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說知識和技能是硬功夫,那麼,認知眼界格局...

2021-01-11 木子好書推薦

這本書可以說非常特別,因為類似題材的書,之前幾乎沒給大家推薦過。

它關乎歷史,但不是孩子熟悉的閱讀視角;

它關乎科普,但探秘的味道更濃;

它是大部頭,但一點都不刻板嚴肅,能吸引孩子一直讀下去;

它不是教輔,但知識點滿滿;

它不是畫冊,但插圖很多,很震撼,也很珍貴。

它,就是來自DK經典品牌E.Explore系列的《DK探索百科:文明》。

一看到「DK」這兩個字母,相信大家都會由原本的好奇,轉為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會這麼說,原來是DK的書啊!」

DK是全球科普讀物中最權威的標杆,在咱們心中,它就是品質的代名詞。

這本書的英文原版於2006年上市,非常受讀者的喜愛。

今年被科學普及出版社引進國內,在已臻於完美的基礎上,又從內容到形式做了全新打磨,內容更新、品質也更高。

可以說,這部中文版,絕對是現在世面上獨一無二的版本。

首先從內容上說,它跨越了整整600萬年。

從600萬年前人類的起源和演化說起,講到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羅河流域、黃河流域等世界主要的文明起源地,以及古埃及木乃伊之謎,還有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發展史。

和歷史相比,「文明史」 講的是社會進步的歷史,包括藝術、科學、人文、社會學等方方面面,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跨越了歷史、地理、生物、藝術、社會等多學科。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孩子不僅能對經濟、社會、文化等人類活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還能不斷地豐富認知、開拓眼界、提升格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說知識和技能是「硬功夫」,那麼,認知、眼界、格局,就可以說是「軟實力」了。

而軟實力,正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將決定他未來的層次和高度。

其次,從形式上來說,所有內容都是在3330幅高清圖片中慢慢鋪陳開來的。

所以,儘管它是大部頭,卻非常好讀。

創作既有視覺衝擊力又包含信息豐富的圖書,使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主題,是DK公司堅持了40多年的理念。

所以,DK的書圖片都很震撼,很多都是頂級攝影的作品,或者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照片。這本書也很好地體現了DK的這一精髓。

大16開,閱讀體驗超棒▽

370頁,大家可以感受下它的厚度▽

重3斤多,知識體量相當大▽

依據最新考古發現,做了大量知識點補充和修訂

這本書並不是照搬英文原版,而是根據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補充了大量知識點。更新日期直至2019年。

比如,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胡夫金字塔」,尚有很多未解之謎。

書中更新了2017年的最新考古發現:

比如,1845年,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率隊進入加拿大北極圈,卻再也沒有回去。這支隊伍是有史以來探索西北通道的最大一支,他們的失事原因是探險史上的最大謎團。

書中更新了2014年和2016年的最新發現:

再比如,書中還收錄了關於木乃伊的最新考古發現:

與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等強強聯合,史料權威且珍貴

這本書的史料都經過嚴格審查,圖片資源更是來自世界著名博物館和通訊社。

書的致謝頁中,圖片的來源列了足足4頁▽

不僅提到了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埃及博物館,還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因二戰而成立的新聞紀實圖片社——瑪格南攝影通訊社,等等。

此外,書中還展示了大量私人收藏家的珍貴藏品,比如,瑪雅書,它的收藏家目前為止只授權了本書使用。

這是被保存下來的四部瑪雅文字記錄之一。最初是被畫在無花果樹皮做的紙上,然後像圖中這樣一頁一頁摺疊起來的▽

這些都充分保證了書中史料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也說明了這本書圖片的珍貴性和稀缺性。

不乏貼近初、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點

這部書中還有多處貼近初、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點,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歷史學習作鋪墊,也可以作為課本知識的拓展延伸。

比如,關於我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

七年級(上)歷史課本中的相關內容▽

《文明》中對應的內容▽

再比如,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以及希臘和羅馬的大部分內容:

九年級(上)歷史課本目錄▽

《文明》中對應的部分內容▽

在這本書的「古羅馬」部分,我還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母狼育嬰」青銅雕像。

很長一段時間,它都被認為是羅馬建城的縮影。直到2012年研究發現,母狼部分是11-12世紀才建造的,嬰兒部分則更晚。

這幅圖在九年級(上)歷史課本中也可以見到。這本書無疑對課本知識點做了拓展延伸。

趣味知識點,滿足孩子的獵奇心理

這本書的內容超豐富,而且不是從頭到尾都「正襟危坐」地向孩子們講述。

時不時地,它就會冒出一個或好玩、或奇葩的知識點,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比如,你見過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嗎?

太平洋復活節島上的雕像是外星人建造的嗎?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嗎?

當孩子忍不住把這些內容和小夥伴或咱們大人分享時,就表明他消化了這些知識,還會發現原來歷史竟然這麼有趣。

而且,書中還有大量關於木乃伊的探討——

包括分布地域(埃及、秘魯、中國等)、製作和防腐工藝、具體展示(不只人類,還有猛獁象等動物木乃伊)等,為我們一層一層揭開了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不過,在這裡我要提醒下大家,這一部分會有大量關於木乃伊的真實圖片,如果孩子對此類圖片較為敏感,建議先看其他部分,再看這一部分的內容;

或者先查閱資料,對木乃伊有一定的了解後,再來看這一部分內容。

大家還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視頻來認識這部有顏又有趣的世界文明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關於適讀年齡,我覺得7歲+的孩子都能讀,也非常適合咱們大人讀。

在這裡,我建議可以全家人一起讀,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一些討論,孩子能收穫更多。而且和孩子共讀的時光,也能成為彼此回憶中最美好的片段~

DK探索百科+館藏珍寶,探秘文明起源

一、內容系統,邏輯清晰,孩子容易懂,輕鬆get世界文明史

這本書通過4個部分來給孩子講述人類文明進程:

①史前文明

②古埃及木乃伊之謎

③古希臘

④古羅馬

每一個部分的內容,都按照「主題和時間」線索串聯。邏輯清晰,知識點豐富,孩子每讀完一個部分,基本上就能了解對應文明產生、發展、結束的全貌。

本書完整目錄頁(點擊可查看大圖)▽

這裡,我帶大家看一下這本書的第一個部分「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的時間段怎樣定義?書中的界定是:從600多萬年前,我們的類人猿祖先開始兩腿直立行走開始,直到最後一批沒有文字記錄的人類。

這個部分首先講述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

然後講述了「城市和國家的形成」,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是人類文明最早的誕生地。

之後書中又講述了「由這些原生文明派生的文明」。

最後,人類發明書寫時,史前時期也就走到了盡頭。

由此,史前文明的重要內容就給孩子講完了。為了幫助孩子鞏固知識、查找方便,書中還在每個部分的結尾做了特別實用的附錄。

這樣的講述系統全面又層次分明,可以把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二、知識多元,不僅講歷史,更是百科全書,孩子漲知識、拓視野

這本書擁有3000多個知識點,跨越600萬年的歷史文獻和史料,不僅講歷史,還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活脫脫一部大百科全書。

比如,建築:

神話:

考古:

宗教:

文化:

科學:

藝術,等等。

從豐富、多元的知識點中,孩子就可以了解關於文明的方方面面,還能培養跨學科的視野和思維。

從現在的中高考改革,咱們就能看出,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知識儲備及綜合應用能力。

前耶魯校長理察·萊文也說過,讓孩子融會貫通多學科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勝任各行各業的需要。

確實,單一的知識或技能,已經遠遠不能應對現在的考試,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了。

所以,孩子們都要儘早做準備,從小就要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3330幅高清圖片,400+世界級博物館館藏珍寶,看得過癮,讀得輕鬆

3330幅高清圖片,400+世界級博物館館藏珍寶,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同類文明史的書籍中,這麼豐富的圖片資源也難得一見。

立體圖:

實拍圖:

手繪圖:

還有地圖:

全景圖:

以及細節放大圖,等等。

館藏圖片資料更不用多說了。

3萬年前的洞窟壁畫,很可能是人類最早的藝術:

《伊蘇斯之戰》鑲嵌畫,現藏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內:

維納斯雕像(左,2.3萬年前製作)和獅人雕像(右,公元前3萬年左右製造),現藏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書中說:「我們現在有關史前的證據,大多來自現存的事物——古人留下的文物或遺址。」這些資料彌足珍貴,為考古學家揭開一個個歷史謎團提供了依據。

孩子從這些珍貴的圖片、史料和珍寶中,也能收穫精神上的撫慰和啟迪。

四、精裝典藏版,紙質好,閱讀體驗佳,大人小孩都能讀

這本書的裝幀也非常精美。精裝圓脊,方便保存,不僅適合自讀,送人也很不錯~

內頁紙張厚實、堅挺,不透光,加上綠色環保印刷,可以讓孩子在閱讀時盡情投入~

鎖線裝訂,結實耐翻,可以180°平展開,閱讀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開本選擇了16開(220mm×280mm),能帶給孩子更好的閱讀體驗。

這樣一部大人&小孩都能讀的文明大百科,沒有深奧晦澀的知識點,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將人類文明史一點一點地展現了出來。

它平凡無奇,因為講的都是我們的老故事;它也絢爛多姿,因為講的是人類文明誕生和發展的奇蹟。

但無論如何,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對它視而不見。

因為它在講述著的,關乎你、我、他,關乎我們和我們的祖祖輩輩。

新的一年裡,不妨就讓我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一起回過頭,去了解下過去。

因為只有了解了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更好地走向未來。

7~15歲孩子適讀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現在有多少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讓孩子學美術、學音樂、學奧數等等,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或性格發展。如果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孩子將來「硬功夫」的話那麼孩子的格局、層次、情操和眼界就是孩子的「軟實力」。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孩子的「軟實力」就是從探索世界開始的。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現在的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培養,讓孩子學習奧數、美術和樂器等等。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的發展。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 升學教育:提升,不止於學歷,還有眼界和格局
    學歷代表著一個人的學習過程和經歷。學歷高的人,自身的學習能力相比之下會強些,往往也代表著個人的修為也更大些,眼界和格局更廣些。事實上,學歷和眼界、格局的關係也並不是完全成正比,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高學歷群體的眼界和格局整體會比學歷層次低的群體要大一些。
  • 「爸媽,給我點零花錢」,你的回答,或決定了孩子的格局和眼界
    有的家長會直接大方地給孩子零花錢;有的家長會對孩子說錢來的不易,需要好好珍惜;也有的家長會鼓勵孩子通過做家務來獲得報酬。父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孩子造成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也不同,下面我們來看看幾種不同家長遇到小孩子要零花錢的做法。
  • 從小熟讀歷史的孩子,眼界、格局和談吐舉止,都要比同齡人好很多
    從小熟讀歷史的孩子,眼界、格局和談吐舉止,都要比同齡人好很多孩子們讀歷史有什麼好處?1可以塑造兒童的世界觀歷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的開篇中寫道,再有知識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國的歷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個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作一個有知識的中國人。孩子們在閱讀民族歷史知識時,了解我們遺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 父母的這種「節儉」,毀掉的是孩子的格局與眼界,長大後差距明顯
    現實中類似這種貪便宜的人不少,很心疼參與這些事的孩子,他們小小的心裡已經埋下了這種「佔小便宜」的種子。金斯貝瑞說: 「家長是子女第一個老師, 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強烈而深遠的影響,他們站在價值觀提供、 態度形成和資訊給予的第一線上。」
  • 如何提升孩子孩子的層次與眼界,專家這樣建議,帶孩子多出去走走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一個故事會十分詫異,為什麼只是帶孩子出去走了走,孩子就會有如此大的改觀,哈佛校長曾經說過,如果想讓孩子提升格局,那麼改變層次,那麼就一定要開拓孩子的眼界,當他們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後,孩子自然會變得更有深度,也不需要父母對他們過多的教育他們自己便會幡然悔悟回歸課堂。正如電影當中所說到,如果連世界都沒有看過,那麼又何來世界觀一說?
  • 《我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家庭教育說到底拼的是父母的眼界與格局
    作為一個移居美國25年、在美國讀博士並從事高科技工作、先後培養三個哈佛兒女的媽媽,是如何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養育問題的。記得有這樣一句話:為什麼你讀過那麼多書、聽過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其實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看過那麼多書,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家庭教育到最後拼的還是父母的眼界與格局,如果父母自身的格局不夠,懂得再多的道理都無法付諸於實踐。我在書中讀到這樣一段描寫,看到時,一覺相當震驚,不要怪自己的孩子成不了名校生,因為自己並沒有足夠優秀,又何來的資格教育孩子。
  • 家長教育孩子不能過分吝嗇,節儉是美德,但吝嗇會影響孩子的格局
    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窮養的孩子很難參加一些同學們組織的活動,這樣就會被同學孤立起來,導致孩子有些想法也不願意說出來,悶在心裡,那麼早熟的孩子可能會有一些興趣愛好,但由於自己家庭的原因,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愛好扼殺在內心。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行為上癮》:得不到的「騷動」,是眼界和格局的狹隘所陷入的坑
    往往說這句話的人就是自己也經歷過這件事,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看到朋友孩子在吃飯時,拿著手機一邊看卡通片,一邊嚼口中的食物。覺得很不妥,並且還會告誡朋友,別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書中對於行為上癮的發生,和它產生的原理,進行了兩大方面的闡釋,以全新的視角,突破浮於表面的認知。1、「事件」的真相,是解開某個上癮行為的面紗,而這也是認知缺口導致的好奇反應所為。
  • 「媽媽,我想買這個」,面對需求,媽媽裝窮會拉低孩子眼界和格局
    其實還有一種媽媽為了不讓孩子買玩具,但又怕孩子哭鬧都會對孩子說「孩子,咱家沒錢,這個東西咱買不起」這種話。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媽媽裝窮會拉低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陳先生是一位公司經理,因此他的家庭並不算很貧窮。有一次陳先生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孩子突然問道「爸爸,咱們家真的很窮嗎?」陳先生很好奇孩子為什麼突然這麼問,就說「寶寶為什麼會突然這麼問呢?」
  • 節儉≠吝嗇,父母的過度節儉,只會讓孩子的眼界變狹隘
    過度節儉,最終會對孩子的成長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使孩子缺少眼界與格局,最後還有可能毀掉孩子。過度節儉將會對孩子地成長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首先,父母過度節儉將會養成孩子愛佔小便宜的壞習慣,一味的只知道貪圖蠅頭小利,變得摳門,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影響到孩子與其他同學間的人際關係,從而被孤立起來。
  • 如果你知道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你就會認真對待孩子成長的每個時期
    一個人無論天資怎樣卓越,若無適當的學習機會,是不可能憑空有什麼大成就的,若有適當的訓練,即使是比較愚鈍的人,也可以獲得相當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遺傳的重要性也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低能的兒童,如果一味地強迫其學習趕上同齡人,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會耽誤其他技能學習的關鍵期,造成更壞的結局。
  • 看地圖會加快孩子大腦發育?埃默裡大學:孩子的格局就藏在地圖裡
    育兒領域專家在經過長年的調查後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0到10歲是大腦發育關鍵期,可稱之為「黃金十年」。這個年齡的孩子接觸到所有事物,都可能會對他們的大腦發育造成影響。孩子智商的後天提升階段就開始了。所以說,對靜態圖片越敏感的孩子,他的創造力與思維能力就更強,智商也更高。從這個理論中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地圖比我們想像中的更有其獨特的價值。
  • 那些從小就開始學世界史的孩子,眼界、格局和氣質遠超同齡人
    在高考的文科考試中,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古代史各佔30%,而世界近代史為40%,說明世界史的比較重還是比較大。比如,有道題是這樣的:德國人說英國擁有海洋,法國有陸地,可他們卻只有「思想的天空」。那麼,這個「思想的天空」是指的什麼?
  • 電影《弱點》母親的格局和眼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一個人母親身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格局和眼界,什麼是格局,那就是一個人有多大的胸懷和眼界,當一個媽媽的格局有多大,那孩子的眼界就會有多大,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 《弱點》觀後感:母親的格局和眼界,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一個人母親身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格局和眼界,什麼是格局,那就是一個人有多大的胸懷和眼界,當一個媽媽的格局有多大,那孩子的眼界就會有多大,隨著潛移默化的影響。02一個母親的格局和眼界對孩子的影響是怎樣的呢?
  • 父母的眼界,格局與財力往往決定著孩子的前程
    【父母的眼界,格局與財力往往決定著孩子的前程】我上初二的時候,母親就經常規勸我不要上了,多上幾年學又有啥用?還不如下學幫家裡幹點活好!再說上學還要花錢。家裡哪有錢供你上學啊!最後,父親堅持說「還是上到初中畢業再下學吧!」
  • 陌生地方,是孩子成長裡的「必修課」,多帶孩子了解世界好處多多
    在孩子的成長裡,和讀書相比他們的個人意志力堅強、獨立也是非常重要的,堅強和獨立都是需要靠孩子自己去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而這個腳印必須是在陌生的環境裡腳踏實地,如果孩子的腳踏範圍是在熟悉的地方他們就會產生本能上的依賴,這就是為什麼孩子一個人摔跤的時候立馬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土,而有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可憐巴巴地哭鬧,因為孩子有了可以撒嬌、依賴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