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結構示意圖(來源:省發改委官網)
東風好借力,正是揚帆時。12月25日,洛陽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正式發布《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規劃》)。千年古都洛陽再次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1 打造「三區一中心一樞紐」
《規劃》提出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推動洛陽、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一體化發展。洛陽都市圈範圍主要包括洛陽和濟源全域,焦作的孟州市,平頂山的汝州市和魯山縣,三門峽的義馬市、澠池縣和盧氏縣,行政轄區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裡,其中生態涵養區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
戰略定位上,打造「三區一中心一樞紐」,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先進位造業發展引領區、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發展目標上,到2025年,奠定現代化都市圈發展框架,基本確立一體化發展空間格局、支撐體系和保障政策;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2 構建「一核一帶,三軸三圈」
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和優勢基礎,《規劃》提出,將堅持優中心、強組團、提南部、聯周邊,構建「一核一帶,三軸三圈」的發展格局,推進都市圈組團式、網絡化發展。
「一核」為都市圈極核,即洛陽中心城區。「一帶」為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帶。「三軸」分別為向西的洛澠三科創文旅發展軸,強化與鄭州都市圈、西安都市圈、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對接聯動,共建鄭洛西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向北的洛濟焦綠色轉型發展軸,增強對晉東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東南的洛汝平開放合作發展軸,加快打通高速鐵路通道,密切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繫。「三圈」分別為以都市圈核心區為載體的區域極核圈、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緊密圈,以及承擔都市圈生態安全的「一河兩山」生態圈。
生態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規劃》提出,將著力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和生態價值,推動都市圈生態資源優勢向生態動能轉變,構建「一帶兩區兩環多廊道」的生態格局。其中,「一帶」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帶;「兩區」即南部伏牛山生態涵養區、北部太行—王屋山生態涵養區。
3「七大行動」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規劃》明確了打造開放引領的國際化平臺、創新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魅力彰顯的文旅融合發展格局、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互聯互通的交通體系、共建共享的基礎設施、共利共惠的公共服務設施等洛陽都市圈7個方面重點任務,以及都市圈內部協同、外部聯動、組織實施等3個方面體制機制創新。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表示,下一步,省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省都市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圍繞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實施具有帶動性、突破性、抓手性的七大行動,即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質行動、交通先導行動、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動、產業創新升級行動、生態修復和魅力塑造行動、文化繁榮興盛行動、合作示範行動。
「建設洛陽都市圈,是洛陽順應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舉措,是洛陽『十四五』發展的重大任務、重大機遇。」洛陽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按照中央、省委要求,洛陽將和平頂山、焦作、三門峽、濟源一道,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重點抓好高標準完善都市圈規劃體系、統籌推進產業互補協同發展、高效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持續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加快推進文旅融合聯動發展、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共享共惠等六方面工作,努力把洛陽都市圈建設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記者 田宜龍 李宗寬 祁思元)
責任編輯: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