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新規來了,再也不用因衝動而打賞主播而後悔了!

2020-12-27 騰訊網

一個新事物的開端必然會帶動出它所存在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朱貝直播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短視頻和直播得到廣泛普及,漸漸衍生出了直播間,將商品推銷給更大規模的粉絲群,與粉絲實時互動。

直播帶貨正以波濤洶湧之勢成為中國企業追逐的熱潮,企業不是以入了直播的坑就是在準備入直播的坑上。從素人到網紅、娛樂明星、主持人,甚至是地方政府領導人都紛紛投身直播間。

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著各種問題,現最主要的三大問題就是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三大問題。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秘書長瞿濤介紹,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打賞,對於這類行為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給用戶設置冷靜期。

「比如你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另外,網絡直播中的高額打賞也會受到限制,以避免「天價打賞」的出現。

為解決這些問題,預計在年底前,將出臺的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中,將要求直播平臺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進行甄別,從而加以制止。

在我看來,直播打賞設置冷靜期,用戶及直播行業兩者將會是最大的受影響者。

此前的「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光家裡10萬彩禮」等不少未成年打賞主播引起爭議,現此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一出網友表示紛紛贊同。

對於用戶來說,特別是對一些未成年,或者是一些激情打賞的那些人控制不住內心喜悅,然後不斷地打賞打賞直播結束之後發現錢打多了沒有克制住自己,針對這部分用戶還是挺好的,但是對於一些較理性的用戶來講,影響也不是很大。

對於行業來說,直播靠的是節目效果讓觀眾衝動消費,會有效抑制用戶盲目打賞,行業也會出現另外的負面影響,比如重慶三丫互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朱貝直播,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PK博主以及主播的收益。

社會不斷進步,市場不斷完善,規範行業行為以及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其中要求直播平臺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進行甄別深受廣大網友的贊同。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相信會有人才來解決行業此次面臨的困境。

相關焦點

  • 廣電新規:網絡主播直播打賞帳戶受限 快手首當其衝
    1、秀場直播間將被專業化劃分,「失德藝人」無望靠直播帶貨翻身新規指出,秀場直播平臺的主播們將嚴格按照標籤進行分類直播,且一旦進行節目類別標註,未經審核不得擅自變更。這一規定將對一些跨領域直播的才藝主播們造成不小影響,想必接下來跨領域主播們需要更加清晰自身定位。對於多次出現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主播,予以關閉直播間,納入黑名單並不允許復播。
  • 輿情支持:網絡直播新規將限制高額打賞
    10月28日,記者從直播電商與短視頻發展年會上獲悉,在國家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的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要目標是解決目前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的三大問題,未來將通過行業自律的方式對上述打賞行為加以限制和規範
  • 從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名制看直播亂象
    (楊樹林)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熱點:網絡直播高額打賞將被限制 將對主播進行分級管理
    熱點:網絡直播高額打賞將被限制 將對主播進行分級管理 近年來,未成年人因看直播打賞花光家裡積蓄的新聞不少,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等問題引發關注。
  • 直播打賞也開始設置冷靜期,無數女主播開始慌了?
    影響主播收益的,最大一塊說到底還是打賞禮物,其它的渠道雖然也有,但是相對而言,還是佔比較小,但是近日一則關於網絡直播整頓的消息,卻在整個行業內掀起了一陣巨浪,那就是設置了直播打賞冷靜期,政策一出業內一片譁然!網絡直播設置打賞冷靜期,究竟有沒有必要?
  • 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 設置最高限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網絡直播新規公布: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設置最高限額直播打賞「限高令」來了。靴子落地。直播打賞「限高令」來了。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規定,將對直播打賞實行實名制管理,限制未成年人打賞,設置打賞限額和打賞金額提醒等,還要禁止主播通過僱傭水軍等方式鼓動、慫恿用戶打賞。
  • 廣電總局新規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賞,哪些情況可以追回打賞?
    疫情以來,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更多了,「熊孩子」們在網絡平臺「一擲千金」打賞主播、給遊戲充值等現象也頻繁發生。不少家長向平臺申請退款遭拒而起訴,而訴訟結果各有勝敗。國家廣電總局近日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
  • 網絡直播新規:主播業務要評分,嚴禁黑名單主播「換馬甲」
    網絡直播迎來「新規」,直播內容生態治理有了新方向。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秀場網絡直播和電商直播的登記、內容、審核、主播、打賞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管理細則。
  • 直播平臺迎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原標題: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
    本報記者 孫奇茹  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直播打賞將有「冷靜期」  「00後」女孩打賞主播65萬元;9歲男孩刷父親信用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海南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辛苦錢……近年來,未成年人在直播間花費父母血汗錢大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 神豪打賞女主播13萬後悔,發現只是虛擬感情,法院判決不支持返還
    喜歡看直播的網友幾乎都能夠看到女主播直播間的一個場景,某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土豪」粉絲,在直播間瘋狂的給女主播豪刷禮物。在直播行業發展至今,這樣的場面已經是數不勝數。
  •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 這回輪到秀場直播平臺,廣電總局新規確定直播打賞必須實名制直播業再迎監管政策。
  • 離婚不需要冷靜期,直播打賞才最需要
    近日,一段「爭吵式賣貨」直播視頻在網上走紅。視頻中男主播在賣貨時,一名女子突然闖入直播間「阻止」男主播賣貨,女子沒能阻止男主播把一條1600元的鑽石項鍊壓價成98元虧本大甩賣。雖然沒了「鑽石」,但至少這番演技也值郭敬明的一張S卡。正所謂換位思考,現在這種流行的衝動直播風,無非也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衝動消費。主播和觀眾一起攜手衝動,主播負責熱情,觀眾負責消費。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主播應該對消費者負責,對團隊嚴格規範
    此前報導直播平臺迎來強監管 主播須實名 未成年人不能打賞直播打賞必須實名認證、未成年人不能打賞、打賞資金須設置延遲到帳「冷靜期」……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市場監管總局接連發布直播平臺及電商直播監管新規,直播亂象迎來強監管。
  • 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 三大舉措嚴打直播行業亂象
    處於風口之上的直播帶貨越來越受到監管和輿論的挑戰,直播行業不僅不是法外之地,更是加強監管嚴打種種直播亂象的聚焦點。近日,李佳琦回應直播帶貨新規,表示將會遵守直播新規,對喜歡自己的消費者負責,更會對直播帶貨運營團隊嚴家規範。
  • 9歲女童打賞主播花家裡10萬?這些高額打賞行為將被限制!網絡直播...
    據悉,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正在參與制定主播帳號分級分類管理規範和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將出臺。 激情打賞、高額打賞、未成年人打賞將受到限制。
  • 賣女打賞主播,豈有此理!
    「遊艇」「火箭」「跑車」……網絡直播間內,充斥著各種需要用真金白銀換取的虛擬禮物。
  • 直播行業亂象叢生,消費者利益如何保障?
    然而隨著快手頭部主播辛巴直播帶貨「糖水燕窩」被調查,直播行業的弊端和隱憂徹底曝光在大眾面前。自從直播行業火了,行業內最受關注的頭部主播的一言一行,都被人們看在眼裡。辛巴就是「出圈」了的頭部主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他在快手平臺的觀眾超過5300萬人。也正因如此,辛巴的帶貨能力不可小覷。
  • 別讓直播打賞成為青少年的「鴉片」!網絡直播高額打賞將被限制
    在整治過程中,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發現,有的直播平臺任由主播穿著暴露、言語粗俗、行為惡劣,通過「送福利」、低俗表演、下流動作等方式吸引用戶進行高額打賞,甚至誘導未成年人進行充值打賞,所涉及的舉報案例居高不下。 「政府來指導、協會來落實,平臺來參與,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來形成行業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