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詞典上唯一一個無解的村名——奤夿屯

2021-02-19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

位置——奤夿屯位於北京昌平區馬池口鎮,奤夿屯西鄰太行山脈,北靠燕山山脈,河流交匯,水源豐富,風景秀麗。

要道——奤夿屯是古代從塞外經八達嶺、居庸關進京的必經之地和交通要塞。奤夿屯這一距北京一天路程的商道驛站,穿村而過的古道上往來的駱駝隊、車馬商隊甚為壯觀。古道兩旁村民開設的商店、商鋪60多家,車水馬龍,村中店鋪留有蒙古客商的壁刻留言和題名。

文化——奤夿屯村有多處名勝古蹟:關帝廟、娘娘廟、木玲庵、土地廟等。其中修繕九聖廟的功德碑現仍保存。奤夿屯留有明朝建十三陵時的窯址72座,近200年樹齡的古槐至今根繁葉茂。2012年春,村北又發掘出遼宋時期修建的石砌水渠遺址一座,並保存完好。

淵源——奤夿屯是蒙古語譯音,原意是河邊的意思。奤夿屯村源於元朝,元代昌平縣城在新店時,縣城東邊第一個村就是奤夿屯。元朝在北京建都時,在此屯兵屯糧。元末明初時,山東人和山西人陸續遷入此地,形成村落。20世紀20年代,村子有120多戶,近七百口人。60多個姓氏的族群在此地和睦相處,辛勤勞作,繁衍生息。也可以讓人感覺到村民構成很複雜。

2、與奤夿屯有關的事情——大明昌平縣二十六軍屯

據昌平西貫市村麻兆慶先生《昌平外志》記載:明初軍屯二十六個,分別是:水屯、乃延屯、北邵屯、阿蘇衛屯、沙澗屯、南莊屯、白虎澗屯、白浮屯、麥莊屯、白石屯、孟祖屯、崔村屯、南邵屯、新豐屯、皂角屯、抱榆泉屯、糜黍屯、紅橋屯、康安屯、福會屯、濟陽衛屯、東沙屯、西沙屯、奤夿屯。實際記載二十四個,有兩個名稱遺漏。

據《明實錄.洪武實錄》、《康熙昌平州志》、《日下舊聞考》等史籍記載:洪武四年(1371年),大將軍徐達遷來沙漠遺民,屯田北平府管內地。其中昌平縣設立了二十六屯,這二十六屯多為蒙古族人以及蒙古族化的各民族的人,有百姓有士兵。

有名的二十四個屯中,有二十二個還可以通過考證分析,有相對應的村莊。明初建立軍屯有一個習慣,在原有村子周邊無主荒地建村,而且這批新建的村取名有下列特點。第一、依據原有土著村落名稱取名。如沙屯村之東,就稱東沙屯。麥莊村邊就稱麥莊屯。暴峪泉(抱魚泉)鋪邊就稱抱魚泉屯。第二、一律稱某某屯,以區別昌平原地的莊。

水屯:現在仍名水屯。昌平區城南街道辦事處轄村。就在我們學校的南邊,村子北邊稱新水豐。

乃延屯:今稱乃幹屯。昌平區馬池口鎮轄村。

北邵屯:後來也寫作「北哨」。今昌平區南邵鎮有多個村與「邵」、「哨」有關,南邵、北邵、大北邵、北邵窪、小北哨。歷史上南邵叫邵家莊。

阿蘇衛屯:亦曾寫做阿速衛屯。今屬於昌平區小湯山鎮轄村。俗稱「瓦子衛」。

沙澗屯:今分成兩個村,前沙澗、後沙澗。原屬昌平縣,今兩村屬於海澱區蘇家坨鄉管轄。

南莊屯:今屬於昌平區崔村鎮轄村。曾稱南莊。現改名為西莊。

白虎澗屯:今分為前白虎澗、後白虎澗。屬於昌平區陽坊鎮轄村。

白浮屯:今稱白浮。屬於昌平區馬池口鎮轄村。

麥莊屯:今稱麥莊。屬於昌平區興壽鎮轄村。

白石屯:今稱百善。屬於昌平區百善鎮轄村。

孟祖屯:今稱孟祖。屬於昌平區百善鎮轄村。

崔村屯:分成兩個村,今稱東崔村、西崔村,屬於昌平區崔村鎮轄村。最初在明朝稱崔村屯。清朝稱崔村十巷。民國初分別稱西五巷、東五巷、崔村後營。遼金時代有此村。

南邵屯:後來也寫作「南哨」。元朝在今南邵村有一個村子叫邵家莊。後來軍屯等陸續在其周圍建立了一些小村。今昌平區南邵鎮有多個村與「邵」、「哨」有關,南邵、北邵、大北邵、北邵窪、小北哨。

新豐屯:今昌平區崔村鎮有兩個村,稱「大辛峰、西辛峰(俗稱小辛峰)」村名用字發生用同音字書寫,省去屯字。

皂角屯:今稱皂甲屯。也曾稱「造甲屯」。原屬昌平縣,今屬於海澱區上莊鎮轄村。

抱榆泉屯:今稱暴峪泉,各種方志曾稱暴雨泉、暴魚泉、抱榆泉。由原來的暴峪泉村和抱榆泉鋪合併而成。今屬昌平區興壽鎮轄村。

糜黍屯:不知道具體位置及今天演變情況。從文字諧音分析,不知道是不是沙河鎮西現屬於海澱區的梅所屯。

紅橋屯:今稱橫橋。屬於昌平區馬池口鎮轄村。

康安屯:不知道具體位置及今天演變情況。

福會屯:今稱姜屯。屬於昌平區南邵鎮轄村。

濟陽衛屯:今稱景文屯。屬於昌平區南邵鎮轄村。發生讀音的兩字合音讀促音的重新標註。明代的部隊有四個系統的軍事組織,互不隸屬,分別是五軍都督府、錦衣衛、京衛、外衛。各部分均是機構軍事力量不同,規格也不一樣。明代的濟陽衛屬於京衛,是京衛中的一個衛。相當於衛戍區部隊,或者是御林軍,由皇帝派指揮使管理,不由五軍都督府管理。軍事機構稱指揮使司,軍事長官稱指揮使。後來,衛士兵增多,增加了家屬,居住地演變成村。

東沙屯:今仍稱東沙屯。屬於昌平區百善鎮轄村。

西沙屯:今仍稱西沙屯。屬於昌平區沙河鎮轄村。

奤夿屯:今仍稱奤夿屯。

3、與元朝有關的三個屯

昌平明初建立保留下名字的二十四屯中,有三個屯與元朝有淵源關係。奤夿屯、乃延屯、阿蘇衛屯。

那兩個不知道名字的軍屯村名,有可能在下述三個村屯中:香屯、秦家屯、辛立屯。

此外,昌平地名中還有與駐軍相關的地名、村名,如帶有營、衛、城、關、口一類;有成對出現的村名,如帶有南北、東西、大小、前後、上下一類;有來自數字、地形、地貌的村名,有變化中追求美好的村名,還有一連片的相關村名現象,如牛房(坊)大牛坊、馬房(坊)、陽(羊)坊等等。

古老的村名地名是一種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統計,從全國範圍看,具有深厚歷史價值的古村落有6000多個。可是,幾乎每一天至少被毀掉1.5個,很可怕,我們的傳統民俗文化已經行進入滅頂之災的經濟大潮中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地名、村名被無情的淹沒拋棄了,難道這些有價值的民俗文化都要在我們手中消失嗎?讓我們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吧!我們沒有理由將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割裂、毀滅,那是割斷我們文化血脈的行為!所以我嘗試著做一些關於昌平地區的歷史與民俗文化的研究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山河地理——灤河下遊有些村名與原籍村名藕斷絲連
    解放前,每個村都有村廟,廟裡一般都有一口大鐘,上面鑄有村名的來歷,一般都追溯到明朝「充實京畿[jī]」的大移民時代。包括昌黎縣在內的灤河下遊地區的明朝移民村,會不會有村名和原籍村一樣呢?這種情況應當是有的。
  • 新樂市化皮村名的由來
    化皮村村名,是鄉村的第一張名片,是一個體積雖小但內存巨大的信息存儲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村名也隨之演變。在新樂市西部,有一個人口4326人、耕地2979畝的村落,南鄰正定界、北鄰木刀溝,這就是化皮村。你知道村名的由來嗎?期待您的分享哦!
  • 浙江一個不起眼小村,村名尤為奇特,因打贏一場官司而得名
    在浙江寧波,有一個村名尤為特殊的村莊,它的名字竟源於一場農事糾葛,因其打贏了官司,才取了這樣的一個名字。聽上去略顯草率,究竟事實如何,請聽我細細道來。這個村名為張家瀛,位於浙江寧波鄞州區邱隘鎮東南側,曾用名四喜村,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有耕地面積1400畝,在冊農戶457戶,近年來,新農村改造,這裡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 《塔吉克漢詞典》
    從「新疆之窗」微信號看到這篇文章,從網上找到原始出處是名字為「大學」的微信號上發出的報導。我手上是有一本《塔吉克語簡志》(下期報導),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居然還有這本詞典的存在。在居多網友的要求下,就借這個平臺擴散開來,讓更多的人來了解下關於中國塔吉克族語言。
  • 消失的電子詞典:從人手一個到無人問津
    本文作者:王瑋,原標題《消失的電子詞典》,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導語近日,公開信息顯示,小霸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法定代表人已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人員。此舉意味著,歷經30餘載的老牌電子教育產品製造商宣告徹底倒下了。據悉,小霸王涵蓋眾多業務,涉及學習機、遊戲機、電子詞典等多個領域。
  • 有道詞典筆相當於13本詞典?太原五中師生在校體驗翻譯
    太原有道詞典筆訂購百度搜索【上馬文具辦公商行】【上馬文具辦公商行】有道詞典筆僅有60 克左右,內置了網易有道詞典、漢英大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等專業版權詞庫,以及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託福考試(TOEFL)、雅思考試(IELTS)、美國中學/大學入學考試(SSAT/SAT)等考試詞彙,詞庫總量達240萬。
  • 很多唐山人都不知道玉田這些奇葩村名!
    比如楊家套鄉的小套村,原名嚴家小套,系明朝末年嚴氏建莊於雙城河舊河道內而得名,後來,裴、王等姓遷入,而嚴氏絕後,村名也便捨棄了嚴氏二字,改稱「小套」。部分村名加入立莊人的職業如亮甲店鎮有村名為高木莊,潮洛窩鄉有村名為王木莊,為什麼村名當中有個木字?
  • 唐山人:玉田都有哪些奇葩村名?有啥特點?
    部分村名還可見封建權勢影響 有些宗族有一人或多人做官,為了炫耀權勢,就在姓氏後面加一個「官」字,如郭家屯鄉邵官屯 玉田不少村名帶有「橋」字 玉田境內不少村名帶有「橋」字,比如丁家橋、江家橋、楊家板橋、劉家橋、李家橋等等。這些地方究竟是先有村名還是先有橋名?答案是先有橋名。遠處遷來的人們選擇河道旁無人居住之處安家落戶,為了生產和生活方便,他們在河道上搭起簡易的橋梁,並把自己的姓氏冠在橋名之首。
  • 柳州融水縣新興村、本洞村、榮洞村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融水,在我們眼中,就是一個少數民族風情濃鬱的地方。神秘到在地圖上也找不到在哪裡的地方,總覺得他們就在那些山林裡,不曾真正展露它的容顏。融水,是一個我一直想去,卻還沒機會去的地方。我的一個朋友,在融水的滾貝鄉,他是侗族木構建築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他說,他們那裡的木構建築很多,我一直喜歡建築,又喜歡民族文化,所以,那裡,讓我充滿了好奇。既然腳步還不能到達,那就先從文字去探尋一些有記載的村落歷史吧。
  • 雞澤縣各村村名的由來
    當年本村有一座廟(廟早已倒塌)壁畫上繪有這個故事。而且劇目上也有《馬坊困城》這齣戲。北安上北安上地勢平坦,多為黃沙土質,呈鹼性。全村,耕地1420畝。據查:該村地勢低洼,十年九澇,生活不好維持。百姓為著過上平安富裕日子,於是取了個吉利的村名叫水安鎮。
  • 中國網絡詞「no zuo no die」入美國俚語詞典
    該詞典收錄了很多常規詞典裡面查不到的流行英文俚語俗語,最新出現的還有「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和配套「附贈」的「no can no BB(不行就別亂噴)」。友情提醒一下,現在的出題老師都「很潮」,大家要及時更新單詞庫,以免掛科啊!
  • 劉新文|村名裡的仨兄弟
    文|劉新文 編輯|淑為 圖片|均來自網絡記得有一年,某公司委託我去落實一個客戶戶主的情況,戶主的名字叫張莊,我在地圖上查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一個叫張莊的村子,但走過去一了解才發現張莊村並不是我要找的客戶,正疑慮間,村委會的人告訴我說村裡還有一個還叫張莊的個人
  • 第一部漢語拉丁語詞典《中國官話》背後的故事
    在這個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展覽上,位居正中位置、被一個玻璃盒子罩著的一本泛黃大書引起了參觀者的注意——《中國官話》,這部誕生於1742年的漢語拉丁語詞典,比1815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編撰的世上第一部漢英、英漢雙語詞典《華英字典》還早了70多年。
  • 1支有道詞典筆相當於13本詞典?原來可以這樣為學生「減負」
    有道詞典筆僅有60 克左右,內置了網易有道詞典、漢英大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七版)等專業版權詞庫,以及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託福考試(TOEFL)、雅思考試(IELTS)、美國中學/大學入學考試(SSAT/SAT)等考試詞彙,詞庫總量達240萬。除了進行中英翻譯,有道詞典筆專業版還能進行中英雙語釋義、同近義詞、同根詞、真題例句展示,幫助更好的深入學習。
  • 牛津詞典收錄中文俚語 「髒話」開啟中國化世界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新近發行的一部詞典,收錄了一些土得掉渣兒的中國俚語和新詞,其中有些屬於難以啟齒的髒話。  雖然這些街頭俚語(以及其他較為社會所接受的字詞)只出現於《牛津英漢漢英詞典》,而不是更具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但此舉已引起中國人一陣興奮。
  • 春運返鄉列車上1元換得詞典筆 幫助留守兒童學習英語
    同一輛列車上,王大姐也領到了有道詞典筆,她在廣東做手機配件相關工作多年,兩個孩子留守在家,大兒子已經上初中了。平時自己不能照顧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這次春節回家帶著這個詞典筆,對他們的英語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在這趟列車上,像林滿財和王大姐這樣的務工人員大多領到了這件科技產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是怎樣領到的過年禮?
  • 讀,中國象棋詞典
    讀書 藏書 甕石齋《中國象棋詞典
  • 電子詞典的2020新形態 有道超級詞典評測
    從最初的紙質詞典開始退出詞典舞臺,因攜帶、查找方便,電子詞典、線上詞典、手機詞典開始全面走紅,但這些網絡詞典普遍存在詞條數量少、單詞釋義少、錄入的詞典水平不高、缺乏權威性的問題,導致在查詞方面很容易受到誤導或是查不到所需的詞語。很顯然網絡詞典雖然方便快捷,但無法滿足用戶更深層的學習需求。
  • 用36年編撰中國第一本寮語漢語詞典
    他叫黃冰,中國第一本寮語漢語詞典的編撰者。這本詞典花費了黃冰36年的時間,為中國的寮語學習者提供了極大便利。如今,黃冰仍活躍在翻譯、研究的第一線。 20世紀30年代,黃冰出生於寮國桑怒。新中國成立後,他回到祖國。當時,中國的寮語人才非常匱乏,既懂漢語又會寮語的黃冰被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外語專科學校任教。
  • 糖貓詞典筆評測:插上英語學習的翅膀,讓孩子從此愛上學習
    近日,搜狗出品的糖貓詞典筆面世,官方宣傳不僅可以讓孩子自助查詢英文單詞、英文整句翻譯、學習英語口語,還支持中小學重點語文古詩篇、成語查詢,離線斷網也能使用,可以說是有了它之後就能插上雙語學習的小翅膀,作為望子成龍的父母,我第一時間就為了家裡的寶貝將詞典筆收入囊中,下面就跟隨我看看這款糖貓詞典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