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如果真要寫,從工夫茶文化起源,茶具,茶葉,衝沏工藝……等等,估計可以寫出好幾本書,也需要花不少功夫去考究。
作為一個非專業茶客,僅僅是品茶愛好者,也是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關潮汕工夫茶文化融入生活的見聞著實不少。不但驚嘆於工夫茶的魅力,亦是頗覺有趣!在此做一些簡單的分享……
作為潮汕人,經常會被好茶的朋友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你們喝茶只有三隻杯子?」
有關這個問題,最早聽到的解釋還得從小時候說起:記得在自己很小很小的時候(具體年齡不記得了),就聽長輩說過:「喝茶看人品」。
三隻杯:「三口成一品」。
品,寓意品茗(茶)。
品,也寓意品味人生(道理)。
品,還寓意著從喝茶過程中可以看出人品。
如果你到傳統的潮汕人家裡喝茶,基本上看到的都是三隻杯子。可不是因為他們家沒錢買杯,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好客哦;潮汕人家裡茶杯多的是,潮汕人是出了名的好客自不用多說了!
「三口杯」可以說是潮汕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約定俗成的事。(不過,現在有些人為了方便,家裡客人多的時候,有時也不只用三隻杯子招待客人了。)
在潮汕喝茶,簡單的三口茶杯,可以喝出很多道道來!
喝出禮和德:謙讓。
潮汕人喝茶,人再多,杯子也只有三個;每循上茶,大家都會相互謙讓,你讓我、我讓你……最後,通常會是由晚輩把茶端讓到長輩面前,先敬尊長,再讓平輩,最後才是自己。喝出一種互尊互重的禮儀和謙讓的美德。
喝出講究:茶倒七分滿。
傳統的潮汕工夫茶,泡茶的茶具一般用的是蓋碗(也叫:三才碗),容量大概也就150ml。用蓋碗泡茶,一泡大概差不多能斟滿三隻杯。倒茶時,茶杯不滿顯得小氣,茶滿溢了也不合宜,一般以茶杯七分多滿最好。「從來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三隻杯子配一個蓋碗算是潮汕工夫茶具的經典搭配吧!
喝出美感:真功夫。
用三隻杯,意味著人多的時候需要洗杯。洗杯這個環節在潮汕工夫茶裡可也是一道功夫來的哦!洗杯時,也是一個極具欣賞價值的片段。
小時候,每當看到大人在洗杯子,我總是會目不轉睛。因為覺得:太神了!那會看到大人們只用三隻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就可以把一隻杯子放在盛有開水的另一隻杯子中自由旋轉起來,三隻杯子一隻接一隻的接龍,旋轉一圈下來就洗得乾乾淨淨了。看得眼睛發直,真心那個佩服!
看到杯子在滾燙的熱水中飛輪旋轉,飛花歡舞……那個美,動作那個炫,那樣乾淨利索……看到自己忍不住躍躍欲試!(非常燙,謹慎模仿!)
後來才知道,那個動作有個專有名詞叫「若琛出浴」(第一次洗杯的動作)、「若琛復浴」(後面重複洗杯的動作)。
有關潮汕工夫茶「三口杯」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歡迎好茶的朋友們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