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於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身體到底是趨向於健康了,還是向著相反的方向漸行漸遠,仿佛這是個剪不斷,理還亂,或者說,根本說不清楚的命題。
這些年體檢工作逐步也提到了日常生活當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好一點的企事業單位和社區街道都爭相開展起來,但體檢真的就真的那麼靠得住嗎?
在筆者看來答案是否定的,雖然體檢報告是根據身體反應的數據而生成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檔,但一次體檢,對比正常範圍參考值數據或高或低時,並沒有太大的確診價值,最多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警訊,當你的醫生或者你自己忽視了這個警訊,覺得偶爾一個倆個「箭頭」太平常不過,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的時候,「雷」已經在你身體埋下。
即使每年都體檢,覺得一點小問題被忽視後,直到N年後,你自我感覺身體確實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時,檢查報告卻相反趨於正常,或者說箭頭反而減少了,不代表你的身體還是很樂觀。
人活著一半是努力,一半是運氣,身體垮了,什麼都是浮雲,平常的體檢一般只能作為參考,最好有條件的要找對醫生,時刻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一個跟蹤,不能一次倆次覺得偶爾有幾個箭頭無所謂,就比如李詠,一直那麼消瘦,其實生活條件好一直都不胖不起來,客觀來說明身體也是不達標的,雖然這不是絕對的。
現在也不知是環境的因素還是吃得太好,得慢性病的人群很多,慢性病容易反覆,多數是不可逆的,年輕人依仗平時體質好容易被忽視,最終導致無力回天,可悲可嘆!
身體是自己的,看醫生的時候得留個心眼,有時候指標不是唯一正確答案,有些醫生是不會告訴你嚴重性後果的,有的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