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人民醫院「病毒獵手」團隊:實驗室就是我們的「戰場」

2020-12-14 光明網

  7月11日下午18時17分,支援北京抗疫21天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8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團隊,乘坐G69次高鐵抵達武漢,凱旋。

  從今年1月至今,李豔教授帶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團隊,和新冠病毒短兵相接。他們把實驗室當戰場,一次次與病毒「親密接觸」,鏖戰武漢本土,馳援白山黑水,守衛京畿平安,打遍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各大「主戰場」。

  聞令馳援再出發

  6月19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緊急「戰疫令」再度傳來——迅速徵調一支20人左右的核酸檢測隊伍,支援北京。

  對於這道「戰疫令」,科主任李豔此前已有心理準備。6月11日以來,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疫情日趨緊張。6月17日,一直關注北京疫情的李豔受上級指派,通過網絡視頻培訓方式,為北京同仁做了《快速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效率》的專題培訓。

  在武漢抗疫的4個月裡,李豔帶領的這支團隊,歷經戰火考驗,早已錘鍊出超凡的「獵毒」能力。今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如何檢測、確認病毒尚屬未知。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尤其是分子診斷水平處於全國檢驗界領先地位李豔和團隊,每天前往最早收治不明原因肺炎的武漢金銀潭醫院,採集分析病毒樣本。他們最終確認的核酸檢測法,被寫入國家衛健委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1月20日,李豔帶著團隊緊急聯繫試劑盒生產廠家採購試劑。21日凌晨接到試劑後迅速開展試劑的性能評價,在全國醫院中最早開始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截止目前,李豔帶領團隊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驗量近20萬例居全國醫院之首。隨著武漢疫情的好轉,李豔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調派,先後對黑龍江、吉林兩地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網絡培訓,並在5月赴吉林10天實地指導當地開展疫情防控。

  國有難,召必應,戰必勝。李豔帶頭應戰,一支強悍的核酸檢測醫療隊迅速組建起來。18名隊員專業涵蓋醫學檢驗、分子檢驗、病原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其中高級職稱5人,博士7人,碩士5人。所有人具有PCR檢驗資格,均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三四個月。

  6月20日下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助理沈滌非和檢驗科分子病原實驗室組長汪明帶領的首批15人醫療隊,攜4臺螢光定量PCR儀、7臺全自動核酸提取儀、1臺滅活孵箱,及4千人份核酸提取及檢測試劑、1萬份(套)配套耗材和大量防護物資共計50箱物資,搭乘高鐵火速抵達北京。

  展現抗疫的「武漢速度」

  6月23日18點30分,隨著首批236份樣本送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接管的北京醫院藥學部P2實驗室開始檢測,湖北醫療隊抵京後首次核酸檢測任務順利開展。

  48小時內,汪明帶著團隊就將一個本不具備能力和資質的實驗室,成功改造為可以做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在接到標本的4小時內,即出具檢驗結果——短時間內,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核酸檢測醫療隊向北京同行完美展現了抗疫的「武漢速度」。

  「出發時我們考慮周全,儘量帶齊各類儀器設備和耗材,就是要跟新冠病毒搶時間,為北京疫情防控早做貢獻。」22日晚抵京後隨即投入工作的李豔表示。

  在北京醫院全力配合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48小時內完成實驗室內部改造、設備安裝與調試、流程優化等工作,21日上午實驗團隊完成內部評估,預實驗並取得滿意結果,22日晚上接受北京市臨檢中心組織的基因擴增實驗室專家現場(遠程)評審,23日中午完成中心組織的盲樣檢測,下午正式啟動第一批北京市臨床樣本檢測。

  李豔介紹,在實驗室流程再造中充分借鑑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武漢經驗」,出發前醫療隊都製作好了全套院感控制流程的標識。實驗室在改造中,按照生物安全和核酸擴增實驗室要求布局,汙染區和清潔區路線清晰,有效保證生物安全,避免交叉汙染,最大限度地確保檢測工作人員的安全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檢測能力從1500到10000

  在李豔帶領的團隊抵達前,北京醫院單日核酸檢測能力在1500人次左右。對應北京市「加快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願檢盡檢」的要求,遠遠不夠。

  為儘快提升檢測能力,李豔向武漢求助:醫院緊急採購2套核酸檢測設備發送到北京。6月25日,兩套設備安裝完成後,這個P2實驗室單日核酸檢測能力達到4000人份。同時經過不斷的設備配置和流程優化,北京醫院的檢測能力提升到6000人次,單日最大檢測量達到1萬餘人次。

  而經過科研團隊的持續科研攻關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病毒獵手」團隊已能做到13分鐘快速提取核酸,高質量PCR擴增確保檢測質量,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間從6小時縮短至3小時。這一套快速檢測技術和管理經驗,也被完美複製到北京醫院。

  在支援北京的日子裡,來自武漢的「病毒獵手」們每天戴著雙層乳膠手套、N95口罩、防護鏡、一次性鞋套、連體防護服、隔離衣等,重複著「標本核收、生物安全櫃內進行核酸提取、準備試劑、通過螢光定量PCR儀進行基因擴增、實驗數據審核、發布報告」等工作流程。一整套檢測完成,隊員們全身又悶又熱。

  「我們的隊員沒有任何抱怨。武漢抗疫期間,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支援武漢。這是我們回報恩情的方式。我們幸不辱命,圓滿完成任務。」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助理沈滌非表示,醫療隊抵京後即成立臨時黨支部,帶領隊員們勇挑重擔,圓滿完成支援任務。

  和病毒短兵相接,把實驗室當戰場,用武漢經驗提高檢測速度、保障檢測質量,跑贏疫情——面對新冠疫情,李豔帶領的這支病毒獵手團隊踐行著自己的諾言:「一生所學,盡付現在!」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夏靜、張銳 通訊員 杜巍巍、楊岑)

[ 責編:張倩 ]

相關焦點

  • 40天,檢測新冠病毒標本25623人次——防疫戰線上的「病毒獵手」
    他們,是離病毒最近的人——面對危險的新冠病毒陽性患者的標本,迎難而上,與這些特殊的「敵人」硬碰硬。他們,又是最聰明的「病毒獵手」——在正面狙擊病毒的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武器」,讓狡猾的新冠病毒無處遁形。他們,就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團隊。
  • 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日前投入使用
    【桂林晚報訊】(記者曾龍暉)日前,陽朔縣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接受自治區專家組現場認證驗收,獲得專家組一致認可,順利通過驗收並開始投入使用。至此,桂林全市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機構已達22家,實現縣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全覆蓋。
  • 美國「病毒獵手」竟被感染:與鍾南山相交17年、兩次幫中國,他值得我們感謝
    根據後來華人學者趙鳳嫻的回憶:「利普金教授是當場就答應的,他也馬上就準備好的,就像一個戰士衝向戰場一樣。」在答應邀請後,他說服了同事託馬斯·布萊士一同飛往北京。由於他巨大的奉獻,被國內讚譽為「中國人民的英雄」。
  • 今晚一起來武大「追星」
    以逆行書寫醫者仁心冷靜沉著她以將帥之姿指揮抗疫戰場以責任盡顯武大擔當懸壺濟世她引領團隊將前沿成果寫進抗疫「中國方案」為全球貢獻珞珈智慧藍柯,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副院長。「珞珈抗疫·十大先鋒人物」獲得者。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
  •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團隊赴省人民醫院考察交流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黃亞聰、張晗笑報導:2020年8月21日,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負責人周榮教授率專家團隊赴江西省人民醫院考察交流。雙方在紅谷灘院區展開交流座談,會議由副院長王曉華主持,他對專家團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希望依託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產學研基地的高端平臺,通過開展項目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省人民醫院的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力以赴做好核酸檢測篩查工作
    全體隊員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哪裡都是戰場,我們多做一份核酸檢測,就是在為首都防疫工作作貢獻,熱點累點沒什麼。」這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支援核酸檢測醫護團隊的心聲。酷暑中 核酸採樣是這樣完成的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門診樓東南側總是引人注目。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舉辦國際連線 助力海外抗疫
    受外交部和湖北省衛健委指派,武大人民醫院承擔本次與義大利西西里大區和愛爾蘭分享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治療和疫情防控經驗的任務。參會專家 劉瑜 攝下午3時至4時20分,第一場視頻研討會期間,武大人民醫院急診科兼重症醫學科主任魏捷教授、中醫科主任宋恩峰教授等圍繞新冠肺炎疫情的診療和防控方法,與義大利西西里大區相關負責人、專家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這也是武大人民醫院中醫專家首次應邀參加國際視頻研討會。
  • 英雄返渝·記憶⑥|與病毒賽跑 他和團隊在實驗室鮮為人知的40個晝夜
    下飛機後,黃愛龍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個人的榮譽不值一提,這是團隊的結晶,也是團隊共同努力攻關的成績。疫情期間,他最難忘的,就是在實驗室與病毒賽跑的40個晝夜,這也是鮮為人知的40天。1月21日 他們作出一個重要決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重醫系統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迅速派出醫療隊赴鄂支援,而另一群人的戰場,卻在鮮為人知的實驗室裡。他們的戰「疫」,也早已打響。2020年1月21日,重慶出現首個確診病例。
  • 達川區人民醫院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了!
    達川區人民醫院PCR實驗室已建成投入使用近日,達川區人民醫院由3樓原輸血科改建成的PCR實驗室已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這標誌著該院已經完全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可以及時地篩查出有疑似症狀的病人,為全區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
  • 美國病毒獵手確診新冠肺炎
    央視於當地時間3月24日確認,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傳染病學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John Snow講席教授、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維爾特·伊恩·利普金(Walter Ian Lipkin)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他目前僅有發燒、咳嗽及低燒等輕症現象。
  • 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連發新作!
    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的藥物仍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迫切需求。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實驗室)長期聚焦病毒學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在本次新冠疫情期間,組織成立攻關團隊,開展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
  • 科技戰疫:廣東「病毒獵手」揭開新冠病毒神秘面紗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月20日,廣東緊急組織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海關技術中心、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6家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向國家衛生健康委申報新冠病毒實驗活動資格,之後順利獲批,為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硬核」技術支撐。
  •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5:07 來源:中新網湖北 武大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馬芙蓉 楊岑)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帕金森病多學科診療中心」17日揭牌成立,該中心集結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精神衛生中心、麻醉科、PET中心、影像科、康復科等7大學科醫療資源,將實現對帕金森病的系統診療與全程管理。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家緊急赴疆指導核酸檢測工作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處副處長、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助理饒慧瑛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作為專家督導組成員,7月18日一早乘坐航班奔赴烏魯木齊指導當地核酸檢測工作。饒慧瑛赴烏魯木齊指導當地核酸檢測工作接到任務,饒慧瑛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安排好門診、研究所、核酸檢測實驗室和科研處的各項工作,簡單收拾了行李,隨時做好出發準備。兩個寶貝得知媽媽要出差,依依不捨。大兒子叮囑媽媽道:「媽媽你要照顧好自己,我們也會照顧好我們自己的。」
  • 其他國家頂尖病毒實驗室什麼樣,如何保障安全?我們帶你一探究竟
    所有人都期盼著,他們能早日研發出疫苗,而實驗室便是他們的「戰場」。這樣的「戰場」在大部分人看來非常神秘,生物安全級別最高的P4實驗室更是如此。有資料顯示,世界現共有約50所正在運行或在建的P4實驗室,分布在約20個國家。P4實驗室守護著人類健康與安全,但其從事的高風險研究也時常令它陷入生物安全等問題的非議中,武漢P4實驗室此次便被捲入輿論中心。其他國家頂尖的病毒實驗室究竟什麼樣,它們如何保障安全?
  • 市第六人民醫院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應急演練
    12月8日,市第六人民醫院在住院樓南側「德陽市PCR方艙實驗室」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應急演練。演練以德陽市某小區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例, 在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安排下,迅速對50位密切接觸者及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實施新冠病毒標本採樣、核酸檢測為背景。現場通過情景模擬個人防護、封鎖通道、體溫檢測、信息採集、核酸採樣、樣本收集轉運、實驗室檢測、醫療廢物處理及環境消殺等九個環節進行。
  • 昨夜,在武大看到勇氣、愛與希望!
    1980級校友蹇宏是武大校友企業家聯誼會秘書長從1月20日接到防控通知起便奔波在抗疫一線發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武大校友先後為武大留校的3000多名學生以及武大中南醫院和武大人民醫院籌集了大量抗疫物資1980級校友喻杉是武大北京校友會的執行會長疫情之下,她和團隊第一時間起來募捐善款、籌集醫療物資所籌善款高達一千多萬
  • 從測繪、水資源與水電、病毒學、雜交水稻4個國字號實驗室看武大
    武大正大門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簡稱「武大」,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後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武昌師範大學、(聯合)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於2004年11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立項,2005年3月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
  • 鍾南山親自為27家醫院授牌,東莞市人民醫院有份
    據悉,為進一步提高東莞市應對重大呼吸道傳染病的能力,東莞市人民醫院已成功引進鍾南山院士團隊,成立了「東莞市呼吸和重症醫學研究所」,集中醫院優勢學科、優勢人才,全方位提升疫情防控、臨床救治、科研攻關、及人才培養能力。
  • 武大中南醫院醫生:不當犧牲英雄,但也絕不當逃兵
    防控前線|武大中南醫院夏劍:不當犧牲英雄,但也絕不當逃兵  澎湃新聞記者 鄧雅菲  武大中南醫院急症隔離病房醫護人員搶救患者。夏劍向澎湃新聞回憶,最開始,他是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參與救治,負責疫情前期的技術支持,「因為我們團隊是湖北省急危重症移動ECMO支持中心,所以我主要是提供移動心肺儀(ECMO)技術支持,我們負責通過體外膜肺技術參與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目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用移動心肺儀(ECMO)成功已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屬全省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