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電影《至暗時刻》的隱喻論實現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需求的融合

2020-12-26 狸貓的生活觀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好的電影——《至暗時刻》,這是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人物傳記。

這部電影講述了邱吉爾帶領二戰時期的英國人民從失敗逐漸走向勝利並完成自幼夙願,融合自我實現需求與實現自我價值的故事。

當時的英國處於海陸空三軍下皆慘遭敗績,數十萬精銳陸軍行將覆滅於敦刻爾克,綏靖與抵抗兩派暗流湧動的至暗時刻。

邱吉爾作為唯一被工黨所接受的保守黨黨員,接替時任首相張伯倫在千古困局當選英國首相,並用鋼鐵一般的意志照破黑暗,鼓舞了全國人名的抗戰熱情。

與大多電影不同,「至暗時刻」沒有採用任何複雜的敘事手法,而是用最古老的日曆敘述法進行推進。

但是在導演喬·賴特以及主演加裡·奧德曼對「隱喻」的巧妙應用下,影片依然扣人心弦,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能照亮至暗的困局只有代表希望的火光,這部電影在對火柴的四次隱喻中落下銀幕,我也將用這四次隱喻作為切入點敘述我的文章,逐次論述自我實現需求的必備條件與實踐方法,並慢慢將它與實現自我價值進行融合,探索其中的關係,給大家以啟發。

第一次火柴

確立合理性格是自我實現需求過程中的第一步

影片一開頭通過納粹無聲的侵略態勢以及激烈的議會,表現出當時英國外敵當前,內政不合的至暗環境。

而我們的主角邱吉爾,則在黑暗中擦亮第一根照亮黑暗迎來光明的火柴。

在當時與邱吉爾衝突最大的便是張伯倫代表的綏靖政策,綏靖政策是一戰結束後經濟嚴重衰退的英國為穩定霸主地位以及社會形態所採用的一種經濟第一,戰備滯後的政策。

雖然時任首相張伯倫因綏靖政策的破產被下議院彈劾辭職,但其政策殘存勢力依然隨著環境的變化暗流湧動。

而清晰看出希特勒的野心並堅持「戰鬥到底,絕不投降」戰鬥原則的邱吉爾,則是反抗派的領頭人。

在綏靖派的求和的建議聲下,邱吉爾始終抱有否決態度,因為他知道在閃電戰摧枯拉朽的態勢下,求和絕對不會給歐洲大陸帶來真正的和平。

自我實現需求的過程中,最關鍵一點便是要擁有合宜且堅韌的性格。作為認知與行動的集合體,性格是推動我們處理任何問題的基石與推動力。

綏靖與反抗都是在特定歷史環境下自然產生的政治策略,但在戰爭時期,綏靖政策絕不能給英國帶來真正的和平。

而史實中,在即將退位時,張伯倫也發現綏靖政策在戰爭環境下的不合理性,所以邀請邱吉爾加入戰時內閣,並重新任命他為海軍大臣。

所以說認知真正的利害關係是確立性格前的第一步。

如果說明確性格考驗的是對環境有深刻認知,那堅定性格則在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下面我們就用影片做為切入點,探討堅定個人性格所需的必要條件。

在理解失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同政敵哈利法克斯相比,邱吉爾的履歷實在算不得光彩。幼年時作為寄宿學校差班的學生,時常被老師與校長懲處。

長大後的的政績更是不堪入目——加裡波利戰役讓英軍損失2萬5千名士兵,挪威戰役中損失了一艘航母、兩艘巡洋艦、七艘驅逐艦和一艘潛艇。

而差一點先他一步接任首相的哈利法斯特雖天生沒有左手,卻以成長中的出色成績被當時的英國朝野稱作貴族中的貴族。

但帶領英國人民走出黑暗的反而是履歷平平的邱吉爾,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一緣由,我翻看了他所著的「我的早年生活」,發現他給幼年時不受學校歡迎,考試場場失敗的自己做了非常合理的解釋:

「我不會去學自己覺得沒有理由學,也沒有興趣學的東西。

在面試的過程中,他們總是問我不知道的東西,我知道的,他們什麼也不問。看起來,他們似乎在想方設法地揭露我的無知,我多麼想展示自己的博學多才啊。

正是因為這樣的局面,導致最終只可能出現一種結果:我的每一場考試都以失敗告終。」

在這些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邱吉爾是一個在持續失敗中依然保持自己節奏的孩子,而這也正是他能在至暗時刻中也始終能保持自己的信念的原因。

這個優點在他的名言——「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最可貴的是繼續前進的勇氣」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幼年時期真正理解邱吉爾的並被他所接受的只有他的外祖父。

這位經歷過大世面的美國百萬富翁在外人紛紛指責他時說說:「讓他去吧!男孩子只要有顯示才能的機會,自然會變好的。

而這句話也深深紮根於邱吉爾的心中,在他功成名就後的一次小型午餐會中,他對大家說:

我外祖父教育我,男孩子必須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只是我的名字而不是財產,我必須尋找機會。我的特殊才能不是繼承來的而是我通過拼搏爭取來的。我工作,我讀書,我寫作,我畫畫,我記不得有哪一天是閒散的。直到今天,我也不肯白白地放過一天。」

所以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必然會被各種標準所衡量,而真正區別我們其實是我們的選擇。而找到自己的路徑,把握並堅持自己的節奏進行持續努力才是通往性格之路的最佳方案。

第二次火柴

家庭是自我實現需求中最大的保障

在邱吉爾剛剛接到來自白金漢宮讓他赴任首相的信封緊張,懷疑自己究竟能為民眾做什麼時,妻子的鼓勵慢慢讓他重新自信,拿著孩子送他的聖誕禮物——一盒火柴前去赴任。

歷史上邱吉爾第一次赴任首相的時候是1940年,但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火柴盒上明明刻著的是1927年——這個火柴盒他整整用了13年。

作為政府要員的邱吉爾可以花在家庭上的時間勢必非常少,這可能這也是深感愧疚的他聊以自慰的方式吧。

擁有堅定性格的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容易剛愎自用以及過度孤僻。

在電影「至暗時刻」中,我們見到的是個有點刻薄、霸道,更有一些無理取鬧的邱吉爾,這一點在和同僚的爭吵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這樣的邱吉爾在妻子珀內爾面前卻時常表現的像一個小孩一樣。

在生活中她用滿滿的愛意給邱吉爾真正有用的建議,在一封寫給邱吉爾的信中,她這樣寫的:

親愛的:

你面臨被同僚和下屬普遍厭惡的危險,因為你舉止粗蠻專橫,愛挖苦人。

我親愛的溫斯頓,我必須承認,我注意到了你言行的惡化。你不像以前那麼和善了。

我無法接受那些效忠國家、效忠於你的人不愛你,或是不欣賞、不尊重你。

在這段信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位擁有智慧,理解並深深愛著自己丈夫的妻子。

而在影片中,當打字員雷頓小姐第一次工作由於經驗不豐富被他怒斥到哭著跑下樓時,邱吉爾夫人並沒有站在丈夫的立場批評雷頓小姐,而是馬上安撫了她的情緒,並上樓為邱吉爾指出錯誤,並在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的同時督促丈夫再次進步。

在事業上,她尊重且相信丈夫的野心。

邱吉爾職業生涯早期因加利波利行動的慘敗,幾乎斷送了自己政治前途而心灰意冷自願到西部前線戰壕參加戰鬥時,她敏銳的意識到這可以改變大家大家對丈夫的看法,便告誡在前線戰鬥,隨時可能赴命的邱吉爾不要太早回來。

因為她清楚,如果他自己回來,人們就會說「原來邱吉爾和以前沒什麼兩樣。他沒長什麼見識。」但如果他在外時間足夠長,人們意識到需要他,那麼局面就會不一樣。

正是在她堅強的付出下,邱吉爾才可以走出之前那麼長的黑暗,走向屬於自己的時代。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怎麼獲得來自家庭的有利影響呢?

我將就影片中的幾個方面與大家剖析這個問題。

選擇自己的新生家庭很重要

家庭做為我們一生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通常可以分為原生家庭(父母的家庭)與新生家庭(自己組建的家庭)兩種,一種可以不能選擇,一種可以選擇。

而可以體現真實自我的通常只有新生家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與帶有社會性的原生家庭不同,新生家庭可以進行選擇,而選擇才是我們在人生中唯一可以通過認知進行原創的東西。

邱吉爾能擁有完美的家庭與妻子,很大一方面在於他們有共同的三觀與訴求——他的妻子曾在年輕時說,如果她不是出生時衣不蔽體而是錦衣玉食,她自己就會成為政治家。

正因為有共同的理想,她才可以真正的理解並幫助邱吉爾。為了讓自己成為匹配邱吉爾的女人,她也逼迫自己變得極為聰慧、有分寸、有學識、有才學。

所以在家庭方面,選擇自己另一半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在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好的家庭通常可以給你最好的幫助。

第三次與第四次火柴

實現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需求最關鍵的是什麼

在赴任首相後戰況愈下,隨著40多萬英法聯軍的被困抗戰迎來至暗時刻,而綏靖思想則在這一環境下又一次出現在戰時內閣中。無奈至極的邱吉爾迫不得已答應哈利法克斯的意見,著手草擬和談信函。

邱吉爾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作為希望與信心隱喻的火柴,也從身上遺失,落在充滿和談思想的會議室裡。

而在國王的提點下,邱吉爾第一次向民眾說出真正的戰況,並尋求指引。

在平和的和民眾相處的過程中,邱吉爾聽到了廣大人民積極的抗戰熱情以及絕不投降的堅定信念,成功的借到了希望的火種。

在重拾信心後,他又重返會議室,堅定的否決了綏靖派的投降策略,並拿回了屬於自己的信念。並在之後迅速通過震撼人心的史詩級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熱情。

這之後影片則在局勢愈來愈明朗的字幕中逐漸完結,邱吉爾也終於完成了自我實現。

之所以將第三次火柴與第四次火柴放在一起敘述,除了因為它們的出場緊密相挨外,也因為在第三次遺失火柴到第四次的找回火柴這段過程中,邱吉爾完成了從實現自我價值到自我實現需求的融合。

接下來我將就影片和大家說探討這兩種不同狀態之間的關係。

實現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需求的關係

實現自我價值指的是以答謝社會為目的,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我對社會作出貢獻,而後社會和他人對作為人的存在的一種肯定關係。

自我實現境界是指個體的各種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亦指個體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境界。

簡單來說,實現自我價值指的人與社會的正向關係,而自我實現需求指的是我們為展現自己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成為首相是邱吉爾從幼年起便一直擁有的夙願,這也可以說是他自我實現需求的最初階段。

而之所以擁有這樣的夙願,是因為他始終將民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通過讓民眾獲得真正的平等與自由的方式實現自我價值。

在他的就職演講中,他這樣說到「我能奉獻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明白了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需求之間的邏輯關係後,我們接著探討它們在現實之中的關係。

探究一件事物的真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知道它的來源。那麼——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需求究竟哪一個先出現呢?

在生活中,它們兩通常都融合在一起,很難真正的分離開來,所以我們也可以換一個問法:假如通過X得到了Y,Y得到了X,那麼是先有X還是先有Y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邱吉爾當選首相,得益於他之前實現的自我價值——唯一一個受工黨支持的保守黨黨員,而正因為他的成功當選,也因此可以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繼續邁進。

但同樣我們也可以用範例進行論證——正是因為他一直堅持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鍥而不捨的邁進,才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創造出自我價值。

這個是無解嗎?

並不,因為之所以我們可以糾結「假如通過X得到了Y,Y得到了X,那麼是先有X還是先有Y」。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在用數學框架在計算,而數學框架,則是x與y的本源,這是我的原創理論,我稱它為「EWH原理」。(英文Everything with huan縮寫)

影片中邱吉爾之所以可以在最後完成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需求的融合,靠的並不是某一樣東西,而是在不斷變化環境下身體和精神的組合堅持。

堅信一個基石,一種美。即便身陷囹圄,萬夫所指也無所動搖;前途渺茫,燃燒殆盡也自信其中自有意義,以此為代價獲得至高無上鋼鐵般的性格。

選擇好最適合自己並有經營能力的自洽圈作為自己堅強的後盾,即便在黑暗中也能互相支持,互競成長——因為你們堅信同一種美。

在每次失敗後都重新爬起來以新的姿態去失敗,在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思考,規劃,分析,重建最符合環境的方向,最後完成自己精神與肉體的融合,順帶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任何知識與文化都脫胎於環境,假如到一個人類沒有認知到的環境中,那我們現在的一切文化與物質積累都將無意義。

而我們能做的,除了大喊「victory」勇往直前外,還有其它嗎?

相關焦點

  • 《傳奇的誕生》:一代球王實現自我價值與集體情懷的熱血讚歌
    然而也正是在這樣的外界施壓的基礎上,貝利幡然醒悟他所在足球上得到的至高享受從不來自於踢球的裝備,毅然甩去礙腳的球鞋,光腳贏得了人生第一場正式比賽的勝利。這是一種來自物質層面的刺激,使得貝利產生了對於貧富差距的思考,並在經歷了自卑、沮喪的心境之後轉向了自我認同,並最終實現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自發性自我突破,這對於貝利日後的自我實現具有築基作用。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需求
    米德根據庫利的鏡中我理論進一步發展了」自我「理論。生活當中,我們常常或說一個人特別的自我這樣一個評價。那麼自我是如何構成的呢?人並非天生就有自我,自我也並非源自於本生能,相反自我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發展而來的。
  • 心理學:自我實現與放棄自我
    自我實現是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類需求理論中的最高層的需求。指的是個體向上發展和充分運用自身才能、品質、能力的需求。在我們的經驗中,覺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區別於周圍其他的物及其他的人,這就是自我。自我實現其實就是不斷的放棄自我的過程。
  • 36科學與哲學的又一次偶遇——自我實現與飛龍在天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了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並在後期提出了更高需求之自我超越。
  • 「自我實現」——超越「夢想」
    高峰體驗」,重新找回被技術排斥的人的價值,實現完美人格。馬斯洛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認為,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 周文強建議應要求社會需求與自我實現相統一
    周文強老師指出,社會需求與自我實現相統一的創業價值目標大學生創業價值目標呈現多元化取向。一是追求經濟利益,周文強老師表示,這是最底層的,為了解決生存需要的創業價值目標,比如說以取得收益來獲得穩定的生活方式,緩解就業壓力、想要提高現有的生活質量和條件、尋求更高層次的生活而開展的創業活動;二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選擇創業,周文強老師舉例說,學市場營銷的學生出於對所學專業的熱愛和挑戰自我,進行自主創業實現自我價值;
  • 心理學:愛一個人是為了自我實現,還是在自我實現後才能去愛?
    但這種愛情並非心理層面對愛人的追求和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而是一種陪伴的需求。對愛情的心理、精神嚮往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的最頂端「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只有達到了自我實現後,才能真正去愛另一個人。也就是當一個人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後,才能有能力去愛一個人。
  • 姚晨:現在年輕人想要實現自我價值,完全不必背井離鄉!
    在最新一期的綜藝節目《很高興認識你》中,姚晨向周迅和阿雅聊起故鄉與時代的改變時,她表示年輕人不用再遠離家鄉去尋找自我價值。因為,隨著時代發展,故鄉的這片土地可以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養分讓他們成長,並能實現自我價值。但是此番言論有網友認同,但也有網友反對。
  • 自我實現的需要!
    需要理想,需要平等對待,需要一切需要有的需要,讓我們的需要能否當成一種需求,去追求平靜世界一種超乎想像快樂和美麗!總之,我們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實現自我價值,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足夠大的威望!
  • 豆瓣7.8分《簡愛》:從自卑到自立,淺析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意義
    小說於1943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影片很大程度忠誠於原著,透過簡愛一波三折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她正直、勇敢、獨立的高貴氣質。影片上映後,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豆瓣評分高達7.8,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再次觀看這部電影。簡愛從懵懂無知到成長為自立自強的女性,所經歷的心路歷程和生活洗禮,都讓我們看到一個女性自我成長的變化。
  • 自我實現的預言
    自身永存的社會信念 人們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假設會變成自我驗證性的假設,並且信念會變成自身永存的信念……從這個觀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如此多關於他人的普遍信念(特別突出的是,明顯錯誤的社會及文化刻板印象)會非常難以改變。
  • 自我實現是欲望和意志的自我超越
    自從學了馬斯洛的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時,我才認識到我也需要自我實現。我的自我實現是對心理的快樂最高的實現,我發現我也能做到和獲得。我們每天都在想些什麼,其中食物和水是我們生活的基本欲望,是必須的。當心理的欲望從心理獲得滿足時,那種快樂比我們從心理外化表現出來的快樂更快樂,更能記住,更能長久,所以我們要實現欲望的意志化。只有欲望變成了意志的工具,我們的異常動機才可以獲得圓滿的解決,心理再也沒有不滿,因為心理獲得了及時的疏通,獲得心理的平衡,同時也獲得了心理的健康。這就是心理的自我實現。
  • 追問馬斯洛:「通過工作自我實現」這套話語的陰暗面在哪裡?
    相反,馬斯洛和他的追隨者在管理類文獻和培訓研討會上辯稱,人們還為了滿足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而工作。人們工作是為了完成自我實現並追尋意義——如果在世俗現實的職業生活中確實存在著「意義」的話。「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最早由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它是關於人類動機的一個重要理論,將所有動機以階梯式排列:從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和庇護所)到安全、歸屬感、尊嚴,以及最頂端的出於自我實現的動機。這個階梯最高層的自我實現動機在當時是具有前瞻性的,它驅使人類在世界中尋求意義和成就感。
  • 港大ICB客席講師吳大有:組織如何實現自我進化
    所以,部分企業就進一步向「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轉變,也就是全員價值制,即所有的參與者即是利益的共享者,讓組織形態無窮放大,讓組織權力分散到每一個獨立個體,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微商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形態都各有優劣;不管是哪種進化,本質上都是由危機誘發出的組織轉型衝動。
  •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
    訂閱「北大縱橫」,與千位諮詢師零距離==============================什麼是真正的成功?什麼是真正的自我實現?對照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的15個特徵,看看自己離自我實現者還差多遠呢?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研究了許多歷史上偉人共同的人格特質之後,更詳細地描繪出「自我實現者」的畫像。自我實現者有下列15個特色: 1.
  • 黑格爾的歷史輪迴在於自我實現
    用黑格爾辯證法的正反合形式,來理解人類歷史輪迴的規律,悲劇與融合往往是歷史的必然,而身處歷史進程中的人,可能即不確定在做什麼,也不確定應該走向何方。思想史就是自我實現的歷程,而思想的本質是自我意識,依靠自身存在而存在,是有條件的理性自由,這種自由一方面要從外在的社會束縛中解脫,另一方面是擺脫內在的獸性慾望,自我即要服從內心,還要避免被欲望所支配。所謂歷史,就是這種自由的展開,並自我實現的過程,人只是其工具或手段,目的是實現人的真正自由,他以人們對自由的意識程度,作為衡量歷史發展的線索,來判斷民族地域的歷史進程。
  • 後浪覺醒的潛力|公正客觀認識自我,追求人生實現自我價值
    在此種格局下,年輕一代如何更好地發揮自我能力在社會中存活下去呢?送給大家一句話「承認力所不及,方知力所能及」。每個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但並不全是缺點,全是優點。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無論在相貌上、聲音上、性格方面、還是優缺點方面等等。
  • 信任——自我實現的預言
    那是因為人們會被自我實現的預言給帶領。自我實現的預言又稱為自證預言,或者是自我應驗的預言。它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專有名詞,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無論正確與否,都將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也就是說,人們總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 劉駿:在奉獻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在常州相關部門支持下開設了農產品展銷中心,利用「年貨大街」、農業銀行服務網點售賣等方式促消費,截至目前,已實現農產品銷售150萬元。「時代給了我機遇,我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把自己三年的青春滿腔熱忱撒播在這片土地上,為共和縣脫貧攻堅、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奉獻青春。」劉俊說,既然來了就要堅持,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 畢業直接「籤單位」的四大專業,實現自我價值,爭取實現財務自由
    我們專業選擇是為走向社會打下基礎,下面來看看畢業直接「籤單位」的四大專業,實現自我價值,爭取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