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髖關節疼痛、走路跛行,警惕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右腿行走時有點「蹺腳」,不敢負重,出現明顯的跛行,深受困擾。 張老伯在網上看到解笑宸副主任醫師的科普文章後,慕名來到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骨關節科求醫。解主任詳細詢問病史,認真進行了體格檢查,認為張老伯大腿根部疼痛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結合X線檢查結果,診斷張老伯患的是「」髖關節炎骨性關節炎」。
-
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_髖關節置換術後功能鍛鍊注意事項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作為一種髖關節疾病治療的有效手段,在緩解疼痛、重建髖關節功能等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其主要適用於老年人股頭頸骨折、股骨頭壞死和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具有住院時間短,早期就可以下床活動,如果手術成功,可以解決髖關節壞死出現的髖關節疼痛、跛行以及功能障礙等症狀,不僅可以縮短病程,也可使病人快速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極大改善了病患的生活質量。
-
陳大叔感慨:沒想到髖關節置換術後,才是我災難的開始
手術後,陳大叔出現右下肢短縮,活動時右髖部疼痛不適,伴有跛行,行走超過100m即需休息,偶爾在站立時可見右髖後外側軟組織隆起。吸取了前面的教訓,這次陳大叔選擇來到廣州,以尋求更好更進一步的治療,最後來到我院,門診以「右髖關節假體障礙」收入我科。
-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可以上下樓?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生活注意事項 髖關節置換手術獲得理想療效的保證,除了手術醫師精湛的手術技巧,還離不開患者術後的積極配合,因此,每一位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都要懂得正確去使用自己體內全新組裝的關節,在這裡幫助大家匯總一下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希望每一位患者朋友都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舉辦SuperPATH全髖關節置換高峰論壇暨微創骨科培訓...
9月12日,由長沙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沙市第一醫院承辦的SuperPATH全髖關節置換高峰論壇暨微創骨科培訓基地掛牌儀式在2號樓10樓會議室舉行。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王萬春、長沙市第三醫院教授雷青、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博士後雷鵬飛等專家出席會議。
-
醫生分享:髖關節置換術後這樣做,康復速度特別快!
曾經有學者對132例髖關節置換患者及16名手術醫師的手術預期進行對比,發現患者在關節功能(蹲、跳等)恢復方面的預期遠高於醫師;因此,術前宣教可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手術預期,降低患者術前焦慮和恐懼,避免很多醫患矛盾。
-
三十年髖關節脫位疼痛不適,髖關節置換一朝解憂愁!
然而,30年來,她的左大腿根部一直疼痛不適,誤以為是風溼,未做特殊處理。近日,蔡女士在經熟人介紹後,慕名來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關節外科劉萬軍主任專家門診就醫。劉主任詳細檢查,患者左髖關節疼痛,左下肢縮短5cm,跛行步態。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蔡女士患陳舊性股骨頭後脫位,並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建議全髖關節置換。
-
跛行、疼痛近20年,原來是「假關節」惹禍
入住骨科中心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後,科室主任李燕南在詢問病史時發現,陳阿姨19年前曾發生右髖部骨折,在江西當地醫院進行了保守治療,後來逐漸出現髖關節疼痛、走路時下肢一高一低的情況,右下肢短縮明顯,一直沒有好好地診治。於是,李燕南為她做了進一步的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陳阿姨右側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並假關節形成。
-
老人髖關節痛了10餘年,活動困難!髖關節置換手術「趕走」病痛
60 多歲的黃大娘雙髖關節痛了 10 多年,經過多種保守治療仍然無法緩解,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間歇性的疼痛,吃了很多藥,稍微緩一下,沒多久又疼了,太煎熬了。" 黃大娘說道,本以為自己退休了,兒女也都成了家,可以享福了,誰知道卻被這雙髖關節折騰,最近這兩年日子過得實在是煎熬。
-
髖關節置換術後第二天,106歲老人能走了
9月13日上午,106歲的李婆婆扶著助行器,在護士的幫助下慢慢地邁開步子在病房裡走了起來。就在兩天前,老人家因股骨骨折,剛剛經歷了一場高難度的髖關節置換術,這場手術十分成功,也刷新了長沙市第三醫院骨科治療患者的最高年齡記錄。8月底,106歲的李婆婆在家不慎摔倒,左側臀部及大腿處疼痛不已,當時已無法活動。
-
揭秘: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病人的真實感受是怎樣的?
人工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很多患者沒有做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連一點路都走不了,生活嚴重受影響。那麼做了手術之後會是什麼感覺呢?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
-
老人髖關節痛了10餘年,活動困難!膝關節置換手術「趕走」病痛
60多歲的黃大娘雙髖關節痛了10多年,經過多種保守治療仍然無法緩解,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經多次會診討論,認為保守治療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黃大娘髖關節痛疼、畸形問題,建議行手術治療。
-
髖關節置換術後第一階段康復注意事項
髖關節術後最常見的病損包括髖部肌肉力量缺乏、髖關節活動度(ROM)減少、站立平衡及本體感覺能力下降、功能性活動耐受不良、移動性活動中疼痛增加。功能受限通常累及步態、空間位置的轉移、上下臺階、駕車及基本日常生活活動(ADL)。
-
髖關節疼痛,未必都是股骨頭壞死,需與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相鑑別
>髖關節疼痛就是炎症、股骨頭壞死,需要及早做人工關節置換?其實臨床上出現這類症狀的不乏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者。因病情進展緩慢,多數患者的病程約有十餘年,關鍵是在出現疼痛時早篩查。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在疾病早中期是有機會做截骨矯形術以避免或者延緩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案例:髖部疼痛伴跛行51歲的黃阿姨因右側胯部(髖部)勞累後出現酸脹不適約10年餘。
-
置換人工膝關節?你需要知道這些
專家介紹:劉萬軍,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東院; 骨科-關節外科主任醫師,東院關節外科負責人,擅長疾病:1、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頭壞死、嚴重骨折手術後髖關節炎、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嚴重類風溼性髖關節炎、髖關節僵直、嚴重老年骨質增生性膝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
微創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助老人康復下床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羅凱燕 通訊員 林敏文老年人摔跤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百歲老人摔至髖部骨折同時合併近10種基礎性疾病更是兇險萬分。4月5日,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就接診了這樣一名百歲患者。 居住在寶安沙井的劉奶奶(化名)已經百歲高齡,一次走動時,不慎摔倒,導致髖部右股骨頸骨折臥床不起。
-
常見的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哪些?髖關節疼痛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步行時,髖部疼痛的人會嘗試轉移負重至健側以減輕疼痛,所以會出現明顯的跛行。出現上述現象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髖關節炎。 根據流行病學顯示10萬人中有90個人表現出有症狀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01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由於髖關節長期負重不均衡導致的關節性軟骨變形或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骨性關節炎性疾病。
-
髖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術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它是將股骨頸骨折或股骨頭壞死等髖關節疾患置換為人工關節的一種治療方法。 隨著醫學科技發展成熟,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齡化,由於手術創傷大,術後常存在各種各樣的併發症。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
原創 風城黑鷹 美國醫人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恢復性鍛鍊指南老人因關節勞損,股骨頸骨折等原因需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很常見,術後恢復性鍛鍊非常重要。定期運動以恢復臀部的力量和運動能力,並逐漸恢復日常活動,對於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全面恢復很重要。骨科醫生和理療師可能會建議您在早期康復期間進行20至30分鐘的鍛鍊,每天進行2-3次這樣的鍛鍊。本指南可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運動和活動計劃,並由理療師和骨科醫生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