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反攻印度對雙方的影響有多大?你可能想像不到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印度軍隊多次在中印邊境進行挑釁,侵佔我國領土。1962年10月,印軍在東西邊界對我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發動大規模武裝挑釁衝突。邊防部隊在警告無效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對印反擊戰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艱苦程度罕見。從十月二十日戰鬥開始到十一月二十一日戰鬥結束,經歷了兩個階段,給印軍以沉重打擊。那麼這場戰役對雙方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從戰役規模來看,1962年對印反擊戰規模不是很大,參戰人數也就幾萬人,不如印葡果阿之戰。另一場戰役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只有兩個月左右。但從影響上看,這場戰役的矛盾錯綜複雜,遠遠超出了軍事範疇。
對印度來說,這場戰爭帶來的打擊是相當大的,可以說讓印度的國際形象一落千丈。經過200多年的殖民統治,印度渴望崛起掌權。獨立後的印度民族自信心非常充足,特別是果阿戰爭,打敗了當時強大的西方列強,給了印度充分的信心。
因此,直到1962年,印度一直認為自己比我們強。遺憾的是,印度誤判了形勢。在對印度進行自衛反擊後,印度被徹底喚醒,摧毀了他們膨脹的心靈。通過這場戰役,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連結強國,自信心受到很大衝擊。就連他們自己的媒體都說,戰前一直想和中國抗衡的印度,戰後只能和巴基斯坦比了。
此後,印度國內動蕩,民族矛盾加深,宗教武裝衝突時有發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場戰役對印度來說也是一個轉折點。之後,印度改變中立戰略,開始大力發展軍事。此後10年間,印度陸軍從400萬人激增至800多萬人,武器裝備和國產軍火產量大幅增長。
對中國來說,一戰打擊了當時的反華逆流,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尊嚴,邊疆穩定了幾十年。
對我國來說,戰略重點始終不在邊境,而在沿海地區,向廣袤無垠的海洋發展才是我們的著力點。因此,發展與印度的良好關係,不能再被邊界爭端所消耗。儘可能擱置爭議符合我們的利益。只要我們繼續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穩定邊界安全,那麼任何人,任何企圖都不會得逞。我們失去的東西將來一定會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