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講座丨高雅、嚴肅,就是這倆字阻礙了古典音樂的普及丨如果不從現在開始練,你後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靈魂就少了一塊避難的場所.

2021-02-18 西方音樂評論


舍瓦分享:周海宏《音樂是上界的語言》

昨日推送:周海宏講座丨音樂何需懂丨「音樂是從心靈射向心靈的語言,音樂無須言詞,直達內心深處,言說語言無法言說之物,音樂是一種情緒的藝術。」


走進音樂的世界丨周海宏音樂講座演講稿 丨下

四、 嚴肅音樂為何難欣賞

    當我們講完了前三個話題以後,大多數朋友對音樂欣賞觀念層次上的障礙,基本上被掃除了。但是曲高為何和寡,人們之所以難以欣賞嚴肅音樂,不僅僅有觀念層面的障礙,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當一個人說他不懂音樂的時候,第一層意思是指不知道音樂表現的是啥,輕音樂都有標題,你聽不出來;中國傳統音樂如廣東音樂名曲大浪淘沙、雨打芭蕉等也都有標題,你也聽不出來,你怎麼不說你聽不懂啊?實際上,說不懂音樂的時候,除了有不知道是啥意思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感覺上無法接受。我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喝洋酒,喝不懂」,喝不懂是啥意思,就是不習慣它的味兒。 我把人們在感覺層面上無法欣賞嚴肅音樂的原因概括為以下三個現象:

   第一個就是它根本不好聽,一點也不輕鬆愉快、優美悅耳,當音樂中有很多半音的時候,我們中國老百姓是不愛聽的,人們還不聽低音,不愛聽慢速的東西,還有人不看足球,嫌足球節奏慢,人們還不聽不能唱的東西。那麼大家就產生疑問了,難道我要求音樂悅耳好聽是個錯誤?其實也沒有錯誤,我覺得這就好像是美食的世界,不能只有甜味一樣,大家一定要有開放的、調試的態度才能夠欣賞豐富多彩的世界。有人不喜歡吃榴槤,一輩子也不吃榴槤,封存自己的感覺。其實,應該開放一些,嘗嘗它到底是什麼味兒,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它?結果一吃還行,再吃真甜,再吃上癮。

   很多人不愛聽嚴肅音樂的第二個原因是老也沒有旋律,很多人覺得那些個所謂高雅音樂,總是半天也聽不出個調子來。為什麼音樂中有那麼多沒有旋律的東西?怎麼樣欣賞音樂中沒有旋律的東西呢?其實這個問題也不複雜,往往就是一個體驗過程的問題。我經常把音樂和足球做比較,很多人不愛看足球,因為總也不進球,但是看足球不能只看進球,不會看足球的那些人就愛看射門集錦,一腳一個,特別高興,而真正喜歡足球的人一定要看全場比賽。不會聽交響樂的人,就愛聽世界名曲大串聯,喜歡交響樂的人一定要聽全過程。 下面,我用一個作品培養大家在欣賞音樂當中體驗發展過程的一種習慣,過程過後,旋律到來的時候特別激動人心。這個曲子特別像一場足球比賽,音樂往上去的時候就像進攻,往下來的時候就像撤退,進攻進攻進攻,沒有準備好,於是全軍撤退。然後,放慢節奏,穩住陣腳,準備好以後發起第二次進攻,大軍壓境,殺到禁區外面,這個時候一人單刀直入帶球闖入了禁區,迎門一腳,球應聲入網,全場歡動,這時候才開始旋律。(播放音樂)

如果一上去就唱,就沒有經過鋪墊再推出來那麼激動人心。但是我想請大家注意,剛才我們聽了半天毫無旋律的東西,怎麼聽的呢?其實很簡單,感受那個發展過程。 

   很多人不愛聽嚴肅音樂的第三個原因是覺得音響太緊張、太激烈、太複雜、太吵鬧,我認為這裡面有偏好、心情、能力等三方面的原因。下面請大家聽這段作品,感受一下音樂中強烈的音響,這是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斯特拉夫斯基的作品,叫《春之祭》。這個作品是一個芭蕾舞劇的配樂,是表現春天到來,原始人祭祀天地的過程,原始人跳舞,跳到最瘋狂的時候,把少男少女投到火堆裡燒死。為了表現這樣一種原始的、粗野的場景,斯特拉文斯基採用了非常強烈的音響,非常緊張、刺激、粗野。但是那個時候的人們沒有聽過那麼粗野的音樂,場下的聽眾當場就分成了兩派動手打起來,一派覺得太好,一派覺得這根本就不是音樂。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下面我們來聽最後一段「大地之舞」(Dance of the Earth Danse de la Terre),大家不能要求我小點聲兒,因為這支曲子由百十多人的大樂隊演奏,非常強烈。(播放音樂)

很多人不愛聽這樣的音樂,我想這首先和個性有關,有人喜歡怡然恬淡的生活,有人喜歡強調刺激的感受。雖然我喜歡強烈刺激的感受,但我吃飯的時候不聽,這還和心情有關,也跟聽覺能力有關。這麼強烈緊張的音響,由於它太複雜,使得很多人的聽覺沒有辦法承受和分辨。

    我的祖籍是河南,有一天我們家從農村來了一個老鄉,當時我有一個索尼的錄音機,那天我特別想向那個農村老鄉顯擺一下錄音機的音響效果,就拿了一盤最能發揮錄音機的音響效果的磁帶插進去,然後把耳塞塞進他的耳朵裡。他聽了之後說:哎呀!轟轟響!那麼偉大的音樂,在他的耳朵裡竟變成了「轟轟響」!我估計剛才的音樂在下面很多朋友的耳朵裡基本上也是「轟轟響」吧!

   這就如同我不會喝白酒,你把最好的五糧液和最差的高粱酒給我喝,哎呀!真辣!別的啥也感覺也沒有,哪個好也不知道。沒有敏銳的感受力、耐受力,就不能欣賞這樣的音樂。 其實,生活當中人的感受能力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走在百貨商場裡,兒童用品往往都是非常豔麗、鮮明、單純的顏色,成人用品都是比較微妙、細膩、複雜的顏色。生活中的道理也一樣,小孩子都喜歡喝軟飲料,大人喜歡喝烈性酒。一個朋友跟我說,他認為世界上聽嚴肅音樂的人永遠不像聽通俗音樂的那麼多,這是肯定的,實際上能喝軟飲料的永遠比喝烈性酒的人多,但是有一點,世界上很少有人終生熱愛、依賴軟飲料,卻有人終生熱愛、依賴烈性酒。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告訴大家一個心理學的規律:簡單的東西容易膩。都說流行歌星追星族多,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歌星的追捧者比貝多芬的多?一個也找不到。過去二百年,有人熱愛追捧貝多芬,將來二百年,還有人追捧熱愛貝多芬;過去二百年,有人熱愛茅臺酒,將來二百年,還會有人熱愛茅臺酒,這就是經典。軟飲料就象走馬燈一樣,鮮橙多、可愛多、葡萄多等,但是有一款特別經典的軟飲料,知道是什麼嗎?可口可樂!為什麼它經典?就因為它有點苦、有點辣,大凡經典的東西不能簡單。其實很小的孩子並不愛喝可口可樂,他會覺得它太苦,大人也不愛喝可口可樂,他覺得它太甜。從小我就不愛看蒙娜麗莎,一副不哭不笑的樣子,但長大以後還是會覺得她比較耐人尋味的。 

   經常有人問我,到底什麼是通俗音樂?什麼是嚴肅音樂?其實,沒有截然的界限,但是今天我想解釋一下,其實我特別不喜歡「嚴肅音樂」這個詞。當然還有一個詞,相對來說我更不喜歡,它就是「高雅音樂」。不是因為音樂不高雅、不偉大,而是這個詞本身帶有的那種高高在上、拒人千裡之外的階級分層的色彩不好,而且這個詞也不準確,音樂當中那些陰森、恐怖、緊張、滑稽都不能用「高雅」這個詞代替。「嚴肅音樂」這個詞也不好,一副陰森森、冷冰冰教訓人的感覺,而且也不準確。海頓的小步舞曲哪嚴肅?西西里之歌哪嚴肅?貝多芬的獻給愛麗斯哪嚴肅?都不嚴肅!但是沒有辦法,沒有詞用。我經常覺得,就是因為這倆字,阻礙了這種門類的音樂藝術的普及。我現在有一筆科研經費,誰能找到一個詞,能很準確地概括與通俗音樂相對應的這種音樂門類,我就把這筆錢全給他。這件事對我們這個行當來說太重要了!有的人說叫經典音樂,那肯定不行。因為大量的作品不是經典。叫古典音樂更不行,每日大量湧現出來的新作品都不是古典,也沒有成為經典。

五、 音樂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我想,音樂在人類社會當中作用是非常多的。在很多情況下,音樂可以幫助你改善生活的質量。自從歐洲某個大城市在它的過街天橋、地下通道放上音樂以後,這些場所的犯罪率直線下降,這音樂比警察還管用。現在大家跟我一塊兒想,一個歹徒手持一把匕首來到地下通道,準備實施搶劫,一進入地下通道他聽到這樣一個音樂,聽完音樂你們告訴我他的搶劫能否出得了手。(播放音樂)

我估計他的手腕已經軟了。音樂不能使他變成好人,但是在這樣音樂的伴隨下,他無法聚集犯罪所需要的情緒,大家知道人們做一些事都是受情緒支配的。 我一直想找一個政協委員或者人大代表寫一個提案:禁止向大馬路上放垃圾音樂。大家想想:馬路上那麼擁擠,那麼嘈雜,再放上那些垃圾音樂,那人能不打架嗎?創造和諧社會,聽覺環境不和諧,社會怎麼和諧?早晨起來大家昏昏沉沉的沒精神,但是你馬上要投入工作,那怎麼辦呢?現在你就知道,在這樣的音樂伴隨下刷牙洗臉,清爽爽的一天立刻就開始了。(播放音樂)

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已經沒精神了,腦袋昏昏沉沉,但是你還有很多活要幹,怎麼辦?男同志站起來也就是抽一支煙,女同志站起來也就是扭扭腰,現在你就知道停下來聽十分鐘這樣的音樂。(播放音樂)

這種音樂聽下去,你就來神了。如果有一天你犯了錯誤,你發現領導怒氣衝衝從走廊那面走過來,趕快放上這個作品。(播放音樂)

他就嚴肅不起來了。 音樂對人的情緒影響非常大,在座的很多是領導幹部,工作壓力很大,生活節奏很快,精神很緊張,很多人已經到了需要精神減壓的程度,音樂就是最佳的精神減壓的良方。

   為什麼說音樂最佳呢?因為很多東西都能減壓,比如旅遊減壓,你出去玩十天半個月,回來後心情好多了,但是你出去不了幾次,回來不到一個星期所有的壓力又都來了。鍛鍊身體也很減壓,但是有的時候會犯懶,有的時候沒有時間。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時候你已經非常疲勞了,在那種非常疲勞的狀態下,你再堅持鍛鍊,身體會出現問題的。找人傾訴也很減壓,但是有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是不便跟其他人說的,即便可以說,大家都很忙,一下子找不到一個「好耳朵」也不行。所以,音樂就是隨時隨地掌握在你自己手裡面的精神減壓的良方。 有人說,我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喜歡聽音樂。我告訴你,那是你因為你選錯了音樂。現在有一個專業叫音樂治療,是通過音樂來解決人的心裡疾患的。在這個學科裡面有一個同步性原則,就是你選的音樂一定要和你當前的心情同步,它能不知不覺的帶你進入你想要的境界,所以高興的時候要聽快樂的音樂,悲傷的時候要聽悲傷的音樂。我選擇一段音樂,剛開始是很憂傷、舒緩、安靜的,專心致志的聽,你會覺得音樂是你內心的一種訴說,不知不覺中音樂開始活躍、興奮、上升、加強、強烈、高潮,然後再緩緩的下來,這樣你就覺得好多了,你的情緒被宣洩掉了。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當中,音樂這個行業當中刑事犯罪是所有行業當中最少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情緒宣洩的渠道比較多的緣故。


    精神減壓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宣洩,一種是放鬆。我現在跟大家做一個放鬆實驗,大家坐直,靠在椅背上,舒舒服服的,把手放在腹部或腿上,然後我們一塊兒想像一個山水畫,高山流水、天高地遠,你可能坐在山之一隅、水之一方,安安靜靜的,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人際關係,遠離各種各樣的惡濁的生活,只有你自己,坐在大自然當中,體驗瑜伽一般的境界。現在大家把眼睛閉上,緩緩的、深深的做兩次深呼吸,然後再隨著音樂呼吸。(播放音樂)

這樣的音樂過後,你的心情就平和了。 我們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有一個美學家,他說,音樂就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這句話很精彩,他說的這個音樂就不是通俗音樂,那種音樂靈魂是進不去的。所以我們說,音樂在人的生活當中的作用是非常多,但是僅有通俗音樂是不夠的,嚴肅音樂這個門類超過了感官領域,觸發人類心靈深處的感動和全身心的震撼,這是通俗音樂絕對做不到的。大家不去聽嚴肅音樂,不是因為不需要,而是因為還不知道音樂的力量。 一個朋友跟我講,怎麼人到了三四十歲就沒有音樂聽了?原來特別喜歡輕音樂,理察、克雷曼、詹姆斯•拉斯特,那麼好聽的音樂,現在聽上去怎麼松垮垮、軟塌塌,一點勁兒都沒有?流行音樂鬧哄哄的煩人,嚴肅音樂又聽不懂。我告訴各位,超越了懂和不懂的障礙之後,正是到了該聽嚴肅音樂的時候。在座的各位如果不從現在開始練,你後半生的耳朵就是寂寞的,人生就是有遺憾的,到了關鍵時刻,你的靈魂就少了一塊避難的場所。人的聽覺能力和味覺能力的發展非常像,只要大家從現在開始聽,你的能力不知不覺自然會提高,所以放鬆地聽是最關鍵的。

六、 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下面我們講最後一個話題。為什麼我到處去講座?實際上我講座的背後是有目的的。我想談談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為了這個目的,我把自己的講座當作自己的一個使命。我有一個學生,他從小跟我學鋼琴,大家知道學一種樂器已經夠累了,這孩子他媽既讓他學鋼琴,又讓他學小提琴。不僅如此,他媽還給他報了奧林匹克數學班、外語班、書法班等,一點也不誇張,我們那天統計了一下,他同時上六個班,學兩樣樂器,把這個孩子壓得透不過氣來,每到周六周日,這娘倆就像趕場一樣滿北京飛。那天我就問我學生他媽,你為什麼這樣逼你的孩子啊?每天除了學習啥也不讓他幹,每一分鐘都用在學習上,凡是跟學習沒有關係的,一律是浪費時間,不許做。這個孩子他媽說,還不是為了將來上名牌大學啊!我說,上名牌大學的目的是什麼?他媽說,將來才能有好工作啊。我說,有好工作的目的是什麼?他媽說,將來才能有出息、掙大錢。我說,有出息、掙大錢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孩子他媽想了半天才說,孩子將來生活就幸福了。我說,歸根到底,溯本求源,我們對孩子做的一切,最終目的就是讓他一生幸福,但是像你這樣每天除了學習,別的啥也不讓他幹,他將來能幸福嗎?

   大家注意我的問題,我不是說他童年幸福不幸福,我的問題是將來讓他幸福的目的能實現嗎?因為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傳統的意識,童年的幸福是不值得追求的,一定要先苦後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童年的價值是不足討論的。香山植物園的金秋特別漂亮,我們經常能在那兒發現很有意思的現象,這種現象全國各地都有:很多學校都帶著孩子們去郊遊,但是你看那些孩子,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不看景,一人拿一個小本本,全爬在那裡抄樹名,越是好學生越來勁,越是好老師越嚴格。知道他們那是在做什麼嗎?寫作文啊!老師看了高興,家長看了也高興,看看咱這孩子,旅遊的時候都不忘長知識,這將來得多有出息啊!那麼我的問題是:當你要求你的孩子凡是跟學習沒關係的事情一律不準做,當你的孩子在旅遊的時候還被要求去掌握知識,你有沒有意識到他失去了什麼?我的回答是:你剝奪了孩子感性能力的發展機會。 什麼是感性能力?視、聽、味、嗅、觸、情緒、情感等所有感覺的總稱。


   人身上所有的能力都是要通過訓練才會發展的,我們的頭腦因為思維而敏銳,我們的肌肉因為勞作鍛鍊而強健,我們的感覺也因為感受而敏感,如果從小不重視感性能力的發展,一個人的一生就會枯燥乏味。我不知道大家見沒見過這樣的人,他有工資、有房、有車、有數位相機,等等,總之生活當中該有的基本都有了,但是他幸福嗎?他不幸福,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幸福感,為什麼沒有幸福感?因為他沒有感覺,他是麻木的。所以我們說,獲得一個幸福的人生的前提就是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感性能力,作為一個完善的人,不僅要有獲得幸福條件的能力,還要有獲得幸福感受的能力。

   要想獲得幸福的條件,你必須要有理性的能力。什麼叫做理性能力?就是大家特別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分析問題、判斷問題特別到位,解決問題特別堅決果斷,這樣你就能擁有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但是要想體驗幸福,還必須有感性能力,要有敏銳的感受、細膩的體驗和豐富的需要。可以這樣說,同等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一個細膩、敏感、豐富的人比一個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的生命質量要高得多。感性能力低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當中的美好的!比如旅遊的時候,來到一個湖光山色的地方,你一下車,撲面而來清新的空氣、湛藍的天空、碧藍的湖水、碧綠的草原、蒼翠的青山,有感覺的人就享受這份大自然的恩賜,沒有感覺的人,下車撒泡尿又回車睡覺去了。同樣都是旅遊,但質量差遠了! 所以我們說,體驗生活的幸福是需要能力的,感性的能力是獲得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們的家長教師乃至全社會,還沒有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和其他能力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不僅如此,我們往往還剝奪這種能力發展的機會。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我們國家的中小學如果停課的話,先停什麼課?音體美!搞過教育的人都知道,這叫小三門,就是不重要的課。為什麼這些課程不重要?因為高考不考,為什麼高考不考?因為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感性能力的發展對人一生的幸福是多麼重要。


周海宏:國民感性素質的培養,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


    現在我們生活已經好了,有的已經小康了,有的已經富裕了,衣食無憂以後人們開始享受生活了。但是,看看現在的很多人是怎麼享受生活的:除了吃就沒有別的,過年吃、過節吃、生日吃、朋友聚會吃、拉關係走後門吃;吃完了家禽走獸,吃山珍海味,再嘗嘗珍稀動物,連珍稀動物都吃過了,還在吃上下功夫,又推出了人乳宴、金月餅,現在電視上天天討論食用黃金的問題。現在,很多人吃完了又開始搓腳、按摩、洗澡。我不反對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很舒服,我也很喜歡,但我要強調的是,這些東西都是簡單的感官愉悅,簡單的感官愉悅容易膩。

    一次我在山東講課,一個老闆說,我們家資產過億,我就跟我老公講,你想買奔馳就買奔馳,你想買寶馬就買寶馬,想上哪裡就上哪裡,想要什麼就買什麼,可是他成天覺得活著沒意思。大家想想,一個億元富翁想得到什麼不能得到?怎麼能活著沒有意思呢?我估計那些簡單的感官愉悅他們早就膩了,但是在他們的生活當中,缺少那些豐富多彩的、高品位的藝術文化新生活,他們的生命質量沒辦法進一步提高。酗酒、吸毒、賭博從最本質的角度上來講,都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體驗,缺少那些高品位的感性生活,他們就在這些方面找刺激。為什麼?再告訴大家一個心理學的規律,一個人生命的總能量是一個常數,不花在這個地方,就會花在那個地方。請大家記住一句話,窮極無聊固然討厭,富極無聊才是真正可怕的。

   當我們的社會財富增長,人們的生活改善以後,如果缺少這些高品位的文化藝術等感性生活,會滋生出很多貧窮社會所沒有的社會問題,到了小康生活,必須要提倡文化藝術的消費。 下面大家看一組漫畫,朱德庸的《一無所有》,特別貼近我們今天講課的主題。(播放幻燈片)


我有一個成功的事業,但我覺得一無所有;我有一個賢慧的妻子,但我覺得一無所有;我有一個聰明的兒子,但我覺得一無所有;我有一個妖豔的情婦,但我覺得一無所有;別人都認為我擁有別人所沒有的,但我還是覺得一無所有。有一天我決定辭了工作、棄了老婆、丟了孩子、離開情婦,現在我真的是一無所有,這時我才明白,當時我確實擁有了一切,只是我沒有感覺。其實,生活當中大家擁有的很多,地位高的人擁有很多,地位低的人也擁有很多;有錢的人擁有很多,沒錢的人也擁有很多,但是感覺麻木妨礙了我們享受本來有可能享受到的幸福生活。所以說,獲得幸福需要良好的感性能力,這是從個人角度來說。 下面,我們必須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再談這個話題,要不然會有人說我在這個嚴肅的課堂上宣傳貪圖個人享受。請大家看一幅圖片,這是我們國家一個頂級大學的一架鋼琴,這個鋼琴有一個鎖鼻兒,不僅是這個學校,我們很多音樂學院、中小學都會把鋼琴鎖起啦,怕學生亂彈。這樣鎖起來不難看嗎?當管理者舉起錘子在這麼漂亮、這麼貴重的樂器上釘下這個破鎖鼻兒的時候,他心裡有沒有一點點不舒服?沒有!因為他沒有感覺。

請大家注意我下面一段話,由於一個人的感性能力低,所以他在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在諸多要素的權衡中忽略和放棄了環境的要素。大家想想,多花一點時間,多花一些錢,裝一把暗鎖行不行?當然可以!但是他就會在這麼一點時間、這麼一點錢和這麼難看之間選擇了難看,為什麼?因為他不覺得難看,他麻木,他沒有感覺。 大家都見過電子門鈴,我們國家一年生產上百萬個,沒有人覺得難聽。我們家裝修的時候,跑遍北京城終於買到了一個機械門鈴,是歐洲進口的產品,機械門鈴非常和諧。歐洲那樣發達的社會,要花那麼高的成本去生產機械門鈴,而不用電子門鈴,為什麼?因為在歐洲,沒有人要電子門鈴。我們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經濟、科技方面,還體現在我們國民對環境的感性認識,我們很多國民都缺乏一種素質,我把這種素質稱之為感性的素質。什麼是感性素質?它包括兩方面,首先感覺能力強,感覺不麻木;其次是感覺要求高,不能容忍惡劣的環境。

    我想,一個完善的人應該同時擁有以下三種素質:

第一種素質是理性的素質。人類在改造世界、社會競爭的過程中,徵服自然、戰勝他人成為強者,需要的就是這種素質,沒有這種素質就是弱者,就會被淘汰。

第二種素質就是情感的素質。人類要創造友愛、關心、和諧的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良好的人際氛圍,在事業發展中獲得群體的幫助,需要的就是這種素質。

第三種素質是感性的素質。

我們人類美化世界,創造優秀的藝術,體驗優美的生活,需要這種素質。我要強調的是,缺少任何一個素質的人,都是素質不完整的人,理性的素質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和重視,情感素質近年來隨著情商概念的提出,得到了一定程度也不是很到位的呼應,但是感性素質還沒有起碼的概念,還沒有把它作為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構成去強調,當然也沒有在我們有效的系統化的教育當中得到培養,更沒有在我們人才選拔當中得到檢驗。 如果人的感性素質低,他就會對惡劣的環境麻木,他可以生活在非常非常噁心的環境中,他就會只要實用不顧美觀。這種例子簡直是太多了,我舉一個人人都能見到的例子,同樣是把計程車司機保護起來,杭州上海這些城市就會統一安裝非常漂亮的有機玻璃的護欄,咱們北京卻是各種破鐵框子全有。老說計程車是城市的名片,2008年咱們的計程車會成為啥樣?

   如果一個人感性素質低,搞出來的東西也會很拙劣,一個大學搞素質教育,學生公寓一幢一幢的起來了,學生公寓的外牆畫了許多世界文化名人,就這樣的素質如何培養別人的素質?現在很多人說,細節決定成敗!那什麼決定細節呢?沒有感覺哪來的細節? 我要強調的是,如果缺少國民感性素質的基礎,那麼生產力的發展將是非常可怕的。祖國的青山綠水在短短的二十年間變得滿目瘡痍,不是因為戰爭,而是因為建設。珠海下轄一百多個島嶼,被稱為海上明珠、海上翡翠,有次我跟珠海的領導到東澳島去,它沒有遭受過任何破壞,那天我走在海上發現,珠海的一座座小島全都成了採石場。我問政府領導,我們能不能先挖一個島,把一個島挖光以後,再挖下一個。政府領導說,為了節省運費,哪近就挖哪,沒有人管,但是現在已經停了。現在走在海上,如果能發現有一座小島沒有被破壞,就讓人覺得一陣狂喜。

   那天東澳島上的支部書記請我們吃飯的時候,政府領導給我講老支書的故事,當年在修澳門機場的時候,政府批准在東澳島取砂子,上有規劃局的批件,下有政府的命令,還有經濟利益的誘惑,老書記拒不執行,率領全島漁民抵抗,沿著沙灘擺了一排漁船,老先生每天拿著鳥槍站在漁船上,誰過來就打死誰,老子不要命,我們的砂子不賣。由於全島的漁民反對,建築工程隊只好捨近求遠,在另外一個島嶼上取砂子,這才有了現在珠海的十大名勝。講完這件事以後,老支書說的一番話更讓我感慨,他說,現在很多地方想不開,你賣石頭掙一點錢,過兩年就花光了,但是你的山就永遠沒有了!多麼樸素的一句話!一個老漁民都能說出這樣的話來,我們領導幹部就可以大筆一揮,給一個建築工程隊省點運費?!有的工廠的廠長,有排汙設備不用,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就把江河湖泊汙染的不成樣子。有的政府領導,對那麼惡劣的環境破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了他的GDP指標、稅收、奢華的行政開支,對他自己祖祖輩輩、父老鄉親生活的地方毫不愛惜。

    為什麼有些人只注重經濟增長不注重環境保護?我想可能有非常複雜的原因,但是有沒有這種原因,就是他的感性素質比較麻木,環境問題根本就沒有進入他思考問題的要素當中去,他沒有發自內心、來自感官上的觸動,所以任何一個事情與環境相比較,他都會放棄環境。當年杭州在修楊公堤的時候,大連在搞市政建設的時候,多少老百姓反對啊!現在楊公堤掙錢了,沒人吱聲了。當年大連說,因為我們要吸引外資,所以要改善投資環境,這是多可怕的理由啊!所以我想,和諧社會、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如果缺少國民感性素質的基礎,缺少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幹部發自內心的對良好環境的要求,我們的那些政策怎麼落實?我們光靠查是查不過來的! 所以我想,不能沒有國民感性素質的基礎,而感性素質的培養要通過藝術教育來實現,我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就是為了說這句話。

   藝術在人類生活中固然有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道德教化的作用,但是藝術那些方面的作用是可以被替代的,藝術在人類生活當中不可替代的功能是美化人類的生存環境,滿足人的感性需要,培養人的感性能力,培養人們對良好感性環境的要求。但是多年來,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文化傳統乃至意識形態等,藝術這個方面的職能被大大地忽略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壓制,在我們本來就不足的藝術教育中,又把藝術教育變成知識教育、技能教育和道德教化。很多家長讓孩子學琴的目的還是為了開發智力、培養毅力;很多地方搞文化活動都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很多領導幹部在講藝術教育的重要性的時候,總要打著「藝術教育可以培養人科技創新能力」這樣一種旗號。 

   為什麼總是把藝術放在一個實現其他功能的附庸的地位上,為什麼總是需要一些藉口,才能宣傳藝術教育?是不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當中,還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否定人良好感情需求的思潮?古人說,五音令人失聰,五色令人目盲。咱們在過去樹立的所有榜樣當中,都是除了工作別無旁顧的人。在我們的道德觀念當中,越不會享受生活,越不愛美,越沒有生活情趣的人,就越崇高,越受人敬仰。我要強調的是,中華民族破壞環境不是從現在開始,回想一下,二十年前的北京瀋陽上海,都是直接在馬路邊的下水道倒馬桶,一到冬天,凍得滿大街都是糞便。那個時候,我們的生產力不發達,破壞環境的能力有限,現在我們的生產力發達了,而國民的感性素質卻沒有同步提高,一個社會的發展,兩個輪子在轉,但兩個輪子的轉速不一樣。 我想,讓我們全社會都來重視藝術,重視藝術教育,重視個人的藝術素養,特別是我們的領導幹部,因為領導幹部是這個社會發展的引領者,這就是我要講的最核心的意思。良好的感性體驗是幸福人生的具體體現,個人的感性素質是獲得幸福人生的條件,良好的感性環境是文明社會的具體體現,民族的感性素質是創造現代文明的保證,沒有豐富感性體驗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沒有藝術的人生是不飽和的人生,沒有音樂的人生是遺憾的人生。 謝謝大家!


歡迎關注每晚古典音樂會

為您推薦最精彩的古典音樂視頻

古典音樂微信群開放加入,聯繫微信179747611邀請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本公眾號的圖書推薦書店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丨莫扎特丨梅紐因丨米開朗傑利丨精煉的鋼琴演奏發展史丨布倫德爾丨伊利亞•穆辛丨阿城丨華格納丨範競馬丨阿格裡奇丨託斯卡尼尼丨鄭京和丨趙曉生丨蕭邦丨張昊辰丨郎朗丨格拉夫曼丨弦樂必讀丨鄭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大師記憶丨索弗羅尼茨基丨波格雷裡奇丨尤金娜丨紀念馬勒丨重磅譯文丨索弗羅尼茨基丨王健談巴赫丨紀念華格納丨劉詩昆丨楊夢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孫穎迪丨盧卡斯·迪巴格丨古爾達丨霍洛維茨丨他曾為毛主席演奏丨奧伊斯特拉赫在中國丨波利尼訪談丨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丨討厭孩子的霍洛維茨和喜歡孩子的魯賓斯坦丨小澤徵爾的堅持丨阿格裡奇11歲的愛情丨十六歲便擊敗奧伊斯特拉赫的內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談鋼琴教學丨紀念阿勞丨著名鋼琴家談蕭邦丨陳薩談鋼琴家生涯丨陳薩語錄丨陳宏寬的教、學感悟丨紀念科爾託丨紀念小提琴大師胡貝爾曼丨李傳韻丨但昭義談培養李雲迪、陳薩的經驗丨馬友友丨《鋼琴背譜十法》丨從解構主義視角看鋼琴音樂表演中的個性問題丨聽作家餘華講述勃拉姆斯的孤獨丨焦元溥:為什麼要背譜丨作曲家王西麟談中國文學家的音樂修養丨我們向「為撒旦交稅」的蕭士塔高維奇學習什麼?丨李雲迪與小澤徵爾談普羅科菲耶夫與拉威爾丨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古爾德語錄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懷丨現代西方音樂的德法之爭丨音樂本身的抽象性保護著蕭士塔高維奇丨十九世紀法國音樂是如何衝破德國音樂束縛的?丨指揮家鄭小瑛訪談丨貝多芬在我們中間丨指揮大師克倫佩勒丨鄧泰山:東方語言不是拼音語言,而是音調性語言,這讓我們對旋律更為敏感丨上帝問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這一生為的是什麼?丨來看聲樂大師周小燕先生如何傳授學生正確保護自己嗓子的妙方丨廖昌永演唱《老師,我總是想你》,周小燕含淚微笑起身為學生鼓掌……丨紀念馬勒丨李歐梵和在天堂的馬勒對話丨馬勒作品的聆聽次序丨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淚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馬勒早就心有所悟……丨楊松斯談馬勒丨演出馬勒令人興奮丨最終目的是讓聽眾感嘆「我這兩個小時就是生活在天堂」丨TED演講「古典音樂與眼睛閃爍」丨古斯塔夫·馬勒:用業餘時間作曲的指揮家丨哈農庫特走了,其倡導的「古樂運動」,你了解多少?丨孟德爾頌:音樂能給靈魂帶來千般好處,這是詞語辦不到的丨巴倫博伊姆丨打通歌劇與唱藝術歌曲任督二脈的菲舍爾·迪斯考丨世界懸於深淵之上時,富特文格勒用布魯克納擺脫人間苦惱丨王健丨中國民樂五分鐘內天下無敵丨古典音樂更關乎人的靈魂丨阿格裡奇丨缺少音樂天分沒關係丨前提是你必須熱愛音樂丨布倫德爾丨過分詩意是對莫扎特的誤讀丨給莫扎特演奏者的幾點建議丨其實音符越少越難彈丨趙曉生採訪周廣仁丨響而不砸,輕而不飄才是鋼琴好聲音丨傅聰談蕭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師古人不如師造化丨整個前奏曲都籠罩在卡珊德拉的預言裡頭丨從李傳韻的肚痛堅持演出視頻想到肋骨斷了的傅聰丨「只要你對小提琴充滿愛,用真情呵護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潤,它必然會給你回報!」丨傅聰的嶽父梅紐因(1916.4.22)誕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輕時從未進過電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費在創造烏託邦丨傅聰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臘悲劇一樣沒有憐憫、世事無常丨年輕時彈莫扎特發現一些東西,年老時也發現一些丨學琴必讀丨傅聰談如何"表達"音樂丨既忠實又生動丨演奏者的個性要滲入原作中丨一個人的個性越有彈性,能體會的作品就越多。丨傅聰深圳訪談丨我練琴的時候在想什麼丨談鋼琴學派丨談阿勞丨減壓的惟一辦法是投入丨很多學生缺乏整體知識丨面對大師作品我永遠戰戰兢兢。丨傅聰寫給父母親的一封家書丨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我內心的東方氣質

相關焦點

  • 漫談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十一)
    1、古典音樂永遠不會和你離婚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一);2、您是什麼時候、如何喜歡上古典音樂的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二);3、聽古典音樂是否一定需要發燒器材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三);4、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
  •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 《「走進音樂的世界」——兼談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專題講座舉行 發布時間:2019-10-21 08:11:27 來源:
  • 走進音樂的世界,探尋藝術的意義,周海宏教授學術交流講座...
    蘭州的初秋,雖然已略顯涼意,但阻擋不了音樂愛好者們走進音樂世界的熱情。9月16日下午,著名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家、音樂教育學家周海宏教授應邀在蘭州音樂廳進行了《走進音樂的世界——兼談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專題講座。
  • 美育大咖談|周海宏 美育的核心是培養感性素質
    在重慶的系列講座中,我們有幸現場聆聽了這句話的「前因後果」「邏輯關聯」。周海宏教授指出:美術是視覺的藝術,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緒的藝術。音樂藝術的構成材料——聲音沒有視覺性,沒有語義性,這決定了音樂不能直接傳達視覺形象和思想概念——「聽不懂」,不是聽眾的問題,而是由音樂材料的表現特徵決定的。
  • 巴赫音樂的學習方法
    單手練可以仔細地聽清楚每個獨立聲線的音符組合和節奏,加深音樂體會,很有風格地彈出每個聲線。如果一開始就是兩手,不僅非常容易出錯,而且抓不住聲線特徵,音樂聽起來結構鬆散,雜亂。 這裡附上巴赫兩聲部發明第一首的樂譜分析,有助於讓孩子明白為什麼左右手開始要分開練。
  • 紀念薩蒂丨《裸身悼舞》和馬拉美的詩丨一個能同時代巨人華格納分庭抗禮並敢嘲弄他的人,如果不是白痴,就是不同凡響的人,薩蒂屬於後者.
    這有些使我們想起奧皇約瑟夫二世曾經調侃過莫扎特的歌劇《後宮誘逃》時候說他:「音符用的太多」。而薩蒂的《裸身悼舞》恰恰是一種簡潔音樂的典範,其中沒有一個音符是多餘的,而少了任何一個音符都構不成曲子的意境。
  • 她「對音樂有份與生俱來的反應,讓人感受到作曲家最微妙的理念」丨《杜普蕾傳》 (九)
    丨《杜普蕾傳》(八)     第二天各大報都對於這次演奏發表了評論,其中,《泰晤士報》的樂評可作為代表: 過去幾周以來,倫敦的聽眾們已經聽過了幾位年輕而深具潛力的獨奏家表演,昨晚在威格摩爾廳演奏大提琴的賈桂琳·杜普蕾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今年雖然年方16,可是,要是你聽到了她的演奏,只說她深具潛力,那似乎對她來可還是一種侮辱。
  • 聆聽鋼琴大師(十六)丨蜜拉•海絲丨「海絲小姐的靈魂裡有絕佳的音樂天賦.她的音樂優雅如詩,因為音樂就在她的心中.」
    在海絲的音樂成就中,最傑出的莫過於降低古典風格的浪漫傾向,改向大眾推介純粹、不矯飾的樸素演奏風格。她的演奏會永遠少不了鮮花簇擁的熱烈場合,一位曾出席海絲倫敦西區音樂會、獨奏會與她第一次逍遙音樂節演出(1907-08)的人士表示:「海絲小姐的靈魂裡有絕佳的音樂天賦。她的音樂優雅如詩,因為音樂就在她的心中。」海絲的經紀人回憶道,1921年女王廳的音樂會上,她「謝幕八次,安可六次,(聽眾)異常熱情。」這種狂熱就像一九00年,戈多夫斯基首度徵服柏林一樣。
  •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御用壓軸曲丨《拉德茨基進行曲》賞析
    4、喜歡聽古典音樂,無非只為心的自在;5、一位住院醫生的古典音樂生活;6、將自己交給古典音樂的人,其人格是不一樣的;7、喜歡古典音樂,但別把聽古典作為身份高低的象徵!8、用心靈去感受,你一定會被古典音樂所感動!9、喜歡古典音樂的,有幾個不是性情中人呢;10、為什麼我這麼討厭古典音樂?
  • 高雅藝術進校園,著名樂評人蘇立華高校宣講古典音樂
    為助力青島「音樂之島」建設,按照青島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高雅音樂進校園」活動安排,青島海洋國際音樂季組委會特邀中國著名音樂評論家和古典音樂推廣人蘇立華老師於6月12日晚在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和6月13日下午在青島大學分別舉辦一場對大學生很有啟發性的講座:《三言兩語知曉西方音樂》、《音樂節與城市文明
  • 非神即獸丨永遠的古爾德·巴赫
    音樂蘊含靈魂,這種說法一直深得我心,看看多少經典殺人橋段裡,汩汩流瀉的不都是貝多芬宏大、偏執而刺痛人心的音樂——命運、人性、禁錮、掙扎,還有子彈式吶喊、扭曲裡不可思議的浪漫……那沉抑頓挫,久久激蕩著鏗鏘的靈魂氣質,是多麼真正的貼切。
  • 蘭多夫斯卡談巴赫《平均律》丨對位手法就是巴赫的語言丨這種「一個音符對應一個音符」的語言,是巴赫唱著對上帝之愛,唱著其純真之愛.
    人們普遍認為,這也是人們犯的最普遍的一個錯誤,以為如果沒有音栓的幫助,單獨彈奏羽管鍵琴不可能讓音響有所變化。   其實,「legato」 就是以全力演奏的「sine qua non」。尚博尼埃【注3】和庫普蘭【注4】這兩位同時代的人都是如此提議,而這兩人都是演奏羽管鍵琴的頂尖高手。
  • 郎朗與小葉子音樂教育聯合,助力鋼琴教育普及
    正如郎朗所說:「你不能光苦,光苦誰願意當鋼琴家,苦盡甜來那太晚了,那已經是荒廢了很多人的希望。」著名的鋼琴教育家周海宏教授也曾講過:「人生的幸福,應該是一生的幸福,而不是後半生的幸福!先苦後甜,指的是為了後半生的幸福,先去吃那前半生受教育之苦。」這樣的思考,讓家長意識到,如何陪孩子度過最美好的童年時光,避免讓孩子的人生,只有後半生的幸福。
  • 「我是一個俗人,但我的音樂不俗」丨莫扎特教我的十件事(下)
    12、傅聰談音樂丨「舒伯特好像是外星球的一個流浪者來到我們這個世界」!13、這個人靈魂中的美好、熱情、虔誠與坦蕩丨莫扎特未完成的《安魂曲》;14、聆聽莫扎特《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丨這是兩件獨奏樂器富有表現力的相互傾訴;15、莫扎特歌劇的音樂美學特徵丨音樂決不應該不好聽,而應該讓聽眾覺得喜歡丨受啟蒙思想的影響,他的音樂核心以表達人的情感為主;16、莫扎特幸虧沒長大丨「晚安,媽媽!
  • 風雅指南丨你愛西方藝術,但你知道這幾個風格到底是啥不?
    傑迷肯定知道這幾句歌詞的出處,短短幾句就大致浮現了哥德式的建築樣貌。來,敲黑板——「哥德式風格」就是以建築樣式的變化而開始的藝術風格,它的故鄉在法國,沒錯,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就是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原本巴洛克一詞的意思是「變形的珍珠」,專指珠寶表面的不平整感,用於貶義泛指各種稀奇古怪、離經叛道的事物以及違背自然規律和古典藝術標準的情況。凡爾賽宮就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築,倆字兒:豪橫!
  • 奉獻丨關於巴赫、韋伯恩、古拜杜麗娜之音樂的斷想
    是文字、是畫、是音樂還是數學方程式? 2、午夜巴赫丨他的音樂令我的精神振奮、堅定,並使我的靈魂充滿尊嚴!3、席夫談巴赫丨「我從來不把錄音當作是在創造永恆,只有作品才是永恆的,演奏家沒有那麼重要。」 4、巴赫依然是天堂丨那種能使你內心安寧的音樂,亦是你的靈魂之樂!5、張卜天丨格倫·古爾德隨想丨他在瞬間使你完全沉浸於他的世界中!
  • 「音樂中的真實」丨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中的俄羅斯風格
    10、韓國鋼琴家趙成珍訪談丨「如果我遇見蕭邦……」;11、憨豆先生採訪郎朗丨談蕭邦以及古典音樂普及;12、古稀之年克萊默訪談丨談《克萊默版貝多芬協奏曲》(亨勒出版社);13、「奧伊斯特拉赫經常鼓勵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聲音」丨「當代怪傑」吉頓·克萊默訪談;14、「指揮家」李雲迪訪談丨「音樂源自內心,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我們一遍遍地彈奏相同的曲子,表演依然不是機械化的原因。」
  • 詩友丨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
    ,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石頭、樹木和莊稼難道會是別的?清晨羅炳輝將軍紀念館前面的廣場上兩個赤足老嫗邊走邊聊「十多年沒見了,你還是那麼精神」「八十了,老態龍鍾了。你好像比我大點,比我還精神。」「剛滿八十一,早已精神萎靡。」「人生七十古來稀。能上八十,更是不容易。」「現在條件好,要爭取多活幾年啊。」
  • 歌單丨星球大戰全系列最經典的十首音樂!
    這段原聲就是當時的背景音樂,是前面Binary Sunset的變奏版本,雖然字面理解是原力光明面的勝利,但召召卻覺得是塔圖因星球兩代天行者宿命的註解。▼3、歌單丨尋找流行歌曲中的古典音樂;4、歌單丨可以淨化PM2.5的古典音樂;5、歌單丨柴可夫斯基入門曲目與經典版本聆聽;6、歌單丨冬夜裡,溫暖你的古典音樂!7、歌單丨心情抑鬱的時候,聽什麼音樂?
  • 《法國組曲》中的舞曲簡析丨巴赫音樂會必備(一)
    儘管不是實際跳舞時能使用的實用音樂,可是,我們不能不弄明白其舞蹈特性,也就是特有的「舞蹈」節奏。下面就根據組曲中出現的舞曲,以《法國組曲》為中心做一些說明。《阿勒芒德舞曲》:不論是在法國組曲或別的組曲中,全部是4/4拍子,具有短小的弱拍。其原意是「德國風」或「德國舞曲」,大都用厚重的音樂風格寫作,速度不太快,是中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