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八則
鬱金香
《金光明經》謂之茶矩麼香,又名紫述香、紅藍花草、麝香草。馨香可佩,宮嬪每服之於漓衽。(《本草》)
許慎《說文》云:「鬱,芳草也。十葉為貫,百二十貫築以煮之為鬯。一曰鬱鬯,百草之英合而釀酒以降神,乃遠方鬱人所貢故謂之鬱,鬱今鬱林郡也。」(同上)
鬱金生大秦國,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四月、五月採花即香也。(《魏略》)
鄭玄云:「鬱草似蘭。」
鬱金香出罽賓,國人種之,先以供佛數日萎然後取之,色正黃,與芙蓉花果嫩蓮者相似,可以香酒。(楊孚《南州異物志》)
唐太宗時伽毗國獻鬱金香,葉似麥門冬,九月花開,狀如芙蓉,其色紫碧,香聞數十步,花而不實,欲種者取根。
撒馬兒罕,西域中大國也,產鬱金香,色黃似芙蓉花。(《方輿勝略》)
柳州羅城縣出鬱金香。(《一統志》)
伽毗國所獻葉象花,色與時迥異,彼間關致貢,定又珍異之品,亦以名鬱金乎?
鬱金香手印
天竺國婆陀婆恨王,有宿願,每年所賦細線並重疊積之,手染鬱金香拓於緤上,千萬重手印即透。丈夫衣之手印當背,婦人衣之手印當乳。(《酉陽雜俎》)
譯文:
鬱金香
《金光明經》中稱之為茶矩麼香,又叫紫述香、紅藍花草、麝香草。鬱金香可以用來佩戴,宮裡的妃嬪經常將它佩戴在衣襟上。(《本草》)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鬱,是芳草。」十片葉組成一串,用一百二十串搗碎後煮製,就可以做成鬯。有人說鬱鬯,是百草之英,用來調和酒可以降神明,這是遠方的鬱人所進貢,所以叫做「鬱」,鬱就是指現在的廣西桂平西部地區,當時叫做鬱林郡。」(同上)
鬱金香產自大秦國,二三月開花,花的形狀像紅藍花,四五月將花採下來就是香。(《魏略》)
鄭玄云:「鬱草似蘭。」
鬱金產自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古代罽賓國;這個地區的人種這種植物,剛採下來的時候用來供佛,等過幾日枯萎了才取來使用,呈純黃色,和芙蓉花果或嫩蓮很相似,可以用來增添酒的香氣。(楊孚《南州異物志》)
唐太宗時的伽毗國進獻鬱金香,葉子像麥門冬,九月份開花,形狀香芙蓉,顏色呈紫碧色,十步之外都能聞到香,只開花不結果,想要種植它只能取根部移植。
撒馬兒罕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這是西域的大國,產鬱金香,顏色呈黃色形狀像芙蓉花。(《方輿勝略》)
柳州羅城縣出產鬱金香。(《一統志》)
伽毗國所進獻的葉象花,顏色和當時其他的花比非常迥異,相互之間用來當貢品,定然又是珍貴的品種,也叫鬱金香嗎?
鬱金香手印
天竺國婆陀婆恨王,許過夙願。每年將徵收的細布一併重疊堆積起來,用手染上鬱金香拓在布上,重複數次後手印就一層層透過布拓上了鬱金香。用來做男子的衣服手印在背上,女人用來做衣服手印在胸前。(《酉陽雜俎》)
[前文回顧]
香文化(1286)周嘉胄《 香乘》自序
香文化(1287)《 香乘》李維楨序
香文化(1288)精讀《 香乘》要義1
香文化(1289)精讀《 香乘》要義2 沉水香
香文化(1290)精讀《香乘》要義3沉水香2
香文化(1291)精讀《香乘》要義4沉水香3
香文化(1292)精讀《香乘》要義5沉水香4
香文化(1293)精讀《香乘》要義6沉水香5
香文化(1294)精讀《香乘》要義7沉水香6
香文化(1295)精讀《香乘》要義8沉水香7
香文化(1296)精讀《香乘》要義9沉水香8
香文化(1297)精讀《香乘》要義10沉水香9
香文化(1298)精讀《香乘》要義11沉水香10
香文化(1299)精讀《 香乘》要義12沉水香11
香文化(1300)精讀《 香乘》要義13沉水香12
香文化(1301)精讀《 香乘》要義14沉水香13
香文化(1302)精讀《 香乘》要義15沉水香14
香文化(1303)精讀《 香乘》要義16沉水香15
香文化(1304)精讀《 香乘》要義17沉水香16
香文化(1305)精讀《 香乘》要義18沉水香17
香文化(1306)精讀《 香乘》要義19沉水香18
香文化(1307)精讀《 香乘》要義20沉水香19
香文化(1308)精讀《 香乘》要義21檀香考證1
香文化(1309)精讀《 香乘》要義22檀香考證2
香文化(1310)精讀《 香乘》要義23檀香考證3
香文化(1311)精讀《 香乘》要義24檀香考證4
香文化(1312)精讀《 香乘》要義25乳香考證1
香文化(1313)精讀《 香乘》要義26乳香考證2
香文化(1314)精讀《 香乘》要義27乳香考證3
香文化(1315)精讀《 香乘》要義28乳香考證4
香文化(1316)精讀《 香乘》要義29丁香考證1
香文化(1317)精讀《 香乘》要義30丁香考證2
香文化(1318)精讀《 香乘》要義31丁香考證3
香文化(1319)精讀《 香乘》要義32丁香考證4
註:
《香乘》一書是明末淮海(今江蘇揚州)著名學者、香學家周嘉胄窮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學著作,也是中國香文化集大成的經典之作。周嘉胄此書囊括了各種香材的辨析、產地、特性等香學知識;搜集整理了大量與香文化有關的典故趣事,可謂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是了解中國香文化的首選之作。關於《香乘》的讀音,乘應讀作sheng(音勝)。乘有兩種讀音,一曰cheng(成),一曰sheng(勝)。《香乘》之乘應讀勝,是香的歷史的意思。
中國香道平臺將為大家連載《香乘》中的重要內容,以作香友間交流使用,望大家斧正!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馬拉雅免費語音版---
研讀《香乘》太月香學羅子傑
--
【中國香道】
一個傳播中國香文化的平臺
公眾帳號:xiangdao0001(中國香道)
抖音帳號:@太月香學
網絡課程:上詩網課
主編抖音:999L55555
線下培訓:中國香文化研習班
培訓官網:www.xiangdao1.com
培訓機構:北京太月香學文化發展中心
培訓諮詢:400-990-7968
【視頻】中國民俗文化東協行「茶香花太極」精彩綻放!
中藥香囊的製作方法
香文化(1280)鵝梨帳中香的製作方法
香文化(1000)「香文化綜述」千章概錄
【澳門月刊】羅子傑訪談錄「文化自信」千年傳承,在自醒中復甦
羅子傑北京國際設計周談SI嗅覺識別系統的構建與未來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