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絡水軍滲透政治,大數據專家來解盤

2020-12-15 海峽導報

臺灣民眾黨「立委」、大數據專家高虹安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臺灣的網絡輿論環境被某一群人拿來操作濫用,再加上社會有很重的「從眾」心態,因此影響了真實民意,而以前網絡上攻擊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很多,選後這股勢力好像就轉向打民眾黨主席、臺北市長柯文哲,不過柯文哲「認真做事」的形象也成為某一群人不被謠言撼動的基礎。

高虹安為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大數據專家,曾獲得臺灣產業創新獎之創新菁英獎。2018月5月進入鴻海集團,擔任過鴻海大數據辦公室主任,2019年11月臺灣民眾黨提名高虹安為不分區「立委」,並正式當選。2020「大選」期間,高虹安透過民調及網絡輿情大數據模型分析預測蔡英文贏過韓國瑜18.6%,選舉結果則是18.5%,誤差僅千分之一,因此網友封其為「章魚安」。

至於現在臺灣的網絡輿論環境會不會變成「網絡義和團」?高虹安表示,輿情系統機器人就是在模擬我們每天能接收到的資訊,而輿論確實可能影響到社會安定,如疫情假消息等,再加上臺灣社會有很重的「從眾」心態,像是大家都會去吃排隊的店,或是幾年前搶購雷神巧克力等,因此當水軍一個人的中央廚房想法擴張為成千上萬篇文,就會影響到真實的民意。

高虹安說,網絡這一個工具,被某一群人拿來操作濫用,雖然沒有違法,但其實不合理,不管是水軍灌文、放假消息等,臺灣的網絡輿論環境應該發展技術,把這種做壞事的門檻墊高,很可惜的是現在很少,像是統計發文頻率、傾向、不同IP位置的切換,這都是可以去做的事。  

高虹安說,民眾黨最近在網路上的聲量跟選前有點不一樣,以前網絡上攻擊韓國瑜的很多,選後這股勢力好像就轉向打柯文哲,無論這股勢力是網軍或「義勇軍」,當柯文哲或民眾黨事件出來時,就會一窩蜂反對或討論。最明顯的事情就是「學姊」黃瀞瑩回任北市府副發言人,與前「立委」洪慈庸受「立法院長」遊錫堃僱為「立法院」機要顧問,可以看到兩邊支持與反對的力道差很多,也可以看到背後網絡軍團兵力有多少。

記者問,民眾黨在2020政黨票為11.22%,未來要如何壯大?

高虹安認為,就像是經營一家百貨公司,現在百貨公司裡有柯文哲、「立委」蔡壁如、黃瀞瑩這些品牌,因此有近1成民眾支持,民進黨「立委」高虹安、賴香伶、張其祿、邱臣遠則要開始累積自己的聲量,而民眾黨也需要培養一波發言人體系,因此最近會看到林珍羽、楊寶楨、陳思宇在發聲,這樣民眾就會看到這家百貨公司很多元、很豐富,可以從頭買到腳,讓民眾覺得票投民眾黨會有很多人幫忙做事、發聲,這一票很值得。

來源:中國評論通訊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網絡水軍進化史:網絡水軍的歷史、問題與發展(上)
    自此以後,動用水軍,也開始成為公司、明星製造熱點的常規模式。每當負面新聞出現,指責競爭對手抹黑,也成為公司闢謠的慣常手段,水軍團隊也自此越來越壯大。三、從搜尋引擎看水軍的發展歷程從搜尋引擎的數據來看,也可以發現網絡水軍的此類發展軌跡。
  • 2020臺灣政治人物網絡聲量大比拼 蔡英文第1韓國瑜第2
    2020年臺灣政治人物網絡聲量大比拼 蔡英文第1韓國瑜第2中國臺灣網1月5日訊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年剛結束,國民黨青年部統計去年臺灣政治人物臉譜網貼文心情數,採用大數據分析做排行榜,列出島內政治人物聲量最高的前12強,蔡英文、韓國瑜分居第1、2名,12強的政黨結構為綠
  • 蔡英文「水軍」又出現了?晉升為「專業生產線」
    蔡英文在網際網路上餵養「水軍」已經人人皆知,與此同時,從本次現場抓包的這位參謀身上可以反映出另一個問題:民進黨「黑機關」不僅有蘇貞昌「行政機構」,還包括新媒體傳播小組。在蘇貞昌任職之後,就很擅長用圖文捍衛政策。
  • 網際網路營銷再洗牌,通明傳媒小V與水軍的區別
    社交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各類平臺上每時每刻都匯集了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中由網絡「水軍」所製造的不在少數,使得輿論走向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企業或者個人利用,混淆網際網路用戶視線。隨著網絡環境的更迭,公共輿論平臺開始重新洗牌,通明傳媒等企業創新新媒體整合營銷方式,以「小v」等微型意見領袖,在各種平臺上以定製化的方式滲透傳播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淨化「水軍」帶來的營銷弊病。
  • 俄網絡「水軍」揭秘:遲到或發帖不夠要罰款,懂英語工資更高
    《衛報》稱,這座其貌不揚的建築被證實是俄羅斯「水軍」的總部所在地。每天,上百名被僱傭來的博客主在這裡夜以繼日地工作。在這個帳戶下,「歐洲最美的20個城堡」、「愛錯了人的幾種表現」這類的文章中夾雜著關於烏克蘭政治和暗示俄羅斯反對黨領袖阿列克謝·納瓦爾尼涉嫌腐敗的文章。       每天早上,「水軍」在開始工作前,都會收到關於如何發布政治類文章的指導,而非政治性的帖子則是由個人決定。
  • 「網絡水軍」太猖狂,公安部重拳出擊!1100多個大V帳號被關閉
    ,關閉各類網絡大V帳號1100餘個,涉及被敲詐勒索的企事業單位80餘家。,主要包括網絡公關公司及其僱用的「寫手」和「水軍」。網絡公關公司是「網絡水軍」的幕後老闆,負責接受「客戶」請求,策劃組織網絡炒作、有償刪帖等活動;「寫手」熟悉網民心理,專職撰寫、提供炒作素材;「水軍」是網上炒作活動的具體實施者,以網上有償發帖牟利。  二是上遊人員,即「網絡水軍」業務的需求者,主要包括廣告商、委託人、爆料人。
  • 菲律賓《聯合日報》:臺灣民進黨當局四方式對美國遊說滲透
    菲律賓《聯合日報》20日刊發署名史方哲的文章,揭露臺灣民進黨當局對美國遊說滲透的四種方式。全文如下:美國總統選舉引發臺灣高度關注,也讓民進黨當局透過不同方式對美遊說滲透的做法見諸報端,擺上檯面。梳理多年公開資訊和報導可以發現,民進黨當局對美國國會、智庫滲透承襲了臺灣當局一貫以來的做法,並在中美博弈和民進黨謀「獨」企圖影響下續有發展。遊說集團(Lobbying Group)是美國議會政治中頗有代表性的政治現象。受益集團透過對擁有立法權的參眾兩院的議員進行直接間接遊說,從中獲取政經利益。這種遊說通常結合金錢捐助,甚至形成遊說滲透產業鏈。
  • 僱一次網絡水軍多少錢? 微信「10萬+」爆文3000元就能搞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歌手尚雯婕近日發布微博,坦誠經紀團隊存在通過購買「網絡水軍」來提升流量的行為。經濟之聲調查發現,「網絡水軍」地下產業鏈在屢次被曝光後依舊活躍,AI「水軍」甚至已經上崗。
  • 社交群組成商業水軍隱蔽聚集地,專家:「社會性死亡」成作惡工具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周琦 | 杭州報導「水軍」,這個古代的兵種,如今有了越來越多的延伸演繹。作為企業營銷、產品推廣、文娛運營的常見手段,網絡水軍已為大眾所熟知,而另一種商業水軍,則隱藏在水面之下,肆意擾亂營商環境。
  •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臺灣專家:島內政治生態複雜 2019年臺海形勢充滿變數 原標題: 過去一年,民進黨當局的各項政策不得民心,蔡英文更是在兩岸關係上大開倒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更大力度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謀利造福。
  • 「五眼」國家媒體編造「中共滲透」,專家批:極其惡劣、非常陰險!
    【環球時報駐外特約記者 辛斌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魏輝 柳玉鵬】一份據稱包含195萬中共黨員個人信息的數據資料,西方反華政治勢力得到後如獲至寶,將其推銷給所謂的網絡專家和西方媒體進行「研究」,調查得出這些普通黨員中有人在西方留過學,有的在英美等外資企業或者駐華使領館等外國機構中工作,隨後經過英澳美等國媒體和部分反華政客的包裝、加料,變成了一道中共黨員「大規模滲透
  • ——臺灣大選不可忽視的網絡新媒體因素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新媒體成為臺灣社會運用程度極高的媒介之一,島內民主政治生態也進入全新時期。目前臺灣有1900萬Facebook用戶,830萬Instagram用戶。新媒體的普及使民眾對選舉的參與度空前提升。今年臺灣大選,網絡新媒體深度介入選舉,成為影響臺灣大選的重要因素。
  • 臺灣到底安不安全?不是政治人物說了算
    從內容來看,民進黨在研討會中,依然不脫「甩鍋馬當局」的慣例,把臺灣現今的不安全,歸咎於馬時期的「親中」政策,稱「讓中國(大陸)全面滲透臺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以及防務軍心動搖,還強調現今的蔡當局,只是在『力挽狂瀾』」。
  • 臺灣10大政治網紅排名出爐 韓國瑜進榜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臺灣政治人物近幾年有變化嗎?近年「政治網紅化」成為話題,從2018到2020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許多候選人通過網絡直播直接與選民接觸,製造互動。「網紅政治化」也是值得討論的現象,那誰才是政治網紅界的第一把交椅呢?據「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與『立法委員』選舉選後全臺性面訪案」調查,網紅「館長」陳之漢高居榜首。
  • 被娛樂化的臺灣「政治網紅學」何以甚囂塵上?
    新黨青年成員蘇恆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政治網紅」大行其道,實質是臺灣政治的一種怪相。個個是「演員」 臺灣政壇掀直播熱蘇恆表示,臺灣近兩次「大選」中突然出現了「政治網紅」這樣一個角色,之前自稱「政治素人」的他們如今在網絡上侃侃而談,談他們對臺灣政治及政治人物的看法。
  • 專家 李博解盤:利記來料勝率回正軌
    長期關注李博解盤的彩民應該知道,筆者曾在博彩公司利記(SBOBET)工作六年多,現在仍和以前利記的同事保持密切聯繫,利記來料是我以前關係最好的同事私下發給我的
  • 臺海觀瀾|關閉中天電視,蔡英文增加了臺灣集體誤判的風險
    昨天,蔡英文當局「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全票否決中天新聞臺更換牌照,這標誌著中天新聞臺自今年12月11日起,將從臺灣地區有線電視52臺消失。對此,《中國時報》在上述社論中指出:「這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裁定,一次明目張胆的政治判決,他們儼然帶著劊子手行刑後的獰笑宣告:臺灣一言堂的時代來臨!」
  • 又一鐵證,從大數據看臺灣網民如何攻擊譚德塞
    針對譚德塞被攻擊一事,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於強表示,他們通過對於臺灣最大的網絡論壇PTT的主版塊Gossiping進行了全文數據抓取,然後按照譚德塞、世衛組織(WHO)、總幹事(秘書長、幹事長)的關鍵詞對數據進行了清洗提取,最終發現,臺灣網絡上對於譚德塞的談論是從1月27日開始的,截止4月12日,譚德塞的總聲量是79120。
  • 網絡水軍或將浮出水面?蔡英文再次伸出黑手,企圖拿下新部門
    文丨梁延 審丨暗藍蔡英文曾宣布將會設立一個可以橫跨信息、資訊安全、電信、網絡及傳播五大領域的數字發展部門。如果蔡英文的這項計劃實施下去,「通訊傳播委員會」將發生兩個變化,一是涉及範圍廣泛,權利會變大。二是將不再是獨立機構,可能會受到民進黨當局的管理。不難想像,曾經的獨立機關不再獨立是民進黨當局想要操控的又一領域,若是該部門被控制的話,是否可以說,蔡英文的水軍將浮出水面?
  • 清軍渡海攻臺灣,曾三次被「神風」擊退,第四次鄭氏水軍傻等奇蹟
    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7月澎湖海戰爆發,名將施琅率清朝水師大敗臺灣鄭氏水軍,最終逼迫鄭氏政權投降,從而宣告臺灣全島被納入清朝的版圖。但是,澎湖海戰卻存在著一個歷史謎團。施琅三次渡海攻臺,均被暴風擊垮鄭氏水軍將戰爭勝利寄託於大自然現象,看上去十分可笑,但卻有著非常現實的依據——清朝水師此前曾三次渡海攻打臺灣,均在臺灣海峽內被大風擊垮,幾乎完全重演了當年元朝水軍攻打日本失敗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