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為何唐朝成為山水田園詩發展巔峰?

2020-12-22 華太師

山水田園詩是中華古典詩歌的一種基礎題材,雖然它在盛行《詩經》的時代就已經被孕育而出,但在日後的悠長歲月中,田園詩的產出一直處在十分安靜的境地,一直等到東晉末年陶淵明的出現,才使得山水田園詩有較大的改變。陶淵明長期歸隱田園生活,有著十分豐富的生活經驗,編纂出大量山水田園詩,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位山水田園詩人。

但是,山水田園詩在詩壇的真正崛起是在唐朝時期,而且長盛不衰、蔚為大觀。唐朝的山水田園詩不僅從數量上遠超前朝,而且其創作詩人也非常多。從盛唐開始,幾乎所有著名的詩人都寫過山水田園詩,許多詩人在風格內涵、創作手法上進行了改進,諸如王維、儲光羲、韋應物等名家。

一、 唐朝思想文化空前繁榮,儒、道、佛三家思想兼容並蓄,與山水田園詩的創作思想相契合,隱逸之風盛行,為唐朝山水田園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唐朝在思想文化方面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朝代,對儒、道、佛三家思想兼容並蓄。在立國之本的角度上講,基本是儒學,但在思想方面,是儒、道、釋三家共存的。三家文化相互交集融合,使得唐代隱逸之風的流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我國封建王朝中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唐朝也不例外。儒家在政治上提倡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重視社會功利。表面上看來,儒家與佛、道兩教的出世思想相左,但事實上,他們三家也是融會貫通的。

孔子曾經說過:「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孟子也曾提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由此可見,這種思想對後世的文人墨客產生了十分普遍的影響,並且儒家的「獨善」和「兼濟」思想成為唐代甚至是後世墨客們隱居山林、遠離仕途的根據。

由於唐代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唐人選取的隱逸方式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與山水田園的親近。淳樸的山野不僅安撫了他們的心靈,也加深了他們對山林與田園生活的熱愛和眷戀,形諸於筆端,從而導致田園詩歌的蔚然興盛。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它對我國文人志士的人生信仰以及追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道家崇尚自然,蔑視功名富貴,追求一種不受外物羈絆的精神自由,「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可見道家思想是中國文人們嚮往隱逸的重要思想根源。

其中最特別的代表人物就是陶淵明。陶淵明的辭官歸隱誠然有社會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源於道家的崇尚自然、愛好自由的精神。

陶淵明在自己的作品中就表明了自己歸隱的原因:「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不僅創作了大批的意蘊深邃、清新和諧的山水田園詩,還為後朝的文人志士打下了山水田園的理想模式。

從此,山水田園詩和隱逸生活難解難分。唐朝時,李唐王室還將老子尊為祖先,將莊子、文子等尊為真人。並且他們的作品都被加入了考試項目,唐玄宗曾還親自批註《道德經》。

這些都能證明道家思想在唐朝時期的地位之高。統治階級的重視與提倡,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應,相對於前朝,道家思想對唐朝文人志士的信仰與追求產生了更加寬泛而又濃厚的影響,使他們回歸自然,由內而外地產生了一份對於自然的親和力。

(三)佛教思想

佛教最早進入我國是東漢時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廣泛傳播。唐朝時,佛教因為統治階級的追捧而得到發展,也正因如此,它深深的契入了中華文化之中,對於文人們的人生志向、生活趣味等產生了較為深入的影響。

佛教宣揚「淨心」,即遠離世俗和七情六慾來獲得心靈上的洗滌與自由。這種思想引導著文人們擺脫紛爭、淡薄功利,執著隱逸。寺廟僧舍講究清幽,大都是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因為釋迦摩尼就是在山林中成佛的,所以就出現了「天下名山僧佔多」的局面。

再加上統治者的鼓勵與重視,唐代不僅有許多山林間的環境清幽的寺廟,而且寺廟裡還有不少的藏書。從而吸引了眾多學士,形成了讀書山林的風氣,從而使唐代文人與自然山林的關係更加密切。

二、經濟的繁榮,促進園林建築物的興起,不論是官員還是未入仕的文人,都有自己的田莊,促進了山水田園詩的創作和傳播

我國的園林建築,從先秦時開始,兩漢南北朝時逐步發展,唐代時已經到達了絢麗的程度。唐朝時我國封建社會中的鼎盛朝代,所修造的園林不計其數,其鬱勃的經濟和發達的文化為園林別業的修建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在經濟上,唐朝的繁榮與官員所享受的優越俸祿成正比,為園林別業的廣為修建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與此同時,園林別野的修建也和文人階級盛行的隱逸之風有著直接聯繫。貞觀年間,唐朝的經濟走向繁榮,從杜甫的《憶昔》中「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就可得知。

也正因如此,唐朝統治者在經濟上給予官員的優厚待遇足以使他們普遍的購置園林。又因為唐朝經濟之繁盛,一些還沒有入仕的「寒士」也有自己的田莊,比如孟浩然、祖詠等。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唐代園林在士人階層之普遍。

這些園林雖然所處位置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性,即建造在景色絕佳之地。唐代園林的修建不僅為唐朝文人提供了歸隱的住所,還促進了山水田園詩的傳播。

三、唐朝的政治狀況與文人創作山水田園詩的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最初以隱居作為入仕的捷徑,所創作的山水田園詩帶有富貴氣息,到後來被貶他鄉,在亂世中所創作的山水田園詩帶有悲哀情緒,山水田園詩在唐朝創下巔峰

在唐朝將近三百年的歷程中,各個階段的政治環境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文人的政治境遇和心態也相應有不同的特點和變化,並在不同程度上對山水田園詩的創作產生了影響。

唐朝剛建立時,國家欣欣向榮,政治明朗,經濟發達,文人們身處太平盛世,他們的生存環境與前朝相比有較大好轉,從而極大的鼓舞了文人們的入仕熱情。雖說當時隱逸之風盛行,但與前朝相較也有較大區別。前朝的文人大都因政治黑暗、環境險惡以及仕途失意而隱居,這是消極意義上的隱居。

而初盛唐時,統治者沉迷於招賢納士,對隱士極為熱衷,不少隱士因此而一步登天。統治者給當時的文人們帶去了極大的幻想和誘惑,所以當時文人們的隱居並不是消極意義上的避世。他們以退為進,將隱居作為入仕的捷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初盛唐的文人們雖然普遍地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和高漲的從政熱情,但他們同時又保持著獨立的人格和超脫的個性。而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的大唐氣象又賦予他們一種具有時代特色的浪漫情調和追求閒逸的精神需求。

因此在從政之餘,他們或許會選擇隱居在自家別院,又或許會在同僚的園林中遊玩,吟賞美景。在他們看來,山水田園使他們洗滌了身上的浮華世俗之氣,變得更加優雅高尚。他們這種逃避政治是非、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在當時也是一種最合乎他們理想的朝隱方式。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初盛唐文人的這種心態與生活方式,催生了許多帶有富貴氣息的山水田園詩的產生,又從側面推動了山水田園詩的興盛。

中唐之後,唐朝開始日漸衰敗腐朽,文人們的生存環境再一次發生了改變。中唐前期,在國家政治的種種弊端面前,一群擁有社會責任感的士人們力圖通過種種方式來改變現狀,實現國家的「中興」。他們有的用詩文來針砭當時蔽端,反映民生疾苦,以期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

但是保守勢力過於強大,他們不斷地打擊阻撓,這些士人們終於被貶黜到他鄉。長期被貶的悲慘經歷、被貶地的荒涼偏僻、生活的艱辛困苦,都給他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並且極大的挫傷了他們的從政熱情。

中唐後期,政治開始混亂,各種內憂外患不斷暴露。許多士大夫遠離政治、躲避政治,沉迷於園林的玩樂、茶葉的品茗、奇石的研究。他們一邊享受著朝廷的俸祿,一邊躲避著官場的是非。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仍然堅守著對園林的熱愛,這是他們遠離政治之後的精神歸宿,也對山水田園詩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晚唐時期,隨著社會政治的進一步惡化,眾多士大夫的政治命運和生存處境也愈來愈險峻,文人們的政治心態也一步步走向低靡,從而導致大批晚唐文人向山林和田園的群體性回歸。這種回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田園詩的發展,但這時期的山水田園詩中,更多的帶有一種亂世與末世的悲哀。

由上觀之,在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的唐朝,山水田園詩在各種有利因素的催化萌發下,綻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在詩歌史上創下了第一個高峰,並作為古典詩歌的重要題材被保留下來,對往後的歷朝歷代產生了深遠影響。

參考歷史文獻:

《論語》

《孟子》

《史記》

相關焦點

  • 山水田園詩鑑賞技巧
    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 王仙嶺植物花卉(6)——銀木荷,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詩詞賞花: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
  •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日的出彩多肉!
    呵呵,天台大家庭成員瓶瓶罐罐,煤渣成為了我的最愛……入坑的時候就是在某寶上見到桃蛋,粉粉嫩嫩的小精靈,當時曾立志打造一片桃林,可惜事與願違,每年都是買買買中,從多肉植物百科裡看到很多分享,也不斷配土嘗試,從原來的全營養土到現在的70%的顆粒土。
  • 熊代厚:莫言山路僻,春風花草香
    採訪前不久,他「十年磨一劍」的散文集《春風花草香》剛剛出版,好評如潮。熊老師坦言,讀書和寫作是流淌在血液中的熱愛,獨坐書房時,自己仿若一名統帥坐擁中軍帳,指揮千軍萬馬。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山水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自南北朝的謝靈運與東晉陶淵明開創了山水田園詩的先河之後,到詩歌發展的最高成就唐朝時,就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山水田園派的詩人,他們往往寄情於山水之間,多愛寫一些田園生活或是山水景物的詩,其中以盛唐的孟浩然、王維為代表,而又以王維的成就略高,後世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能以畫理通之於詩,
  • 《山山水水關乎情——山水田園詩》文/木若水(遼寧)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作為描寫和抒發感情的對象。詩的境秀麗雋永,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新洗鍊。山水田園詩的發展概況:第一個全力來描繪壯麗河山的詩人是南朝的謝靈運,第一個以田園生活入詩的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盛唐時,山水田園詩的創作蔚為大觀,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
  • 「山水田園詩」——古詩詞流派及練習(附答案)
    中國山水田園詩淵源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山水田園詩屬於寫景詩的範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
  • 「遲日江山麗」——那些生僻的詩詞裡面竟有這麼多的寫春名句
    01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是一首春意盎然並極具詩情畫意的作品。柔和的陽光、輕拂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築巢的飛燕、靜睡的鴛鴦,畫面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02 春日雜詠 高珩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
  • 盛唐之山水田園詩——太白、右丞、孟浩然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鼎盛時期,進入唐朝,山水田園詩也步入了一個新的境界。
  • 杜甫在草堂寫的一首詩,只有20字卻妙絕千古,詩聖寫詩已入化境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首絕句應該算是婦孺皆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春天最迷人的景色都藏在杜甫這首詩中。「遲日江山麗」,詩歌一開始以「麗」字統領全文,將浣花草堂的燦爛春光寫到了極致,令人心醉。「遲日」一詞最早出自《詩經》的「春日遲遲,採蘩祁祁」,勾勒了一幅春日普照的絢麗景色。
  • 詩的唐朝 唐朝的詩
    唐詩之所以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內容,展現出輝映千古的藝術魅力,除了因為唐人對前代詩歌傳統作了最好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還與唐代文士群體的詩化生活密切相關。聞一多先生曾經說過:「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聞一多《說唐詩》)聞一多先生所提出的「詩唐」的主要含義是:「唐人的生活是詩的生活,或者說他們的詩是生活化了的。」
  • 明朝作為封建王朝的巔峰,為何出名的詩詞只有楊慎一首《臨江仙》
    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人的文化創作似乎沒有如同科技一般走上坡路。在如今的我們看來,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似乎成為了概括當時文化創作的最好的話語,但是正如我們所看見的一樣,為何明朝出名的詩詞僅僅只有一篇《臨江仙》呢?
  • 四大山水田園詩人,王孟韋柳,四種風格誰能打動你?
    在璀璨的中國詩歌史上,山水田園派詩歌,總是以一種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無數,像早期的陶淵明和謝靈運,陶淵明雖擅寫山水,但陶詩中無論是對田間野夫還是對稚子兒童,都飽含著一份儒者的仁愛,謝靈運則是純粹寫景,但在每一首詩的末尾,總不忘寫出一句哲理。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唐朝著名文學家張說則很推崇駱賓王,他在《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於是他排的是:駱盧王楊。不過詩聖杜甫卻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詩中寫到: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他把楊炯列為首席。
  •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藝術成就
    聞一多說:「王維替中國詩定下了地道的中國詩的傳統,後代中國人對詩的觀念大半以此為標準,即調理性情,靜賞自然」(《聞一多說唐詩》,鄭臨川筆錄),指的就是王維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最能體現他的詩歌藝術創造力,同時也達到了山水田園詩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