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來德國與日本的實力對比,近代德國為什麼開始落後於日本?

2020-12-15 騰訊網

1870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指揮下,普魯士擊敗了法國,來年的1月18日,一個新的強國——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成立。當年它的領土約61萬平方公裡,人口4000萬,工業產值佔世界13.2%,在英國(32%)和美國(22%)之後,居世界第三位。

當時還沒有GDP這個概念,工業產值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最權威的標誌。此時,日本明治維新剛剛開始三年,它的面積約36萬平方公裡,人口3300萬,它的工業產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世界上的比重接近於零。可以說,這個時候,日本和德國沒有什麼可比性,德國遠遠強於日本。

到了1900年,原本就有一定基礎的德國快速發展,在這一年,德國工業產值佔世界16%,依然排在美國(30%),英國(20%)之後,但地位進一步提高。德國本年人口5600萬,居歐洲第二位。日本經過32年的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工業產值佔了世界1%,有了一定起色,但依然非常落後。該年日本人口4000萬,面積37.7萬平方公裡(1879年吞併琉球,改衝繩縣),並有臺灣作為殖民地。德國工業產值是日本的16倍,依舊遠遠強於日本。如果按GDP算,則當時世界上主要主要大國所佔比重為:美國23.6%,英國18.8%,德國17.9%,俄國8.8%,法國6.8%,日本2.4%,德國是日本的7倍半,因為德國工業發達,國民經濟中工業佔的比重相對大,而日本農業佔了大頭。但即便如此,日本和德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1913年,一戰爆發的最後一年,德國工業佔世界15.7%,超過了英國的14%,僅次於美國的38%,法國為6%,沙俄為4.7%,日本保持不變,1%,雖然日本在1905年戰勝了沙俄,得到了庫頁島的南半部,1910年吞併了朝鮮,但與德國的經濟差距基本不變。本年,德國人口為6700萬,日本約5000萬。

一戰的失敗讓德國損失極大,180萬人戰死沙場,1919年,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失去13%的領土,10%的人口,從此,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裡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剩下的東普魯士與本土互不連接,海外殖民地約330萬平方公裡全部丟失。戰後,德國面積變為53萬平方公裡,人口6000萬,其工業產值佔世界的比重降為9%,以後還要支付大量賠款。可以說,一戰使德國大大削弱,協約國將它洗劫一空,同時也埋下了德意志的民族仇恨。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和美國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戰爭期間,日本工業飛速發展,1919年,產值佔了世界2%,並委任統治了原屬德國的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這一年,日本人口約5500萬。日德差距明顯縮小,但戰敗的德國仍然強於戰勝國日本。

戰後,在美國資本扶持下,德國經濟開始恢復,1927年和1929年,重新超過英、法,回到了世界第二位。當然,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各國打擊很大,美、英、法、德、日、意都受到了影響。1933年,希特勒上臺,德國經濟又開始恢復(這一點確實要客觀評價元首),1937年,德國佔世界工業產值12%,居世界第三,第二為蘇聯,佔13.7%(兩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工業),日本為4%,居世界第六位。德日差距進一步縮小, 日本海軍實力超過德國,這是唯一領先的一項。該年,德國人口與日本持平,都是7000萬。

比起一戰,二戰對德國打擊更是毀滅性的。700萬人陣亡,東普魯士劃給蘇聯,改名加裡寧格勒州,奧德河以東10萬多平方公裡割給波蘭,居民全部遷徙到德國其他地區,大量工業設備被戰勝國掠奪,主要是蘇聯。更慘痛的是,剩下的土地被分成兩個德國,東德10.8萬平方公裡,西德24.8萬平方公裡。二戰對日本的打擊也很大,但相對德國卻輕了很多,日本死亡310萬人,吐出了庫葉島南部、朝鮮和臺灣,但依然擁有琉球群島,並全國處於美國保護下。

1950年,在美國的經濟援助下,德國、日本和英、法、意等國,經濟基本恢復。本年,聯邦德國GDP為233億美元,日本為107億美元(用工業產值衡量國力的時代已經過去),西德為日本的2倍,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居世界第八位,第六、第七為加拿大和義大利。德日的差距又有縮小,日本開始了全面趕超西歐的時代。該年,西德人口為4900萬,東德1800萬,日本為8300萬,單從人口上看,兩德加起來也已經落後於日本。

六、七十年代,如果說西德經濟是快速發展,那日本就是超高速發展,1966和1967年,它的GDP先後超過英法兩國,1968年,是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它的GDP超過了聯邦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而這一年,正是明治維新100周年。而在同一時代,儘管西德在本世紀第三次超過英法、但卻開始落後於日本。日本在鋼鐵、汽車、造船、海外純資產等方面都已遠超德國。只有兩項德國依然領先,機械製造和對外貿易。

到了本世紀末,由於蘇聯的崩潰,德日兩國的GDP排名都上升了一位,居世界第三、第二位。日本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2000年,日本GDP為4.77萬億美元,佔世界14.7%,德國為1.88萬億,佔世界6%,日本是德國的2.5倍,人均是德國的1.6倍,日本人口為12700萬,德國為8200萬。德國雖然統一,但東德GDP只佔全德7%,微不足道。可以說,一百多年過去,風水輪流轉了。

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基本在零增長的邊緣,德國略有增長,而歐元不斷升值,日本領先的優勢有所縮小,2005年,日本GDP為4.99萬億美元,德國為2.85萬億美元,日本是德國的1.8倍,人均是德國的1.15倍,但德意志領先的時代卻很難再出現了。兩國面積是德國35.7萬平方公裡對日本37.7萬平方公裡,相差不大,但考慮到日本有廣闊的領海,所以還是它佔優。在看2016年數據,德國人口大約8200萬,GDP 3.467萬億美元,人均GDP 41936美元;日本1.27億人口,GDP總計 4.9萬億美元,人均GDP 38894美元。這次從人均來看,德國強於日本,但人口絕對值畢竟少日本4000多萬,雖然日本老齡化比德國嚴重,但日本國內基本都是單一的大和族,德國本土民族只有7000萬,其餘都是外來移民,日本比德國具備絕對的人口優勢。

綜觀一百多年來德國逐漸落後於日本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喪失了許多土地和人口,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想要的「生存空間」不但沒有擴大,反而進一步收縮,失去的土地盛產糧食和工業原料,這是我最替德國感到惋惜的。假如德意志歷代領導人能堅持俾斯麥的地區守成主義,以德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作保證,用和平的方式崛起,那麼說不定它的面積還是一戰前的61萬平方公裡,比現在的日本要大不少。人口也應該和它差不多,因為沒了戰爭,兩次大戰的人口損失就免了,被割讓的土地上的人民還是德國人。俾斯麥不是戰爭狂人,因為他知道,普法戰爭後,德國的疆域已經到了歐洲列強能夠容忍的極限,但後世的德國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上,在1941年以前,德國還是可以這麼做的,當時德國擴張到了極限,假如不進攻蘇聯,它其實已經完成了復仇。但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元首個人的野心使人們都失去了理智,使得局勢難以挽回。「國雖大,好戰必忘」,這個教訓太深刻了。

2.二戰中德國的精華被美蘇兩國掠奪一空。二戰前,德國的科技還是世界最強的,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是美國人的3倍,是德國最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但在戰前,納粹的反猶太人行動使大批科學人才流亡美國。二戰後,可以搬動的工業設備、精密儀器和大量技術資料落入蘇聯手中,更多的科學家被帶往美國,「肥水流了外人田」,留給德意志的是一片廢墟,滿目創痍。

3.日本在一戰中實力增強,而二戰的損失沒有德國大。日本在一戰中與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英法德忙於嘶殺,則它們的傳統市場就被日本逐步佔領。二戰中,日本雖然也失敗,但相對於德國被四國佔領的命運,它由美國單獨佔領,避免了被掠奪,本土基本沒怎麼丟失。

記得有這樣一段話「德國人要麼考問世界,要麼就拷打世界」,令人欣慰的是,日爾曼民族終於學會了反思。

相關焦點

  • 日本和德國的綜合實力比較
    德國百年企業數量共有862家,居歐洲之首,日本25321家,居世界首位;第十,德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2年,日本為11.6年。第十一,在軍事實力上日本要高出德國一個檔次。日本自衛隊陸海空裝備優於德國,海軍裝備優勢更大。日本自衛隊保持著高強度高密度訓練水平,與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保持著密切交流合作,始終保持著臨戰戒備狀態。而德國雖然也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基礎,但德國軍隊厭戰情緒濃鬱,國防開支縮減,致使很多軍事裝備陳舊不堪,在北約的行動中經常出工不出力。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的實力更強?日本不是德國的一合之敵
    德國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軸心國之一,和義大利王國等其他國家組成了法西斯國家聯盟。德國的主戰場在歐洲戰場,日本的則在太平洋戰場,兩個國家在前期的表現都十分的強勢。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版圖,整個歐洲基本淪陷。
  • 當今天下,日本與德國實力對比,誰更強?
    二戰前,日本和德國的實力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突出的。但當時的德國在整體實力上明顯強於日本,蘇、美、英等當時世界主要強國共同對付囂張的德國,也用了好幾年時間才徹底將其制服。
  • 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為什麼日本卻徵服不了落後的中國?
    德國和日本是二戰時期軸心國集團的兩個重要成員,是軸心國集團中的老大和老二。兩個國家在二戰中表現的都非常搶眼,一個在歐洲勢不可擋,一個在亞洲所向披靡,所以人們經常把德國和日本放到一起,認為德國和日本基本屬於一個檔次。但事實上,兩國差距非常大,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德國差點滅了強大的蘇聯,而日本面對貧弱的中國卻力不從心,始終無法徵服落後的中國。
  • 德國與日本是工業強國,實力不相上下,為何總覺得日本比德國厲害
    來源:九哥財經提起工業和製造業,不得不說的是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都是世界頂級的工業強國,製造業在世界製造業上的兩大優等生,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對兩國之間到底哪個更強總是爭論不休,不過好像在很多人眼中,總感覺日本比德國更強,日本才是王者,那麼
  • 當初都是二戰戰敗國,如今日本和德國哪個國家綜合實力更強?
    眾所周知,日本和德國均為二戰時期軸心國成員,且無論是德國的納粹主義還是日本的軍國主義,都曾在將世界人民拖入戰爭深淵的事件上扮演了核心角色,對世界的經濟文化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當今德日均躋身發達國家之列,且在該隊列中其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在戰後依賴其強大依舊的工業基礎迅速恢復元氣,並且迸發出強勁的活力,一路發展並達到發達國家標準,甚至於如今其經濟實力僅次於美國。
  • 青島:日本、德國侵佔時期的那些工業遺址怎麼樣了?
    其中 1897 年—1914 年為德國佔領期;1914 年—1922年及1938 年—1945 年為日本佔領時期。1922 年—1938年的16年間,青島雖然先後處於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控制下,但工業生產和建設的主體基本被日本商人所控制,故這一時期產生的工業遺產在劃分上可歸入日本殖民時期。
  • 德國和日本實力在伯仲之間,為何我們總感覺日本比德國厲害
    文/寂寞的紅酒日本和德國是世界著名的兩大工業強國,是世界製造業的兩大標杆,兩國的實力似乎也在伯仲之間。不過在很多人的眼裡,總是認為日本已經全方位超越德國,日本比德國更厲害。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 從德國日本的歷史教訓說開去
    在世界近代史上,大家都知道,當英法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建立起代議制民主的時候,德國還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日本還處在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之下,遠遠地落後於時代潮流,德日的國力同英法美相比望塵莫及,不可以道裡計!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在國際社會中,德國和日本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兩個國家。自二戰戰敗之後,德國和日本都接受了強國的「指導」,各自踏上了新的發展道路。時至今日,日本已經是全世界第二發達的國家,其軍事實力也是穩居世界前列。而反觀德國,除了工業同樣發達之外,似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軍事實力。
  • 日本和德國同是製造業大國,誰的經濟實力更強?
    在中美之後,日本和德國是全球製造業第三大、第四大國,佔全球總量比重分別為7.23%、5.78%,比例較為接近。上世紀中期開始,日本和德國先後扛起「世界工廠」的旗幟,並且「日本製造」和「德國製造」成為了世界製造業的標杆。
  • 揭秘近代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列強的殖民地?
    文明較低的地區成為原料生產地,文明較高的國家成為商品傾銷地,這其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我們的鄰國日本。江戶時代的日本與中國一樣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除了中國與荷蘭之外,日本與世界各國完全沒有交流,發展更是相當落後,那麼日本為什麼沒有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吸取了清朝鴉片戰爭的教訓。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們知道了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個國家是軸心國,三個國家中如果要論實力,我們大概排個名次的話應該是德國第一,日本第二,義大利第三。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如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開戰了,開始互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
    如果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開戰了,開始互毆,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在我看來,德國應該是完勝,大致就是陸空碾壓,海軍潛艇打遊擊,日本三個月失敗。首先從軍事工業技術水平來看,德國是完全碾壓了日本的。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當中,具有主導地位的國家就是美國和德國。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擴大戰爭?
    李三萬摘要: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
  • 作為全球兩大經濟強國,日本和德國,誰的綜合實力更勝一籌?
    歐洲的德國,亞洲的日本,誰的實力更強?作為世界經濟強國,日本和德國,誰的實力更勝一籌?眾所周知,日本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陷入了數十年的經濟衰退,但是經濟實力依然強大,目前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德國數十年追趕也沒有超過日本,目前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 1941年巔峰時期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實力能否戰勝整個日本陸軍?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實力莫斯科戰役爆發前,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達到192萬人,這192萬人共分為76個師,其中包括14個裝甲師和8個摩託化師。憑藉著強大的工業實力,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裝備了近2000輛坦克,配備了4000多門重型火炮。
  • 日本炸了美國珍珠港,美國為什麼先不打日本,卻跑去打德國
    但日本卻不懂事,在諾門罕受挫後,轉而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南部。 日本的「不聽話」行為激怒了美國,開始對其實行石油禁運。沒有石油,日本的戰爭機器將難以為繼。於是日本人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美國才正式對軸心國宣戰。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日本對德國的失信懷恨在心其實,日本與德國在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中早已結怨,日本對德國的失信懷恨在心。1939年5月11日,日本與蘇聯由於蒙古地區的地緣衝突,逐漸演變爆發諾門罕戰役。日本決策者眼見戰場失利愈演愈烈,日本求助盟友德國的幫助,希冀德國從蘇聯西線發動進攻,減少日本第23師團的作戰壓力。然而,9月3日的一則消息,讓日本對德國希冀跌入谷底。在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下,蘇聯與德國早已於8月23日,籤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顯然德國對波蘭的胃口遠大於同日本進攻蘇聯,更何況此時的德國並未做好與蘇聯全面戰爭的準備。
  • 作為歐洲三大強國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和日本對比哪個更強?
    作為歐洲三大強國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如果和日本對比一下,你更看好哪邊呢?大家好啊,我是球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英法德日之間的那些事!我們再來跟著鏡頭地看看日本,日本啊也是輝煌過的,畢竟二戰的時候人家野心勃勃地想做亞洲霸主,但是碰到咱們中國,還是乖乖的回去了。不過作為一個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 ,總面積37.8萬平方公裡。就以最直觀的面積對比,日本很明顯要優於英國。我們再來對比兩個國家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