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東遷是西周與東周的分界線,為何沒讓周朝變強反而走向衰落

2021-01-08 網易

2018-05-23 16:13:57 來源: 談一談唐朝

舉報

  歷史上將周平王東遷視作是西周與東周的分界線,也是開啟春秋戰國諸侯紛爭時代的標誌事件。那麼,一次遷都行為何以能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呢?實際上在這次遷都行為的背後所蘊藏著的,是周王室與其分封的諸侯勢力間的一次大洗牌。

  

  周代遷都圖_圖

  西周滅亡

  公元前775年,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因自己的一時喜惡決定廢掉原立的申王后及太子宜臼,同時封自己心愛的褒姒為王后並將褒姒子伯服立為太子。此後,周幽王又下令將廢太子送回其母國——申國。申侯看到被送回來的廢太子宜臼,心裡自然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王后與太子雙雙被廢,這就意味著申侯在周王室中的地位將一落千丈,與周幽王的梁子也就此結下了。

  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結繒和犬戎等勢力,欲南北夾擊周王室,擁立原太子宜臼為周天子。周幽王下令點燃烽火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未必可信,但勤王的諸侯大軍確實未能及時趕來。周王朝中央本有最精良的「六軍」,可叛軍隊伍卻能直抵都城鎬京,足見此時的周王朝已經是外強中乾了。最終周幽王死於驪山,叛軍攻入王宮。申侯殺死太子伯服,將宜臼扶立為王,是為周平王。而叛軍的另一支——犬戎,在進入鎬京後則開始大肆搶掠。

  

  西周時期全圖_圖

  平王東遷

  正在申侯擁立宜臼之時,以虢公翰為首的周室諸侯也擁立了一位周王——周攜王(周幽王之弟)。相比周平王的名不正言不順,外加交通敵國、弒父殺弟等罪名而言,周攜王反而更為諸侯所承認。於是周朝出現了二主並立的局面,而天下的各路諸侯也相繼分為平王派、中立派和攜王派三大陣營。

  由於都城鎬京數次歷經戰亂已殘破不堪,且接近戎、狄等地,長期受到外患的威脅,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周平王在即位的第二年決定遷都雒邑。對於平王來說,遷都雒邑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應該也是為了擺脫王室貴族在鎬京的舊勢力而重新培植自己的新勢力,畢竟對講禮的周朝而言,平王的王位「來路不正」。但平王才即位不久,又加上周王室還未從上一場叛亂中恢復元氣,因此遷都一事必須要倚仗諸侯的支持和護送。最終,晉文侯、鄭武公和秦襄公三個諸侯主動擔任了這一任務。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王都從鎬京遷至雒邑。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_圖

  重新洗牌

  平王遷都的舉動不僅給周王室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也給眾多諸侯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不少諸侯從遷都中得到好處,護送平王東遷的三大諸侯則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說說晉文侯。在選擇擁護周平王還是周攜王的問題上,晉文侯應該算是中立派了,自然是哪邊有利可圖就倒向哪邊。那麼晉文侯在幫助周王室遷都後獲得了什麼好處呢?首先晉文侯在周朝中央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更為實在的利益則是周王室默認晉國對河東地區的佔領權,也就是說,此後晉國所佔領的河東地區都算作晉國的領土。而河東地區全部歸入晉國國土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河東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若是納入晉國領土,晉國便會一躍而成為一流諸侯國。春秋時期晉國國力的強盛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此相關。而後來,為了表明擁護周平王的決心和鞏固既得利益,晉文侯襲殺周攜王,結束了周朝長達十年的二王並立局面。《國語》亦有言:「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

  

  鄭氏三公,最左邊為鄭武公_圖

  再說鄭武公。鄭武公的父親鄭桓公原是周幽王時期的輔政大臣,可謂德高望重,後來不幸在申國叛亂時陣亡了。周平王任命鄭武公繼承其父鄭桓公的職務,繼續擔任周王室的卿士,這也就奠定了鄭武公在周王室的權力地位。此外,鄭武公所一直推行的東擴戰略計劃也得到了周王室的默認。鄭國在武公的帶領下,攻滅東虢國和鄶國,併吞並周邊的鄢、蔽、補、丹、依、弢、歷、莘等城邑。也正是有了這個發展機遇,才使鄭國日後有了小霸中原的機會。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_圖

  最後說到秦襄公。秦國在此次事件中得到的利益堪稱是改變國運的起點。秦襄公以前,秦國還不是正式的諸侯國,充其量只能算是附庸,在西陲擁有一小塊領土,卻要整日擔憂戎狄的侵擾,長期在夾縫中生存的秦人十分渴望得到周王室的承認和支持。因此無論是此前勤王還是這次遷都,秦人都是非常積極的。為了褒揚秦國的忠心,周平王一次性就給秦國封了個「伯爵」,與鄭國的爵位相當。這還不夠,平王還賜予秦國無力控制的岐山以西之地。岐山以西是虢國和犬戎的地盤,虢國是擁立周攜王一派的,而犬戎更是周王朝的宿敵。將此地區賜予秦國的言下之意即是周王室支持秦國將這兩股勢力納入囊中。這一次,秦國不僅得到了封爵還有了周王室做靠山,是最大的贏家,也是日後秦國稱霸中原的起點。

  除了這三大諸侯國,獲益的還有申國和衛國。申國作為扶立周平王的諸侯國,其日後的地位自不必說,而衛國則從「侯爵」晉升到了「公爵」。公爵是周朝分封的第一等爵位,有了這個「公爵」的名號,衛國日後便更有底氣去號令諸侯了。

  

  春秋列國形勢圖_圖

  周王室對於諸侯的封賞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承認或默認其領土侵略擴張的權利。西周時期的情況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對諸侯和土地的封賞擁有唯一的解釋權,而到了東周初年,顯然周天子已經開始逐漸喪失這種權利了。各諸侯國擴張的野心已經無法抑制,而王室一次又一次的默許則鑄成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併的局面。周朝遷都不僅代表著王室勢力的衰落,也意味著各諸侯國迫不及待想要登上歷史舞臺大幹一場的野心。

  遷都後的形勢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春秋初期諸侯的勢力格局。相對比各諸侯國的逐漸壯大,東周王室就越發顯得衰弱不堪。曾經號令天下的威儀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被不斷崛起的諸侯國在利用「尊王攘夷」和「天下共主」的名號下進行著的堂而皇之的兼併與掠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周平王東遷之後,周朝就沒落了?
    平王東遷,一直以來都被看作是歷史上周朝時期,西周和東周的分界線,西周時期都城在西邊,東周時期都城在東邊,所以才有這樣的劃分。
  • 為何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就大不如從前了?連天子都淪為傀儡
    稍微了解周朝這段歷史的同學大概都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自從周平王東遷以後,感覺周朝從此就進入了衰落期,不僅國力不如從前,就連歷代周天子也成為傀儡,難道僅僅遷一個都就把周朝給遷跨了?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周平王遷都,是周王室衰落的結果,不是周王室衰落的原因。
  • 周平王東遷後,這三個諸侯國成為贏家,先後稱霸春秋!
    周幽王最後被殺於驪山,西周滅亡。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因鎬京殘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脅之下,於是周平王在即位後第二年(公元前770年)選擇遷都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陽市一帶,這無疑開啟了東周的歷史。平王東遷是歷史學家劃分時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之後的周朝被稱為東周,而由周武王立國至周幽王被殺的時期則稱為西周。
  • 周平王東遷後,幹了一件蠢事,讓周天子顏面掃地!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不久,犬戎攻陷鎬京,在驪山之下殺死周幽王,擄走褒姒,取走周朝的全部財物離去。申、魯、許等諸侯國擁立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
  • 都知道周朝分為「東周」和「西周」,但在東周時期,其實還有另一個「西周國」?
    之後,周武王強迫其他部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按照與王室的親疏關係進行分封,為周王朝提供保障。西周后期社會矛盾激化,期間爆發的國人暴動更是動搖了國家基礎。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太子宜臼隨後即位,是為周平王。鑑於鎬京殘破,又處於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於西元前770年,遷都洛邑成立了東周。
  • 八百年歷史的周朝(西周和東周)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
    最近熱播的《大秦賦》還原了秦朝滅亡周朝的全過程。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秦賦》第四集通過旁白說八百年的周朝滅亡,但第九集又演了周朝君主投降。那麼八百年的周朝為什麼有兩個滅亡時間呢?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攻佔關中,周平王東遷洛邑,中國歷史從西周進入東周。周天子東遷後基本失去了對天下的實際統治權,諸侯爭霸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拉開了大幕。到了戰國時代,周天子甚至連洛邑周邊的一塊土地的統治都無法保留了。
  • 建立東周的周平王在西周滅亡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周王朝以東西二周合稱八百年天下,而西周與東周的分野是周平王東遷洛陽。如此看來,周平王可稱為東周的開創者,然而這位開創者實際又是西周滅亡的罪魁禍首。這一切還得從周幽王身上講起。 周幽王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很高,堪比夏桀和商紂。
  • 周王朝的興衰,周平王東遷後東周開始,東周為何分為春秋和戰國?
    此時加上公元前367周天子被迫分封的東周公國,周王朝的王畿之地已經被分裂為東周和西周兩個小公國,東周此時形成了三周,即周王室、西周公國和東周公國,而周天子僅剩下周王宮,是寄居於東周國。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呂不韋不費吹灰之力攻下東周城,東周君口中含玉,赤裸上身,跪地請降,800年周朝自此滅亡,乾乾淨淨。(東周君跪地請降)這裡不說西周君與東周君如何滑稽可笑,單說時間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末期,為什麼周朝會有兩個君?
  • 東周長達500多年,為何一直都沒能出現一位「中興之主」?
    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範圍大減,形同小國,而春秋時共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併,天子不能擔負天子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逐漸在風頭上蓋過了周王室。周考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
  •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近800年,為何會稱為西周、東周還有春秋戰國
    周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率領盟軍在牧野打敗商紂王軍隊(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軍事欺壓,又在國內欠下巨債的周赧王姬延終於憂憤而亡,成為周王朝最後一位周天子,至此周王朝覆滅,公元前249年秦國的莊襄王滅掉最後的東周國
  • 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談秦說漢(260)西周為何會演變成東周,如何區分東周的春秋與戰國,有什麼規律? 史學為區分西周與東周王朝兩個時期,從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天子都城在西邊鎬京的時期內稱之為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天子都城東遷到雒邑後,稱之為東周。而東周又以「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劃分春秋與戰國時期。
  • 晉國的一位君主:輔佐周平王東遷,奠定晉國霸業!
    對於晉文侯來說,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為晉國的霸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具體來說,晉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晉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晉國第十一任國君,公元前780年—公元前746年在位。對於晉文侯來說,他是晉穆侯之子,母親姜氏是齊國宗室之女。
  • 周平王東遷,周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從天下共主變成傀儡王室
    導讀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平王決定東遷,這一行動被認為是春秋時期開始的標誌,因為這一階段的歷史大體與孔子所修訂的《春秋》中記述的歷史年代相當(前772—前481)。其實春秋時期的開始有好幾種定義的方式,甚至孔子所撰寫的《春秋》年代與平王東遷的時代仍差了48年。
  • 周平王當年只是遷了一下都,為何地位一落千丈,連諸侯都不如?
    大家還是要分清楚這個因果關係,是因為周王室衰落了,周平王才遷的都,不是因為周平王遷都了,周王室才衰落。換句話講,周平王遷都只不過是周王朝沒落的必然結果,是周王室衰落的一個具體表現。
  • 周平王只是遷了個都,為何就把西周玩沒了?
    然而,周平王並沒有舉辦轟轟烈烈的登基儀式,而是在秦、晉、鄭、衛等國的護送下,匆匆前往周王朝在東部的新都-洛邑。雖然遷都之後的周王室仍然姓姬,還是周武王的子孫,然而周平王不會想到的是,在他之後的周王朝卻被後人冠以了「東周」的名稱,並進一步分成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為何周平王只是遷了個都,就把西周王朝遷沒了呢?
  • 《大秦賦》中的西周、東周是怎麼回事?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
    不過前幾集中出現了東周和西周,把很多對歷史不太了解的觀眾弄糊塗了——西周早就滅亡了,怎麼還有西周呢?其實這是沒弄清楚東周朝、西周朝和東周國、西周國的區別。中學歷史課本裡教的、大家第一印象想到的東周、西周,是指東周王朝和西周王朝,當然西周王朝在前、東周王朝在後,具體說周王室建都豐鎬時期就是西周王朝,等到犬戎破鎬京,周平王東遷洛邑之後的周朝,歷史上就叫它東周王朝了。而《大秦賦》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則是指東周王朝在東周王畿內分封的兩個小諸侯國,即東周國和西周國,中國古代朝和國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能明白。
  •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
    歷史上劃分東周西周,就是以周平王東遷為臨界點,東遷之前是西周,東遷之後是東周。平王東遷之後,無論是國家領土還是軍事實力都遠遠不如以前了,從一個天子之國的領土變成了一個諸侯國的領土,東遷可謂讓周王室元氣大傷,這種傷害遠遠比打敗仗要厲害的多,那麼周王室東遷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
  • 戲說春秋,周平王為何要東遷洛陽?作為天子日子竟過得如此悽慘?
    戲說春秋,周平王為何要東遷洛陽?作為天子日子竟過得如此悽慘?周幽王之後,他那被其所廢的兒子當上了天子,這位就是歷史上東周的開國之君周平王,可他的日子也是不好過啊。首先是犬戎不斷侵略。犬戎本來便是一個侵略成性的民族,又叫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獫、岐之間。
  • 平王東遷,西周已滅,為何戰國時還有東西周?
    秦接受了西周君所獻的人口和土地,讓他又回到西周去了。看完司馬遷所記載的這段歷史,許多人可能會產生疑惑:平王東遷後,西周不是已經滅亡了,為何到戰國中後期還有一個西周?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周朝包括西周和東周。西周的最後一任國王就是荒淫殘暴周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