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我們比鄰,本應是睦鄰友好的鄰邦,因為其佛教最終是在中國發揚光大。
但是二戰之後的印度,剛從被殖民的地位中解脫出來之後,就開始了其擴張之路,曾經將佛教傳到中國來的印度,將珍貴的佛指舍利贈送給唐朝的印度,本應該是普度眾生的印度,為何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古印度和現在的印度不是一個印度
別看歷史書上說的四大文明古國中有印度,但那是古印度,而不是今天的印度,他們的歷史是斷層的,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印度的歷史吧。
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北部誕生了印度河文明,這個文明主要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內。
遺憾的是,這個文明沒有維持多久,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從印度西北面的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徵服了當地的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他們確立了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公元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之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再往後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
直到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
1757年以後,印度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又成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所以,今天的印度和歷史上的印度早已經不是一個國家,歷史上的印度被稱為天竺,而今天被稱為印度是英語發音,也就是它們並不是沿用自己古老的叫法,因為他們現在跟過去的祖先不是一脈相承,所以叫什麼其實無所謂。
實際上,印度其實算不上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在今天的印度半島範圍內,過去的印度是分裂的,它其實是由很多邦組成的,而這些邦之間並沒有實現統一。
歷史上曾經比較有名的孔雀王朝其實也只是印度北部的一部分統一,而不是像今天這樣包含整個印度半島。今天的印度之所以成為印度半島的統治者,其實是英國幫他們完成了統一,不過當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興起之後,沒落的英國再也無法保持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繁榮,它無力守住海外殖民地,於是在退出印度之前,為印度留下了蒙巴頓方案。
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這也就是今天印巴衝突的來源。
在地理位置上,巴基斯坦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分別位於印度的東北和西北。而印度這個曾經被英國殖民者奴役的國家,在取得民族獨立之後,沒有成為一個和平的國家,卻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侵略血統。
在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印度吞併了東部的巴基斯坦和錫金國,成為了二戰之後領土擴張最多的國家。
印度仗著自己的強大,欺負周邊弱小的鄰國,這個邏輯沒毛病,但是為什麼敢來惹中國呢?
這個問題屬於歷史問題,追根溯源要說到二戰結束之後。
簡單說來,當邪惡的軸心國被打敗之後,人類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又會重新形成敵對勢力。
西方資本主義向來敵視社會主義,因為兩者的本質完全不同,資本主義保護少數人的利益,而社會主義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兩者本身是水火不相容的。當時以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
從地理上來說,基本上是資本主義包圍社會主義的形勢,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以及中東國家,對前蘇聯和中國形成包圍之勢。印度屬於包圍圈中的一環,自然對美國的指令俯首帖耳。
由於印度立國比我們早,加上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特別是1962年,當時中國同前蘇聯存在意識形態的爭論,因此印度得到了歐美和前蘇聯共同的武器裝備支持。以為武器決定一切的印度認為,中國在先進的武器面前不堪一擊。
由於美蘇聯合支持,並且前蘇聯軍事顧問專家親自進行整訓印度武裝部隊,這些使得當時的印度首腦尼赫魯,產生了「超級亞洲人」的可怕思想,他們想要成為亞洲的主宰,於是打算在1962年對我們動手。
1962年我們其實正處於不利的時候,三年自然災害和大躍進的影響還沒徹底消除。同年3月,持續了3年的西藏農奴主叛亂剛剛平息,4月新疆又發生了邊境暴亂。
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著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雙重打壓,當時中蘇關係實際上已經破裂,中美在臺灣和越南問題上嚴重對立,相當於我們在國際上是完全孤立的。
這對於印度來說,無異於天賜良機。於是,印度撕毀了與中國籤署的和平邊境互不侵犯條約,以3個「王牌」主力旅為先遣,越過麥克馬洪線,在西藏對我們實施武裝入侵。
初期我們僅有少量邊防軍駐紮在這裡,總兵力僅有約兩三個連,人數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抵達的第1旅,則是擁有6000人的主力旅。印度首腦尼赫魯以「中國人不敢還手」鼓舞印度軍隊的士氣。
這種挑釁只能適用於過去軟弱的清政府和民國政府,對於新生的共和國,這種挑釁只能遭到徹底的反擊,12天時間我們集結了1個軍團約3萬人,開始對印軍進行反擊。最終的反擊結果就像當時在印軍第二師作戰術指揮教導的洛克弗菲希爾準將所說。
你見過非洲的斑馬群奔跑嗎?但是不如印度軍隊潰逃更加壯觀。
這一戰維持了中印近40年的和平局面,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和華約聯合支持的印度,這無疑在國際上具有極大的震懾力。
這一仗也成為了印度的隱痛,而印度也一直想翻盤。那麼印度有機會打敗中國嗎?
答案不言而喻,印度永生永世都不可能打敗中國。我們來分析一下。
印度的種姓制度無法變成強大的國家
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但是,隨著馬木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徵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變質了。成為了階級統治的工具,人分成了三六九等,高貴的人世代高貴,低賤的人永遠低賤,想要翻身那就等下輩子投胎,這種腐朽沒落的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被英國殖民退卻之後留在了印度直到現在。
現代社會即使有等級制度,也不會像印度這麼明目張胆地幹,這種制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可能產生強大的推動力,從人性上來說,誰也不願意接受自己幹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為那些高等種姓的人享受的規定。
相反這種明目張胆的種姓制度,在現代最終會讓社會變得動蕩不安,當每個人的自我意識覺醒,都要為自己的人生奮鬥時,種姓制度將成為印度崩潰的誘因。
歷史上的蒙古帝國幹過這事兒,把人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結果建立的元朝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了。
在社會制度上,印度沒有打敗中國的優勢。
印度缺失的工業體系無法與中國抗衡
印度當年比我們先立國,而且外部環境比我們好,可以說是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嬰兒,但是也正是因為含著金鑰匙出生,讓它忘了應該怎麼學會自己走路。
印度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基本上屬於舶來品,都是歐美和前蘇聯賞賜的東西,只不過這個賞賜大多數是別人淘汰的東西,屬於自己的東西其實很少,這種在溫室裡養大的孩子,最終讓印度成了一個低能兒。
印度沒有跟我們一樣走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路,而是撿歐美和前蘇聯留下的廢品,印度以為撿廢品都比我們強,結果沒想到最終我們依靠自己艱苦奮鬥,不僅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還研製出了原子彈、氫彈、衛星、核潛艇,所有國之重器我們都有了,而印度至今還一無所有。
在國防科技上,印度沒有打敗中國的優勢。
印度的經濟發展無法超越中國
印度與中國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人口基數大,目前印度吃的還是人口紅利,但是很快人口紅利將結束,而人口問題將成為負擔。
從整個經濟實體來看,我們不僅在實體經濟方面具有強大的實力,遙遙領先印度,而且在網際網路方面更是成績斐然。在5G領域,我們超過了美國,逐漸在高科技領域成為未來的主導者。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出來,抖音現在火遍東南亞,而號稱軟體強大的印度,現在有一款火遍全球的軟體嗎?沒有。印度所謂的軟體人才很多,也不過是因為美國給印度的軟體籤證人員比較多而已,讓他們可以在矽谷給美國幹活兒,但並不是像外界宣揚的印度軟體人才多麼厲害。
不信可以問問老外,如果讓你在上海和孟買選擇投資,你會選擇哪一個城市,答案不言而喻。
在經濟發展上,印度沒有打敗中國的優勢。
以上這些劣勢讓印度永生永世都不可能打敗中國。
當年我們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在國際社會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反擊戰的勝利,如今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並且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艦,印度還有什麼資本在我們面前叫囂?
我們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且一直奉行這樣的外交政策,無奈周邊的國家都覬覦我們這塊土地,各懷鬼胎想打我們的主意。但是很抱歉,我們再也不是百年前那個軟弱無能的清政府,我們也不會再忍受各種屈辱,過去不能,今後更不能。
如果你還不知道印度和中國的差距的話,不妨用一個挖掘工具來做比較吧。同樣是挖掘機,印度和中國的差距不是一點點。
印度土鱉式挖掘機,屬於半身不遂的土霸王,在那裡一躺之後,基本上就屬於腰間盤突出症患者了,底盤不動,全靠腰在轉,遇到陡一點的坡根本爬不上去,遇到壕溝則是望溝興嘆。
我們的高達式挖掘機,別說是陡一點的坡了,就是壕溝也能跟你爬過去,這高超的本領,不用考慮挖掘技術哪家強,只要會操作,分分鐘成為大神。
一個小小的印度,在我們眼裡根本不值一提。我們甚至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滅掉這個國家。
一開始我就說過印度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永生永世打不過中國,因為它們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所以只要我們定向融化喜馬拉雅山脈南面的雪,印度就將瞬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