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ICB客席講師吳大有:組織如何實現自我進化

2020-12-27 澎湃新聞

吳大有博士 Dr. Wu Ta Yu,港大ICB客席講師,國內資深創新與組織發展專家

在線下開放日活動中,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國內資深創新與組織發展專家吳大有博士以「VUCA時代的組織進化之路」為題,從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創新進化型組織等多角度的前沿理論切入、深度剖析,帶領大家共同探尋組織的完善與提升之道。

吳博士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VUCA時代(Volatile易變性、Uncertain不確定性、Complex複雜性、Ambiguous模糊性)變化節奏越來越快,充滿了不確定性與不可預知的現象,以前認為的FOREVER現在都變成了NO EVER。疫情衝擊之下,哪怕是大型國企或者行業巨頭也能轟然倒塌,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平均壽命還能達到60年,而現在卻僅僅只有15年左右而已。「

快速迭代、快速行動、快速實踐、快速總結,如果組織的能力無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則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他談到,時代在不斷變化,科技在不斷發展,但組織的變化與發展卻往往是最慢的。當一個組織的變化趕不上時代的變化的時候,組織與人之間的矛盾就會越來越突出,直接導致員工歸屬感差、企業難留住人。長此以往,組織便會喪失持續成長的能力,最終消失於市場。

重生OR死亡:企業組織的四種進化形態

為了適應市場生態的發展,如今的企業已經逐漸發展出了四種不同的組織形態特徵,並形成了企業獨特的進化軌跡。總體而言,企業組織結構日益從垂直管理向水平管理演變、從有形組織結構向無形組織結構演變,這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股東價值形態,精英價值形態,客戶價值形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

在這四種形態之中,最傳統的「股東價值形態」往往對應的是家族企業,其最大弊病在於高度依賴於創始人本身,故此,一旦沒有優秀的後代繼任,企業也就逐漸走下坡路。這就迫使部分企業嘗試向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分權,企業形態逐步向梯形的「精英價值形態」轉變。

然而高度的精英化,也會導致企業內部陷入各自為政、爭權奪利的困境,跨部門之間彼此互設壁壘,流程變多,最終造成企業不斷內耗、效率降低,進而使得企業逐漸轉向「客戶價值形態」。客戶不單單是購買企業產品與服務的用戶,還包括了企業的員工,員工價值日益得到企業的重視,全員持股、合伙人制度等等都是這類形態的典型代表。

但是「客戶價值形態」也很難稱得上真正的一勞永逸,如何保證股權架構的公平性——敢不敢分、該怎麼分、平不平均、公不公平等等,都是難題。所以,部分企業就進一步向「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轉變,也就是全員價值制,即所有的參與者即是利益的共享者,讓組織形態無窮放大,讓組織權力分散到每一個獨立個體,實現完全的去中心化,微商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總而言之,不管是哪種形態都各有優劣;不管是哪種進化,本質上都是由危機誘發出的組織轉型衝動。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巨大的換擋轉型,中國企業也普遍遭遇到了發展上的「瓶頸」,唯有主動「進化」,才能真正有所突破。任何一家企業的現有生命曲線在遭遇瓶頸期後往往就會逐漸步入衰退期,此時就一定要積極成功轉型進入二次生命曲線,才能讓企業不斷接力發展下去。

自我價值覺醒:個體與組織的「熵減」之道

那麼到底該如何處理好組織與人之間的關係呢?這裡就有必要引入一個熱力學概念——「熵」,所謂「熵」即是指能量持續發散、逐步從穩定走向混亂的一種狀態。如果將這一概念引入到組織管理學中便可發現,其實組織在經過長期的封閉運行後,產生各種繁文縟節、人員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低、最終失去活力、走向混亂,就是一個「熵增」的過程。如果要想打破這一格局,進入組織進化的「熵減」狀態,顯然就要將企業的封閉系統改變為開放式系統,通過積極引入外力,讓「熵」重新得到平衡。

而如果我們深入探究整個市場就會發現,無論是市場生態還是企業形態,其演變的本質都是對人性特徵的調整與利用,這也就意味著,「熵減」的核心關鍵便在於如何驅動人的能力。想要驅動人,就一定要了解人的核心需求:價值需求與價值創造。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是「超級個體」的時代,視頻號、抖音、快手等自媒體的迅速崛起正在讓個體打造自己的IP成為可能,90、00後的新生代工作者們對於未來的工作顯然擁有更加開放的期待。他們渴望為自己的使命而工作,活出自己的角色風採。所以相應的,組織就有必要積極適應這種人性的改變,去重新定義協作關係,從「管理」轉向「治理」,逐步轉型成為生態平臺,為每一個人實現價值提供可能。

活出自我的角色,你才能發揮自我的價值,成就最好的自己。在日本的IKIGAI哲學裡,非常強調事業與使命的融合,你所做的事業不應當僅僅是你所擅長的和你能從中賺錢的,更應該是你所熱愛的和你能實現自我價值的。這也就意味著,熵減組織成員必然具備成長性思維、使命驅動、自我精進三大特性,而成長性思維與使命驅動自然會帶來自主管理的成果,這也正是組織降熵的基本條件。

所以在進化型組織裡往往特別強調「雙O結合」,即個人與組織使命重合,通過促使全員價值覺醒,追求使命的融合與共創,最終達成組織的持續自我成長。

驅動人性之善:「青色組織」的創新模式

縱觀全世界,目前最成功的「超級個體」+「生態平臺」進化型組織形態就是「青色組織」——一種來源於弗雷德裡克·萊盧《重塑組織:進化型組織的創建之道》的組織形態。

不同於傳統的上級帶動下級、上級控制下級,跨部門溝通時需要先上級間溝通好、再進行下達對接,青色組織採用無層級的方式,讓員工在不被過分控制的情況下,通過自主管理提升工作的主動性,倡導角色之間直接對接溝通,最終推動企業自動運行、自我進化。

而由於無層級,所以青色組織往往只講角色,不講部門和職級。它強調一個人可以有多個角色,同時在多個項目中出現,也可以一個角色由多位夥伴同時承擔。不同於傳統團隊將任務分配到個人身上,青色組織是將人分配到了任務(角色)之上,這就使得所有個體的關注點不再僅僅局限於層級之間,而是可以落實到具體的使命與行動中去,自己對自己負責,最大化地驅動人性之善。

不過青色組織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自我缺陷,那就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往往非常考驗員工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一旦組織內部出現個體墮落,而又沒有人可以管,青色組織也就隨之爛掉了。

越來越內捲化的市場,飛速變革的混沌時代,都在提醒著每一位組織管理者,如果不積極改變、主動進化,就難以挽留人才,最終招致毀滅。VUCA時代下組織進化之道的關鍵便在於積極向生態平臺轉型,助力個體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使命與價值,讓個體與組織之間共同獲得「熵減」的能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港大ICB商管e課 「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未來」9月特輯精彩回顧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教授,港大SEA名譽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蕭瑞麟教授,港大SEA企業擴張與風險管理課程客席講師、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Robert Lewis先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博士,港大ICB客席講師、臺灣「領導人教練
  • 港大ICB講師觀點:在博弈中洞察用戶
    博弈不是我贏你輸、非此即彼的遊戲,讀懂博弈、應用博弈,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優化策略,實現合則兩利。在商管e課的直播活動中(點擊觀看回放),港大ICB客席講師張勐先生以及有著10年用戶洞察與創新管理經驗的資深創新策略諮詢師郭小言女士,為我們解析了博弈論對企業追逐用戶的重要性和實戰策略。
  • 致知力行 自我精進 -- 港大SEA 2020年開學禮暨首課圓滿落幕
    劉教授致辭後,醫療健康產業管理(HCM)課程主任林崑博士、文化創意產業管理(CCM)課程主任袁啟亮先生、創新營銷與敏捷組織(IMAO)課程主任馬陳杰先生、組織發展與變革管理(ODCM)課程主任駱森松博士、上市融資與資本市場(PFCM)課程主任張維坤先生、鄒宇先生通過直播連線為新同學送上開學寄語,希望同學們建立學習目標,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 「2021 轉機與契機」港大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圓滿落幕
    來自創新管理、人力資本、財務金融、營銷品牌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及中高層管理精英,於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聚首,踐行香港大學「終身學習」理念,共同開啟從「認識自我」到「超越自我」的學習旅程。』」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教授以《如何看待文化差異的現實意義》為分享主題展開暢談。他認為,全球化加速文化交流進程,多元文化差異產生碰撞與博弈。文化底蘊形成社會共同價值傳承,反哺個體思維格局。
  • 港大ICB吳雷鈞專欄 | 消費甜點時代來臨
    Bryan 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 圖片來源:https://www.lean-labs.com/blog/brand-positioning-strategy-how-to-find-the-valuable-sweet-spot2016年是筆者加入港大
  • 可複製的進化方法論
    ——本文根據有達企業諮詢總經理、貝葉斯創新大學校長吳大有的採訪整理而成。吳大有認為:組織轉型,已成為每個企業都必須交出的數位化轉型試卷。 一、自我評估—— 當前你的組織是什麼結構?
  • 港大ICB袁啟亮專欄 | 奢侈品、凡爾賽宮與丁真
    Ray Yuen,港大ICB營銷管理系系主任,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平常日子,有人想收到奢侈品作為禮物;疫情新常態下,有人寧願收到口罩甚或是疫苗 (Burberry今年4月就推出了採用抗菌技術 HeiQ Viroblock™ 製成的口罩)。
  • 港大ICB吳雷鈞專欄 | 2020年品類增長黑馬-啤酒
    Bryan 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在12月12日,雙12的日子,我們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參觀了青島啤酒。特別感謝王總,特意安排學員參訪,了解到青島啤酒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對於品牌的熱愛!
  • 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首次嘗試線上線下混合模式
    來自創新管理、人力資本、財務金融、營銷品牌等不同領域的專業及中高層管理精英,於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聚首,踐行香港大學「終身學習」理念,共同開啟從「認識自我」到「超越自我」的學習旅程。因為疫情原因,2020年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首次嘗試線上線下混合模式。
  • 港大ICB Vincent專欄 | 爭勝之路上的沈南鵬和郎平
    Vincent Cha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前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協會董事上期我們談到郎平和沈南鵬對創業團隊的看法,我們這篇繼續探討創業的心路歷程。那時候的紅杉只想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幫助成員企業儘快走出困境。全力支持被投企業的CEO們聚焦自己的業務上,繼續做該做的事。堅持在這個時候顯得至為重要,作為投資機構,紅杉全力幫CEO們出謀劃策。
  • 這16本湛廬經典好書,帶你實現自我進化,不容錯過
    01《真實的幸福》(珍藏版)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集大成之作,建立優勢、實現自我的心理學箴言點擊書封即可購買誰都不願意糊裡糊塗地度過一生,我們更需要的不是一天天地減少痛苦,而是找出自己的優勢和生活的意義,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幸福。
  • 數讀港大SEA:2020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新生態
    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經濟下個風口已然到來,如何充分利用既有優勢,快速整合資源,賦能傳統行業是陳曉華面對的最大挑戰。鄭寶認為港大SEA課程設置能更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及IPO流程細節,幫助企業實現下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組織建設 | 他們準備好了,在講師路上乘風破浪
    這是一場和以往「一樣」的培訓,是為了幫助大家成長,成為更優秀的講師;這又是一場「不一樣」的培訓,本次培訓是一次全方位的多維訓練,融合了「深度認識獅子會」現場立體教學、講師團故事分享、演繹自我訓練、影評訓練、「演員的修養」訓練、「站在高處看世界」之會長訪談、取經「啟創」、社區服務體驗等多個跨領域的訓練和培訓,為一期講師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 博碩光華「美師美課」——企業培訓體系的重構與進化賦能企業新發展
    企業培訓的核心是沉澱、傳承組織智慧,為企業的持續盈利性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傳統的企業培訓體系搭建的過程中,面臨著課程開發難、講師提升難等方面的問題,企業培訓需要從「師-課」雙體系開發與打造進行重構與進化,賦能企業新發展。
  • 香港一大學講師藏自製弩、箭,被判監禁12個月
    【環球網報導】據港媒27日報導,持有博士學位的香港教育大學客席講師今年元旦(1月1日)曾被警方截查搜出自製弩及尖木棒,搜屋時再檢獲2把自製弩、膠箭、木箭等物品,法官今日(27日)裁定他一項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及有意圖管有攻擊性武器兩罪罪名成立,判處監禁12個月。
  • 港大經管學院怎麼拿Offer?
    港大經管院2021入學申請將在12月14日中午12:00截止,所以在港大經管學院第二輪即將關閉的時候,小編再來給大家安利一次港大經管院。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和世界名校的距離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遠。
  • 加速奮鬥型組織進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體系
    二是奮鬥方向與奮鬥能量,相當於奮鬥飛輪的兩個輪子,前輪控制方向,後輪控制能量,這兩個方面是加速企業進化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和結構;三是奮鬥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方法。企業進化的底層邏輯來自於兩方面:一是企業對外部需求的響應;二是企業如何組織內部的資源進行價值創造,然後和外部的環境進行價值交換。價值需求與價值創造是企業進化的DNA, 決定了業務形態和組織形態。
  • 什麼樣的學生應該參加港大高考前入學面試,如何獲得有條件錄取?
    那麼,在高三學業緊張的壓力下,什麼樣的學生應該參加港大高考前面試呢?(1)港大錄取內地學生會綜合考慮高考成績、面試表現及申請補充材料。如果考生無面試成績,則無法獲得港大錄取。往年有不少考生由於時間緊迫或高考成績未達標沒能參加香港大學面試。
  • 加速奮鬥型組織進化,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體系? | 2萬字乾貨
    二是奮鬥方向與奮鬥能量,相當於奮鬥飛輪的兩個輪子,前輪控制方向,後輪控制能量,這兩個方面是加速企業進化過程中的基本規律和結構;三是奮鬥文化建設的路徑和方法。  企業進化的底層邏輯來自於兩方面:一是企業對外部需求的響應;二是企業如何組織內部的資源進行價值創造,然後和外部的環境進行價值交換。價值需求與價值創造是企業進化的DNA, 決定了業務形態和組織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