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日本是工業強國,實力不相上下,為何總覺得日本比德國厲害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九哥財經

提起工業和製造業,不得不說的是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都是世界頂級的工業強國,製造業在世界製造業上的兩大優等生,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對兩國之間到底哪個更強總是爭論不休,不過好像在很多人眼中,總感覺日本比德國更強,日本才是王者,那麼,實際上真的是這樣,還是錯覺?

首先,從工業規模和經濟總量來看,這兩方面日本都要比德國大。就拿2018年的GDP總量來看,日本為4.968萬億美元,而德國約為4萬億美元。在製造業產值上,日本約佔全球的7%,世界第三,而德國約佔全球份額的6%,緊跟日本後面。

但是,基於日本人口要比德國多上一半,工作時間也比德國多一倍,加上日本的物價水平遠遠高於德國。也就是說,德國的效率和產值比日本高,所創造的金錢更多,因此還是德國更厲害。

其次,日本距離我國較近,而且日本的產品價格相對德國更便宜,所以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就比德國高。要知道,德國的產品大多都走中高端領域,產品附加值和利潤自然就更高,對很多領域的生產來說十分重要,甚至非他不可,儘管貴的離譜你也得買。日本也不例外,同樣有很多產品需要從德國進口,可見,德國的工業實力非同小可。

雖說日本和德國在很多領域上不分伯仲,但現實擺在眼前,德國確實更厲害。一直以來,德國製造業站在世界工業鏈條的高處,德國三大品牌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70%。眾所周知,德國的汽車世界聞名,佔據了大半個中國市場,連日本引以為豪的汽車領域也拼不過德國。

最後,從企業數量上來看,2018年,日本世界500強企業有52家,德國有32家,雖然日本企業特別是500強企業要比德國多,但是不可小瞧了德國的中小企業,甚至可以說德國厲害到,讓日本望塵莫及。德國的中小企業撐起了大部分的產值和稅收,然而日本大部分的小企業得依附著大企業,兩者根本不同等級。總的來說,還是德國更強一些。

相關焦點

  • 德國和日本實力在伯仲之間,為何我們總感覺日本比德國厲害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和德國是世界著名的兩大工業強國,是世界製造業的兩大標杆,兩國的實力似乎也在伯仲之間。不過在很多人的眼裡,總是認為日本已經全方位超越德國,日本比德國更厲害。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德國和日本工業實力世界一流,為啥我們總覺得日本的實力更勝一籌
    來源:九哥財經從工業規模和經濟總量來看,這兩方面日本都要比德國大。就拿2018年的GDP總量來看,日本為4.968萬億美元,而德國約為4萬億美元。在製造業產值上,日本約佔全球的7%,世界第三,而德國約佔全球份額的6%,緊跟日本後面。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知道了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是軸心國,三個國家中如果要論實力,我們大概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德國第一,日本第二,義大利第三。德軍士兵二戰的德國經濟方面,二戰前,德國已經是歐洲第一工業強國、第一經濟體,實力僅次於美國。
  • 日本和德國同為製造業強國,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因此有人說,日本便是東方的德國,而德國就是西方的日本。兩國都有著很強的工匠精神,那麼問題來了,同為製造業強國,很多國家特徵又很相似的德國和日本,究竟誰更勝一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01日本的製造業發展更全面日本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島國為何能夠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難道不是最值得經濟學家研究的經濟問題嗎
  • 作為全球兩大經濟強國,日本和德國,誰的綜合實力更勝一籌?
    歐洲的德國,亞洲的日本,誰的實力更強?作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和德國,誰的實力更勝一籌?眾所周知,日本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陷入了數十年的經濟衰退,但是經濟實力依然強大,目前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數十年追趕也沒有超過日本,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 日本和德國的綜合實力比較
    第六,德國貿易額超2.8萬億美元,順差額僅次於中國,日本貿易額1.5萬億美元;第七,德國糧食可自給自足,也是歐洲主要農業出口國,日本糧食依賴於進口;第八,日本的工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美元,居全球第3,德國為1.2萬億美元,全球第4位;第九,
  • 一百多年來德國與日本的實力對比,近代德國為什麼開始落後於日本?
    1870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指揮下,普魯士擊敗了法國,來年的1月18日,一個新的強國——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成立。當年它的領土約61萬平方公裡,人口4000萬,工業產值佔世界13.2%,在英國(32%)和美國(22%)之後,居世界第三位。
  • 當今天下,日本與德國實力對比,誰更強?
    二戰前,日本和德國的實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突出的。但當時的德國在整體實力上明顯強於日本,蘇、美、英等當時世界主要強國共同對付囂張的德國,也用了好幾年時間才徹底將其制服。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日本和德國作為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
    編輯:簡易財經目前,全球製造業強國第一梯隊只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其中日本、德國在眾多高端製造業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在全球產業鏈當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那麼,日本和德國和全球一流製造業強國,誰才是高端製造業的霸主?我們需要從汽車製造、工具機製造、機械製造、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領域分別對比,誰強誰弱便一目了然。汽車製造在全球汽車製造領域,德國略微領先於日本。
  • 日本比德國更勇敢?為何日本敢索北方四島德國卻不敢要東普魯士?
    為何日本敢於向俄羅斯發難德國卻不敢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也是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其400多年的大國崛起歷史中,俄羅斯領土猛增400多倍。而在領土猛烈擴張的背後,是周邊所有國家的遍體鱗傷甚至生吞活剝。這在導致它們對俄羅斯恨之入骨的同時,也留下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領土爭端。
  • 巔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可以輕鬆打贏日本
    而在工業方面,德國的工業實力僅次於美國,排名世界第二,其工業產值佔到了世界的15.7%,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很多成果都是德國人發明的。可以說,德國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德國在電氣、內燃機、化學工業和煉鋼工業等領域在世界上佔有重要位置。除了在部分產能方面略少於美國,在其他方面德國並不比美國遜色。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面對法西斯盟友德國的請求,以及對蘇聯豐富資源的渴望,日本還是無法下定出兵蘇聯的決定,卻選擇派出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企圖一舉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放棄幫助盟友攻擊蘇聯,挑起與美國的戰爭,日本的這一操作不僅出乎各國的意料,也成功將美國推向了法西斯的對立面。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成功讓法西斯勢力走向滅亡,奠定二戰後的新秩序。那麼,日本為何出現這一重大決策失誤呢?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德國實力不如日本
    曾經有人提問過,二戰時歐洲戰場為何比亞洲戰場較快落幕。普遍的解釋大都將問題延伸到民族性的討論,認為日本的忠君愛國根深蒂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又或歐洲將戰爭視為一場衝突,亞洲卻視之民族的存亡關鍵。可筆者在閱讀相關著作之後,心生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如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開戰了,開始互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開戰了,開始互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在我看來,德國應該是完勝,大致就是陸空碾壓,海軍潛艇打遊擊,日本三個月失敗。首先從軍事工業技術水平來看,德國是完全碾壓了日本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當中,具有主導地位的國家就是美國和德國。
  • 世界公認老牌工業強國的軟肋:為什麼德國造不出航空發動機?
    說到德國是世界公認的老牌工業強國,相信很多網友都不會覺得有毛病的。但這個歐洲老牌工業國家,現在卻連航空發動機都造不出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其是一種高度精密又複雜的熱力機械,是可以為航空器提供飛行動力的高科技發動機。它不僅僅是飛機的心臟這麼簡單,同時它還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及國防能力的重要因素。放眼全球,目前可造出高性能發動機的國家真的是寥寥無幾,包括中國在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依然處於探索階段,所以航空發動機技術難度高是很多國家被拒之門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的實力更強?日本不是德國的一合之敵
    德國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之一,和義大利王國等其他國家組成了法西斯國家聯盟。德國的主戰場在歐洲戰場,日本的則在太平洋戰場,兩個國家在前期的表現都十分的強勢。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版圖,整個歐洲基本淪陷。
  • 韓國國土面積狹小,為何工業實力超過眾多歐洲傳統強國
    就是這樣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人口卻高達5000多萬,基本和義大利,法國,西班牙人口差不多,雖然GDP相比較西歐四強有差距,但是就工業實力來講,歐洲除傳統製造業強國德國外,英國,法國,義大利的工業實力皆不如韓國。
  • 1939年德國百萬大軍橫掃波蘭,不可一世的日本人自尊心受挫
    由於他們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自認為自己天下無敵,所以在日本和德國結盟談判的過程中,日本人始終非常強勢,始終拒絕向德國讓步,甚至對與德國結盟都不是非常積極。不過,1939年,當德國閃擊波蘭後,日本人態度大變,尤其是日本陸軍力推和德國結盟,最終促成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軸心國集團從此正式建立。那麼為何日本人會在波蘭戰役後態度大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