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朱翊鈞:推翻新政,20年不上朝,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2020-12-23 騰訊網

萬曆皇帝朱翊鈞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276歲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此時距離萬曆皇帝朱翊鈞逝世僅過去了24年。現代有不少學者提出"明亡於萬曆"的觀點,認為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那麼四百年前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呢?

曇花一現的"萬曆中興"

任何朝代的滅亡,都是多方面因素並行導致的結果,明朝亦然。所以,單單說"明亡於萬曆"是站不住腳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萬曆首輔張居正

其實,在萬曆初期的十年中,明朝在張居正的帶領下,一度走向復興之路,史學家稱這段時間為"萬曆中興"。張居正的改革就像一針強心劑,為大明王朝注入了濃厚的生命力。據史料記載,在實行改革後,明朝國庫的存銀達到了700萬兩之多,糧食儲備也達到了1300多萬石,足夠百姓使用十年。

相比之下,嘉靖年間的存糧還不及此時的十分之一,可見改革的成效。但是在張居正逝世後,萬曆皇帝便推翻了改革。他這一推翻,使剛剛走上正軌的明朝立刻重新回到了衰落的道路上,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萬曆親手葬送了明朝最後的希望?

萬曆皇帝出遊圖

推翻改革致使再度衰落

萬曆之所以推翻改革是因為張居正的存在嚴重限制了皇權的行使。萬曆登基時不過10歲,全靠張居正輔政,在他輔政的十年間,實行改革得罪了很多大臣。而且在這期間,萬曆對張居正是唯聽是從,使得張居正大肆利用權力排除異己,也使得萬曆對張居正的態度由敬畏變為記恨。

所以,張居正死後,在萬曆的默許下,被他得罪的大臣紛紛上疏,而萬曆也順水而為,剝奪了張居正的官職爵位,並廢除了改革,這一舉動使得大明最後強盛的希望也落空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

除了廢除改革,萬曆自身還揮霍無度,給明朝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造成了國庫空虛,不少大臣也嚴正批評他這種行為。有史學家指出,萬曆在位時將前代嘉靖和隆慶兩朝的積蓄揮霍一空。面對大臣的指責,萬曆不僅沒有改過自新,反而派身邊的宦官到地方去加收礦稅,以彌補自己的財政漏洞。

但是宦官這類人,往往都不是什麼好人,萬曆派他們到地方去收取礦稅,無疑是敗壞朝廷名聲。他們仗著皇帝撐腰,無所不用其極,在短短三年的時間之內,為萬曆收稅的宦官就遍布全國。

在這樣的徵收下,這些宦官每年大概能為萬曆收到白銀近兩百萬兩,解決了財政危機。但是這種行為引起了民間的強烈不滿,以致於各地頻繁發生起義兵變。可以說,此時的朝廷,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個十足的吸血鬼,永遠也填不滿。

隆慶皇帝朱載垕

隨著隆慶開關的進行和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大量白銀流入明朝,造就了許多資產階級大財主,於是一時間,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奢侈之風,而萬曆皇帝更是自在。

萬曆的生活奢侈顯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在他成婚時,朝廷為了置辦他的婚禮,前後總計花費白銀多達七萬兩。要知道,此時還是張居正輔政期間,而到了萬曆親政的時候,就更加奢侈了,他的弟弟潞王成婚時,獨攬大權的萬曆皇帝賞賜了上萬兩珠寶,黃金白銀更是不計其數,前後總共花費高達九萬兩銀子。

除了徵收賦稅,萬曆還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事,分別是平定寧夏哱拜叛亂、播州之亂和討伐朝鮮之戰。雖然這三次戰爭都以明軍取得勝利而告終,但是除了朝鮮之戰外,其餘兩戰完全可以避免。

寧夏哱拜地區

因為寧夏叛亂和播州之亂完全是由於萬曆皇帝的用人不當和決策失誤引起的。而他之所以犯下這樣的致命錯誤,更說明自張居正去世後,在萬曆皇帝身邊,沒有一個能夠為他出謀劃策掌控全局的大臣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場戰爭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在幾乎同一時間內,明軍取得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勝利,展現了大明朝的軍事實力,也證實了張居正改革的成功。

播州地區

三次戰爭的進行不僅消耗了大量國力,同時也導致了民生因戰爭而變得苦不堪言。長期不間斷的戰爭和日益增加的賦稅,使本就背負巨大生存壓力的百姓紛紛走上了起義的道路,自播州之役後,全國各地接連爆發的農民起義,說明此時明王朝的統治已經不再被世人認可

女真的崛起和倭寇的侵襲

因為四處的戰爭,明朝無暇顧及東北邊境的遊牧民族,致使女真部落有了崛起的機會。努爾哈赤在東北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建立了後金,自立為汗。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的慘敗使明朝對東北地區完全喪失了主權,此後,東北地區的女真部族成為了明朝最嚴重的威脅之一。

而在江浙沿海地區,自嘉靖年間起,便不斷受到海上倭寇的侵擾,沿海一帶民不聊生,深受倭寇的騷擾。雖然有著抗倭名將戚繼光和餘大猷的震懾,也擊退了數次倭寇來犯,但是仍然沒有徹底地消滅倭寇。自隆慶開關以來,由於海上貿易的愈發頻繁,倭寇也逐漸重新出現在沿海一帶,給大明王朝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

懈怠朝政,朝廷無主

面對外患,萬曆無能為力,而在朝政上,萬曆同樣無比懈怠。自萬曆中期"梃擊案"發生後,萬曆皇帝便開始消極怠政,最後甚至二十多年不上朝。從而導致奏章積壓,國家軍政大事無法處理,官職懸空等,使朝廷處於無主狀態長達近20年。

要知道,萬曆皇帝總共也就在位48年。除去最初十年由張居正輔政外,萬曆掌權的時間不過38年。而這其中又有將近20年都不上朝,算下來,萬曆真正作為明朝皇帝的時間不過不到二十年而已,這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致命的,更別說處在內憂外患中的明朝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

此外萬曆的長期不上朝,導致了宦官集團專政局面的出現,而且愈發強大,以至於後期到了天啟年間,大太監魏忠賢權傾朝野,把持朝政長達八年之久。可以說,萬曆皇帝親手造成了明末宦官專橫的局面,也將大明王朝推到了滅亡的邊緣。

雖然在萬曆皇帝逝世後,明朝還有三位皇帝。但萬曆之子明光宗朱常洛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便因為"紅丸案"而去世,繼任者朱由校則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木匠皇帝"。而到了最後一帝崇禎時,縱然年輕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有著光復大明的壯志,但無奈此時的大明早已危如累卵,面對女真的進攻和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已經無力抵抗,崇禎帝朱由檢自知敗局已定,自縊煤山,空留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令世人嘆惋。

相關焦點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不是懶惰!郭沫若挖墓時說出實情。今天依舊為大家講解《明朝那些事兒》,探尋歷史深處隱藏的秘密。古代的皇帝仿佛就是一個「超級巨星」,受萬人敬仰,一舉一動都備受天下人的關注,而他們也窮極享受,過著無比尊貴奢侈的生活。
  • 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和楊貴妃在一起的日子如此美妙,害的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如此,可以說是很任性了。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實,他剛在位之初十年,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 被官方認證的神人——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563年,卒於公元1620年七月,享年58歲。乃至於數十年後的家族產業的破產很多人都認為主要是因為他的不作為造成的。 萬曆皇帝幼年即位,起先十年由於尚未親政,國家實際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把持。在此期間,張居正對國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多數措施實際發揮了積極意義。明朝人史玄在其《舊京遺事》中描寫了萬曆朝北京的情況:道路無警守,狗不夜吠,中秋月明之夜,長安街上歌聲婉轉曼妙。由此可見,明朝一度呈現中興之勢。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萬曆皇帝一開始勵精圖治,中期不理朝政,把明朝推向深淵
    導語:明朝的萬曆皇帝是一個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發生了不少故事。前有張居正改革,後有萬曆三大徵,這些都是強盛的表現,但是依然有很多史學家認為明朝滅亡,萬曆皇帝的責任最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朱翊鈞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了皇太子,並且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萬曆皇帝在位48年,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陵墓被挖才知真相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 875曠工帝萬曆朱翊鈞
    愛好文史的人一般都知道《萬曆十五年》這本書,說的就是萬曆朱翊鈞,明朝第十三個皇帝,諡號明神宗。有人調侃他是現代曠工者的鼻祖。簡單概括,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就是萬曆朝。北京十三陵供遊客參觀的地下宮殿定陵,就是萬曆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萬曆帝,歷史上有啥說道,黃仁宇的評價廣為人知,我不絮叨這個。只在勞動態度上拿他與雍正做一個對比。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專家開棺驗屍後,明白了其中真相
    關於明代,有這樣一種說法:明之亡,實亡於萬曆。後人對於萬曆皇帝最大的詬病,便是其28年不上朝,並且萬曆在位期間,主持了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費了大量白銀,掏空了國庫,導致朝廷由上至下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明朝從此一天不如一天。
  • 明朝歷史上,連續28年不上朝的皇帝,卻是在位最久的皇帝!
    明朝是個非常奇葩的朝代,也是漢人最後一個朝代,經歷276年,有16個皇帝,不過最最令人感到奇怪的,還是明神宗朱翊鈞,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之最,他連續28年都沒上朝,而且還把國家治理得不錯,令人不得不佩服。
  • 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為何國家卻安然無恙,內戰外戰全勝?
    從1572年到1620年,萬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人吃驚的是,在這48年的皇帝生涯中,他曾經28年不上朝,也被人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皇帝。有人評價萬曆皇帝是最懶惰的皇帝,甚至有人認為明朝滅亡就是因為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緣故,其實不是的,把這一切歸咎於懶惰,是不對的。
  • 皇帝28年不上朝,卻無人爭皇位,300年後出土,大家才知道真相
    因為朱元璋太勤政,所以這事在明朝就成了規矩。以後的皇帝都要把早朝當作祖制來遵行,但也有一些不遵行的,皇帝便28年沒有上朝。300多年後,他的陵墓被打開,他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上朝。毋庸置疑,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在中國歷史上,奇奇怪怪的有很多出名的皇帝。在他身後,有一個以專制著稱,有藝術造詣卓著而著稱的人,還有一個以做木工著稱,但只有他不能上朝。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對他要求非常嚴格,萬曆皇帝自己也自覺刻苦,不管寒冬盛暑從不間斷,史學家評價「在讀書方面,明朝眾位皇帝中萬曆排第二,而第一是朱元璋。」 在萬曆皇帝登基初期,朝廷最突出的問題是內閣大臣互相爭權打壓問題,這個問題自嘉靖皇帝開始到明朝滅亡都沒能解決。
  • 明朝萬曆皇帝的「課程表」
    明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初三日,10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曆,是為萬曆皇帝。他的父親隆慶帝在留給他的遺詔中說:「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皇家歷來重視對皇子的教育,由草莽英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不例外。其實這一年的三月,朱翊鈞就已正式「出閣就學」,為將來成為一個稱職的君主做準備。讀書習字 日講不輟
  • 同樣是「無為」而治,為什麼趙楨成了仁宗,而朱翊鈞卻成了神宗
    在明朝也有一位皇帝,和趙楨這一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口碑卻是一個天一個地,這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兩位皇帝的雷同經歷我們來對比下這兩位皇帝的相似之處:都是當朝在位時間最長:趙禎一共在位42年,終年54歲,宋朝在位時間最長;朱翊鈞在位48年,終年58歲,明朝在位時間最長。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確實三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並非不理政。不過他一直在理政,只是不和大臣們直接見面而已。萬曆皇帝處理朝政不和大臣見面,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卻不被群臣架空呢?首先,咱們這位萬曆皇帝初登大位手段高超。
  • 史上最「懶」皇帝——明神宗,28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其實也是很有才華的一位皇帝,要不然他也不會在28年不上朝的情況下卻能將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成為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此外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稱帝後的十年裡面都是非常勤快的,常常為國事奔波勞頓。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萬曆皇帝長達28年的時間內不上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其中的一些原因吧!
  • 明朝潞王朱翊鏐和萬曆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萬曆原來是個寵弟狂魔
    大明朝的藩王,從明成祖朱棣之後,閒來無聊,個個都成了斂財小能手。其中,潞王朱翊鏐,斂財方面可謂是藩王之首,而且還不僅僅這一個第一。而萬曆帝,也可以說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貪財,也最會斂財的皇帝。就從愛財、斂財這一點來看,朱翊鏐和朱翊鈞如果不是同胞親兄弟,那還真就有點奇怪了。
  • 由於講官盡心輔導,李太后嚴格管教,朱翊鈞年漸長學愈進
    由於講官盡心輔導,李太后嚴格管教,朱翊鈞年漸長學愈進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明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