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典故叫做「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相傳是呂洞賓在成仙之後奉命捉拿哮天犬,為了避免它受傷,便把它放了出來,沒想到卻被哮天犬反咬一口。後人經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人們不知好歹,但是這句典故還有另一個說法。
呂洞賓年少時,家裡萬貫家財,是當地的首富,他有一個好朋友叫荀香,但是這個荀香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在他十歲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從此無人照看他。呂洞賓見他度日困難,便邀請他以後和自己生活在一起。倆人一起吃住,呂洞賓還鼓勵他要用功讀書,將來取得功名,能夠出人頭地,荀香非常感激,學習更加刻苦用功。
有一天,呂洞賓家裡來個一位姓林的客人,他見荀香一表人才,便有意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呂洞賓擔心他會貪圖享樂影響自己的前途,便不想答應。無奈,荀香卻執意想要娶林家千金。呂洞賓沒有辦法,只得和他說:「娶親也可以,不過結婚的頭三天你不準進洞房,我進。」荀香一聽,心裡很是窩火,但是為了娶得美人歸,只能答應了呂洞賓的要求。
洞房前三天過去了,呂洞賓告訴荀香,「以後你可以進洞房了。」晚上,荀香的妻子告訴了他實情,雖然呂洞賓每天都進房裡來,但是卻一直在外屋看書到天亮,三天來一直如此。荀香恍然大悟,原來呂洞賓是想告訴他,不能因為美色而耽誤讀書,此後便更加努力,終於不負眾望,考取了功名,還謀得了不錯的官職。
後來,呂洞賓家突遭意外,一把大火把家裡燒了個一乾二淨。沒有辦法,只得告別妻子去找荀香借點錢財。荀香一看是自己的恩人來了,立刻吩咐下人給呂洞賓準備了上好的客房,好酒好菜的招待著。在聽說恩人家的變故時,荀香除了感到惋惜之外並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安慰呂洞賓只管在這裡安心住著,不用擔心。
一個月後,呂洞賓擔心家裡的妻子,便向荀香辭行,本以為荀香會拿些銀兩給他,可是他並沒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客套的說了幾句拜別的話,呂洞賓只好生氣的走了。到家之後,遠遠的就看見有一幢新房子,正納悶的是誰家蓋的新房子時,從裡面出來了一個僕人,正是自己家的老僕。老僕看見呂洞賓像是受了驚嚇一般,大叫著:「鬼啊!」呂洞賓不知所以,進到新房子裡面,正看見自己的妻子趴在棺材上痛哭:「我的夫君啊,你死的好慘啊!」
呂洞賓走近,拍了拍妻子問道:「你在哭誰?」聽見丈夫的聲音,妻子嚇的跌坐在地上,以為遇見了鬼魂,後來才和丈夫說道:「是荀香送了一口棺材來,說是我的夫君感染了瘟疫已經身亡,這是把你的屍身送了回來。」
呂洞賓氣不打一處來,舉起手中的利劍把棺材劈成兩半,只聽譁啦一聲,裡面流出來滿滿的金銀財寶,上面有一封書信,打開一看,是一首打油詩:「荀香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叫我妻守空房,我叫你妻哭斷腸。」
呂洞賓愣了一下,便哈哈大笑起來,自此兩家關係便更好了。
有人會說,那和「狗咬呂洞賓」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荀香」二字和「苟杳」筆畫差不多,許是後人在傳寫之時差了筆畫,慢慢的就變成了「苟杳」。所以就有了「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後經人們口口相傳演變成了今日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
持續更新有趣的民間小故事,喜歡的點讚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