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再起 國內三大主糧後市如何?

2020-12-16 金融界

來源:中糧期貨研究中心

作者: 張大龍

摘要

糧食安全問題再起,越南限制出口大米政策引發市場恐慌情緒,是否會發生07-08年的糧食危機。通過全球、中國三大穀物的供需結構和國別佔比情況進行分析,我們認為此次市場對糧食問題的擔憂更應理性、客觀看待,我國穀物庫存充裕、米麵無憂。此外,草地貪夜蛾是否在夏季在國內蔓延,也值得關注,但整體可防可控。

近期糧食話題引得市場關注,3月25日越南政府聲明將禁止籤署任何新的大米出口合同,但一周後口徑反轉。3月31日越南緊急召開糧食安全會議,越南總理稱該國需要出口大米,但為了保證出口安全,必須受到控制。3月26日,G20視頻會期間,聯合國糧農組織呼籲防止出現全球糧食危機,全球糧食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隔離措施造成勞動力短缺、多國禁止糧食出口以及加徵關稅等。4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禁止14種蔬菜和糧食類產品的出口(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此外草地貪夜蛾、非洲蝗災也將對今年糧食產量帶來威脅。

從全球庫存和庫存消費比來看,小麥、稻米處於累庫態勢,而受中國玉米去庫存影響全球玉米連續四年降庫存,但穀物整體庫存較07-08年的水位要高很多。三個穀物區別來看,小麥的貿易結構複雜、全球種全球用、出口/產量比值最高;稻穀產銷國主要在東南亞,中印兩大國家也主要是自產自銷,印度、泰國、越南是前三大出口國,但更多也是未來出口創稅,而且國別間貿易流向的體量也非常小。而玉米主要是三個穀物中價格波動最大的,也是穀物之王。近期受情緒影響,小麥FOB報價整體上漲20美元/噸左右,越南泰國大米FOB報價上漲40元/噸左右,玉米FOB報價變化幅度小,受美玉米下跌影響,美玉米FOB報價低於烏克蘭報價。考慮到當前庫存結構、產量水平、貿易格局,我們認為此次糧食問題無需過多擔憂,穀物仍是買方市場。

此外,07-08年全球糧食危機,全球市場穀物漲幅近2倍,一方面與穀物自身庫存結構偏低、當年天氣炒作有關,另一方面受07-08年原油市場暴漲催生糧食工業化的解決方案,但國內外相對割裂,對外依存度低,國內主要還是受到政策影響。也是在08年以後我國穀物開啟上調臨儲收購價、也對玉米燃料乙醇產業從鼓勵轉向為叫停。

圖1小麥FOB報價上調

數據來源:湯森路透中糧期貨研究院

圖2越南泰國FOB報價上調

數據來源:Wind 中糧期貨研究院

對於草地貪夜蛾而言,2019年我國首次發生,實際發生危害面積246萬畝。危害預期主要在西南,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雲南、廣西、四川見蟲面積佔全國近八成。2019年防控效果顯著,危害總體可控。多數地方防控及時,見蟲未成災,對秋糧影響有限。其中西南玉米的損失控制在了 5%以內。今年是第二年危害,危害時點主要是華北主產區的苗期+東北主產區的大喇叭口入侵、以及華北花期。從官方出臺的政策措施來看,今年預警提前、可防可控,農業農村部文件要求今年的防控處置率90%以上,總體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在黃淮海及北方重點防範區,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內。另外,前期市場關注的非洲蝗災,FAO最新報告顯示印度未發生,主要危害區域仍是在非洲之角,對全球糧食市場影響有限。

圖3 兩個蟲害對穀物市場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中國三大主糧可以自給自足,大豆或漲價,全球糧食安全核心在非洲
    疫情衝擊下全球糧食供應鏈異動對中國糧食市場帶來什麼影響?民眾吃飯問題是否會受到波及?綜合各方面情況看,中國部分糧食進口雖有短暫壓力,但總體風險尚在可控範圍內。多年來,中國糧食安全戰略排在首位的是「確保口糧絕對安全」,也就是確保小麥和大米的自給自足。
  • 商務部:中國三大主糧完全可自給自足 不必擔心供應短缺
    (抗擊新冠肺炎)商務部:中國三大主糧完全可自給自足 不必擔心供應短缺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李曉喻)疫情之下多國開始限制糧食出口,全球糧食安全日益承壓。中國商務部官員2日稱,中國三大主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必擔心糧食供應短缺或價格暴漲。目前,中國一些超市和商場已出現民眾「囤糧」現象。對此,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的1%和2%,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 中國早稻產量扭轉七年頹勢 三大主糧自給率超98%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究竟是怎樣的局面?未來我國糧食安全如何保障?農業問題專家、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口糧基本上實現自給,這也是國家最優先的政策之一。根據他的調查,此次疫情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基本沒有影響,但是洪澇災害對部分地區的晚稻生產有部分影響。但到目前為止,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總體可控。
  • SN02 | 飢餓地球與主糧作物(上)
    201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這是時隔23年,中國再次發表糧食安全白皮書,向國際社會全面介紹了中國的糧食自給能力、糧食支持政策、糧食市場開放等問題。2018年全國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2015年至今的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5億噸以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也為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而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愈加覺得,所謂「糧食安全」,仿佛已然是一個離大家生活相當遙遠的概念。然而,從事實情況看,全球的糧食安全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全面解決,而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可以說,糧食安全問題是統籌安全和發展的底線。
  • 疫情催變國際糧食出口格局 中國穩字當頭
    來源:時代周報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多個產糧大國相繼宣布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半個月時間,全球陸續已有10餘個國家採取了類似措施。其中包括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以及全球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
  • 環球時報:糧食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底板
    ,這也是近幾年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到種子和耕地問題,重點強調保障糧食安全。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糧食安全的形勢如何,種子和耕地問題在經濟工作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解決種子和耕地問題?從國際層面看,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瀕臨50年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為什麼中國是產糧大國,每年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近日,聯合國發布警告,全球將爆發50年以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有6.9億人將處於飢餓狀態。央視點名批評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提倡珍惜糧食,拒絕浪費。因為疫情影響,國際糧價面臨暴漲,使得大家對糧食又擔心了起來。國際糧價暴漲對我們影響大嗎?我國的糧食產量一直都排在世界第一。
  • 聯合國糧農組織助理代表張忠軍:我國糧食庫存和供應充足
    而根據農業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其次,我國在糧食貿易上佔比很小,像是主糧,比如大米、小麥,進口量只佔國內消費總量的2%左右。」張忠軍說,國內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穀物)等飼料糧為主,糧食庫存和供應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因此市民無需擔心國內出現糧食危機。
  • 糧食安全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一個月來,各大媒體紛紛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等話題做出密集報導,在社交網絡上也呈刷屏之勢,再結合疫情下的緊張氛圍,便引發了大家對糧食安全的普遍擔憂,糧食減產、糧食危機要來了等各種說法不脛而走,但實際情況卻不能簡簡單單地一概而論,也需要分門別類,區別對待。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禁播大胃王,美國卻把糧食當燃料燒掉!
    糧食浪費問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全球性問題,近些年也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201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稱,全球糧食浪費嚴重。就在前幾天,聯合國多次警告: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前幾天,央視媒體央視狠批:「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
  • 全球頻臨糧食危機,中國自給率高,並不缺口糧。哪種大米好吃?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今年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發了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近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給出了令人擔憂的預期,"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供應鏈不穩挑戰世界糧食安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糧食問題向來不容忽視。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蟲災害、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愈發嚴峻。那麼,當前全球糧食生產和供應狀況如何?糧食安全面臨哪些風險挑戰?國際社會應如何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穩定,維護糧食安全?
  • 2020年下半年中國糧食會漲價嗎 預測糧價怎麼走?
    日前,聯合國發布報告警告稱,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輿論好奇,世界糧食安全岌岌可危,中國會不會受到影響?2020年下半年,預測國內糧食價格會漲價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糧食安全下的「網紅」藜麥:具備成為新主糧的潛質
    近年來,藜麥因被貼上「減肥」「健康」等標籤,成為風靡全球的網紅食物。事實上,不只是營養價值,在糧食安全備受關注的當下,藜麥在經濟、生態兩個方面的效益,從長遠看,有著非比尋常的戰略意義。原產地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藜麥,在中國安家落戶已有35年,因其自身的優異特質,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它有成為未來新主糧的「潛質」。
  • 馬泰奧:疫情對中國食品供應影響不大 無需擔憂糧食安全
    擔憂者認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糧食生產和分配的影響尚不明朗。另一方面,一些國家宣布了糧食出口禁令,以防備新冠肺炎疫情對其國內糧食供應的潛在影響。雖然這些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認為,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需要擔憂自身糧食安全。
  • 發改委:未來中國人仍能養活自己 糧食安全基礎牢固
    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姜長雲研究員。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水平姜長雲認為,通常用糧食自給率,也就是當年糧食產量佔當年糧食消費量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水平。可見,把大豆納入糧食統計,往往明顯誇大了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會形成不必要的恐慌。我們應把糧食安全的重點放在口糧和飼料糧的安全供給上,就是要大力發展稻穀、小麥、玉米等穀物生產,增加有效供給。2012年,我國穀物進口雖然增量較大,但佔國內穀物生產、消費總量比例較小,並未改變我國穀物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對全球糧食市場運行也未產生明顯影響。
  • 接下來 全球糧食危機?這是大國博弈最後的籌碼!
    糧食大國也火上澆油,先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宣布穀物出口暫停10天,又限制穀物出口總量。緊接著,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布,暫停大米及大米產品出口;全球重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宣布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全球12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
  • 大國脫鉤語境下真金白銀狂買糧食股 農業的「命門」究竟是什麼
    可以看出,資本的嗅覺十分敏銳,尤其是在糧食安全語境與外圍波詭雲譎大背景下,抱緊「農業股」不僅起到了防禦的作用,還踩對了當下最熱風口。但復盤我國目前糧食供應格局以及對外依存度來看,其實危機可以說是局部性的。  目前,我國三大主糧比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常年是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其中,2019年小麥進口量約為349萬噸,佔總消費量的3%,進口依存度較低;稻穀與大米進口量約為255萬噸,佔國內消費量的1.3%,基本也是自給自足的狀態;另外,玉米則常年供過於求,目前因為2016年供給側改革,庫存才逐步回歸到正常位置。
  •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挑戰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美國對我國全面打壓阻遏、國內玉米小麥價格上揚、夏糧收購進度偏慢,再加上個別人誤讀制止餐飲浪費,社會各界對糧食安全問題格外關注。那麼,當前我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如何,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