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ICB講師觀點:在博弈中洞察用戶

2020-12-26 澎湃新聞

商場如棋場,博弈無處不在。在嚴峻考驗下,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之間更應該著力建立一個共贏互利的生態圈。博弈不是我贏你輸、非此即彼的遊戲,讀懂博弈、應用博弈,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對方、優化策略,實現合則兩利。

在商管e課的直播活動中(

點擊觀看回放

),港大ICB客席講師張勐先生以及有著10年用戶洞察與創新管理經驗的資深創新策略諮詢師郭小言女士,為我們解析了博弈論對企業追逐用戶的重要性和實戰策略。

  

博弈非獨輸贏,協同共贏才能獲得真正的利益

張勐先生 Mr. Simon Cheung,港大ICB客席講師

博弈不僅是一個只有輸贏局面的零和遊戲,而是一種達到目標的選擇,是可以雙贏甚至多贏的。 

1、博弈不是你輸則我贏、你賺則我虧的零和遊戲

我想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甲乙雙方共同開發一個市場,甲方的實力比乙方大一倍,那將如何分配利益才能雙贏?

若按比例,則勢力平均,長遠的強弱狀況相等,乙方無法突破,勢必不會願意;若平均分,長遠來看甲方虧損乙方盈利,那甲方也不會欣然同意。如果甲乙雙方持抱怨心態,那他們將永遠處於零和局面。正確的心態應該是懷著對未來的願景,基於現狀就雙方需要的資源進行置換,以期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甲乙雙方產生出來的利益必須共同的、新增的且是可分配的。

你輸我贏是零和遊戲,但若大家一起贏,就有機會是達到非零和的協同共贏的狀態。

在博弈關係中,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博弈的對手和內容,不妨問自己4個問題:「你的相對優勢是什麼?」「誰是你的博弈對手?」「他們的核心利益是什麼?」以及「他們的最佳選項是什麼?」你的資源、財力、時間、空間、產能、效能以及你與對方是否有依存關係......這些都可以挖掘出你的相對優勢。而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如員工、管理層、供貨商、消費者等都是你的博弈對手。如果要觸及他們的核心利益,就要通過「同理心+同關注+同信息+同了解」來加深與他們的溝通,理解他們的深層意義。最後,要知道他們的最佳選項,就需要將「對方有多少選擇」和「我方有多少選擇」進行匹配,「算」出對方的最佳取向。

2、用對策略才能與關鍵客戶,博弈共贏

基於對博弈的了解,我們可以嘗試將博弈用在與關鍵客戶的交往中。與關鍵客戶的博弈點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信息不對稱,誤解重重;二是目標不協調,爭權奪利。如果你與客戶各持己見,目標不協調就會陷入爭奪市場資源的境地;三是期望有落差,投入不產出;四是關係沒進展,業務呆滯。很多博弈沒有實現共贏,是由於雙方未培養出信任,沒有真正下定決心共同達成願景。

為解決上述阻礙,與關鍵客戶博弈大概可以用到以下七種策略:

第一,相對優勢,集中資源。找到你處於合作中的角色和位置,將你的相對優勢變成盈利的賣點;第二,邊際利潤遞減或邊際成本遞增;第三,互動預測,圍城闕一。是否零和不重要,先機更重要,你要去預測對方的做法,羅列他能給出的選項,掌握先機;第四,機會成本或或然率;第五,帕累託最優;第六,槓桿借力;第七,邊緣策略,以戰謀和。如果他們不與我們合作,可以適當運用一點辦法,假定我們原本要與A客戶合作,而A的競爭對手是B,我們可以與B進行合作,用以戰謀和的方式與對方達成一定共識。

總而言之,「利害」很容易將我們帶入「輸贏價值」而不是「真正的利益」。在博弈法則裡,我相信與對手儘早建立信任,同理對方,思利及人,保持非獨輸贏的心態,平等、開放地對待對方,才能真正實現共贏的局面。

同時具備博弈和同理心,精準抓住用戶的「心」和「錢包」

郭小言女士,資深創新策略諮詢師,10年用戶洞察與創新管理經驗,前麥當勞中國創新策略負責人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博弈和同理心相互矛盾,其實博弈在消費環境中無處不在,博弈的局中人都希望能夠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企業如此,用戶也亦如此。

1、博弈和同理心,幫助企業持續了解用戶

對企業和用戶來說,互相了解是雙方博弈的持續需求。從博弈角度出發,博弈需要考慮社會學和心理學因素,基於同理心的洞察方法正是為了準確理解局中人的動機和心思;從洞察角度出發,只走心與用戶共情還遠遠不夠,我們最終一定要了解用戶在經濟行為上會採取何種策略。所以,博弈和同理心,是我們開展業務時必須要同時具備的兩種視角。

博弈論視角與用戶研究的內容也有直接關係。博弈論有兩個最大的前提假設:局中人是具有經濟理性的,也是具備策略能力的。因此我們研究用戶時需要非常注重用戶的利益得失,以此來探知他願意為哪些功能性要素做多少支付。同時局中人的應對又離不開社會和心理的因素,所以我們還需要探知他願意為社會關係和心理滿足做多少支付。做到上述兩方面的洞察,已經能夠為你後續的產品和體驗策略提供飽滿的支撐。

2、信息環境變化引發博弈新特點

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關係其實一直變化中,過去也許有很多商家利用信息不對稱輕鬆獲利,但現如今這種格局也在改變。信息對博弈至關重要,當我們的信息環境改變後,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博弈關係就具備了新的特點。

首先,企業儘可能向用戶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將得到獎賞。企業和用戶之間是重複的有懲罰威脅的不完全信息的動態博弈。用戶購物往往具有重複性,但買一次發現吃虧就不會再次購買,即懲罰威脅。而大部分用戶和企業都處於不完全信息狀態下,互猜:「用戶是誰、想要什麼?」以及「企業提供的產品到底是什麼?」企業由於受自己的視角所限,經常意識不到自己還應該向用戶披露什麼信息更有利於對方做出回應。例如有些企業會使用只有自己才懂的術語來形容產品,不給與充分的解釋。所謂「踩雷」,就是用戶在不完全信息的情況下得到了完全不符合預期的東西。

比如,很多中國用戶不喜歡帶果酸口味的咖啡,但由於咖啡館的菜單上對產品不做說明很可能會買到, 這時用戶就會產生惡感。所以,企業應該意識到自己需要再多提供一些信息。很多大企業在這件事情上的無作為,給創新的小企業提供了生存空間,因為小企業更有誠意去展示和披露自己的產品。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從原來的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向完全信息動態均衡推動,也就是說當用戶充分了解了企業的做法,達成了信任,此時他做出的應對更符合企業方的利益。

其次,企業應慎用「鬥雞博弈」。直白來說,就是用一種「你愛買不買」的霸道方式,強行逼迫沒有其他選擇的用戶認慫,具有強烈的威脅性。但用戶和商家之間,強弱都是一時的,你的產品很可能會被其他產品所替代。如果用戶被迫讓步,那麼企業一定要對用戶的讓步做出補償。

比如,「盒馬鮮生」剛開業時,高性價比的大海鮮有很強的吸引力,但購買必須下載APP。雖然它「逼迫」用戶下載了APP,但又用產品的優質優價、APP使用的流暢度和外送的便利性補償了用戶。

再次,企業通過儘量提供信息,推動生態理性,正和局面可以帶來更穩健的消費升級。所謂「物美價廉」依然是一個信息問題。價格低廉需要向用戶解釋低價卻能達到高質量水準的原因;昂貴的服務也要向用戶表明成本體現在何處。消費者已經慢慢具備經濟理性,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和價值觀都在成長,他們更願意為了有價值感的、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買單。如果企業能夠向用戶提供更多優質產品並提供更多信息讓他們了解,那麼中國製造業的高端市場也會逐漸成長起來。

綜上所述,同理心和博弈並不矛盾,在架構用戶洞察的方法時需要有博弈的視角,也需要有同理心。同時,隨著信息環境的變化,有更多企業通過儘可能地為用戶提供信息而從中受益,企業也應該慎用「鬥雞博弈」,推動生態理性,慢慢形成較為穩健的消費升級。

Q&A

1、無論是從博弈的角度還是客戶洞察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同理心如此重要?

張勐:

同理心的重點在於你要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了解其核心利益。一定要從他的思維角度和心理狀態去摸索他是如何看待一個項目的,並通過邏輯分析估推出他的選擇和行為,你可能會發現你們不一定是對立的,這會讓雙方更加容易地達成協議與共識。

郭小言:

如果缺乏同理心,就意味著缺乏敏銳度和服務用戶的精神。同理心對於一個大的組織來說很重要,當中層具有豐富的同理心時,它就會成為一種員工內在的驅動力,促使員工在決策會議中勇敢地站起來代表他所看到的痛點發聲,這樣才能夠幫助一個組織獲得神經末梢的回應。

2、博弈論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張勐:

博弈論在應用過程最重要的有兩點:信息和信任。信息決定了你可以在多大的客觀程度上取信於你的對手、夥伴或團隊。如果你沒有客觀信息來鋪陳,你的故事就是空中樓閣。所以,一定要有相當的透明度,用客觀的數字和信息讓別人願意與你合作。有了信任會更容易獲得信息,更多的信息也會加強彼此信任。

3、做用戶洞察時要注意什麼才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用戶? 

郭小言:

一是要避免陷入辨偽心態。做用戶洞察時你不能認為自己是個警察或偵探,辨偽實際上是一種對抗。二是不要認為自己知道答案。在很多問題上,我們看似已經知道答案了,但還是要規規矩矩地問一次,因為經驗顯示,那些我們原本以為自己知道的答案可能會出乎意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相關焦點

  • 港大ICB客席講師吳大有:組織如何實現自我進化
    Wu Ta Yu,港大ICB客席講師,國內資深創新與組織發展專家在線下開放日活動中,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國內資深創新與組織發展專家吳大有博士以「VUCA時代的組織進化之路」為題,從組織行為學、管理心理學、創新進化型組織等多角度的前沿理論切入、深度剖析,帶領大家共同探尋組織的完善與提升之道。
  • 港大ICB吳雷鈞專欄 | 消費甜點時代來臨
    Bryan 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 圖片來源:https://www.lean-labs.com/blog/brand-positioning-strategy-how-to-find-the-valuable-sweet-spot2016年是筆者加入港大
  • 「2021 轉機與契機」港大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圓滿落幕
    著名財經作家,沃德國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先生從地緣政治、經濟金融、社會民生等多元維度詳解《2021新時局多方博弈》。他認為,面對2021年全球新時局下多方博弈的局面,中國處在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性窗口期。
  • 港大ICB商管e課 「不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未來」9月特輯精彩回顧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程介明教授,港大SEA名譽教授、臺灣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蕭瑞麟教授,港大SEA企業擴張與風險管理課程客席講師、中倫律師事務所高級國際顧問Robert Lewis先生,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潘天佑博士,港大ICB客席講師、臺灣「領導人教練
  • 港大ICB吳雷鈞專欄 | 2020年品類增長黑馬-啤酒
    Bryan 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在12月12日,雙12的日子,我們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參觀了青島啤酒。特別感謝王總,特意安排學員參訪,了解到青島啤酒的企業社會責任和對於品牌的熱愛!
  • ICB 2020秋季開學典禮暨工作坊首次嘗試線上線下混合模式
    上海分會場 -- 賽場如商場,競爭燃激情:互動環節中,現場學員分為6隊,體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旱地冰壺比賽。冰壺運動鬥智、鬥力、鬥技術。要想贏得比賽,運動能力、團隊協作、戰術戰略三者缺一不可。學員戰隊兩兩PK,最後積分前兩名的隊伍展開了冠軍對決賽。在這場蘊含「智慧」的運動中,學員們感受了團隊的力量,1+1大於2!
  • 港大ICB袁啟亮專欄 | 奢侈品、凡爾賽宮與丁真
    Ray Yuen,港大ICB營銷管理系系主任,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平常日子,有人想收到奢侈品作為禮物;疫情新常態下,有人寧願收到口罩甚或是疫苗 (Burberry今年4月就推出了採用抗菌技術 HeiQ Viroblock™ 製成的口罩)。
  • 港大醫學院研究揭示胞外囊泡在肝癌轉移中的新作用 為肝癌早期診斷...
    港大醫學院研究揭示胞外囊泡在肝癌轉移中的新作用 為肝癌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新靶點 2020-09-1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港大ICB Vincent專欄 | 爭勝之路上的沈南鵬和郎平
    Vincent Chang,港大ICB高級課程主任暨首席講師,前香港私募基金財務人員協會董事上期我們談到郎平和沈南鵬對創業團隊的看法,我們這篇繼續探討創業的心路歷程。建基於郎平口中的女排精神精髓是「團隊精神」的這個看法,沈南鵬也分析了他對合伙人文化的親身感受。我們現在站在2021年的開頭,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兩位在各自行業的領頭羊,和我們每一位來說,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年。
  • 價格與價值博弈誰會贏?卡薩帝:用戶決定輸贏
    而在這場價格與價值的博弈中究竟哪一方會獲得勝利,最終是由用戶來定輸贏 。其中,國際高端家電品牌卡薩帝選擇了向右換道。憑藉高品質生活場景,卡薩帝在雙11鏖戰中實現價高量大,更保持住了領先優勢。近半用戶願意高價購買高品質產品《2020品質生活消費洞察報告》顯示,近半用戶願意高價購買高品質產品。
  • 港大-復旦IMBA項目公開課暨2021招生諮詢會,火熱報名中
    12月20日(周日)下午,港大-復旦IMBA項目公開課暨2021招生諮詢會,本年度最後一場,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將攜手重量級嘉賓強勢登場!我們特別邀請了復旦管院市場營銷系助理教授鄒德強老師,帶領大家暢遊「洞察」滿天飛的營銷世界,克服有知幻覺。
  • 數讀港大SEA:2020香港大學SPACE企業研究院新生態
    這一次,港大SEA將用數據視野描繪特質,用學習動機解讀心態,用動人筆觸勾勒神態,嘗試從多個角度,透視中國商業新生態中,這一股生生不息的進取力量。 走過創業艱辛之路,面對體制與市場的博弈,變革轉型,終生學習成為他必須做出的選擇。石磊認為無論業務創新還是企業轉型,都必須具備健康、靈活、協調的組織體系,科學的變革管理能力,充分調動人才勢能,讓視野和知識賦能企業。
  • 艾永亮超級產品:用戶洞察的背後含義,先了解什麼是用戶需求
    艾永亮超級產品:洞察01用戶洞察的作用用戶洞察主要用於收集用戶需求背後的原因,挖掘出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這裡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看數據,而是需要企業走近用戶身邊,另外初次進行用戶洞察需要鎖定核心用戶群體總的來說,用戶洞察一共分為兩大原則:篩選和評估。篩選: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篩選。評估:查看需求真偽,進行排序。如果是比較簡單且不複雜的小需求,可以直接描述出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不是小需求,則不僅需要描述解決什麼問題,還要把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記錄下來。這就是用戶洞察背後的邏輯。
  • 港大經管學院怎麼拿Offer?
    很多意向留學香港的同學都不太敢輕易申請港大,多數是被她的名氣給震懾了。不過,以小編的經驗來看,這真的是個誤區。已經幫助很多背景並不那麼優秀的同學獲取到了港大的offer,很多也因此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驚喜。
  • 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被港大解僱
    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被港大解僱 環球網7月28日消息,據香港「東網」28日報導,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校委會)今天(28日)召開會議,通過即時解僱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香港大學(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的決定
  • 致知力行 自我精進 -- 港大SEA 2020年開學禮暨首課圓滿落幕
    劉寧榮教授表示,在一個挫折也是轉折的時刻,「學習的意義在於,我們需要解開我們的困惑,走出自己的心牆,不要讓我們的憤怒和恐懼鎖定我們的未來」,「在於我們需要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尋找大家可以共享的價值」,「在於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變化中,學會客觀和理性地去分析、認識、和理解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新趨勢,並把握出現的新機會。」
  • 如何基於用戶洞察,設計2B產品的業務架構?
    但如《商業模式新生代》一書所講,「企業在市場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在設計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上卻往往忽略了客戶的觀點。」我們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待產品和我們的商業模式,但也並不是要完全按照用戶的思維來設計商業模式。
  • 港大校務委員會通過決議,開除「非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
    (觀察者網訊)7月28日,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決定解僱「非法佔中」發起人之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這也推翻了港大教務委員會早前建議保留戴耀廷教席的結論。據港媒東網報導,港大校委會當天中午召開會議,以18票支持、2票反對的結果,決定立即解僱戴耀廷,停發薪金和福利。戴耀廷仍可以向港大校監林鄭月娥提出上訴。戴耀廷當天並未出席會議。他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回應,宣稱辭退決定「並非由港大做出」,還叫囂這「標誌香港學術自由的終結」,自己會「以另外的身份繼續法治的研究及教學工作」。
  • 《2020智慧教育行業及用戶洞察報告》發布
    受疫情影響,國內在線教育增長與普及速度加快,2020年上半年投融資總規模同比增長275%;但在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用戶規模迅速回落,存在流失率較高,增長驅動力乏力、課程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國內智慧教育總體發展情況如何,用戶使用在線教育過程中有哪些痛點?在線教育的機會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