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民是中國華夏文明的活化石,天下潮商同飲一杯傳承宋茶單叢

2020-12-10 中華茶文化之潮汕

潮汕,當今的地域分布於廣東潮州、汕頭、揭陽、汕尾等區域,潮州人自古漂泊遠洋經商,潮商遍布全球各地,無論是潮汕哪裡的人到海外都統一自稱潮州人。這隻因他們共同的華夏之根。

潮州宋代古橋

廣東潮州,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這裡的人虔誠有愛,勤勞互助,古樸儒雅,具有華夏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保留著優秀傳統文化活動,潮州人最富有的不是金錢的財富,而是有豐富的精神文明財富,這些寶貴的精神文明伴隨著每一個潮州小孩成長,具有親切的歸屬感。這一點是區分其他地域文化的重要標誌,也可以說是潮州的根。

出花園

潮州人守護他們的根,自古以來潮州人安分守己,勤勞勇敢,團結互助。只因他們身上流著「龍」的鮮血。

古窯陶瓷

天地乾坤,日月星辰,鬥轉星移。朝代的更迭無可厚非。潮州在中國南方,古稱蠻夷之地,這裡要提及一位唐代先賢韓愈,他勵精圖治。潮州人民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這裡的山、江、路名,以表感恩戴德。有了這一次的「南部大開發」之後,官商儒賈人才輩出。奠定了宋朝潮州府城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的基礎。

韓愈

南宋末年,提及「崖山之後再無中華」一說頓時讓華夏人民心酸,陸秀夫背著年幼的宋帝昺帶領千軍萬馬寧死不屈,那一幕英勇豪壯的情形,海平面浮屍遍布的那一刻蒼天霹靂,風雨狂嘯。宋朝時期,元兵殘暴,斬盡殺絕式地入侵華夏民族南宋王朝帶領子民一再南遷,最後來到潮州地域生活。在這裡留下許多傳說和文物古蹟,如:鳳凰山宋種單叢、南澳宋井、太子洞等。最後再度被迫戰到最後一站崖山,全軍不屈投海,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次華夏文明的毀滅性斷層。(宋朝時期是華夏文明從農耕時代嘗試轉為商業文明的重要轉折時期,已有海上貿易,初具一定的商業模式、市場經濟。)

宋井

站在這些文物面前,看著民俗活動的進行,凝視古蹟回望歷史,每一個潮州人都會熱血沸騰,這一切,仿佛是昨天的事情,仿佛先祖們用盡全力想盡方法來傳遞一種信息|——銘記我們身上是流著「龍的鮮血」。他們竭盡全力用無聲的語言(各種傳承文化民風民俗和古蹟)告訴世世代代子子孫孫自強自立,傳承華夏文明,因為只有文化才是區分民族的一個重要標誌。

民俗活動

至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潮州地區各種婚嫁禮儀、成人禮、喪禮等等極具華夏傳統文明的民風民俗,低調卻不失莊重,像一種經歷過滄桑巨變後的沉著和虔誠,心之所向都是希望。

宮廷風建築古蹟

潮州每年一度的迎老爺,潮劇大戲前有一個禮儀是請上小孩木偶像,其實紀念宋帝昺。潮劇遵從這千年的傳統禮儀,虔誠的潮州人謹遵族囑,世代紀念,似乎在告訴子孫後代曾經發生的重要事情以及潮劇的由來。

婚假禮俗

每年的陰曆7月份,潮州人家家戶戶都在路邊祭祀那些「無人祭拜」的靈魂,殊不知,這也許是那場崖山之戰之後,留給數十萬犧牲在七月裡的華夏英雄兵民們的最後一絲慰藉了,元蒙的殘暴,犧牲的華夏戰士成了孤魂,亡國殘存的華夏子民悲傷無以寄託,唯有在自己門口獻上這一份至高無上的崇敬和紀念。

古建築文化

華夏文明的影響深遠直至今天,之後明清文明形態和宋代大不相同。幸得遠離元朝中央政權,地處相對偏遠的潮州殘存下來的華夏文明得以在歷史潮流縫隙中生根發芽。也正因此,明清兩朝朝才有機遇湧現出許多潮籍名仕用漢文化協同皇室治理天下。

那些在宋元斷層時代的華夏文明傳承下來的民俗,至今演變成了具有文藝色彩的傳統文化活動,有潮州大鑼鼓、潮劇、潮繡標旗展示、英歌舞、彰顯華夏傳人英姿風採的隊列等等民俗盛典,潮州人用古老的語言在訴說著一段華夏文明史,以各種承接的方式在綻放華夏傳統文化光彩。

民俗文化

潮州人文是華夏文明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不足為怪。

其中茶文化的活化石表現在家家戶戶喝工夫茶,一日多餐,招待客人、商業洽談的茶禮儀,呈送茶禮等茶文化滲透到人民的生活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猶如宋代一般情景。當年的南宋滅亡,日本帝國舉國素衣朝東哀悼,更感嘆了崖山之後無中華,而今日本韓國的茶道跟潮州的工夫茶異曲同工,可見均是是中華文明宋茶文化的傳承。

除了華夏茶文化傳承、還有潮劇、潮樂、潮語、潮州木雕、潮州宋窯陶瓷、潮州石雕、潮繡、潮菜、潮州小吃等等具有華夏先人智慧結晶的傳統文化皆歷歷在目,傳承不息。這些傳統文化,不止是在國內可見,在世界有潮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豐富的華夏傳統文化,這是潮州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華夏漢民族的根。

潮州工夫茶

喝一杯傳承宋茶的鳳凰單叢茶,品著華夏的味道,閉目沉醉於過往一番。潮州人不知不覺用盡一生在承接著華夏文明,身上都流淌著「龍」的血,在傳統文化薰陶中成長的潮州人,是地地道道的華夏文明承載人,龍的傳人。

相關焦點

  • 鳳凰單叢,承接宋味,茶之精品
    鳳凰單叢,產自廣東潮州鳳凰山,是一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宋茶傳承。潮州人民每家每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一日三餐飯後都喝鳳凰單叢,閒暇時候也喝,客人來了也喝,談生意時也喝,甚至遊泳也喝,釣魚也喝,打球也喝,只有想不到,沒有喝不到。
  • 鳳凰單叢茶,承接宋味茶之精品!茶禪一味,品茶論道
    例如鴨屎香,是一茶農祖上承接宋種培育的單叢茶,栽種於特定土壤(黃砂土),通過古法製成茶後,香氣非常好,引來無數人追詢,茶農怕被人偷走,故意稱為鴨屎香,這一隨口「臭化」的稱呼卻掩蓋不住它的魅力,無意間竟也引燃了單叢茶的熱點,隨後被茶山人民選育廣泛種植至今。今日,我們如果按香型來分,鴨屎香單叢茶是屬於銀花香型茶。
  • 「鳳凰單叢」與「鳳凰單樅」,誰才是本尊?
    蜜蘭香單樅/匠魂網潮汕地區種茶制茶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而最初潮汕只有烏龍和紅茵兩種茶樹。01鳳凰單叢鳥嘴茶一名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說是因為葉尖酷似鳥嘴而得名;一說是宋帝趙昺難逃,經烏崬山口渴難耐,鳳凰鳥聞知宋帝口渴,口銜茶枝獻茶而得名
  • 今日,宜飲茶,飲一杯新式茶
    而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小眾飲品」,給大家還原一個更真實的新的「口感享受」,我們採訪到了已經在廣州有知名度的「DC TEA」的主理人 Alvin,跟他聊了一聊「DC TEA」的新式茶,新式茶怎么喝,到底在喝什麼。 「DC TEA」的新店,位於「東平大押」這個舊當鋪的院子裡。「東平大押」是廣州城裡為數不多的保留下來的舊當鋪。
  • 鳳凰單叢套路多?不怕,一文破解鳳凰單叢
    因其單株採制的特性,鳳凰單叢有「一樹一香」的說法,每一個茶樹單株的葉片大小、葉色深淺、萌芽遲早、香氣形態都有不同。鳳凰單叢的超級命名系統鳳凰茶農把茶樹按茶樹形態、成茶特點、生長環境、時代背景等等分類,並冠上名字。世代積累,形成了上百個單叢株系、品系、品種名稱。
  • 一茶百種香 3分鐘教會你選、衝、品鳳凰單叢
    「鳳凰」很明顯是指產地潮州鳳凰鎮了,那「單叢」是什麼意思呢?「單叢」就是「單株」的意思。清朝時,為了提高茶葉的品質,當地茶農將當時一萬多株茶葉品質優異的古茶樹實行「單株培管」、「單株採摘」、「單株製作」而成的茶品進行「單株銷售」,所以叫「鳳凰單叢」。
  • 【烏崬宋種 鳳凰單叢九百年的傳承】
    2020春 烏崬宋種茶(微花香,品山韻、蜜甜回甘) 傳說南宋末年,宋帝趙景南下潮汕,路經鳳凰山區烏際山,日甚渴,侍從們採下一種葉尖似鳥嘴的樹葉加以 烹製,飲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從此廣為栽植,稱為 「宋種」,迄今已有900餘年歷史。
  • 茶王問鼎,誰與爭鋒!直擊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附名單)
    6月21日,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指導,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主辦、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人民政府協辦的第二屆鳳凰單叢民間鬥茶賽在汕頭龍湖賓館成功舉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原市長陳傳譽、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長林楚生等領導嘉賓出席,共同見證茶王的誕生, 原饒平縣科協副主席,單叢專委會顧問劉福益、潮州市品潤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松亮、潮汕工夫茶研究所澄海交流中心負責人陳程茫等茶葉專家聯合坐鎮,把關專業評審。
  • 鳳凰單叢品種-夜來香
    鳳凰單叢素有茶中香水的名頭,一叢一香,生來靈巧多變,匯有百花的香韻,又得鮮果之甜秀,這使得不少茶友,愛之,寵之,總不忘在茶席上釋一釋它的香韻。 在潮汕的鳳凰單叢中,也有一種茶葉叫「夜來香」也有同樣的香氣味道而得名,雖然產量稀少,知名度和流通度也不及其他十大香型,但是細品過的茶友才會知道,夜來香絕對是一款令人沒齒難忘的單叢茶。
  • 「工夫茶」or「功夫茶」,「單叢」還是「單樅」?據說99%的潮汕人都...
    爆料:czwj0666 出門在外,一句「家己人」就知道對方是不是潮汕人。都知道潮汕人嗜茶如命,那麼這「命」如何寫才對? 小測試來了!
  • 相聚不易,好好品品這杯茶
    論壇上發布了茶行業年度十大事典,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仲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茶深加工與多元化利用團隊首席科學家尹軍峰,產業網際網路專家、澳門華科信集團創始合伙人、副總裁廖文輝,經濟觀察報編委、華南分社社長周增軍,天下茶友網創始人、CEO楊健,熱議「科技賦能茶產業發展」。2020全國名優茶推選活動暨中國精品茶具「金羊獎」頒獎典禮27日舉行。
  • 單叢茶為何讓潮汕人為之著迷?
    相信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崗位,如果身邊有潮汕人,你都會發現他每天離不開的就是那套小功夫茶具和單叢茶!它不單單是一個解渴的飲品了,還是個在外漂泊的潮汕人消除鄉愁與聯繫家鄉人的一個工具。單叢茶作為潮汕人生活的必須品,分為鳳凰單叢和嶺頭單叢,迷人的香氣與極其豐富的香型使其出名。作為鳳凰人民精心培育的寶貴品種資源,其內含芳香物質是超越其茶類的。
  • 「茗邊聚焦 韓山論鑑」周國富: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前不久,國務院發布《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來一場健康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掀起一場事關近14億人的「國家級」行動,中國茶和茶文化應當深深融進,發揮出重要作用。
  • 有意思的「三口杯」,潮汕工夫茶你知多少?
    三隻杯:「三口成一品」。品,寓意品茗(茶)。品,也寓意品味人生(道理)。品,還寓意著從喝茶過程中可以看出人品。如果你到傳統的潮汕人家裡喝茶,基本上看到的都是三隻杯子。可不是因為他們家沒錢買杯,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好客哦;潮汕人家裡茶杯多的是,潮汕人是出了名的好客自不用多說了!「三口杯」可以說是潮汕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約定俗成的事。(不過,現在有些人為了方便,家裡客人多的時候,有時也不只用三隻杯子招待客人了。)在潮汕喝茶,簡單的三口茶杯,可以喝出很多道道來!
  • 茶酒辯|能飲一杯無
    唐人坐禪供佛,都要用茶,香茶確為清心滌昏之飲,有唐詩為證: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韋應物:《喜園中茶生》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應愁歌欲成秦韜玉:《採茶歌》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 東方國藝名師大講堂 丨第八期:陳棟老師深度解析鳳凰單叢和英德紅茶,你不可錯過的茶課!
    上世紀80年代,中國茶葉科技、流通界,甚至連國家茶葉主管部門內都有唱衰之聲,認為中國紅茶是沒有希望的,茶葉研究者陳棟當時就不服氣,「你信不信,我三年就做出好茶來!」不出兩年,玫瑰肉桂香、杏仁香等高香型的紅茶系列新產品橫空出世,填補了世界紅茶香味的空白。五年前,陳棟聽說韶關市羅坑鎮有幾棵古樹,當地人採來的野茶滋味異常香冽,他馬上去實地考察了一番。
  • 清晨,來杯茶
    龍井屬炒青綠茶,「茶中之美數龍井」,素以色翠、形美、香鬱、味醇冠絕天下,其獨特的「淡而遠」「香而清」的絕世神採和非凡品質,在眾多茗茶中獨具一格,冠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 明嘉靖年間,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槍,尤為珍品」的記載。
  • 世界工夫茶大會成立儀式暨第三屆國際工夫茶論壇成功舉辦
    大會由一出簡潔的舞臺劇《人人都有一杯工夫茶》開場,工夫茶大賽的獲獎者們為嘉賓們衝泡一杯茶,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潮汕茶文化研究會的陳永明會長,帶領大家在臺上舉杯共飲。這次背景下,我們藉此時機成立世界工夫茶大會,邀請來自國內外嘉賓同臺論道,共同探討如何讓全國以及全世界人民都愛上這杯工夫茶,助力工夫茶文化的推廣及製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向全世界傳播中國工夫茶文化,推動中國茶葉在世界範圍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