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惠帝為何不立兒子為帝?漢惠帝:我立了,可是功臣們不承認啊

2021-02-13 我們的悅讀拾光

有些事情已經發生了,有人卻當它沒有發生過;有些事情沒有發生過,有人卻當它發生過。歷史上有些人,一輩子沒有當過皇帝,死後卻能撈個皇帝的名分;有些人當了一段時間皇帝,歷史卻不承認他們。說起西漢的第三任皇帝,許多人會毫不猶豫說出漢文帝。其實漢文帝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三任皇帝,在漢文帝和漢惠帝中間,漢朝還有兩位不被承認的小皇帝。

後世許多人認為漢惠帝並沒有兒子,其實這是誤解。漢惠帝有兒子,只過不過漢惠帝和張皇后沒有兒子。漢惠帝和張皇后是親舅舅和親外甥女的關係,他們兩個不可能有愛情,而且張皇后嫁給漢惠帝的時候大概只有12歲左右。漢惠帝和張皇后一直沒有同房,張皇后至死都是處子之身。呂后讓張皇后嫁給漢惠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張皇后生下皇孫,將來立為太子。

由於張皇后遲遲生不出兒子,於是呂后就找了漢惠帝的一個寵妃借雞生蛋。呂后對外謊稱張皇后懷孕,待寵妃降下皇子之後,便殺死寵妃謊稱皇子為張皇后所生。這個皇子便是漢惠帝的皇長子劉恭。

此外,漢惠帝還有五個兒子,分別為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襄城侯劉弘(後加封為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加封為淮陽王)。

漢惠帝死後,皇長子劉恭即位稱帝,史稱之為前少帝。前少帝當皇帝的時候,年齡非常小,據推算應該在5歲以內。由於皇帝年齡太別小,便由呂后臨朝稱制。小皇帝長大以後,逐漸知道了呂后殺死自己親生母親的事情。小皇帝畢竟還是年齡太小,沒有多少心機,劉恭憤怒地說:

「皇太后怎麼能殺死了我的母親,讓我當皇后的兒子呢?我現在還小,不能把她怎麼樣,等我長大了以後,一定會為我的母親報仇。」

呂后聽說這件事之後,覺得這個小皇帝不能再留了,留著以後肯定是個禍患。所以呂后先是廢掉劉恭,對外宣稱劉恭生病,然後將其關到了永巷。不久劉恭死於永巷之中。呂后幽殺前少帝之後,又立常山王劉弘為帝,史稱之為後少帝。史稱:

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惛亂,不能繼嗣奉宗廟祭祀,不可屬天下,其代之。

呂后廢殺前少帝時,功臣集團不敢有任何異議,他們只能說:

「皇太后為天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

前少帝也好,後少帝也罷,都不過是呂后的掌中玩物,只要呂后願意隨時可以廢立,也隨時可以殺害。從這點看,呂后比劉邦要厲害很多。劉邦想把兩個皇子換換位置都不行,呂后把皇帝說換就換、說殺就殺。前少帝和後少帝一共在位8年,這8年一直都是呂后說的算,兩個小皇帝連橡皮圖章都算不了。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呂后去世以後,被壓抑了15年的劉氏宗親和功臣集團,聯合起來撲滅了諸呂叛亂,把呂氏滿門抄斬。後少帝劉弘是呂后所立,等於是呂氏集團的重要人物。如果不妥善處理好小皇帝的問題,誅滅呂氏的合法性將會受到質疑;也有可能後患無窮,說不定小皇帝長大之後會清洗功臣。在這種情況下,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決定廢黜小皇帝,重新擁立新君。

當時最合適的皇帝人選是齊王劉襄和淮南王劉長。劉襄是劉邦的長孫,而且劉襄兄弟在誅滅諸呂中立功最大。劉襄首先舉兵發難,揭開了剷平諸呂的序幕。劉章則在長安直接解決了呂產,後來又參與捕殺呂祿。整個誅滅諸呂過程中,如果說周勃居功第一,劉章絕對居功第二。劉章又支持劉襄,所以劉襄最有資格當皇帝。劉長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七子,也是非常勇敢的一個兒子,由他繼承皇位也理所當然。

但是最後功臣集團排除了劉襄和劉長。原因非常簡單,劉襄和劉章太厲害了,厲害得讓功臣們害怕。功臣集團給出的理由是齊王劉襄的外戚太過強大,防止再一次出現了類似於呂氏專權。功臣用這麼一個清新脫俗的理由把齊王一支排除在外。功臣們排除劉長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劉長是呂后養大的,和呂后的關係太過密切。劉長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功臣也怕鎮不住他。

最後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決定選擇實力更弱的代王劉恆。皇帝的冠冕意外地落在了劉恆的頭上。

劉恆能夠當選皇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劉恆的母家勢力非常單薄,薄家少人力微。劉恆的母親薄姬不僅特別聰明,而且非常低調。薄姬唯一的兄弟薄昭同樣也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兩個低調的人在代國盡心盡力地輔佐劉恆,在天下留下了美名 。

其次,劉恆的代國實力太弱,劉恆國內無能人。一個沒有政治根基的皇帝只能重用功臣集團,也更容易被功臣控制。

第三,劉恆個人素質也非常適合當一個「弱勢」皇帝。由於薄姬得不到劉邦的恩寵,所以劉恆也得不到劉邦的恩寵。劉邦分封皇子的時候,封給劉恆的封地也最差。長時間得不到父皇的寵愛加上聰明低調母親的教導,劉恆也養成了低調內斂但又非常聰明的性格。劉恆的低調內斂被天下人認為是懦弱的一種表現。功臣集團也認為劉恆是一個懦弱的諸侯,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住這個弱勢皇帝。

第四,在功臣看來劉恆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呂后去世以後,各個宗親紛紛起兵,希望在平定諸呂中撈取更大的政治資本。只有劉恆在平定諸呂中沒有任何作為,似乎他不姓劉,大漢天下和他沒有任何關係。正是由於劉恆的這種態度,所以天下一致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要說劉恆沒有過當皇帝的念頭絕不可能,每個皇子都有當皇帝的念頭。只不過劉恆知道自己根本沒有機會,所以就懶得去爭。

無論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怎麼選擇皇帝,漢惠帝的兒子後少帝劉弘還在皇帝的寶座上坐著。畢竟這個小娃娃也做了幾年皇帝。,以功臣集團必須要給天下一個解釋,必須要堵住悠悠眾口。劉恆更需要解決後少帝和漢惠帝皇子的問題。

根據祖制,皇位繼承方式是父死子繼,然後才是兄終弟及。功臣集團如果不信任後少帝劉弘,應該從漢惠帝的其他兒子中選擇一名新皇帝,而不是選擇漢惠帝的弟弟劉恆。所以漢惠帝的皇子們就是懸在功臣集團和劉恆頭上的一把利劍。功臣集團必須解決這把利劍。否則,功臣們有可能背上一個篡逆的惡名,漢文帝有可能背上一個得國不正的惡名。

功臣集團和劉恆想到的辦法是除掉漢惠帝的皇子們。劉恆想做政治不粘鍋,他絕對不願意自己的手上沾染任何一滴漢惠帝皇子們的鮮血。如果劉恆在當皇帝前的最後一刻或者剛剛當上皇帝手上沾滿了鮮血,那麼劉恆就有參與政變之嫌,後人也有可能對他繼承皇位合法性產生疑問。

劉恆不做惡人,就得由功臣集團代勞。最後由功臣集團的夏侯嬰和劉氏宗親的劉興居負責把皇宮中小皇帝劉弘請出皇宮。夏侯嬰把漢惠帝剩餘的皇子,包括後少帝全部都帶到了少府官署。沒過多久,功臣集團把漢惠帝所有的兒子都殘忍得殺害。

殘殺皇子絕對是重罪,功臣集團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功臣集團便對外宣稱惠帝的所有兒子都是呂后在大街找來的孩子,沒有一個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史稱:

「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姓呂。」

既然不是漢惠帝的兒子,那麼冒充皇子可是大罪,殺死他們也在情理之中。最終漢惠帝所有的兒子全部被殺死,漢惠帝一支絕嗣。所以後世許多人認為漢惠帝沒有兒子。其實漢惠帝的生育能力非常強,只不過呂后把他的兒子都「作」死了。

漢惠帝的兒子是假兒子,漢惠帝一支絕嗣。漢惠帝沒有後代,那麼他的皇位就由父死子繼轉變為兄終弟及。這樣劉恆繼承帝位就具有合法性,後世也無法非議漢文帝。功臣集團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地解決了皇位繼承問題。這件事對於漢惠帝一家來說是不幸的,對於大漢來說卻是幸運的。

無情最是帝王家,一代仁君漢文帝卻踩著侄子的屍體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相關焦點

  • 可憐的漢惠帝劉盈——願生生世世不復生於帝王家
    這種有違人倫的婚姻,一般人都接受不了,更別說劉盈了。坊間甚至傳聞:張皇后至死還是完璧之身。而正是這樣一樁無性婚姻,導致了劉盈最後的悲劇。眼瞅劉盈夫妻不睦,但是,呂雉卻不願承認自己操縱婚姻的失敗:雖然張皇后沒有子嗣,可是其他妃嬪有啊,既然如此,那就移花接木——讓張皇后假裝懷孕,又毒殺了剛生完劉恭的妃嬪。這樣一來,劉恭就成了張皇后的「親兒子」。
  • 漢惠帝:母親太強勢,兒子得抑鬱
    直到看到商山四皓這樣的賢人出現在劉盈身邊,劉邦才不得不轉告戚夫人:「我本欲改立太子,無奈他已得四皓輔佐,羽翼已豐,勢難更動了。」聞訊後,戚夫人嚎啕大哭。但政治鬥爭,誰會相信眼淚? 估計直到兒子帝儲夢碎那一刻,戚夫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倒是劉邦內心深處,隱隱有些不安。
  • 漢惠帝劉盈簡介 漢惠帝劉盈的皇后及兒子是誰?
    (原名劉山,曾用名劉義,後改封常山王)、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後改封淮陽王)  劉盈之後的繼位皇帝:劉恭(劉盈跟一個宮女的兒子)  妻子、皇后:張嫣(劉盈的親外甥女,也就是親妹妹魯元公主的女兒)  男寵:宏籍孺(也作宏孺)  劉盈的一生:  在劉盈小時候,父親劉邦還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不可能使他過那種貴族的生活
  • 劉襄劉章起兵平滅呂氏立了首功,最後當皇帝的卻為何是漢文帝劉恆?
    劉襄是漢高祖劉邦庶長子劉肥的第一個兒子,在劉肥被封為齊王的時候,就已經被立為齊國王太子,在他父親去世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齊王。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劉盈駕崩,死的時候只有二十四歲,劉盈的孩子前少帝、後少帝都尚且年幼,不能夠獨立處理國事,劉盈的母親呂雉作為皇太后隨即出來主持朝政,大肆封賞呂氏一族,使得呂氏一門權傾朝野。
  • 漢成帝為何非要立侄子為太子?
    但是,這些話只是在心臟腹誹,不能拿到檯面上說啊!所以,他沒有回答。漢成帝有點不高興,如果你問吧,我的臉轉向一旁怎麼回事,我的眼睛就沒有皇帝?畢竟,人們不禁要問,漢成帝沒有當場發作。為什麼不回來呢?讓我們來想想,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例如,儘管大鵬兒子才9歲,但兩卷,「翁禮運」那張口就來;回看大鵬,還記得在風天對地,雨,天空中的大陸。但是,你可以說,我的知識還不如我的兒子?
  • 為何嬴政容不下趙姬和嫪毐,漢惠帝卻能放過呂后和審食其?
    否則,他們也做不出生孩子這樣的事情來。寡居的太后生孩子了,這放在任何時候都是爆炸性的大新聞。做這事也很危險,搞不好就會掉腦袋的。但是,嫪毐和趙姬,他們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還很高調屬於事世人皆知的那種。趙姬不僅封了嫪毐為侯,還讓他幹涉朝政。
  • 漢惠帝劉盈:仁德帝王的悲劇一生
    漢高祖劉邦當年在項羽的威脅下好不容易打下了漢朝的江山,那段日子驚心動魄、九死一生,應該也是劉邦老來一段珍貴的回憶。上過多次戰場的劉邦一直不滿意他的嫡長子——妻子呂后生的兒子劉盈。漢惠帝劉盈十六歲登基,在位七年後便抑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
  • 劉邦嫡傳一脈,在功臣、皇室私心算計下絕嗣|諸呂之亂殃及池魚
    說漢惠帝的兒子不是劉家的後代,這應是大臣們為了徹底根除呂氏血脈而苦心編造的藉口,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功臣兩大集團對惠帝後人血統的置喙,反而能從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載中,證實惠帝有後。01、漢惠帝去世,呂太后卻哭不出眼淚,張良15歲的兒子張壁強問丞相陳平:太后只有惠帝一個親生兒子,為什麼去世了卻不很悲傷?陳平不知所以,向其請教。張壁強答道:"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
  • 光緒死後,為什麼慈禧不立載灃為帝,而立載灃的兒子為帝?
    光緒皇帝說:「雖然我生病了,但是我心覺得老佛爺(指慈禧)一定會死在我之前」。有人將這句話告訴了慈禧,而慈禧說:「我不能死在他之前!」等到這一年的十月二十日,光緒皇帝病重,慈禧選擇了光緒皇帝的侄子溥儀為帝,並且當天就讓溥儀進宮扶養。第二天光緒皇帝就駕崩了,隨後慈禧宣布立溥儀為帝,自己則是太皇太后,隆裕則為皇太后。
  • 漢惠帝時期曹參為何要蕭規曹隨選擇無為而治?這其實深藏了他的一個...
    漢惠帝 後來這件事讓漢惠帝知道了,他很是疑惑、不滿,但是又不好直接去問曹參為何這般行事,剛好他的兒子曹窋在自己身邊當差,於是他就讓曹窋回家瞅機會問一下自己父親到底是什麼原因
  • 漢惠帝劉盈的悲劇人生,令人心酸!
    劉邦做了皇帝後,憑著呂雉正室的身份,劉盈被立為太子。劉盈以為終於能苦盡甘來,哪知道又一場磨礪在等著他。02呂雉雖被封為皇后,但是年紀大了,再美的容貌都經不起歲月的摧殘,終比不過戚夫人的年輕貌美。劉邦寵愛戚夫人,連同跟戚夫人生的兒子如意,也非常受劉邦的寵愛。
  • 漢惠帝劉盈——西漢皇朝帝王——劉氏名人
    我有一個親生女兒呂雉,願意嫁給您為妻。」     酒宴過後,客人走後,回到後堂,呂媽媽吵嚷呂公說:「你往日總說我女兒生相有福,要嫁與貴人。沛令與你甚好,想娶我女你卻不肯,今日為何隨便許配給家貧的劉季?」呂公笑道:「這不是你們婦人女子所能知道的。」於是就把女兒呂雉嫁給劉邦,這是劉邦公正式迎娶的夫人,劉邦稱帝後為皇后,是為呂皇后。
  • 前漢二少帝:呂太后移花接木,連立兩位傀儡皇帝
    呂后是一個很有手段的人,漢高帝在位時,幫漢高帝鏟滅功臣。漢惠帝時,成為了太后就開始消滅情敵。惠帝知情,終日與趙王寢食相依,結果一日早朝不忍心叫醒弟弟,早朝回來趙王已被呂后毒死。 這還不是惠帝心灰意冷的開始。呂后又將戚夫人挖去雙眼、燻聾其耳、灌藥致啞、斷其手足,然後丟進茅房裡。叫惠帝去看,惠帝得知那是戚夫人後悲痛大哭,大病一場,派人對呂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治天下!」(這不是人幹的事,我作為太后你的兒子,我不已經沒有辦法治理天下了)。
  • 盤點古代沒有兒子繼承帝位的皇帝們都是怎麼傳承江山的
    到周朝,嫡長子繼承制確立,王朝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帝王的嫡長子,之後是嫡子……那麼,如果一個帝王沒有兒子,由誰來繼承江山呢?群臣推薦漢惠帝的繼承人漢惠帝劉盈實際上是有兒子的,被大臣們硬生生說成沒有子嗣。惠帝有六個兒子,他駕崩後,其中先後有兩個在呂后稱制時被立為皇帝。前少帝劉恭後來被廢,處死;後少帝劉弘在位一直到呂后去世後,被朝臣罷黜、處死。群臣宣稱,"劉盈的這幾個兒子並非親生,乃是呂氏的血脈(呂后)立呂氏子孫為太子及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姓呂。"
  • 不為人知:大臣殺皇帝一樣不留情,一場政變大臣,把劉邦的嫡系
    礐櫞槗帲吺遃偹懨奣訕鳲憞哪埏瀐濟壚鷫鷙鳹珶洅熜頂駐屙姚騦酉売闡瓊慐嵓鷺険櫾郥犲臱繕屰鸋韖墁沞輹炗瞮絲劉邦和呂后劉邦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是個很忠厚的人,登基後對曾經差點奪取自己太子之位的弟弟趙王如意,不僅沒秋後算帳還想盡辦法保護他。
  • 她和她的4個兒子去哪了
    漢高帝劉邦有8個兒子,長子劉肥被封為齊王,次子劉盈也就是漢惠帝。三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四子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五子劉恢被封為梁王,六子劉友被封為淮陽王,七子劉長被封為淮南王,八子劉建被封為燕王。 這8個皇子,在呂后當政期間,那小日子可謂是備受煎熬。
  • 劉邦病逝前,張良三年不食五穀,換來後代2000年平安
    而劉邦大權獨握後,對軟弱的太子劉盈感到非常不滿意,他想要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得知這個消息後,驚慌失措,呂家人勸說呂后:「留侯善畫計筴,上信用之。」呂后秘密找到張良,痛哭流涕,請張良幫助自己。
  • 昔日的功臣不念舊情,將劉氏勢力全部剷除,只為滿足自己利益需求
    劉備留下功臣也留下禍患但是隨後他們並沒有就此停手,反而打算獨攬大權,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又一場陰謀,隨後將一些劉氏的子孫剷除。導致了漢惠帝的子孫變得十分混亂,誰也分不清誰是親生的。劉備子孫沒能有好結局後來他們將魔爪伸向了皇宮之內,甚至把漢少帝等人也全部誅殺,劉邦的子嗣後代完全被剷除。同時,這些殘暴的功臣為了獲取利益,將劉恆扶持上王位。《漢書》:其可收天下兵,且立諸侯之後。
  • 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為何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就犯起了糊塗?
    ,他說,「您立建寧王為元帥,一旦他有了戰功,那麼,即使您不立他做太子,行嗎?」 想想,玄武門之變,是否如此? 李唐立國六大經典戰役,李世民他一人就佔據了多達四個,有如此赫赫戰功,早已是賞無可賞,否則也不得不新創「天策上將」這個職位啊。不立他做太子,不將天下給他,行嗎?這是一個人的意志能轉移的? 哪怕自己真的不想,請問,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跟隨著他立下戰功,打出一片天地的那群兄弟們呢?他們會答應麼?
  • 劉襄是劉邦長孫,又積極剷除諸呂,為何大臣不立他而立劉恆為帝
    按理說,他是最應該被立為皇帝的,為什麼大臣們不立他呢?咱們先來看看劉襄在剷除諸呂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劉襄)呂后去世前,讓呂祿擔任上將軍,讓呂產擔任相國,並讓他們牢牢掌控住兵權。當時的皇帝是劉盈的兒子後少帝劉弘,朝政大權掌控在諸呂手裡。不過,朝中還有陳平、周勃等一幫劉邦的老臣也有權力,而且他們對諸呂非常不滿,因此,諸呂就商量著準備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