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4年,齊宣王趁燕國內亂,發兵攻打燕國,燕國都城被攻破,燕王噲被殺,子之逃跑後被抓住處以醢刑。齊軍在燕國境內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最終激起燕國臣民的奮死反抗,齊國這才撤退。後來趙武靈王護送當時在韓國為質子的公子職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後派遣蘇秦入齊,作為燕國間諜,削弱齊國國力。公元前286年,齊閔王聽信蘇秦之言,發兵攻打宋國,宋國都城被攻破,宋康王出逃,最終死在魏國,宋國滅亡。
當時的宋國定陶是最為繁榮的城邑,各國都對其垂涎不已,齊國趁聯軍伐秦之際獨吞宋國的舉動,引起各國的嫉恨。於是,燕國聯合秦、韓、趙、魏組成同盟,以燕軍為主導,燕國樂毅為主將,率五國聯軍討伐齊國。
齊閔王驕傲自滿,自恃強悍,根本沒想過燕國會聯合諸國攻打自己,當發現聯軍已經攻入齊國時,才趕忙派齊將觸子率軍在濟西迎擊。
齊國由於作戰頻繁,連年徵戰,士兵心生厭戰之情,齊閔王見士氣低落,便以死刑和挖祖墳相威脅,本想迫使齊軍死戰,不料更使軍心動蕩,鬥志全無。結果剛一開戰,齊軍便被擊潰,主將觸子逃亡,不知所蹤。副將達子收拾殘局,退守臨淄,準備再戰。達子進見齊閔王請求為將士們封賞,激勵士氣,齊閔王大怒,罵道:「殘兵敗將也好意思求封賞?」達子無奈之下,只能率軍死戰,最終戰敗被殺,齊閔王逃到莒城。
濟西之戰後,秦、趙等國便分割佔領的齊國土地,之後便撤軍了,而燕軍在樂毅的帶領下繼續攻打齊國。首先樂毅申明軍紀,嚴禁燒殺擄掠,廣施德政,廢除殘暴法令和苛捐雜稅,收取人心。而後繼續追擊,一舉攻破齊國都城臨淄,然後燕軍在六個月的時間內,就連續攻克齊國七十餘城,只剩下即墨和莒城。
齊閔王向楚國求援,楚頃襄王正好想趁亂在齊國分一杯羹,便打著支援齊國的旗號,派淖齒率軍進入齊國。齊閔王一聽楚軍來援,便不疑有他,打開城門「引狼入室」,並且為了讓楚軍更好的為自己出力,便任命淖齒為相邦,在齊閔王還在做著驅逐燕軍的春秋大夢時,淖齒殺掉了齊閔王,奪回了被齊國佔據的淮北之地。公元前283年,齊國大臣王孫賈等殺死淖齒,擁立齊閔王之子田法章,是為齊襄王。
五國伐齊,燕國不僅報仇雪恥,而且一躍成為疆域遼闊的大國,標誌著燕國短暫的興盛,同時也是燕國在戰國時代最輝煌的戰役。而齊國幾乎亡國,即使後來在田單的謀劃下復國,國力也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和秦、趙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