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經》短小精悍,全經298個字,經文列舉的十一種吉祥,概括了做人的方方面面。
不管在家出家,深者見深,淺者見淺,都可以依之來修學,是為人處事乃至解脫成佛的根本。
此經盛行於東南亞國家,居士到寺院裡祈福,出家人就為其誦《吉祥經》。版本約有三種以上,此本是依著名佛教學者李榮熙居士從南傳大藏經中所譯出。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一切時中吉祥者,願諸三寶哀攝受。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白佛言:「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求最吉祥?」
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往昔有德行,置身於正道,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嚴持諸禁戒,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克己不飲酒,美德堅不移,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知足並感恩,及時聞教法,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得見眾沙門,適時論信仰,是為最吉祥!
自治淨生活,領悟八正道,實證涅槃法,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無憂無汙染,寧靜無煩惱,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第九種吉祥
自己的生活起居應清淨、節制、有序;要常常如理地思惟領悟八正道,證得真實不生不滅的涅槃法,這是最吉祥的。
dvdf
這是指偏重於個人的修持。佛教徒的生活一定是順於佛教的清淨生活,對於在家人來講,因為有家庭,能依於五戒去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那就是淨生活。
而對於出家人來說,淨生活是指能夠恪守出家人的戒律。無論出家在家,離開過失的生活,就是清淨的生活。
學佛一定要知道積極主動地發心,同時還要學會自律自製。清淨的生活不僅要離開染汙,離開邪惡,還應當從內心裡來領悟八正道。根據眾生的根機不同,佛教裡能發大心的、修大法的、願意普度眾生的,稱為大乘;現在速求脫離六道輪迴,不想再受生死流轉之苦的,稱為小乘。不管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都應當共同來學習八正道。
dvdf
在整個的佛法修學當中,一定要能夠領悟八正道。道指的是道路、途徑、方法。八正道是證得真理、通向涅槃的途徑。涅槃有兩種:大乘的涅槃指成就佛果,小乘的涅槃是指證得阿羅漢果。無論大乘小乘,八正道是共同道。
八正道是從苦集滅道的道諦裡面開出來的。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成道後,到鹿野苑去度那些聲聞弟子,為其說苦集滅道。苦就是世間的果,集是世間的因。為什麼會有苦報呢?實實在在是因為眾生有惑,有煩惱,所以整個的生死流轉便是眾生心裡起惑,接著造業,通過身口來造殺盜淫,最後受報。那就是說,佛講苦集,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世間的因果。
我們不要埋怨現在苦得了不得,我怎麼是這樣的人生呢?我的家庭怎麼是這樣子?佛告訴我們苦果一定有它的苦因,所以才引導我們來學佛,讓我們知苦思斷集。就是說知道了苦果,一定要找出苦的原因,並且消滅苦的原因才可以。不再造業自然不會受苦果,所以要知苦思斷集。
怎樣來出世滅苦呢?這就要慕滅來修道。因為羨慕佛的寂靜法、涅槃法,所以要按照佛的教導來修行。也就是說必須通過修道,才能夠證得涅槃。苦集是世間的因果,滅道是出世間的因果。先說果後說因,這是因為我們眾生身受其苦,太苦了,所以要趕快找出其中的原因。佛這樣倒一下說,是為了給我們講得更清楚,讓我們認識得更快。
四諦中有道諦,諦是真實義,真理的意思。我們為什麼要來學佛呢?因為我們實實在在知道了苦,實實在在希望找到解脫的方法,所以我們要來學佛。
八正道是從道諦裡開出來的,道諦共有三十七種法,又稱三十七道品。八正道是三十七種法裡的八種法,所以稱為八正道。之所以稱為正,就是來區別邪的。我們真正要想了脫生死,必須循於正道而行。
三十七道品也稱為三十七菩提分,意思是說只要按照三十七道品如法次第地修學,一定可以趣得菩提。三十七道品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三四二五理圓明,七八能開四諦門」,《無常經》裡面講的三個四,兩個五,一個七,一個八,合起來就是三十七道品。
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裡的一部分,它通用於世間和出世間。如果世間人依於八正道去生活,就可以成為世間的賢善、正人君子;如果依於八正道來修出世法,一定可以證得道果;如果懂得發菩提心來修習八正道,就決定能夠成佛。
八正道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包括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以下逐一解釋八點內容:
正見:正確的認識和見解。正見常被比喻為人的頭,故八正道以正見為首。
正見包括世間的正見和出世的正見。
世間的正見:我們知道,深信因果才能認識自己,改變自己。世間人常說命裡註定等等,固然,我們過去世造了如是的因,必然要受如是的果,但佛法告訴我們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出世的正見:智者通過如法次第地修學戒定慧,聽聞苦集滅道的諦理來認識宇宙和人生。認識到世間因緣所生法,沒有一法可以獨立存在,也沒有一法是永恆不滅的。
約佛性來講,眾生是平等的,佛性本來清淨。那就是說,清淨的本性上本來是沒有染汙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起惑造業受報不同,現的這個相也就不一樣。所以,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我為什麼會是我呢?所謂的這個我,是我有我的因,然後通過起惑、造業、受報,現在感得了這樣子。
我們常常說身體是四大假合之身,地水火風組成的這個色身像泡幻一樣。《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但是我們要承認,一切有為法,一切有造作的法,只要有造作,造作什麼,在我們清淨的本性上就會顯現什麼。雖然身體是假合的,但我們也要善待它,因為愛護生命才能有機會學佛。
佛法就是要老老實實依戒定慧次第來修,佛法沒有投機取巧的。我們懂得了這些,就要建立起來正知正見。有了正知正見,就能分辨邪正,對因果建立起來信心。
正思惟:凡在做事之前,要正確地了知、思考、計劃。有了正知正見,必須還要正確地思惟,這就是依於正見如理地觀察思惟,這才可以。我們聽聞佛法也是這樣,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惟。
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導致什麼樣的語言,語言說多了以後就能產生相應的行為。如果常常這樣去做,就能形成習慣,習慣就會變成自然,自然就會決定我們的命運。
正語:具體落實到行為當中,就是正確的言語。離開口四過,不妄語欺騙,不搬弄是非,不惡口罵人,不諷刺挖苦,不做無意義的空談或者花言巧語等等。
正業:正當的行為。正業就是正當的行為,通俗來講,就是我們在世間要選擇一種正當的職業。什麼是正當的職業呢?一定是離開殺盜淫的職業,才算是正業的。
依靠做屠戶、妓女等職業或賭博等手段來賺錢,都是不應該的。正當的職業一定要遵紀守法,符合佛的教導。國家不允許從事的職業,不能去做。既能利益自己身心,又能利益他人的職業,才是正當的職業。
正命:離開邪命。命是指謀生手段,要以合法、不損害他人的謀生方式來維持生命。像販賣眾生、製造殺生器具等都是不可以的。
於出家人來說,要正當地接受供養,不可以去做裁縫或為人算卦等。
正精進:依於正見正當地努力,就是在斷惡修善的過程中勇猛精進。落實到行為當中,未生的善令生起,已生的善令增長;未生的惡不令生,已生的惡要懺悔。正精進也是八正道之一,它貫穿整個八正道,策勵我們完成戒定慧三學。
六度裡有精進度,精是精專,進即不斷。我們了解了佛法以後,選擇了努力的方向,必須要精進。正思惟就是要確定我們的志向,正精進是通過實踐來實現理想。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有大的目標——成佛,三年五年內還有小的目標。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必須通過積極努力去做才可以。這就是說前面確定了目標,才可以正精進。
八正道就是來區別和外道不同的。佛在世的時候有很多外道,他們沒有正見,也在修苦行。當時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中,有無因外道,也有以梵天作為人類起源的外道,還有事火外道等等。各種各樣的外道,有的專拜太陽,有的專拜月亮,有的專門吃草……這些外道因為選錯了目標,所以導致越精進越得不到正解脫。
正精進是說排除了邪法,有了正確的方向,並向正確的方向努力。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南轅北轍,意思是說如果走錯了方向,馬越快越糟糕,只能是背道而馳、離道愈遠。同理,對於修行人來說,無益的苦行是不能夠得道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佛法講悟道在心,我們也舉過例子,牛車的比喻。牛拉的車,車不走了,你打牛還是打車呢?我們都知道,一定要打牛的,因為是牛在拉車。同樣,我們要悟道,心是根本。八正道告訴了我們八種正確的方法,我們照著去做就能走到正道上來,之後才談得上精進,精專努力不斷地向前走。
學佛說起來也簡單,一開始我們要發大願,但在具體的修行當中,一定要懂得慚愧懺悔。一個人不可能不犯過,但犯過以後能生起來慚愧心,能夠努力地斷惡修善,這就會有成功的那一天。離開了慚愧、懺悔、努力、發願,是沒有辦法成功的。總之,精進是說目標已經確定了,我們很好地朝解脫的方向、朝成佛的方向努力。
正念:以世間法來說,就是不生邪惡的念。出家修行就要把念頭安住在佛法上。
念是念頭,正是對邪來說,正念就是不生邪念。一些大德也講過,念字上面是個今,底下是個心,所以我們修行要能夠把握住現前的這一念,使我們這個念頭住在當下,清清楚楚、分分明明地了知現在起的是善念還是惡念。我們懂得了八正道,就要住於正念當中,不生邪念。如果有了這種正念力,雖處世俗也能夠念欲歸真。雖在世間的五欲境界當中,我們也不被境界所轉,這就是正念的力量。
對於在家居士來說,大多都有家庭。在家庭裡面,五十多歲的居士通常有兒女,孫子或外孫子等等。人家要來,你能不讓人來?不讓來,大家都不高興了,就會說:「我媽學佛學得都不管我了!」兒女們來了談天說地,是否還能從心底裡生起來一種正念呢?還能夠住於念佛當中嗎?那就要看我們有沒有這種本事。
真正的本事就是「來者應,去者盡」。正念提起,來了以後好好地對待;走了之後一關門,自己該念佛念佛,該拜佛拜佛。不要像世間的那些老人一樣,兒女一走了就想:哎呀,都走了,剩下我孤苦伶仃好可憐呀!星期日剛把大家送走,星期一又數著指頭算起來了:「什麼時候外孫子能來啊?孫子能來啊?兒子能來啊?女兒能來啊?」實際上孩子們忙得根本顧不上自己,每天苦苦地趴在門檻上看,你說這樣的世間人多苦!
但如果有正念力,兒女走了正好。來者應,我不壞相,兒子就是兒子,女兒就是女兒,我就跟你們來熱鬧。走了呢?去者盡,啥都沒有了,只念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就是說要培養我們的正念力。
悟道一定要從心裡來修起,否則雖然把念佛機放在家裡,插上電念個不停,但自己卻邊看電視邊說笑,這又有什麼意義?念佛機是為提起正念的,聽到了佛號就要趕快提起我們的正念。念珠為啥叫念珠呢?手撥念珠就要提起自己的正念,所以才叫做念珠。
正定:正定是指無漏定,無漏是說煩惱盡。小乘證阿羅漢果一定是斷了見思煩惱的,不斷煩惱只能得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這些。佛為什麼不提倡追求神通呢?如果能夠得到正定,能夠斷盡煩惱,那麼神通自然顯現。
有的人為什麼智慧大?有的人為什麼愚痴呢?說老實話,煩惱少一分,智慧就開一分。我們的神通智慧是從哪兒產生的呢?從我們的修行當中來,從斷煩惱當中來的。所以說戒定慧三學,從清淨的戒進入到清淨的定當中。
念佛人每天在念阿彌陀佛,卻說:「阿彌陀佛,快給我現個佛身看看!阿彌陀佛,我要求個定……」修學佛法不可以求神通和感應。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得了什麼呢?「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那為什麼我們沒有證得呢?後面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原因:「但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
眾生的煩惱從哪裡來的?都是從分別執著當中來的。人家讚嘆自己就高興;若覺得別人說了自己一句不好的話,就對它執著起來。今天記得某某人罵了我,明天還想著某某人說了我一句什麼,後天還在執著於那句話不放開。我們想想,不丟下執著能解脫嗎?所以說我們種種的苦惱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真正的修行必須從這裡開始,要下真功夫才可以。
要想進入正定,首先要能夠一心專注,心不要向外馳散,經過這樣久久地鍛鍊。但是前面的基礎一定要有的,那麼到最後功夫夠了,得到這種無漏的禪定,產生清淨的明慧,才能達到我們說的那種涅槃境地。
正定需要訓練心念安住,也就是訓練正念的相續,讓正念的相續來引發正定。「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心如果能夠緣在所修的境上,不管是念佛持咒還是參禪等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功用力量。如果常常能去練習,禪定不是很難,但一定要加上觀慧。
總結:八正道能夠引領我們解脫生死,出離三界直至成就佛道。八正道裡面的正語、正業、正命屬於戒的範疇;正念、正定屬於定的範疇;正見、正思惟屬于慧的範疇;正精進則可以策勵三學的完成。
佛法好就好在這裡,一句佛法,聽的人淺者見淺,深者見深。根器不同,體會也就不一樣。即使天天在學,八正道也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以前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的「妙」字,就講了三個月。一個字講了三個月,那也就是說佛法太好了!但如果眾生的知見不正,走入邪道裡面那是很難往外拔的。
dvdf
大家每天都要發好願——遇到正法,親近善知識,不離好道友。天天要發好願,從現在盡未來際都要遇到正法。還要發好願,我們在沒有證道的時候,身不生病,命不早夭。這樣來發好願,慢慢自然佛菩薩都會加被的。實證涅槃法:實實在在依照八正道去修行,就能證得涅槃法。
涅槃是梵語,翻譯成華言是滅度的意思。那滅什麼呢?滅生死因果,滅生死因果就不流轉生死了,就可以達到涅槃。
所以涅槃也可以稱為寂靜,就是沒有了煩惱,不再受生死流轉之苦。也可以翻譯成圓寂,什麼叫圓寂呢?就是圓滿一切智慧,寂滅一切惑業煩惱。一切惑障都消了,一切德都具備了,這才能稱之為圓寂。
涅槃的層次也是不同的。如果按二乘來講,出三界斷見思惑,即可證得小乘的涅槃。大乘的涅槃是說要成就佛果。實證涅槃,約小乘來講一定要滅流轉生死的苦。一出三界,我們就不再受分段生死了,但離成佛還很遠。那也就是說,必須要發菩提心才能成佛,證得究竟的涅槃。
我們要想得到吉祥幸福,就要「自製淨生活,領悟八正道」,實實在在去修行。證得寂靜法,不受生死流轉之苦,發大心,乃至於證得究竟的佛果,這是最為吉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