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國伐齊,樂毅率軍攻城七十餘座,燕國最輝煌的時刻

2020-12-17 慕已成雙

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發兵攻打燕國,燕國都城被攻破,燕王噲被殺,子之逃跑後被抓住處以醢刑。齊軍在燕國境內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最終激起燕國臣民的奮死反抗,齊國這才撤退。後來趙武靈王護送當時在韓國為質子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後派遣蘇秦入齊,作為燕國間諜,削弱齊國國力。公元前286年,齊閔王聽信蘇秦之言,發兵攻打宋國,宋國都城被攻破,宋康王出逃,最終死在魏國,宋國滅亡。

當時的宋國定陶是最為繁榮的城邑,各國都對其垂涎不已,齊國趁聯軍伐秦之際獨吞宋國的舉動,引起各國的嫉恨。於是,燕國聯合秦、韓、趙、魏組成同盟,以燕軍為主導,燕國樂毅為主將,率五國聯軍討伐齊國。

齊閔王驕傲自滿,自恃強悍,根本沒想過燕國會聯合諸國攻打自己,當發現聯軍已經攻入齊國時,才趕忙派齊將觸子率軍在濟西迎擊。

齊國由於作戰頻繁,連年徵戰,士兵心生厭戰之情,齊閔王見士氣低落,便以死刑和挖祖墳相威脅,本想迫使齊軍死戰,不料更使軍心動蕩,鬥志全無。結果剛一開戰,齊軍便被擊潰,主將觸子逃亡,不知所蹤。副將達子收拾殘局,退守臨淄,準備再戰。達子進見齊閔王請求為將士們封賞,激勵士氣,齊閔王大怒,罵道:「殘兵敗將也好意思求封賞?」達子無奈之下,只能率軍死戰,最終戰敗被殺,齊閔王逃到莒城。

濟西之戰後,秦、趙等國便分割佔領的齊國土地,之後便撤軍了,而燕軍在樂毅的帶領下繼續攻打齊國。首先樂毅申明軍紀,嚴禁燒殺擄掠,廣施德政,廢除殘暴法令和苛捐雜稅,收取人心。而後繼續追擊,一舉攻破齊國都城臨淄,然後燕軍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就連續攻克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即墨和莒城。

齊閔王向楚國求援,楚頃襄王正好想趁亂在齊國分一杯羹,便打著支援齊國的旗號,派淖齒率軍進入齊國。齊閔王一聽楚軍來援,便不疑有他,打開城門「引狼入室」,並且為了讓楚軍更好的為自己出力,便任命淖齒為相邦,在齊閔王還在做著驅逐燕軍的春秋大夢時,淖齒殺掉了齊閔王,奪回了被齊國佔據的淮北之地。公元前283年,齊國大臣王孫賈等殺死淖齒,擁立齊閔王之子田法章,是為齊襄王。

五國伐齊,燕國不僅報仇雪恥,而且一躍成為疆域遼闊的大國,標誌著燕國短暫的興盛,同時也是燕國在戰國時代最輝煌的戰役。而齊國幾乎亡國,即使後來在田單的謀劃下復國,國力也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和秦、趙爭雄。

相關焦點

  • 五國伐齊後,樂毅耗時五年,為何還是沒能徹底消滅齊國呢?
    在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一方面,就長平之戰來說,直接重創了趙國,促使其失去了和秦國爭奪天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五國伐齊重創的齊國,曾經也是和秦國平起平坐的強國。就五國伐齊來說,也被稱之為樂毅伐齊。
  • 五國伐齊,除了燕國之外,還有哪些國家獲得了好處?
    在戰國時期,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對於五國伐齊來說,也被稱之為樂毅伐齊。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此戰,五國聯軍和齊國主力在濟西一帶爆發了決戰,結果齊國大軍潰敗。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舉傾國之力,派樂毅擔任上將軍,並聯合秦國、韓國、魏國、趙國這四國的大軍,以此進攻齊國。在五國伐齊之戰中,齊湣王聞報,親率齊軍主力迎於濟水(在今山東省濟南西北)之西。齊軍和五國聯軍相遇,樂毅親臨前敵,率五國聯軍向齊軍發起猛攻。
  • 燕國大將樂毅:曾率五國聯軍,攻佔齊國70餘城,最後卻遺憾而終
    他的預想與燕昭王不謀而合,果不其然,對方大方提拔他為「亞卿」之職,軍國大事放心地交與處置。這一步棋,樂毅走得相當妥當。樂毅締造軍事神話古語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為與強中之手齊國相抗衡,燕昭王把這口憤懣之氣,足足憋了二十多年,忍辱負重且勵精圖治。
  • 五國伐齊後,齊國遭受重創,為何還能苦撐60多年才滅亡?
    五國伐齊,也被稱之為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歷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五國大軍和齊國大軍激戰於濟西,大敗齊軍。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當時齊國僅剩莒、即墨仍在堅守。
  • 樂毅和蘇秦發起的五國聯軍攻齊,為何說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燕國,而是...
    一、名門之後 樂毅,是名門之後。他的祖上是樂羊,魏文侯時的名將。樂羊曾率兵攻伐中山國,中山國都城守將為樂羊之子樂舒,勸父親罷兵。樂羊不聽,指揮軍隊大舉攻城。中山國為阻止樂羊攻城,將樂舒抓起來,威脅樂羊,若不停止攻城,就殺了其子。樂羊不為所動。 見此,中山國殺了樂舒,並做成肉羹送給樂羊。
  • 樂毅伐齊,僅剩莒和即墨兩城,為什麼最後沒有攻下來
    於是,燕王和樂毅認為伐齊的時機到了,樂毅認為伐齊必須和各國合縱,才能確保勝利,燕昭王派樂毅出使趙國、同時派其他人出使其他各國,「各國苦齊久已」,所以紛紛加入合縱攻齊。濟西大戰,大敗齊軍合縱聯盟成立之後,燕國發動舉國之兵,由樂毅擔任上將軍,率領五國聯軍發動攻齊大戰,齊湣王率領齊軍主力在濟水之西,迎戰樂毅率領的聯軍。
  • 五國伐齊時,為何秦國選擇加入,這對秦國有什麼好處嗎?
    五國伐齊,也即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甚至可以說對戰國七雄的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五國聯軍和齊軍激戰於濟西,結果齊軍遭到重創。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
  • 五國伐齊後,齊國歷經半個世紀的休養生息,還是只能躺死嗎?
    而五國伐齊呢?公元前284年,蠢笨至極的齊湣王,硬是成功地招致了五國攻齊。齊人的政治智慧,簡直跌破智商下線。在濟西大戰中,齊國的主力部隊被徹底擊潰。然後,五國大軍想搶哪裡就搶哪裡了。但主要是世仇燕國,名將樂毅親自領兵,掃蕩了齊國七十餘城。但這不算完。
  • 五國合力壓齊威,樂毅伐齊顯功勞,燕惠王無量失齊土
    、燕以及韓、趙、魏五國的軍隊攻打齊國,齊軍節節敗退,逃出國都莒城的齊湣王迎來了前來救助齊國的楚國軍隊,但是楚將淖齒卻將齊湣王殺害,而另一面燕國將領樂毅則是帶著燕國的軍隊佔領了大部分齊國的軍隊,一時間諸侯震驚。
  • 為何說在五國伐齊後,就算沒有長平之戰,秦國一統天下已然註定?
    在這兩場戰爭之中,很多人又覺得「五國伐齊」要遠比「長平之戰」重要,甚至一度有人提出「『長平之戰』的結果早在『五國伐齊』之時便已註定」、「經歷了『五國伐齊』後的戰國,就算沒有後來的『長平之戰』,秦國統一也已成定局」的論斷。我們今天的每日一問便就是:為何說在五國伐齊後,就算沒有長平之戰,秦國一統天下已然註定?
  • 樂毅半年連下齊國七十城,在只剩兩城情況下,田單如何絕地翻盤?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聯合趙、魏、韓、秦四國相約五國伐齊,樂毅在半年內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城,連齊國首都臨淄也被燕國軍隊佔領,齊國僅餘下莒城
  • 樂毅豪奪齊國70餘城,田單反擊復國,趙奢懟田單:不懂兵法見識低
    田單和樂毅這一對老冤家,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田單利用反間計,讓燕王撤換了樂毅的聯軍總司令職務,換上愚蠢的騎劫,田單用火牛陣一戰定乾坤,殺死騎劫,徹底擊潰了燕軍,收復70餘城,恢復了齊國。田單以奇謀詭計制勝,迎齊襄王返回國都即位,被齊襄王封為安平君,他從一介小吏逆襲為齊國國相,成為人生大贏家。
  • 五國伐齊為何沒有滅了齊國?
    五國聯軍在樂毅的帶領下,勢如破竹,攻佔齊國七十二城,偌大的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城池。按理說,齊國的滅亡只在頃刻之間。但齊國最終卻將五國聯軍打敗,這又是為何呢?
  • 戰國時期,能橫掃齊國72城的樂毅,為何卻3年攻不下即墨?
    公元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率燕、秦、趙、魏、韓,五國攻齊,兩年時間攻陷齊國全境,其中樂毅用了六個月,攻克齊國七十餘城,僅剩莒城和即墨兩座城池未下。此後三年時間,樂毅對這兩座城池先強攻,後懷柔,都無法攻克。
  • 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攻佔燕國,田單火牛陣
    導語:戰國七雄,齊國與燕國關係?齊國兩次暴打燕國,樂毅五國伐齊成功復仇,田單火牛陣戰國七雄中,燕國是最弱小國家之一,並且地處於東北邊陲與中原諸國軍事交流比較少,但是燕國與齊國是鄰國,齊國強大後先後兩次攻打燕國,而燕國趁齊國衰落後聯合五國伐齊,最終給齊國致命一擊。
  • 田單反間除樂毅,火牛衝鋒破燕軍
    公元前284年,秦、趙、魏、韓、燕五國聯盟,以燕國為主導,合縱伐齊,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主將,率聯軍攻打齊國,雙方在濟西交戰,齊軍大敗,秦、趙、魏、韓四國隨即撤軍,只有燕軍繼續在齊國攻城掠地。樂毅率燕軍連續攻佔齊國城池七十餘座,只剩莒城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齊閔王逃到莒城,被前來「支援」的楚將淖齒殺害。
  • 田單樂毅趙奢誰更厲害?趙奢懟田單:不知兵見識低,田單真有這麼差
    ,讓燕王撤換了樂毅的聯軍總司令職務,換上愚蠢的騎劫,田單用火牛陣一戰定乾坤,殺死騎劫,徹底擊潰了燕軍,收復70餘城,恢復了齊國。但田單真的這麼差,擊敗燕國等五國聯軍只靠運氣?其實取得戰爭勝利的因素取決於多個方面,田單能從五國聯軍鐵騎下,恢復齊國自然有其高明之處。 與趙奢相比,不知兵見識低的田單為什麼能復齊,是運氣好嗎? 樂毅統率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報了當年強齊伐燕之仇,指揮大兵團作戰確實不簡單。
  • 燕國大敗於朝鮮,糾集五國伐齊。為何燕國這麼強?它不是小丑嗎?
    燕國還有輝煌時期,如攻朝鮮,擊東胡,盡中山之地,攻齊國。為何燕國這麼強悍呢?事件前由子之之亂後,在燕國燒殺搶掠的齊國,豐收而歸。而燕國子之、燕王噲被殺,國君之位空缺。於是,趙國派樂池,送在韓國當人質的公子職返回燕國擔任國君,是為燕昭王。
  • 戰國六大老將:魏國一位,燕國一位,趙國兩位,秦國兩位
    燕國:劇辛趙武靈王麾下有樂毅、龐煖、劇辛三大名將,前295年沙丘宮之變後三人各奔東西,其中樂毅和劇辛到了燕國,不過兩人境遇卻有天壤之別,樂毅五國伐齊差點滅了齊國,並憑此戰功躋身於武廟十哲之列,劇辛在燕國蹉跎了幾十年一直鬱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