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一)

2020-09-05 劉金宸

24式簡化太極拳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儘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範,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演練注意事項

心靜體松

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幹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圓活連貫

「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圓活連貫」才是衡量一個人功夫深淺的主要依據。太極拳練習所要求的「連貫」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體的連貫,即所謂的「節節貫穿」。肢體的連貫是以腰為樞紐的。在動作轉換過程中,則要求:對下肢,是以腰帶跨,以跨帶膝,以膝帶足;對上肢,是以腰帶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在以肘帶手。其二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即「勢勢相連」----前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勢勢之間沒有間斷和停頓。而「圓活」是在連貫基礎上的進一步要求,意指活順、自然。

虛實分明

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極拳是國家本著弘揚國粹、發揚傳統武術的指導思想而編制的一套入門級的太極拳,它動作簡練,濃縮了傳統太極拳的精華,老少皆宜,實在是居家晨練之必備佳品!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動作詳解及動畫


(一)第一組

1. 起勢


①開步站立 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膝關節微微彎曲,腳尖向前;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目向前平視。

要領:全身放鬆,頭頸正直;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②提氣升掌 隨吸氣重心慢慢升高;兩臂慢慢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下。

③屈膝按掌 上體保持正直,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輕輕下按至腹前,兩肘下垂與兩膝相對;目向前平視。

要領:下蹲時上體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後仰;手的升降動作與兩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勻細長。

2. 左右野馬分鬃


(1) 野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體微向右轉,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經體前向右下劃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腳隨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
要領:抱球手離身體30釐米左右,雙肘不要內夾。

②轉體邁步 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腳跟著地;兩手掌微微分開;目視左手。

要領:邁步落腳要輕,重心留在右腳,不要急於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腳跟後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前弓,腳掌慢慢踏實,成左弓步;同時上體繼續向左轉,左右手隨轉體慢慢分別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隨左手轉視。

要領:分掌和弓步動作同時完成;胸微微內含,雙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馬分鬃二

①重心後坐 上體慢慢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翹起;上肢動作保持不變。

要領:重心後坐時,上體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後仰。

②前移抱球 左腳尖微向外撇(大約45°~60°),身體左轉,隨後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腳掌慢慢踏實,身體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同時左臂收在胸前平屈,掌心翻轉向下,右手向左上劃弧放在左手下,手臂外旋,掌心上翻,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目視左手。

③丁步收腿 當重心移至前腿後,右腳慢慢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左手。
要領:收腿過程中左腿保持彎曲,身體重心不要升高。成丁步後,右腳虛點地面,重心完全在左腳。

④斜向進步 右腿向右前方斜向邁出,腳跟著地;兩手掌微微分開;目視右手。

要領:邁步落腳要輕,重心留在左腳,不要急於前移。

⑤弓步分掌 左腿自然伸直,右腿前弓成右弓步;同時上體右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慢慢向左下右上分開,右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隨右手轉視。

要領:右手分掌動作要和身體右轉配合,做到以腰帶手。其餘同野馬分鬃一。

(3) 野馬分鬃三

①重心後坐 上體慢慢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尖翹起;上肢動作保持不變。

要領:同野馬分鬃二①。

②前移抱球 右腳尖微向外撇(大約45°~60°),身體左轉,隨後左腿蹬伸,右腿慢慢前弓,腳掌慢慢踏實,身體重心慢慢移至右腿;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掌心翻轉向下,左手向左上劃弧放在右手下,手臂外旋,掌心上翻,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目視右手。
③丁步收腿 當重心移至前腿後,左腳慢慢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

要領:同野馬分鬃二③。

④斜向進步 左腿向右前方斜向邁出,腳跟著地;兩手掌微微分開;目視右手。

要領:同野馬分鬃二④。

⑤弓步分掌 右腿自然伸直,左腿前弓成左弓步;同時上體左轉,左右手隨轉體分別慢慢向左上右下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隨左手轉視。

要領:同野馬分鬃二⑤。

完整練習提示:以起勢站位的左方為正前方,野馬分鬃的三次邁步方向為左右30°,成之字形路線;邁步動作時,重心不要急於前移,等腳跟著地後再慢慢移動重心;在重心的前後移動中,身體不要前俯後仰,重心不要有太大的起伏。


3. 白鶴亮翅



①跟步抱球 上體微向左轉,右腳跟進半步;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手心轉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目視左手。

虛步亮掌 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後左腳稍向前移,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面向前方;兩手隨轉體慢慢向右上左下分開,右手上提停於右額前,手心向左後方,左手落於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隨右手轉視。

(二)第二組

1. 左右摟膝拗步



(1) 摟膝拗步一

①轉體側抱 右手從體前下落,由下向右後上方劃弧至右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經面部、向右下方劃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時上體也微向左再向右轉;左腳收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目視右手。

②弓步推掌 左腳向左前邁出,右腳蹬伸,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體左轉;同時右手屈回由耳側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左手向下從左膝前摟過落於左胯旁,指尖向前;目隨右手轉視。
要領:摟手、推掌動作與重心前移協調一致;上身不要前俯,肘關節微屈;右掌由耳側向前推出過程中,手腕由直逐漸坐腕,由開始的掌指向前穿變為最後的掌根前推。

(2) 摟膝拗步二

①重心後坐 右腿慢慢屈膝,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翹起;上肢姿勢不變。

②丁步側抱 左腳尖微向外撇,身體左轉,隨後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收到左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左手由左後向上劃弧至左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隨轉體向上、向左下劃弧落於胸前,手心斜向下;目視左手。

③弓步推掌 右腳向右前邁出,腳跟著地,左腳蹬伸,重心前移成右弓步,上體右轉;同時左手屈回由耳側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右手向下從右膝前摟過落於右胯旁,指尖向前;目隨左手轉視。

(3) 摟膝拗步三

①重心後坐 左腿慢慢屈膝,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尖翹起;上肢姿勢不變。

②丁步側抱 右腳尖微向外撇,身體右轉,隨後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到右腳內側,腳尖點地;同時右手向外翻掌由右後向上劃弧至右肩外側,肘微屈,手與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隨轉體向上、向右下劃弧落於胸前,手心斜向下;目視右手。

③弓步推掌 左腳向左前邁出,腳跟著地,右腳蹬伸,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體左轉;同時右手屈回由耳側向前推出,高與鼻尖平,左手向下從左膝前摟過落於左胯旁,指尖向前。

完整練習提示:三次動作的邁步方向為左右30°,成之字形路線;完整練習各步驟要連貫,但不要漏做重心後移、腳尖外擺的銜接過程。


2. 手揮琵琶



①順勢跟步 重心隨弓步推掌動作繼續前移,右腳跟進半步,上肢姿勢不變,目視右手。

②後坐挑掌 上體後坐,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上體半面向右轉,左腳略提起稍向前移,變成左虛步,腳跟著地,腳尖翹起,膝部微屈;同時左手由左下向上挑舉,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裡側,掌心向左;目視左手食指。

3. 左右倒卷肱


(1) 倒卷肱一

①轉體託掌 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腰側由下向後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隨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

要領:上體右轉不要太大,右手向後上託掌後,雙臂保持自然彎曲,配合含胸拔背合抱成圓弧。

②退步推掌 左腿輕輕提起向後(偏左)退一步,前腳掌先著地,然後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腳跟離地,成右虛步;同時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坐腕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後撤,左手回抽至腰側,手心向上;目視右手。

要領:退步時,左腳向左後方斜向插步,避免兩腿落在正方向的同一直線上;右手推掌不要完全伸直,保持肘關節微微彎曲,肘尖自然下垂,做到沉肩垂肘;右手前推和左手回抽要配合轉體在胸前交錯進行。

(2) 倒卷肱二

①轉體託掌 上體微向左轉,同時左手隨轉體向左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左看,再轉向前方看右手。

②退步推掌 右腿輕輕提起向後(偏右)退一步,前腳掌先著地,然後全腳慢慢踏實,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腳隨轉體以腳掌為軸扭正,腳跟離地,成左虛步;同時左臂屈肘折向前,左手由耳側向前坐腕推出,手心向前,右臂屈肘後撤,右手回抽至腰側,手心向上;目視左手。

(3) 倒卷肱三

①轉體託掌 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右手隨轉體向右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左手隨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體先向右看,再轉向前方看左手。

②退步推掌 與倒卷肱一②解同。

(4) 倒卷肱四

①轉體託掌 與倒卷肱二①解同。

②退步推掌 與倒卷肱二②解同。

完整練習提示:在向後退步的過程中,支撐腿要保持一定的彎曲度,使重心在移動中水平後移,沒有上下起伏;轉體託掌和退步推掌連貫完成,中間不要有停頓;最後退右腳時,右腳尖要外轉,便於做「左攬雀尾」的動作。
餘下步驟我們明天見


原文出自國家體育總局,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國標二十四式太極拳?
    1956年,賀龍元帥領導下的國家體委,根據毛主席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組織太極拳各派高手和運動學家,以楊氏二十四式太極拳為基礎,編制了這套標準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向全國推廣,統一了演練和比賽標準,所以叫國標二十四式太極拳。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三)
    ②邁步收掌 重心下降,右腳伸膝向右前方邁出,腳跟著地;兩手同時向下劃弧分落於髖兩側;目視前方(。要領:邁步方向是右蹬腳蹬腳方向的右10°~15°。③弓步貫拳 左腿蹬伸,身體重心漸漸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時兩手慢慢變拳,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弧至面部前方,成鉗形狀,兩拳相對,高與耳齊,拳眼都斜向前下方(兩拳中間距離約10~20釐米);目視右拳。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二)
    ②弓步掤 上體微向左轉,左腳向左前方邁出,腳跟著地,上體繼續向左轉,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側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與肩平,手心向後),右手向右下落放於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左前臂。
  • 郝少如和他的太極拳論(一)
    生於太極世家。自幼在祖父郝為真、父親郝月如的精心指導下,學習武式太極拳、械,全面掌握了太極拳技與理。 1928年,郝少如隨父到南京、上海授拳。他二十三歲開始獨立教拳,在滬、寧、杭一帶闖出自己的名氣。他一生勤於練拳、嚴於傳藝。
  • 山東省國術館與簡化太極拳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逐步演化成了許多的流派,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為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五大傳統流派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委組織編訂的「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八十八式太極拳」。
  • 謝太極丨二十四式太極拳課程簡介
    1956年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為了推廣太極拳運動,編寫了簡單易學的24式太極拳亦稱簡化太極拳。二十四式太極拳動作全面、均衡、合乎人體生理規律。其內容精練,套路編排合理,動作規範,易學易練,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通過練習,對外能強健筋骨、強化體魄,對內能調理臟腑,疏通筋脈,調節精神,對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緩解身心疲勞,改善人體功能,增強體質十分有效。
  • 二十四式太極拳詳解
    它以中國傳統儒家、道家中的太極和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融合中醫經絡學和古代的引導術、吐納術形成一種修身養性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的好處是極大的既可以在室內練習又可以在戶外練習既可以修身又可以養性既可以健體又可以防身不用去健身房就可以做到的太極拳下面跟著亮亮來學習太極拳二十四式吧
  • 八法五步太極拳來啦!
    本著科學化、規範化、簡易化的原則,從各式太極拳中共性的最為核新心的「八法五步「技術入手,即:」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進、退、顧、盼、定五步,進行了系統的提煉和整理,從而形成的一套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簡易性的太極拳普及套路。
  • 梁涵淵示範二十四式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原地簡化太極拳」,是第一套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教學的必修套路,太極拳愛好者的必學套路。傳統太極拳主要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趙堡六大流派。二十四式太極拳是1956年國家體委組織專家,在傳統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按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易學易記的原則,選取了二十四個經典動作,編創而成。
  • 為什麼練太極拳動作精準很重要?又應該如何練呢?
    但如何練太極才能達到很好的養生作用呢?洪爐點雪循經太極拳創始人李兆生先生在《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提到了&34;的概念。建國以來,人民群眾在祖國的大力推廣提倡下,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鍛鍊者非常多。但練習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所引起的種種弊病,也逐步引起太極愛好者的注意。
  • 陳式太極拳訓練法解析(一)——陳桂珍
    陳式太極舉系統化訓練共分為六個階段,這就是學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順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過六個階段的訓練,可使你能較系統地掌握正宗的陳式太極拳。通過太極拳名師的指導,再結合這樣一步一步的訓練,你就能較系統地掌握它的風格特點、運動規律、勁別用法等,為向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 太極拳單勢訓練要領與意義(節選)(作者:謝華)
    >練習要領:攬雀尾是太極拳套路中「掤、捋、擠、按」四種拳式的組合總稱,並按照次序先後進行動作:1)左右掤式。當前勢完成後,重心逐步後撤到左腳,身體逐步左轉變側身;雙手仍是大致相對,同時後撤,並向左下側捋去,右手回撤到胸前,左手回撤到腰部側方;3)擠式。接前勢,身體右轉,重心逐步轉移回右腳,呈前弓步;同時雙手相對應,左手貼於右手小臂或是手腕,向前擠出;4)按式。
  • 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四)
    );目視右前臂。完整練習提示:左右兩次邁步的方向與正前方成30°左右夾角,之字形前進;連貫練習時不要漏做左右穿梭的銜接過程(重心後坐,腳尖外擺)。2.3-106)。然後身體重心再移至左腿上;與此同時,右手隨著轉體向下(變拳)經腹前劃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舉於頭前,掌心斜向上;目視前方。要領:握拳不要太緊,拳心微空。②圈步搬拳 上動不停,右腳收回後(不要停頓或腳尖點地)即向前邁出,腳尖外撇,重心控制在左腳上,身體繼續右轉;右拳經胸前向前翻轉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於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右拳。
  • 武式太極拳運動協會組織健身展示活動
    武式太極拳運動協會組織健身展示活動 2020-05-30 0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從一上手就開始練真正的太極拳?
    有人建議,先學24式簡化太極拳。 大學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學習的,學會了24式,練了一陣子,就放棄了。現在很多大學也這麼練。還組織大學生參加萬人太極拳活動,場面異常壯觀。此路(先學24式)在現實裡沒有行得通:學會招式,卻不堅持練。2. 有人建議:跟著網上名師的教學視頻,一招一式的學。有人就是這麼幹的,學了24式簡化太極拳,再學36式,42式,楊85;學了拳,再學太極扇,完了學劍,學刀。忙的不亦說乎,生活運動倒也很充實。
  • 練習太極(拳)有啥好處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大約是改革開放以來吧),太極拳由冷漸熱,如今正是方興未艾!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明白,打太極拳,究竟有啥用處呢?這樣問,有人會覺得我瞧不起人!專家大師們都會張口就來——練太極拳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呀:一是強身健體,二是防身自衛!
  • 陳式太極拳訓練法解析(二)——陳桂珍
    所以我們練太極拳應在掌握套路各式動作姿勢下,應用各條身法及太極拳大師的正確指導下,要求得順其自然,所以我把太極拳也叫自然拳,自然界有天地,太極拳中有剛柔,打拳力求剛柔各半,陰陽相濟,陰陽和合。四、順架子(順隨自然,突出風格) 順架子是將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標準定位的基礎上
  • @三亞 海南省中老年人太極拳(劍)公開賽開幕
    海南日報海口9月28日訊 (記者王黎剛)2020年海南省中老年人太極拳(劍)公開賽28日在海口開幕,在3天的賽程裡,來自我省各市縣、單位的中老年太極拳(劍)愛好者將展開競技、交流。  此次賽事設集體和個人兩大項目,採用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的2012年《傳統武術套路競賽規則》進行評判,將評選出集體項目的一、二、三等獎,以及個人項目各組單項男女選手前八名,並對獲獎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練他種拳術的人,工夫即算不深,只是練過拳的必有相當體力,比較未經練過的強健。唯練太極拳的人,以不尚力原故,初練一年半載,體力並不見得比尋常的人發達許多。體力既不比人強,而太極拳的用法,又遠不及他種拳式之簡易、易於領會。無論初學的人,就是對太極拳用過三五年苦工夫的,除卻照一定的規矩推手而外,若教他將太極拳一手一手的用法,從頭至尾解釋出來,恐怕能辦得到的很少。
  • 排律•晨練太極拳 / 張道興(秋實)
    退休後有時間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來修身養性,如何來博取健康,所以,自己除了制訂多進公園,多進行有氧活動的計劃外,第一時間便拜「中國當代十大武術教練」曾乃梁之弟子——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得第一名的國家一級指導、高級教練沈桂華女士為師,從最基本的太極拳二十四式開始,四十二式太極劍、四十八式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