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時有多狠?只是因為發音相同,明朝人不敢稱呼「豬」

2020-12-16 舊史心說

從古至今,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習俗,就是在過年的時候要殺豬宰羊來慶祝,用這種方式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艱辛勞動,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雖然現在人們幾乎都生活在大城市,而在一些小城市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習俗出現,他們會將自己養了一年的豬給宰殺,然後喊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自己家做客。

雖說人們喜歡吃豬肉,但是對豬是沒有歧視的,並且還認為在豬年出生的寶寶都是非常的有福氣的。在中華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開國皇帝,他是一個乞丐出身,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自己極高的情商,最後建立了明朝。沒錯,這個皇帝就是我們熟知的朱元璋,可是在古代一直有這樣一個忌諱,就是皇帝的名字別人不能夠叫,甚至在別人的名字裡不能和皇帝的名字有相似的字,不然就是不敬。

其實朱元璋並沒有那麼的在意,但是整個朝廷的大臣都非常的忌諱,他們讓天下和朱元璋名字裡帶有相似的字或者同音的字的都得改名,否則就要殺頭。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偏偏有一種動物叫做「豬」。那麼豬也要改名嗎?沒錯!就連豬也要改掉這個稱呼。那麼不禁有人會問,那麼豬又該怎麼叫呢?

後來為了將朱元璋和「豬」區分開,一些大臣們和皇帝商議將「豬」的稱呼改成了「彘」,並且還頒布了《禁豬令》,不準人們吃豬肉,但是在頒布這種號令僅僅三個月百姓們就堅持不住了,大臣們沒有肉吃也非常的難受,最後也不得不將這個號令給罷免了,讓大夥又再一次吃上了豬肉。

最後到了七清朝,滿人入關,最後將明朝推翻,人們又開始恢復了「豬」的叫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現在,雖然人們還是在名字上面有一些犯衝,例如孩子的名字和父母的名字不能相似等等,但是並沒有像古代那樣忌諱,歷史就是這樣,有正確的地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而正是這些才讓我們領略到歷史不完美之中的美麗。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姓朱,明朝人叫豬什麼?有個特別的名字,很多人張口就讀錯
    「避諱」,一般是讓君王或者尊長的人,他們想要彰顯自己的威嚴,就在相關規定中指出,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以用他們名字中的字,即便是皇帝的年號、外號等,也不能有半點和皇帝相同。所以,很多不符合規定的,除了姓氏之外,只能改字或者直接把那個字去除。
  • 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姓管豬叫啥?皇帝給豬改了名,很多人都讀不出
    在歷史上,老朱家的人便是因為自己家的姓氏鬧了不少的糟心事,他們家是「朱」姓,但是偏偏就和老百姓餐桌上的「豬」是個諧音字,這是最為尷尬的。所以,老百姓在「殺豬」之時,倒是像「殺朱」;在「切豬肉」之時,也是像「切朱肉」;在「吃豬」之時,也像是在「吃朱」……於是,有人便說了,這都是心理作用在做怪,大家又不是真的要吃老朱家的肉!
  • 朱是明朝國姓,那麼明朝的人管豬叫什麼?逗趣的名字讓你猜不到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比較避諱自己的姓氏,普通老百姓通常也不敢直呼皇帝姓氏,甚至一切與皇帝姓氏有關的名字都要格外注意。更有甚者,皇帝還會下令,除了皇族之外,任何和他同姓的人全部更改自己的姓氏,這更能凸顯古時統治者對自己姓氏的看重。
  • 明朝皇帝姓朱,那百姓叫豬什麼?
    但是在明朝時期,大家會發現有一個尷尬的點,那就是豬肉在明朝也一樣受熱愛,可是明朝的當權執政者家族都姓朱。古代人又比較忌諱這些細節,畢竟讀音相同,怎麼都覺得不舒服。那麼明朝時期的人們又該如何稱呼豬這種家禽呢?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是指1368年之後,朱元璋所建立的漢人政權。這期間一共有276年的統治時間,之後到了公元1644年明朝歷史退出歷史舞臺。
  • 朱元璋姓朱,那明朝人叫豬什麼?皇帝改了個名字,很多人都答錯了
    而在十二生肖裡面,豬也有一席之地,豬雖然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肉類,不過在百姓心中,對豬沒有一點歧視的色彩,還認為豬年出生的寶寶很有福氣,會親切的稱他們為金豬寶寶。 在明朝以前,歷史上面鮮有姓朱的皇帝,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擊潰了各路人馬,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在古代對於皇帝的名號都是十分尊敬的,一般人不可和皇帝同名,就連同音也可能受到牽連(不過同姓沒關係)。
  • 「豬」與「朱」同音,那明朝人管豬叫什麼?答案出乎意料
    這裡舉幾個明朝前的例子:漢朝時,漢宣帝原名叫做劉病已,登基後為了不讓百姓們連常見的「病」字也不敢說,改名為劉詢;唐朝時,唐太宗名字叫李世民,原來「六部」(包括吏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戶部)裡的「民部」就改成了「戶部」,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寫信時,稱呼都不敢亂叫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數百年,卻始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明朝輝煌無比,也有人說它只是外強中乾。人們常說,沒比較就沒有鑑別,要想知道明朝到底有多強大,也必須與同時期的世界各國比較一下。而在一封來自英國的遲到三百九十年的信中,便可以推測一二。
  • 漢民族最後的倔強,《明朝那些事兒》告訴你老朱家的皇帝有多狠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明朝就停留在朱元璋是要飯皇帝,還有可能和《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有關,然後呢傳說明朝皇帝都喜歡做木匠活兒,最後就是看清朝的電視劇了解的,天地會,反清復明了,知道這明朝籠絡人心是有一套的。讀這本書之後,更能體會到每個皇帝或者說每個出色的領袖,都是有一種特質的。
  • 明朝開國六公爵的後代有多慘?被朱元璋父子害慘了,尤其是長子
    但是朱元璋雖然很優秀,但是在歷史上的名氣似乎不是很好,生性多疑且掌控欲極強的朱元璋,除了設立錦衣衛以監控百官外,還給了言官們極大的權力;總之,只要誰讓朱元璋起了疑心,不管是不是有真憑實據,那個人的好日子就算是到頭了,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命就要感謝朱元璋大發善心了。而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在這一點上,比起朱元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結果改成了這個名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盡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詞語之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古代嚴厲的封建制度制約之下,很多詞語都改掉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也便叫習慣了。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前原來的樣子,反而不習慣了,在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如果按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也只有那麼幾個正常人,比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明朝前期就是這樣,朱元璋布衣立威,平定群雄,一統天下,除元朝殘餘勢力外,還日夜守候,日夜兼程,為大明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再後,朱棣、朱棣、朱瞻基、朱佑樘,三十三年間,明朝又以皇帝為首,日夜兼程,朝野上下都不敢小視。
  • 為避諱皇帝的朱姓,明朝不準把豬叫「豬」,那後來改叫了什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無盡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詞語之最初的時候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古代嚴厲的封建制度制約之下,很多詞語都改掉了,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也便叫習慣了。如果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前原來的樣子,反而不習慣了,在古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在信中是如何稱呼萬曆皇帝的,便知曉
    當時朝中習慣設立左右丞相,一開始朱元璋也沒有覺得不妥,甚至因為胡惟庸有才幹,然後對方也貼得下臉來恭維他,所以非常寵幸胡惟庸,但沒有想到胡惟庸恃寵而驕,漸漸的不僅僅只是對朝政無用了,還做出了很多威脅到朱元璋的事情,比如說對劉基下毒,和李善長勾結。最後朱元璋忍無可忍直接將他殺掉了,還連帶著殺了3萬人的同黨,讓朝中上下一時之間是兢兢戰戰,幾十年不敢出權臣。
  • 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於是,朱元璋為了緩解這個尷尬,也緩解心裏面的那種不好的感覺,便絞盡腦汁地想到了一個好法子,將「豬」改為「彘」和「豚」。在文言文當中,「彘」和「豚」本就是有「豬」的意思,只是說起來稍微有些陌生罷了。雖說這突然的改動虎使得老百姓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但是,也得逼著自己去適應,畢竟,這皇帝的威嚴還是不敢多加侵犯的,加上,從當時朱元璋懲戒貪官的力度就可知,這朱元璋是相當嚴苛的,自是不敢多加忤逆。
  • 朱棣不學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因為這幾點,他才是明朝第二皇帝
    明朝初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建文帝的朝廷,隨後自立為皇帝,明朝的帝位世系也由此改變。由於唐太宗和明太宗這兩位太宗都是通過非常規手段取得的政權,因此有人突發奇想:倘若朱棣學李世民那樣,脅迫朱元璋退位,明朝歷史會出現何等走向?
  • 明朝時期的一兩銀子折合成人民幣有多少?朱元璋:貪汙60兩就斬首
    朱元璋時期的反腐手段非常嚴厲,曾經有規定,官員不論大小,貪汙六十兩銀子就要被斬首,而我們在一些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大戶人家動輒就花費紋銀百兩,甚至直接送人,一點都不吝惜,六十兩就要被殺頭,是不是有點太嚴苛了?那麼古代的六十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古代的度量衡和現在不太一樣,不同時期主要的貨幣形式也不太相同,我們只能用古今都有的米價來做一個衡量。
  • 明朝時的倭寇屢屢犯境,主要原因在於朱元璋嗎?
    導讀:純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噴。個人覺得明朝時期倭寇屢屢犯和朱元璋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倭寇並不是從明朝時期才出現的。由於朱元璋實行的如下政策,個人覺得這些因素成為明朝中後期倭寇屢屢犯境的重要原因。第一、在日本桀驁不馴的情況下,列日本為不徵之國為祖訓;第二、近海政策,片帆不得出海;第三、斷絕日本的朝貢貿易。
  • 做夢回到了明朝初期,我們要怎麼稱呼皇帝的大名呢?
    在明代之前呢,我們稱呼皇帝通常叫做漢武大帝、唐太宗、周世宗、元世祖等等這種類型的封號。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子稱呼他們嗎?比如說,正德帝和嘉靖帝這樣的稱號。根據我們的史料記載,如果你生活在明朝,這樣稱呼皇帝,估計是要被拉出去打板子的。
  • 「朝鮮」這個國名其實是明朝朱元璋給起的
    也正因為高麗王室與元朝統治者的親戚關係,在朱元璋建立明朝,把蒙古人從中原趕出去後,高麗國仍然依附於元朝,也就是當時的北元。但高麗王朝皇室裡已經有很多人是元朝統治者的親戚,他們不甘心被明朝控制,於是高麗王朝內部又分成了親元派和親明派,這兩派進行了長達十多年的鬥爭。到了後來,高麗國國王王顓,年僅十歲的養子江寧君辛隅繼位。這位新國王派使者去為他的父親請封諡號,明朝派遣兩位使者前往高麗,結果在歸國途中,兩人財務被搶,人也被殺了。當然,這事八成是北元派人幹的。
  • 「人彘」是古代一種殘酷的刑罰,而朱元璋卻沿用了「彘」這個字
    「彘」這個字在明朝時期也有出現,而它的出現僅僅只是代表了一種動物,那就是豬。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草根出生,靠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明朝,能深刻體會到百姓的不容易,所以在對待廣大的老百姓,可以說非常的仁慈。但是縱觀朱元璋的一生,從他登基後,滿朝大臣誰不是活的提心弔膽,因為他對大臣們非常的殘忍,連兄弟都能痛下殺手,這才落下一個不好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