,請你通過我的腹腔直達我靈魂深處,好好看個明白吧!六月四日,宗治在其兄宗知和另兩名家臣的陪同下,乘坐小舟來到羽柴軍前,就在船中剖腹自殺,享年四十六歲。第四種理由,乃是作為一種較為有名譽的處刑方法。正如中國古代,對於處以死刑的臣子賜劍、賜綾,準其自裁,以全臉面一般,日本人也將允許自盡作為斬首刑的名譽替代品——對於武士來說,即是允其切腹了。但與中國的既準自裁,則不再斬下首級不同,日本方面則在切腹後,依然要行斬首之刑。
  • 日本人為什麼要切腹?武士道的精神還在嗎
    切腹也許是最低效、笨拙的自殺手段,腹部既沒有大動脈,也沒有要害器官,僅僅切開腹部是很難立即致死的。而隨之而來的血腥和醜陋更是充滿了殘酷與野蠻。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切腹偏偏成了日本獨有的一種自殺文化呢?對於切腹自殺,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一書中的解釋一直被視作權威。
  • 淺析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如果要對日本國度進行了解,不但要了解大和民族歷史的具體歷程,還要從其中發現日本的民族的深入內涵,也就是關乎到日本民族文化的主要內容——武士道精神。從武士道的來源、進展、變革以及在特殊時代作為精神促進動力的主要工具,可以了解其對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的構成和發展的具體意義。
  • 《切腹》:一部描述武士道精神實質的電影,武士道沒有想像中美好
    ——津雲半次郎武士題材電影是日本電影史上不可獲缺的一部分,而《切腹》正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武士題材電影,該影片獲得第16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它的導演是與黑澤明、木下惠介、市川尾並稱為「日本影壇四騎士」之一,且被評為「世界十大導演」的小林正樹,上映於1962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被妻子看不起的日軍大將元帥,崇尚武士道精神,卻不肯切腹自殺!
    杉山元面相憨厚,平時又沉默寡言,表情木訥,被人戲稱為「傻瓜元」。其實他一點都不傻,因為傻瓜是根本無法考取陸軍大學。他性格極其頑固,不懂變通,日本傳統的「忠君愛國」觀念深入其骨髓,是軍國主義日本國家利益的堅定維護者。他18歲參軍,在日俄戰爭沙河會戰中由於頭部受傷,落下終身殘疾,導致右眼瞼下垂,這成了也最顯著的標誌。
  • 侵華日軍死掉91將軍僅2人切腹自殺,這就是武士道?
    機上共有3個人,其中還有一名女軍人,機內所有人的身體早已經燒焦,面目全非。」四川簡陽一位老人是目擊者,確定奧田是燒死的,並非切腹。調查人員從墜落飛機的駕駛員身上搜出一把刻有日本天皇所賜上刻有「爆擊之王」的佩劍,是他由於在演習中將炸彈直接投進了靶艦的煙囪而獲得的。(二)日軍空軍最喜吹牛皮,除了轟炸之王,還有「四大天王」。
  • 了解日本,需要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上文作者介紹了日本武士的形成,這篇我們接著講解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在日本武士形成後慢慢形成的一種文化,是對武士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總體來說提倡「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雖然武士道精神在世界上比較有名,但是不要被過分的神化。
  • 櫻花,武士道,幕府時代,切腹,日本武士階級是怎麼形成的?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在二戰期間可謂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戰場上大放異彩。隱忍、毒辣、瘋狂,這是隱藏在日本人彬彬有禮的外表下的另一面。誠如題主所問,日本武士是如何像西方騎士一樣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階層的呢?
  • 同樣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戰敗後天皇為啥不切腹?他的回答太無恥
    導語:同樣崇尚武士道精神,日本戰敗後天皇為啥不切腹?他的回答太無恥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擁有極端思想,奉行獨特核心主義的國家,在這些東西的灌輸下,底層如同是高層人士操作的傀儡一般,叫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任何的自主思想,這就導致在整個戰爭時期,所以日本人都在奮力的為自己的祖國而戰,特別是那些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人,行為更加的瘋狂。
  • 日本武士道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喜歡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日本最有名的就是武士道精神跟軍國主義教育了,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軍國主義是當年日本天皇裕仁主張的,原因就在於裕仁從出生就接受著軍國主義的教育,當他成為天皇之後又把這種教育傳播開來了。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武士刀精神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
  • 最後一個切腹自殺的日本男人: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
    不過,戰國之前,武士並不一定會切腹,而是使用各種方法自殺。畢竟切腹需要一定技巧,不是什麼人都能掌握的,搞不好就死不死、活不活的,下場只會更慘。 直到日本戰國時期的傑出將領、毛利家臣清水宗治自殺,切腹才徹底被定為武士有名譽的死法。 在本能寺之變中,清水宗治被豐臣秀吉圍困在高松城。
  • 日本的武士道有多病態?切腹自殺還需要別人幫忙「介錯」
    文|爆炸君說起切腹自殺,估計大家都會想到日本這個有點變態的民族。其實他們變態不變態爆炸君不清楚,不過切腹的歷史倒是值得一說。日本奇葩的武士道精神中都認為「切腹自殺」是光榮赴死,雖然切腹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日本病態的武士道精神追求的正是這種刻意為之的痛苦。
  • 日本有武士道,歐洲有騎士精神,中國有什麼?
    日本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指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你真的了解嗎?
    經常看電視電影的人對日本武士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冷酷起來非常殘忍,殘忍起來非常冷酷,忠誠起來又非常愚蠢。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日本武士和日本兵不怕死,對自己也非常殘忍。在二戰中,日本人會在戰敗後集體切腹自殺,而他們把這種行為當做無上榮耀,在日本人看來,世界上最忠義的舉動莫過於切腹。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為什麼沒在慰安婦身上發揮出來呢?」最簡單的從武士道說起,有記載道《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戶稻造並沒有準確的意識到「武士道」對他們的思想影響,甚至我們可以理解為「在西方承認日本武士道之前,武士道一直未被日本人當做道德標準。」
  • 日本信奉武士道?別開玩笑了,麥克阿瑟一語戳穿謊言
    如果說,現代人回憶日本二戰的瘋狂,最先浮現的一個詞語應該是:武士道!在二戰前後,日本所宣傳的武士道,主要宗旨是「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切腹。從很多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日本人非常瘋狂,動不動就玉碎,戰敗就切腹,對死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
  • 日本動漫中的武士道精神(2)
    二、在武士的世界詮釋武士道的精神   (一)傳統武士的武士道精神。TV動畫《新撰組異聞錄》在主人公市村鐵之助加入新撰組不久,就借衝田總司對鐵之助進行教導的機會,讓主人公、讀者通過包括不能違背武士道,否則要切腹謝罪的「局中法度」看到了新選組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