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淪陷史:從港片稱霸到被好萊塢徹底佔領

2020-12-26 維賽迪

之前有寫過一篇以年份來詳述香港電影市場變遷的文章,但自80年代起到如今都都快40年了,倘若以每一年為單位的話,那篇幅會很長。

今天,老賽就以時期來劃分,將自1980年到2019年間香港電影市場從盛到衰,從港片稱霸到被好萊塢攻佔的過程介紹一下吧。

1980~1984年:

這段時期,在香港影壇稱霸的明星是許冠傑。

他所主演的《最佳拍檔》系列是80年代香港最強的電影IP,且多部電影的成績都非常可怕,經常是自己打破自己紀錄。

1984年的時候,許冠傑主演的電影在香港影史票房前十裡佔據了4個席位,其統治力無人可望其背。

這個時期,成龍的電影也經常闖進前十榜單,但跟許冠傑有明顯差距。

1985~1989年:

一周一成時代。

成龍在1985年以《福星高照》擊敗了許冠傑拿到了影史第一的位置,而次年後周潤發則以《英雄本色》把王冠搶了去。

之後成龍跟周潤發基本是輪流當第一,經常是這年成龍拿了年冠,下年又被周潤發搶了去。

許冠傑在這段時間的初期,還能跟成龍周潤發三足鼎立一下,但到了1987年的時候就已經跟不上成周的步伐了。

1989時期,成龍跟周潤發基本完全壟斷了香港電影市場,前十席位成龍佔5個,周潤發佔了4個。

1990~1992年:

1990年,星爺一登場就直接雙王炸,《賭俠》《賭聖》把周潤發成龍都趕了下去拿了影史前二的寶座。

1991年則是又一次三足鼎立,雙周一成分割了香港電影市場,每人佔據3個席位。

到了1992年,星爺在前十榜單裡佔據了7個席位,而且從第一到第六都是他的電影,這個統治力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港片的輝煌之人,真不是說笑的。

1993~1997年:

時間來到了1993年,這一年,星爺依舊佔據7個席位,但第一寶座被當年的全球票房冠軍《侏羅紀公園》拿走了。

而且,恐龍電影一下子將票房標準拉高了不少。

1994~1996年,周潤發跟成龍輪流發力,《賭神2》《紅番區》等電影多次奪得年冠,但票房依然無法超越《侏羅紀公園》。

只不過,肉眼可見的是差距越來越小,似乎港片還能追上好萊塢?

然而,1997年的《鐵達尼號》徹底毀滅了這個可能性。

大船的香港票房高達1.19億,比《侏羅紀》還要高出差不多1倍。

如果說《侏羅紀》是港片沒落的序幕,那《鐵達尼號》就是徹底擊沉港片的高潮。

到了這一年,港片跟好萊塢在前十榜單裡各佔5個席位,但前三都是西片。

1998~2000年:

3年間再也沒有任何電影(包括港片、西片)能闖進香港影史前十。

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期香港爆發經濟危機,另一方面也跟大船擊垮了港片的信心有關。

期間最慘的莫過於1999年,年冠是《午夜兇鈴》,曾經亞洲電影中心,輝煌耀碧天的港片,連日本電影都打不過了。

2001~2004年:

星爺的兩部電影《少林足球》《功夫》在上映那年都奪得了年冠,但可惜的是依然無法救回港片的頹勢,星爺獨木難支,而後來星爺也轉幕後去了。

02年的《無間道》也殺入了前十,這部電影質量真的非常優秀,但可惜的是跟大船的票房紀錄還是相差很遠。

這裡很關鍵的一點,質量這麼高的港片,票房都不行了,其實也是香港觀眾開始更傾向接受西片的序幕。

2005~2011年:

05跟06年沒有電影進入前十,而07~11,5年間每一年香港的票房年冠都是好萊塢電影,分別是:

07年《蜘蛛俠3》;08年《蝙蝠俠:黑暗騎士》;09年《阿凡達》;10年《玩具總動員3》;11年《變形金剛3》。

其中,2部超級英雄電影上榜,說明香港群眾比較喜歡漫改電影,也預示著未來香港市場的走向。

《阿凡達》又將票房紀錄拉高了很多很多,卡梅隆最愛幹這事。

《玩具總動員3》的大爆也是可以預見的,因為迪士尼在香港很火爆,既然是它旗下的動畫電影,那不用說了。

《變形金剛》也說明香港觀眾已經接受所謂的「爆米花電影」了。

2012~2019年:

這段時期,香港市場徹底變成漫威後花園。

2012年開始,香港影史票房前十裡,港片徹底消失。

而除了2014年以及2017年以外,其餘6年每一年的票房年冠都是漫威電影。

4部《復聯》全部上榜,票房全部都跟除《阿凡達》外的電影拉開很大的距離,到了《復聯4》也直接把《阿凡達》紀錄破了。

而且,《復聯4》還是唯一一部票房達到2億港元以上的電影。

剩下的諸如《鋼鐵俠3》《美隊3:內戰》之類在當年有噱頭的漫威電影,也是毫無意外的吊打所有港片拿到年冠。

可以看出,這幾十年來,一開始香港電影市場是被本土影片牢牢掌控的,那個時候的西片根本不是港片對手。

不過,在雙周一成時代過去後,隨著好萊塢大片的進攻以及本身香港市場的衰落,西片逐漸佔領了整個香港電影市場。

而到了2011年後,則是漫威徹底接管了這一塊,港片不但走下神壇,更像是已經被埋了。

只能說,任何事物,都會盛極必衰吧。

相關焦點

  • 93年香港票房冠軍是部好萊塢電影,並不是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
    90年代初香港乃至亞洲影壇 都是兩周一成一李統治的年代, 1992年被譽為是「周星馳年」,香港年度賣座榜前五名都是他的作品。1993年湧現了也許多賣座影片如 李連杰《方世玉》《黃飛鴻》《方世玉續集》在香港乃至亞洲的數一數二,成龍《城市獵人》《重案組》,周星馳《逃學威龍之龍過雞年》《唐伯虎點秋香》,其中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票房4017萬奪華語片冠軍。
  • 《奪寶聯盟》:港片與好萊塢電影的雜交良品
    架構和人物像索德伯格的《十一羅漢》系列;居民樓上攀簷走壁和筒子樓裡貓捉老鼠的動作戲,喚起的聯想對象並非靚湯在《碟中諜4》裡爬高樓的場景,倒有點徐克《順流逆流》和麥當雄《省港旗兵》動作戲的神韻;至於盜竊題材,早已是好萊塢和香港拍爛的玩意。  世界沒有趨於大同,甚至沒有小同,有人歌舞昇平,有人飢腸轆轆,而類型電影則實現了世界大同。
  • 港片最後的輝煌,來自港片票房冠軍的《功夫》!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代表著先進特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張揚人物形象等等。在港片輝煌歲月裡,香港藝人來內地都是高人一等的。在薪酬方面也是差距很大,內地藝人按內地市場算,香港藝人按香港藝人算,同樣的戲份,薪酬方面可能要差個幾倍。即使是國外大片登陸香港影院,一樣難以搶奪影院票房。
  • 香港十大傳奇電影公司,你認識幾個,全都認識的是資深港片迷
    香港電影有著近百年的歷史,從最初的默片時代到30年代的有聲電影,經歷了「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稱霸香江,也迎來了嘉禾、寰亞、新藝城等新派電影公司的共分天下,自此香港電影開啟了黃金時代的大門,通過電影的記錄見證了香港的不幸與輝煌,也映射了時代的變換和革新。
  • 回顧美好的港片時代!Netflix 超過40 部經典香港電影推薦
    香港電影風靡全球多年,是許多人年輕或童年的回憶,尤其是1980 到1990 年代更是港片的全盛時期,當時香港電影的產量更超過印度寶萊塢,僅次美國好萊塢居世界第二,香港更成為亞洲第一的電影生產地,評為東方的好萊塢!
  • 盤點香港港片票房前十!
    2000年以後,隨著香港電影產業的式微和黃金一代電影人的逐漸息影,再加上好萊塢電影的侵襲,香港地區的票房幾乎都被美國大片霸佔。
  • 新港片《除暴》帶你追憶那些年槍戰電影的輝煌時代
    香港的港片在輝煌時期有多厲害,你真的知道嗎?港片槍戰雙雄題材電影你知道幾部?無間道雙雄~劉德華和梁朝偉第三部是 李修賢 和 周潤發 兩位真正的雙雄,影片中警察和賊亦正亦邪傻傻分不清楚,這部經典的港片讓周潤發打開了好萊塢的大門。
  • 97年香港回歸是造成香港電影沒落的罪魁禍首嗎?
    香港電影,是我們記憶中永遠無法抹去的一縷亮色。香港電影曾經輝煌的時候,電影種類五花八門,警匪片,喜劇片,武打片,殭屍片,愛情片,甚至我們喜聞樂道的三級片大行其道,出產了無數經典影片,香港電影也成就了一個個我們大眾熟知,喜愛的電影明星,成龍,周星馳,周潤發,李連杰,劉德華等等。
  • 成龍90年代票房最高的港片,打敗周星馳周潤發登頂,讓他笑到最後
    90年代的香港影壇,是屬於雙周一成的時代,這三人都登頂過年度票房冠軍,當然競爭基本上都是在成龍和周星馳之間展開。因為周潤發在拍完《賭神2》後,工作重心不在香港了,而是準備跑去好萊塢發展了,所以他基本上不接港片拍了,專心磨練演技,為去好萊塢做準備。
  • 香港電影再觀察:當退化被打斷
    然而港片在進入內地時,廣電總局的關卡將港片裡的鬼、情色、性調侃、槍戰給擋在了門外,所以港片逆反了這一邏輯,先輸入內地是精英導演、資深監製、大腕明星等高端部分,低俗被強制截留了。抽取了精英群體的香港電影,隨即進入了漫長的退化過程,很多影片門類開始消失,專業人員開始星散,像是林超賢在本屆電影節上就承認,香港古裝片已經很多年沒人拍了,現在內地資金進來了,導演才開始重新整理道具拍古裝。
  • 2003年,成龍花3億拍《飛龍再生》慘敗,成壓垮港片最後一根稻草
    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電影首周末三天票房突破3300萬美元。連續拿了兩周北美票房冠軍,最終票房1.41億美金成龍在好萊塢一發不可收拾!片酬一度漲到2000萬美元!相比之下港片處境越發慘澹,成龍老東家港片巨頭嘉禾在2003年只拍了兩部《行運超人》和《金雞2》小成本電影,甚至到了後來直接重組賣身。
  • 香港電影在非洲,麵粉袋上的電影文化
    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有東方好萊塢之稱,香港電影之風除了吹遍東南亞市場外,在遙遠的非洲也有一批熱愛港片的影迷。非洲人眼裡的香港電影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跟隨當年非洲畫手的手繪海報去感受一下,港產片在非洲的宣傳方式。
  • 香港電影曾輝煌一時,如今喜歡看港片的觀眾越來越少!
    掏錢買票看電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何況當時的電影,多為國產主旋律。加上當時沒有電影引進位度,許多香港電影並不能引進內地,美國大片還是遙不可及的事。錄像廳裡香港電影,成了他們最好的娛樂項目。雖然錄像廳環境差,效果不好,看的甚至是盜版錄像帶,但是價格便宜,一兩元一張票,可從看幾部與香港同步上映的港片,一天時間就這樣度過了。相信很多75後和80後,認識劉德華、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張國榮等一線明星,並不是通過電視,更不是通過電影,而是通過錄像廳。
  • 2018年香港最賣座十大港片,《無雙》第2,《紅海行動》墊底
    《頭號玩家》(13.96億),從數據上來看的話,好萊塢大片還是被華語片壓制的。通過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第10名的《與神同行:終極審判》斬獲了4824萬港幣,再來看2018年香港地區最賣座的香港電影,第一名的《棟篤特工》才4470萬港幣,還差了近400萬港幣。作為香港電影愛好者,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香港地區最高票房的十部港片。
  •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說純粹的「港片」已死?
    「香港電影」是華語電影的四大分支之一,早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香港電影」就已經享譽亞洲了,人們稱自為「東方好萊塢」,而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可是就那麼一個曾經輝煌無比的「港片」,現在為何會走下坡路,甚至常常有人嘆息「港片已死」。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確實輝煌無比,但是現在純粹的「港片」確實已死,看看這幾年新拍的「港片」,有幾部能重現當初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僅僅也只有一部電影《無雙》讓人眼前一亮。
  • 本世紀初,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的兩次「會戰」,內地電影「慘敗」
    而當年在香港有著很高知名度的李翰祥、張徹等人,也選擇北上回到內地製作電影。和香港電影棚內製作的影片相比,內地顯然有著更加得天獨厚的創作環境,更多的實景地拍攝,讓影片呈現到銀幕上的視覺效果更好。而在和內地的合作中,香港電影人也獲取了除了實景地拍攝以外的人才資源,這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後來成為香港電影標誌之一的李連杰。
  • 香港電影裡7位最美的「內地女星」:最後三位都有「突破性」演出
    「瀕臨絕跡」的狀態,內地觀眾對香港電影似乎也越來越不感冒,拿2018年來說,除了周潤發和郭富城的《無雙》大賣外,張家輝的《低壓槽》、梁朝偉的《歐洲攻略》、甄子丹的《大師兄》等純味港片,在內地都遭遇了票房失敗,主打「古惑仔」情懷的《黃金兄弟》,票房也只能算中規中矩。
  • 20部香港「雙雄」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港片迷必看影單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頒獎典禮,目前《無雙》是最大的贏家,打破香港電影金像獎紀錄,擁有17項提名。其中17項提名中最大的亮點自然是雙影帝提名,今年金像獎影帝大概率會在周潤發和郭富城之間產生。香港電影盛產「雙雄」電影,除了《無雙》之外,今天再為大家介紹20部「雙雄」香港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港片迷必看影單。
  • 被譽為「最靈活的胖子」的他,見證了香港動作電影的興衰幾十年
    可以說這個學院撐起了之後香港武打明星的半邊天,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在香港的動作電影中叫「元x」的到處都是, 也正是這些人扛起了香港動作電影的大旗。其中就以七小福最為出名。但是七小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不變的七個人,據統計七小福這個團體共計十四個人,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洪金寶、成龍、元彪、元華等人。
  • 2004年,為拯救香港電影,成龍一路超支花1.2億拍《新警察故事》
    先來談談一個關於香港電影常常被搞錯的問題1993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是誰?很多人都因為是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當年這部電影拿下4017萬票房。確實是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但香港的華語片和外語片票房是分開統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