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娛樂化的臺灣「政治網紅學」何以甚囂塵上?

2020-12-23 央廣網

你好臺灣網9月5日消息 臺灣政治網紅「館長」當街被槍擊一事這兩天在島內不斷被熱炒,「網紅」一詞也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不僅有「網紅」頻頻發聲,臺灣政治人物也紛紛跑去慰問,蹭「網紅」熱度。臺灣政治人物為何熱衷上搭「網紅」快車?「政治網紅」文化在島內政治生態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新黨青年成員蘇恆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政治網紅」大行其道,實質是臺灣政治的一種怪相。

個個是「演員」 臺灣政壇掀直播熱

蘇恆表示,臺灣近兩次「大選」中突然出現了「政治網紅」這樣一個角色,之前自稱「政治素人」的他們如今在網絡上侃侃而談,談他們對臺灣政治及政治人物的看法。蘇恆強調,政治和「網紅」的相互加持是能最快吸引眼球的方式,也是最快拉高流量的方式。一旦「政治網紅」們發表稍微激進一點的觀點,流量瞬間就會被刺激上升。也許本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明」突然間就會變成世人皆知的「超級網紅」。正因為這樣,很多「網紅」們乾脆放棄了原有在直播間裡賣命帶貨的路線,直接變身「政治網紅」,這樣既不需要投資很多設備,也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術去練習,很快就能夠吸引眼球和流量,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臺灣「政治網紅」越來越多,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的原因。

凡事皆是雙刃劍 臺灣「政治網紅」能走多遠?

當前,臺灣「網紅政治學」當道,不少政治人物熱衷直播積累網絡聲量。在蘇恆看來,不論是2018年的地方選舉還是2020「大選」,一時間,臺灣政治人物似乎人人都成了「網紅」,最大的原因是臺灣很多年輕人很推崇「網紅」,而這恰恰是最快、最直接接觸年輕人的方式。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當初韓國瑜和「館長」搭檔的直播節目,非但沒有給韓國瑜的形象加分,甚至有些扣分效應。這也就再次印證了「網紅政治」是把雙刃劍的說法。配合得好可以送你上天堂;而配合的不好,效果會大打折扣。

蘇恆表示,很多人會猜測,屏幕上的那些「網紅」真的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嗎?其實並沒有。網絡發達的今天,很多資料可以輕鬆找到,關鍵是這些「網紅」未必有能力去爭辯這些資料的正確性,所以經常會講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但是我們不得不肯定這些「網紅」們的表演功力,他們不是跟你慢慢的講道理,而是用非常激烈的方式及肢體語言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衝擊感和即視感。所以他們講的那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也會被多少影響人們。

蘇恆強調,目前臺灣「網紅」們所扮演的角色,仍以敲邊鼓、帶風向的形態為主,並非有其真正的「理念」。縱觀臺灣整個政治狀態,基於李登輝這30年來對臺灣課綱的整改,再加上民進黨對媒體的「塑造」,造成臺灣目前只剩下一種「聲音」,也只能容許一種「聲音」存在的怪相。這種局面對「網紅」們來說就太好操作了,他們只要跟著這種聲音走,大家就喜歡聽。

臺灣「政治網紅」大行其道,政治娛樂化何時休?

蘇恆表示,臺灣的「政治網紅」大行其道,成為臺灣政治的扣分項。比如我們在討論「網紅現象」對臺灣政治的影響這一話題時,大家理性的討論有正有負,這是一件非常正面的事情。而對於「網紅「來說,就只是一個單向的輸出問題,他們的觀點一旦傳出,我們沒有討論對錯的空間,只能聽到和接受這個聲音。甚至一些政治人物,他們在沒有辦法做到引領潮流和引領民意時,有時就會隱藏自己原有的理念和觀點,這樣就造成了臺灣的政治越來越走極端路線的局面。

蘇恆最後強調,我們目前沒有更多的數據去證明「政治網紅」現象對臺灣的前途和未來的影響。但很多政治人物卻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越是民眾只看表面問題,不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留給他們伸展的空間就越多。試問,如果這樣的狀況一直延續下去,對臺灣的前途和未來會有正面影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記者:程莎莎 編輯:李覲如、陳靜)

相關焦點

  • 臺灣「政治網紅」大行其道,箇中原因蘇恆為你解析
    疫情之後,大陸網紅忙著直播帶貨,為恢復社會經濟出力,體現出「網紅」是有社會責任感的。那麼臺灣「網紅」都在做什麼呢?與島內「政治人物」一起做直播!近幾年,臺灣「政治網紅」大行其道,「政治網紅學」甚囂塵上,箇中原因,請看新黨青年蘇恆為你解析。
  • 臺灣網紅報告|網紅?還是政治宣傳?
    臺灣網紅報告(一)|臺灣網紅政治已打敗樁腳政治臺灣網紅報告(二)|網紅?    但更要令人深思的是,臺灣政治娛樂化又達到一個更變幻莫測的境界。以前只是上電視臺的政論節目,久而久之,電視臺鮮明的藍綠政治傾向,已無法吸引年輕且理性中間選民的支持與收看;如今則在「網紅」與「娛樂效果」的糖衣包裝下,政治脫口秀節目一點一滴的浸透民眾的政治支持傾向,誘導不知情者 「喜歡及支持」或「討厭及反對」特定政黨的候選人。
  • 臺灣政治「娛樂化」,民進黨真當在演「真人秀」?
    最近這兩天民進黨政客高嘉瑜喜提臺灣各大媒體熱搜,成為輿論中心的焦點人物。儘管事情的起因並不太「雅觀」,但足以「成就」高嘉瑜在任期間的政績了。引發這次打架事件和輿論風暴的關鍵詞無疑和美國有關,此前關於進口含有瘦肉精的美豬一事在島內鬧的沸沸揚揚,甚至臺灣地區「衛生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在節目中公然宣稱「進口美豬瘦肉精含量低,吃幾輩子都沒有問題」,而民進黨也利用綠媒的宣傳和在島內的執政標籤,封口所有衛生部門、食品部門以及公立醫院關於瘦肉精美豬不好的言論。
  • 臺灣網紅政治已打敗樁腳政治
    任我行(特約評論人)不出意料之外的,民進黨「罷韓」成功了,各界除了檯面上的藍綠之爭的此消彼長,更凸顯一個臺灣近來的政治現象,「樁腳政治」幾乎全軍覆沒,取而代之的是新世代的「網紅政治」。回顧國民黨這個百年政黨,上個世紀在臺灣維繫政治能量的手法,總是脫離不了地方民代、農會、漁會等「樁腳政治」,路數陳舊而老套,面對新媒體網軍迅速崛起,藍營可謂束手無策,即便經過2020年大選敗仗,迄今仍拿不出相樣的對策,如今兵敗如山倒的頹勢,網絡上政治聲量的一直扭轉不過來。
  • 高淮生:《港臺及海外紅學學案》
    王蒙倡導作家學者化,可以理解為「作家之文」與「學者之學」兼善,這種倡導乃基於現代社會日益形成的作家與學者截然分離之弊,顯而易見,這種截然分離之弊大不利於文學之研究。張愛玲的紅學代表著作即《紅樓夢魘》,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紅樓夢》的成書問題,旨在闡明《紅樓夢》「是創作不是自傳」的紅學主張,這是對新紅學「自傳說」的辨正。
  • 唐永紅:「去中國化」導致臺灣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蔡英文上任以來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近一段時間,「去中國化」小動作又花樣翻新。諸如逼迫「華航」更名、臺灣「護照」為提升所謂「臺灣辨識度」而放大「TAIWAN」字樣、篡改歷史教科書、禁止發行大陸兒童繪文《等爸爸回家》,甚至還傳出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及改名。
  • 臺灣網紅「萬花筒」|迄今唯一成功踏上政治路的網紅呱吉-邱威傑
    臺灣網紅「萬花筒」|最飆捍的政治網紅-館長臺灣網紅千百種,但迄今唯一成功踏上政治路的,只有呱吉-邱威傑,他在2018年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第13屆臺北市議員松山信義選區選舉,最後並順利當選,成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踏入政壇的臺灣
  • 臺灣教育界人士:「去中國化」教科書淪為民進黨的「政治宣傳品」
    新華社臺北10月2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24日在臺北舉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與會教育界人士直斥,根據民進黨當局主導新課綱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大肆宣揚「臺獨史觀」,完全淪為「政治宣傳品」。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
  • 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莫道浮雲終蔽日——臺灣「大選」結果當何以看待新華社記者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結果11日晚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得以連任。究竟當如何看待臺灣地區的這次選舉,又如何評估下步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臺灣地區實行西式民主選舉,若憑執政表現的優勢贏得選戰,自無可厚非,但蔡英文和民進黨施政乏善可陳,政策荒腔走板,令社會撕裂、民生凋敝、民主倒退,引發爭議不斷、民怨不息。為轉移社會批判焦點,其恣意動用執政資源,全力開動黨政軍機器撈取選票。
  • 紅學還好理解,杜詩學是什麼鬼?
    上個世紀末,紅學研究成為一時風靡的研究活動。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它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五四運動前後,王國維、胡適、俞平伯等人引進西方現代學術範式研究《紅樓夢》,紅學作為一門嚴肅學問自此正式步入學術之林,被稱為新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並稱20世紀三大顯學。
  • 臺灣網紅「萬花筒」|脫口秀主持人蛻變而生的網紅——博恩
    其中,《博恩夜夜秀》是薩泰爾娛樂製作的臺灣脫口秀,製作人謝政豪、主持人曾博恩和所屬團隊製作的節目,其商業模式採取分段觀看兩頭賺營收,除了售票開放現場觀眾親臨棚內錄像,之後在放在網絡上播放,賺平臺流量分潤。此外,節目以美式脫口秀的形式呈現,也是臺灣第一個開放網絡募資的脫口秀節目。節目主題環繞在臺灣觀眾高度關心的政治議題、社會議題。
  • 臺灣網紅「萬花筒」|脫口秀主持人蛻變而生的網紅-博恩
    其中,《博恩夜夜秀》是薩泰爾娛樂製作的臺灣脫口秀,製作人謝政豪、主持人曾博恩和所屬團隊製作的節目,其商業模式採取分段觀看兩頭賺營收,除了售票開放現場觀眾親臨棚內錄像,之後在放在網絡上播放,賺平臺流量分潤。此外,節目以美式脫口秀的形式呈現,也是臺灣第一個開放網絡募資的脫口秀節目。節目主題環繞在臺灣觀眾高度關心的政治議題、社會議題。
  • 臺灣網紅「萬花筒」|脫口秀主持人蛻變而生的網紅--博恩
    其中,《博恩夜夜秀》是薩泰爾娛樂製作的臺灣脫口秀,製作人謝政豪、主持人曾博恩和所屬團隊製作的節目,其商業模式採取分段觀看兩頭賺營收,除了售票開放現場觀眾親臨棚內錄像,之後在放在網絡上播放,賺平臺流量分潤。此外,節目以美式脫口秀的形式呈現,也是臺灣第一個開放網絡募資的脫口秀節目。節目主題環繞在臺灣觀眾高度關心的政治議題、社會議題。
  • 紅學大師質疑"鐵齒銅牙":紀曉嵐不過是幫閒文人
    著名學者、紅學大師李希凡本周接受了本報專訪,他對《鐵齒銅牙紀曉嵐》表示了不滿。  李希凡認為,內地的電視劇受香港戲說風的影響,現在也開始編造起歷史。《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一會兒讓劉墉與和王申相鬥;一會兒將紀曉嵐與和王申攪在一起,事實上他們三人雖然同朝,但所處年代都要相差二三十年。歷史上的紀曉嵐聰明有文採,過目能誦,是一名極有才華的文人。
  • 臺灣孔子後裔:蔡為政治利益推行「去中國化」令人憂慮
    孔子第74代孫、臺灣「中華孔子後裔儒學促進會」理事長孔繁晉接受採訪表示,過去這三年,他看到民進黨基於政治利益跟意識形態,推行一系列「去中國化」、「去孔化」政策,令他感到憂慮。孔繁晉指出,不只是教育,還包括文化、祭祀,落差都非常、非常大。過去每年九月,中樞祭孔都是臺當局領導人率「五院院長」參與,蔡英文執政三年都沒出席祭孔活動,只有臺北市長出席。
  • 吳宓與20世紀紅學
    在眾多的紅學研究者中,吳宓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既是學者、詩人,又是翻譯家和教育家,還曾長期主持《學衡》雜誌和《大公報·文學副刊》的編輯業務。精通中、西古典文學,雖以西洋文學為專業,但在文化上又持鮮明的民族立場。他不但喜讀《紅樓夢》,研究《紅樓夢》,還到處舉辦演講,傳播紅學。但由於所持的文化保守立場,20世紀50年代後,他的命運由盛轉衰,紅學講座次數銳減至寥寥數場,也未再有文章公開發表。
  • 政治網紅化,「政府」小編化,社會民粹化,臺灣將何去何從?
    首先,小編們領的是「行政院」的薪資,「立法院」依法監督「行政院」,小編們居然違反行政中立作梗圖,用公家資源、納稅人的錢給網軍提供「子彈」攻擊「立委」與媒體。其次,這次是被媒體當場抓包,小編們竟然膽大包天到公然在議場「作業連線」,試問暗中運作時豈不更無法無天?
  • 臺灣網紅「萬花筒」:最飆捍的政治網紅-館長
    2020年8月28日,當天有兩大新聞震撼臺灣新聞圈,除了當天下午蔡英文宣布2021年元旦起,全面開放帶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及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豬牛解禁的政治風暴,迄今仍餘波蕩漾;另一則是當天凌晨2時左右,「親綠」網紅——「館長」陳之漢在自家開設位在新北市林口區的成吉思汗健身房前,遭人埋伏近距離開了三槍倒地。
  • 臺報:仇中媚日是臺灣政治墮落的主因
    臺報:仇中媚日是臺灣政治墮落的主因 2015-08-10 10:12:16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 名人娛樂化 小心娛樂至死
    一 、勝算者:歐巴馬   歐巴馬絕對算是名人娛樂化當中最成功的典範,有什麼比把自己娛樂成美國總統更成功的了?   和娛樂圈大腕打得如火如荼、頻頻出現在各大娛樂訪談節目、善用各種社交網絡為自己包裝……總之歐巴馬團隊對他的包裝是成功的,人們看到了堂堂一國總統仿佛明星一般被媒體追逐。   從參選初始就是「媒體寵兒」的他,身上確實擁有那些吸引眼球的特質,他的政治主張、不凡的經歷、甚至非洲裔的身份……善於運用新媒體手段的他一點也沒有辜負新一代「美國偶像」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