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疆域:明朝地圖

2021-02-13 歷史故事

疆域

       領土範圍

  《明史·志第十六》:「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裡,南北一萬零九百四裡。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裡,南北萬裡。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贄,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屬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明初宣德八年版圖

  北方

  明初在與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著蒙古復振,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東北

  朱元璋置遼東都司經營遼東,後朱棣招撫女真部落,於永樂九年(1411年)設奴兒幹都司,共轄130多個衛所。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兒幹的流官駐軍,不過之後女真仍奉明朝為主,至萬曆年間衛所增加至384個。晚明,後金崛起後逐漸取代了明朝對東北的統治,並進佔遼東。

  東北鄰國高麗於元明之際大肆擴張領土,通過招諭、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使本國疆域不斷向北推進,1393年朱元璋內遷鐵嶺衛,默許取代高麗的李氏朝鮮佔據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地區。



  西北

  明初於西北先後設有哈密、沙州[200]、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東左等衛,明朝西北疆界抵達今新疆東部哈密。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衛被吐魯番攻陷,後於成化十八年(1482年)興復。弘治年間三失三復,嘉靖七年(1528年)後嘉峪關以西皆為吐魯番所據。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率吐蕃諸部歸降,後於青藏地區設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採取廣行招諭、多封眾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在完成藏區的統一後,明太祖要求藏民輸馬作賦、承擔徭役,或蒸造烏茶、輸納租米,強調「民之有庸,土之有賦,必不可少」。1407年,明成祖派遣劉昭、何銘等人前往藏區設置驛站,1414年,又遣中官楊三寶往藏區招諭各土官恢復驛站,經多年努力終使往來西番的驛道安全暢通。


永樂極盛疆域圖

  1382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設有三宣六慰,永樂年間増設底兀刺、大古刺、底馬撒三個宣慰司,統治範圍包括今緬甸、寮國大部及泰國西北部抵達孟加拉灣,中後期這些地區多因鞭長莫及所棄或為周邊國家所並。

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南限達到日南州一帶。次年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為明朝的一個行政區,下設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萬人民。後因當地勢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安南。安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建立後黎朝。


 

      東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門,獲得停泊船隻權,1557年取得居留權,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擁有澳門主權。

  1624年荷蘭殖民者進入臺灣南部,築熱蘭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臺灣北部。1642年荷蘭趕走西班牙,佔領臺灣大部。1661年,鄭成功進攻臺灣,次年驅逐荷蘭人,攻佔臺灣。


明朝疆域變遷

行政區劃

明代行政區劃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但習慣上仍稱「省」。1370年於各省設置一都衛,1375年改為都指揮使司。1427年棄安南後,明朝在全國設置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以上為北五省)、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以上為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為南五省)。共設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個是與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個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五行都司是陝西(治甘州衛,今張掖)、四川(治建昌衛,今西昌)、湖廣(治鄖陽衛,今湖北鄖縣)、福建(治建寧府,今建甌市)、山西(治大同府)。兩留守司是洪武年間設置的中都留守司(今鳳陽)和嘉靖年間置於承天府(今湖北鍾祥)的興都留守司。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區設有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東北女真部落設奴兒幹都司,下轄131衛,至萬曆年間增至384衛;另有置於嘉峪關以西地區的西北八衛,以上均屬羈縻衛所,與內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質不同。明朝最後有140府,193州,1138縣,493衛,359所。



     

       明(國土最大時,比現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內蒙古全部和東三省小半土地,俄羅斯極少土地。共710萬平方公裡。後來大為縮水,喪失西藏新疆和東北臺灣,到滅亡時只剩下350萬平方公裡。


相關焦點

  • 明朝的疆域有多大?
    明朝疆域:從皇圖萬裡到無尺寸之地。緒論:明朝建立之初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從此,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族人民建立起的專制政權,開始了其長達276年的封建統治。洪武中後期的明朝疆域明代初期的疆域包括了中原漢地、廣西、雲南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對於新疆、外蒙古、松花江流域以及吐魯番地區則實行羈縻統治(所謂的羈縻就是古代中原王朝一種以夷制夷的政策,中原王朝給夷人頭目冊封官職,夷人頭目接受封號並在名義上歸屬於中原王朝。),建立羈縻衛所。
  • 明朝疆域到底有多大?997萬平方公裡領土的真相是什麼?
    明朝疆域到底有多大這個話題一直受許多明朝歷史愛好者的關注,《明史·成祖本紀》中對當時明朝疆域的描述是「幅隕之廣,遠邁漢、唐」,那麼這種說法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呢
  • 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 明朝巔峰時期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東西南北相距萬裡的確誇張了
    一般來說,明朝的疆域大概在400萬平方公裡左右。不過,這個疆域是指明朝兩京十三省的面積,其時間大概是朱元璋時期以及朱棣去世後的明朝。
  • 明朝的版圖到底有多大?國土最大值在明初,明末疆域發生很大變化
    而明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領土面積也成為很多人爭論不休的焦點,那麼明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明史記載明朝疆域「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裡,南北一萬零九百四裡。」比現在的中國可大不少呢。
  • 【地理探究】從明朝皇帝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的反應看明朝和清朝對...
    在利瑪竇的心裡認為,大明朝的皇帝對於這份世界地圖應該是十分的有興趣的,於是在1601年李媽都第1次見到萬曆皇帝的時候,就將這份《萬國圖志》呈送給了他。 但是令利瑪竇沒有想到的事情是萬曆皇帝在見到了這份地圖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的驚訝和喜歡。
  • 中國大一統王朝疆域地圖演變,經歷了哪些變化?
    秦漢隋唐兩宋元明清,中國歷史上實現了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王朝的疆域與現今中國的地圖有什麼區別。
  • 元朝的疆域面積到底多大?實事求是,不要完全相信教科書上的地圖
    目前的爭議非常大,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和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畫到了北冰洋,然而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元朝曾經統治過西伯利亞。而目前對於元朝疆域的爭議,也主要在於西伯利亞這塊。
  • 看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就懂了
    通過明朝的繪製的地圖便可知其中緣由,也可見,這大清的失敗和最後的滅亡,不過就是事情發展的必然罷了。在明朝的統治過程中,一直都積極的對外,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鄭和下西洋」了,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前後7次,拜訪的國家有30多個,最遠的地方,到達了東非、紅海處。
  • 當清朝地圖壓在明朝地圖上 差不多多了三倍領土
    撰稿:謝鼎明朝統治中國大地200多年,基本上勢力在中原地區。而長城以北,無能為力。
  • 瓦剌和韃靼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讓整個明朝都束手無策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由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立國276年(1368年--1644年)。在此期間,國力強盛,商品經濟繁榮,對外貿易有了進一步的增多,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如此輝煌的大明王朝,在疆域統一的問題上卻沒有後來滿族建立的清朝龐大,這是為什麼呢?
  • 清朝疆域比明朝大1000多萬平方公裡?不存在,清朝並沒有擴張
    自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後,清王朝滅掉李自成、張獻忠和南明政權後統治了漢族天下,接管了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漢族江山,並且將其開疆拓土,發揚光大,最終清朝疆域領土擴張到1300多平方公裡,成為一個強盛帝國。這種說法一直是比較普遍,但是小編卻有不同的看法,想要吐露一番。
  • 元朝的疆域面積到底多大?
    元朝的疆域面積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時代之一,和清朝鼎盛時期的疆域不想上下。不過元朝的疆域到底多大呢?目前的爭議非常大,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和譚其驤主編的《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都把元朝的北部的疆域畫到了北冰洋,然而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元朝曾經統治過西伯利亞。而目前對於元朝疆域的爭議,也主要在於西伯利亞這塊。
  • 明朝領土4800多萬,卻沒有人願意承認,這是真實的歷史嗎?
    史學界對於明朝疆疆域面積一直存在著爭執,爭論的焦點無非是明朝最強盛時期疆域面積具體達到達到1000多萬平方公裡;明朝控制疆域最強盛時期也未超過清朝疆域最強盛時期的1300萬平方公裡。更何談的4800多萬平方公裡,提出這個問題的作者已經不再是白日做夢,而是在意淫。
  • 世界公民利瑪竇,對明朝產生巨大影響的傳教士
    利瑪竇畫像對明朝而言,他帶來了新的技術和明朝沒有接觸過的文化,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同時對外又宣揚了明朝的國威,提高了明朝的國際影響力。因此毫無疑問,明朝政府對他應該是持讚揚態度的,不僅如此,利瑪竇還和當時的眾多文人墨客坐而論道,在明朝待了很長的時間,真正地把自己活成了明朝人。
  • 明朝的主要貢獻與歷史亮點
    此圖繪製精美,內容豐富,它是目前我國現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並由中國人自己繪製的古代世界地圖。是一件國寶級的珍貴文物。這幅明代世界地圖,以大明王朝版圖為中心,東起日本,西達歐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是我國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世界地圖。清初,將圖內全部漢字地名按等級貼以大小不同的滿文標籤。
  • 看過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才發現,清朝的統治者究竟有多愚昧
    有學者認為,明朝的國號正是出自這句話。「大明」象徵著元、明之間的交替。明朝由朱元璋平定天下,而建立起來的,也是我國第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朝代。據悉,當年明太祖曾定都於南京,之後,明成祖又將國都遷到北京。 明朝的國力鼎盛,並且曾和外界交流,在當時創造了一系列地輝煌。當時,明朝工業和商品經濟十分繁榮,並且開始有了資本主義萌芽。
  • 明朝的「一條鞭法」稅收制度,對明朝有怎樣的影響?
    看上面的對比,明朝的財政收入應該遠高於兩宋時期才對,但實際上根據兩朝當時的米價核算,兩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明朝的數倍。明末崇禎年間的財政收入折合成米價,約合3000萬石米,這是明朝最高的收入。而與南宋對比,南宋米價位為一貫一石,一億貫的收入是明朝的三倍多。
  • 明朝歷代皇帝畫像大全
    【明朝】明朝(1368-1662)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滿清趁亂入關,擊敗大順、大西、南明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滅亡。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告終。明代疆域囊括漢地 ,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衛所,還曾收復安南,明代極盛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裡。
  • 仔細看歷代王朝的地圖,尤其是元明兩朝北部疆域怎麼都是平直的?
    導讀:說說個人的理解,元朝地圖北方和明朝東北部的邊界為什麼是一條直線?那是因為現代人根本不知道元明政權的北部邊界在哪兒?也許即便是元朝或者明朝自己都搞不清楚。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昭示國家主權之前,基本上王朝的疆界是隨著王朝實力強弱動態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