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估計沒人不知道王朔。
他那犀利的筆鋒、巧妙的構思、俗到極點但又極度打動你的語言迅速讓他走紅大江南北。
上個世紀,引發全民追劇熱潮的《渴望》,就是由他參與製作的。據說,當時一到播出時間,大街上都沒什麼人影兒,全都躲在家,守著電視機追劇。
當時,王朔的電影養活了不少導演,1988年,他有四部小說,一口氣被改編成電影,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打破他的記錄。
要知道,當年的王朔可謂是京圈的中心,所有人都圍著他轉。
就連大名鼎鼎的馮小剛,當年還是他的小跟班,靠他提攜,這才有了今天。現在馮小剛見了王朔,都得畢恭畢敬地喊一聲「朔爺」。
知道王朔的人,也都知道他十分的真性情,王朔這一點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真性情他個人才華,恨的是他把人家不願意說的全說了。在自己所在的作家圈裡,王朔懟過的人,真的太多了,而錢鍾書也是其中之一。
言辭犀利批判錢鍾書玩花活兒
在一次訪談上,王朔談到了錢鍾書,就直接說:
「學問的深奧我不大懂。但我讀《圍城》的閱讀經驗與讀餘秋雨的東西十分相似。都是先聽說如何如何好,拿來一讀,文字迷人,給人的直覺這人有學問。但當你再向深讀,視野開闊了一點兒,就會覺得這人是在玩花活兒,表面迷人的功夫如此深,其實裡面沒什麼。他只是在炫耀他的趣味和學問,他並不想嚴肅地說點什麼。」
確實是這樣,我初讀錢鍾書是《談藝錄》,一翻開真如初涉水的人面對大海,以為自己肯定遊不過去,遊到一半也許會被淹死。但讀完了,除了東拉西扯和用牛角尖扎人外,不會給你任何啟迪。
據說考證錢鍾書先生的的研究生要會五種外語,我不知道,這是招收研究生還是藉此炫耀賣弄語言天賦。
不敢說王朔是多麼偉大的作家或者多麼厲害,但他腦子裡確實是有東西的,曾經馮小剛的《天下無賊》無法通過廣電部門的審核,王剛和劉震雲輪番上陣都沒法拯救,幾次送審都被打了回來,馮小剛只好求救於王朔。
王朔拿起劇本翻了翻,隨之就扔在了桌子上:「這個好辦,讓女賊懷孕,然後進廟裡燒香拜佛」。
聰明的馮小剛聽完這句話之後,瞬間如醍醐灌頂一般,再次送審,負責審核的人員一看,通了,這回算真通了。不僅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正面宣教意義,還讓這對扒手良心發現的動機有了說服力,並且連宗教情懷都參雜進去了,一下整體的格調就被拔高了。
編劇王剛自嘆不如,當場發出感慨:「這丫老辣,你不服不行!」
馬未都先生對王朔也非常讚賞,他說王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依舊保存了作為一個作家基本尊嚴的人,他不為五鬥米折腰,不願去跪舔那些所謂的美好。
在王朔之前,新中國只有一種表達方式,這種語言以用詞空洞、結構累贅、語氣蠻橫等為特點。在王朔活躍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文學、影視界爆發了多種漢語表達方式的爭鳴。
先不論水平高低,毫無疑問,王朔絕對是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他半發現,半創造了一種以北京話/普通話為基礎,從平民角度出發,帶有底層色彩(「痞子」)的漢語表達方式。
王朔的「痞子文學」從人物形象到情節對白,都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京片子味兒不惹人厭,甚至有時會讓人不自覺地發笑。
《我是你爸爸》中馬林生和馬銳這對父子之間的相處,像極了許多家庭中父子之間真實的相處模式,很多人說王朔的作品有超前性,我倒是不覺得,我還是願意稱之為普適性,不僅僅在人和人之間普適,在時代和時代之間也普適,因為不同時代也存在著相同之處,比如父子關係的緊張。
我們中的大部分需要王朔式文學來充實精神世界,健康陽光,易於接受,同時又和教科書有所不同。具有必要的啟發性和叛逆性,但是不至於產生反抗心理,因為書裡寫的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不會反抗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樂於接受王朔的文字。
即使到今天,這種表達方式仍被以馮小剛為代表的文學影視界傳承著,而當時其他的文學、影視類嘗試,現在幾乎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
馬未都在《圓桌派》上這樣評價王朔,「王朔的文學地位或者文學粉絲是非常多的,他作品的頂峰期,我覺得今天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做到,影響了一代人。」
如果你想看一下王朔的作品,那我向你推薦他的作品合集,包括他最著名的《動物兇猛》、《我是你爸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看上去很美》、《知道分手》、《致女兒書》,六冊超厚硬殼原價216,現在只需158,折合一本書26塊錢,比單獨一本可划算多了!
如果你能從王朔的書裡讀出什麼道理,那也許就是這些書的意義所在,如果能獲得積極的能量,那更是它的職責所在,如果都沒有,那就從中獲得歡樂。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