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在信中是如何稱呼萬曆皇帝的,便知曉

2021-01-09 谷城淺說歷史

「雖死,不降!」

公元1644年3月19日凌晨,明朝崇禎帝被李自成逼上了景山。景山是世代園林,風景如畫,但如今外面已是滔天大火,而很快他就要被李自成俘虜。崇禎帝嘆了口氣,殺掉了身邊最後一個侍從,在園林中走來走去,走來走去,最後選中了一棵歪脖子樹,他在藍色袍服上寫好遺言,將腰帶摘下來掛好,閉上眼睛義無反顧地自縊了。而他的腦海中,尤有明朝輝煌的山川湖海……

一、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從1368年到1644年,整整276年間,至少有67年是太平盛世,這太平盛世最明顯的表現,那就是政治清明,政治清明是一個朝代強大的象徵。

公元1380年,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改為內閣。當時朝中習慣設立左右丞相,一開始朱元璋也沒有覺得不妥,甚至因為胡惟庸有才幹,然後對方也貼得下臉來恭維他,所以非常寵幸胡惟庸,但沒有想到胡惟庸恃寵而驕,漸漸的不僅僅只是對朝政無用了,還做出了很多威脅到朱元璋的事情,比如說對劉基下毒,和李善長勾結。

最後朱元璋忍無可忍直接將他殺掉了,還連帶著殺了3萬人的同黨,讓朝中上下一時之間是兢兢戰戰,幾十年不敢出權臣。而同時殺掉胡惟庸之後,朱元璋將丞相制度改為了內閣制度,避免了獨裁,實現了公平公正,也保證了皇帝對於大小事的直接掌控權,朝中風氣為之一肅,中央權力更加集中。

除了內閣制度,明朝還別出心裁地出現了特務機構,也就是負責偵查國內外情報用的,並且直接對皇帝負責,比如說後面影視劇中常常出現的錦衣衛,因為宦官的原因大家對這個機構印象都不是特別好,然而在1592年和1598年發生的萬曆朝鮮戰爭中,錦衣衛在朝鮮日本之間來回周旋,收到了很多的情報,為明朝調兵增援朝鮮,破壞日本統一亞洲的計劃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除此之外,明朝的六部六科五寺三公二十四衙門,都分別為改善朝政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為肅清政治提供了助力。

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而一個朝代強大,直接體現在軍事上,軍事力量的強大,是朝代屹立不倒的直接原因。明朝當時在軍事制度和武器裝備上,都近乎超前,從朱元璋開始,他就喜歡精兵制,即士兵在精不在多,而且都是世襲的軍人,從小就開始習武的那種。

公元1365年,朱元璋統一江南的徵途遇到了張士誠。當時朱元璋的策略是「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士誠時翼,然後專取浙西」,於是攻佔了襄陽沔陽,控制了長江中遊,又與四川明玉珍建立了盟約,開始去東南方攻打張士誠,並且看準了他佔區南北狹長,中隔長江、南北兵力不便支援的弱點,10月21日順利擊潰張士誠軍一部。

此後朱元璋面對張士誠的進攻,都是以精兵相對。張士誠向宜興安吉、江陰,發起進攻,朱元璋派精銳馳援;張士誠水陸並進企圖攻江陰,朱元璋以一部設伏於江陰山麓之中;為繼續佔領淮東,讓徐達自率精兵向縱深發展……而張士誠中間先後折損了舟師900艘,被俘最少3000人,將士全滅,朱元璋這邊傷亡幾無。

除了軍事制度,明朝時期的裝備也很強大,朝中很看重軍工業,最多的時候曾出現過13個冶鐵廠和銅廠,積極仿製國外的先進武器;1415年明成祖朱棣,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火器部隊——神機營,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個世紀;當時的裝備有火槍、火銃、火繩槍,火銃有三眼銃和四眼銃,能連續發射密集火力,而火繩槍直接是現代步槍原型。

除此之外,明朝在戰役上也很有一套,著名的戚繼光抗倭,我們不僅僅需要知道戚繼光是個英雄,還要知道當時正規軍沒有用,戚繼光當即決定招募民兵加以訓練,以至於這些民兵後來成為了維持明朝統治最有效的作戰力量。

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明朝經濟之繁榮,在於商品經濟的繁榮。當時是因為手工業的發展,很多土地主縉紳看準機會,憑著資本的雄厚到處開店,明朝的江南地區竟然萌發了資本主義經濟,原本「重農抑商」的思想也漸漸被剔除。

當時的小說家馮夢龍就在自己的《三言二拍》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做絲綢生意的浙江商戶蔣生跑到了漢陽,一日間偶然看到了一個美女,心生嚮往欲娶為妻,但當得知美女是當地縉紳的千金小姐時,他卻為自己商人的身份感到自慚形穢,說自己會玷汙了小姐的門風。

但是沒有想到千金小姐的父親,那位縉紳卻毫不在意,大手一揮笑道:「經商亦是善業,不是賤流。」然後爽快地將女兒嫁給了蔣生,而蔣生如意抱得美人歸,之後對這美人是百依百順,兩人幸福安康長久一生,羨煞旁人。

繁榮的商業同時也帶動了進出口,最著名的出口和外交事件當然就是鄭和下西洋。1405年鄭和第一次受命下西洋,這一次途經了麻喏八歇國,也就是印度尼西亞的東爪哇,當時東爪哇還在打戰,鄭和竟然去勸和;1407年鄭和第二次受命下西洋,去了越南和錫蘭,鄭和與使節們還被冊封為古裡王;其後一直到1430年結束,鄭和共出使了7次,明朝的聲望得到遠播,周邊各國的皆來朝貢,也出現了唐朝時才有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盛世之景。

同時也吸引了遠在英國倫敦的伊莉莎白一世。1553年伊莉莎白繼位,當時內部分裂,她立馬採取手斷穩定了政治基礎,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所以她也熱衷於鼓勵自己的臣民們航海,那時候英國的航海業空前繁榮,在聽聞遙遠的地方有個強大的國度時,她寫下了一封信:

「天命英格蘭諸國之女王伊莉莎白,致最偉大及不可戰勝之君王陛下……我西方諸國君王從相互貿易中所獲之利,陛下及陛下之臣民均可獲得……如陛下願促成此事,且給予安全通行之權,並給予吾人在與貴國臣民貿易中,所需其他特權,則陛下實堪稱至尊貴仁慈國君之能事,吾人將永不能忘陛下之功業……耶穌誕生後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於格林威治宮。」

而這封信是完完全全展現出了明朝的強大,那樣一個女王稱明朝皇帝是「不可戰勝之君王」,語氣中多有卑微和懇求之意,可見想與明朝通商之迫切。不過遺憾的是這封信並沒有被送達到明朝皇帝的手中,因為女王派出去的使臣約翰·紐伯萊半途出了意外,但這封信確確實實存在,如今英國國家博物館能夠看到。

不過這些盛世之景到了崇禎皇帝的手上之時,已經是一團亂麻,沒了丞相,宦官橫行;有了火器,但禍根生於內部;來的附屬國虎視眈眈,明朝潰敗只是一夕之間。

其實明朝的外交事件不僅僅只是以上的這些,鄭和下西洋的7次也比小編那乾巴巴的幾行字有意思得多,這樣一個超級大朝如果用一篇文章就能寫盡的話,那也實在是太薄弱了,所以如果想知道的更多的話,建議看這套《明朝那些事兒》,原價288元,限時特價128元,共9冊,從方方面面講述那段輝煌的歲月,對於不想淺嘗輒止的人來說,絕對是精品。

相關焦點

  • 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英國女王給萬曆皇帝寫信時,稱呼都不敢亂叫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數百年,卻始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明朝輝煌無比,也有人說它只是外強中乾。人們常說,沒比較就沒有鑑別,要想知道明朝到底有多強大,也必須與同時期的世界各國比較一下。而在一封來自英國的遲到三百九十年的信中,便可以推測一二。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一封遲到390年的信——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明朝萬曆皇帝
    英女王向我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中有一件很有紀念意義一一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1596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一封信。 在李先念主席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英女王在講話中還追溯了中英兩國交往的歷史。她說:「大約在390年之前,我的祖先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給萬曆皇帝寫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間貿易能得到發展。
  • 大明有多強大?英女王曾給萬曆帝寫過一封信,從稱呼就暴露出差距
    軍事上擁有近乎是無敵的海軍,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艦隊,英國的黃金時代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這位女王。 而這時候的英國,還沒有成為日後的「日不落」。在遙遠的東方,也有一個龐大的,足以與之抗衡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我們的中國,伊莉莎白時代的時候我們中國正處於明朝時期。而當時這兩個相差甚遠的國家,竟是差一點就有了外交聯繫。
  • 萬曆皇帝朱翊鈞:推翻新政,20年不上朝,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現代有不少學者提出"明亡於萬曆"的觀點,認為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那麼四百年前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呢? 曇花一現的"萬曆中興" 任何朝代的滅亡,都是多方面因素並行導致的結果,明朝亦然。所以,單單說"明亡於萬曆"是站不住腳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這表面看,是身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壓迫,其實並非如此。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
  • 萬曆皇帝一開始勵精圖治,中期不理朝政,把明朝推向深淵
    導語:明朝的萬曆皇帝是一個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發生了不少故事。前有張居正改革,後有萬曆三大徵,這些都是強盛的表現,但是依然有很多史學家認為明朝滅亡,萬曆皇帝的責任最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朱翊鈞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了皇太子,並且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明朝萬曆皇帝的「課程表」
    明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初三日,10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曆,是為萬曆皇帝。他的父親隆慶帝在留給他的遺詔中說:「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五、每日各官講讀畢,或聖心於書義有疑,乞即問臣等,再用俗說講解,務求明白。六、每月三、六、九視朝之日,暫免講讀,仍望皇上於宮中有暇將講讀過經書從容溫習,或看字體法帖,隨意寫字一幅,不拘多寡,工夫不致間斷。七、每日定於日出時請皇上早膳,畢,出御講讀。午膳畢,還宮。八、查得先明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輟講讀。本日若遇風雨,傳旨暫免。
  •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鮮為人知的政治能力,情商排在明朝皇帝前三名
    文|趙立波 導讀: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歷史上的標籤多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或是學術界多以「明實亡於萬曆」作為對其終生的蓋棺定論。由於明代皇帝的歷史多由下一代的清朝所編寫,難免出現偏離客觀事實,在歷史客觀角度上多了一層「有色眼鏡」。
  • 被官方認證的神人——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563年,卒於公元1620年七月,享年58歲。萬曆是明神宗在位時的年號,此年號共使用了48年,乃是有明一代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假設朱翊鈞是一個普通平民,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描述的他的生平: 他出生於一個富貴人家(明朝皇室),祖上(明太祖朱元璋)曾風光無限,一時無兩。奈何後來的數位先祖終日嬉戲、不務正業,家道有所中落。
  • 決戰慘敗:令萬曆皇帝痛哭不已的「薩爾滸會戰」
    1619年的冬天,身為兵部右侍郎、遼東經略的楊鎬,在官署內困坐愁城,他肩負著萬曆皇帝的旨意,並執尚方寶劍行事,全權負責進剿努爾哈赤事宜。氣勢逼人的努爾哈赤破撫順、拔清河,膽愈壯、氣愈粗,遂將一名被擄漢人割去雙耳,令其鮮血淋漓地送信與明朝。努爾哈赤在信中公開地說:「解我七大恨加以王封,豈有不罷兵之理。」然而,在明朝看來,受明朝冊封的「龍虎將軍」努爾哈赤,起兵攻城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反叛,豈有應允之理?
  • 明朝萬曆三大徵中,除了韓戰,還有哪兩場?
    可當時的明王朝,萬曆皇帝已是多年如一日不上朝,奏摺有一搭沒一搭的批,朝臣們忙著拉幫結派「爭國本」。國防安全這等「小事」誰還管?於是每次哱拜鬧事,明朝都是和稀泥安撫,終於割肉餵狼,糊弄出一場驚天暴亂。萬幸的是,早已人亡政息的張居正改革,到底給明王朝留下一支強大的軍隊。挨了一記悶棍的明王朝,果斷集結重兵合圍,先迅速收復了黃河西北各處堡壘,將哱拜叛軍死死壓制在寧夏城。但負隅頑抗的哱拜,一面依託寧夏堅城死守,一邊朝著韃靼部落玩命喊話呼救。一場十六世紀西北空前大戰開始了:數萬明軍重兵壓上,四百多重裝炮車一字排開,「大神銃」等先進火器呼嘯狂轟,重拳狠砸寧夏城。
  • 萬曆皇帝是怎樣瘋狂斂財的
    萬曆帝  萬曆皇帝在20歲時,曾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來因為和大臣們的矛盾而罷朝,從此把朝政丟給大太監劉瑾,幾十年不上朝,致使很多大臣一輩子也不知道皇帝長的是什麼模樣。  深居宮中的萬曆皇帝既然沒有了上朝的負擔,乾脆自顧自地沉浸在「發財」的白日夢中。
  • 明朝皇帝順序表
    這一戰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此後由於他身體肥胖,不便隨軍作戰,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後方,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臺。  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願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在富、美的明朝為何有那麼多奇葩皇帝呢?
    中國歷史上的王朝中,明朝無疑是最特殊的一個。當家管事的有28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天天不幹活玩木匠的皇帝,也有一輩子就喜歡一個比自己大十七八的女人的皇帝。然而明王朝再不堪,他也從來沒有向任何一個外民族彎過腰、低過頭。為何明朝皇帝奇葩多?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明朝的一個市井無賴,大膽吹牛,連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被他騙了
    在中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超級大忽悠,視軍國大事為兒戲,把大明的萬曆皇帝、日本的豐臣秀吉和朝鮮國王耍得團團轉,真是令人拍案稱奇! 在明神宗朱翊鈞執政期間,明朝有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俗稱萬曆三大徵,分別為寧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朝鮮之役。其中的萬曆朝鮮之役,是明朝戰爭史上極為精彩、曲折的一場戰役,對當時東亞的政治、軍事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