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朱翊鈞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276歲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此時距離萬曆皇帝朱翊鈞逝世僅過去了24年。現代有不少學者提出"明亡於萬曆"的觀點,認為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那麼四百年前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呢?
曇花一現的"萬曆中興"
任何朝代的滅亡,都是多方面因素並行導致的結果,明朝亦然。所以,單單說"明亡於萬曆"是站不住腳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萬曆首輔張居正
其實,在萬曆初期的十年中,明朝在張居正的帶領下,一度走向復興之路,史學家稱這段時間為"萬曆中興"。張居正的改革就像一針強心劑,為大明王朝注入了濃厚的生命力。據史料記載,在實行改革後,明朝國庫的存銀達到了700萬兩之多,糧食儲備也達到了1300多萬石,足夠百姓使用十年。
相比之下,嘉靖年間的存糧還不及此時的十分之一,可見改革的成效。但是在張居正逝世後,萬曆皇帝便推翻了改革。他這一推翻,使剛剛走上正軌的明朝立刻重新回到了衰落的道路上,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萬曆親手葬送了明朝最後的希望?
萬曆皇帝出遊圖
推翻改革致使再度衰落
萬曆之所以推翻改革是因為張居正的存在嚴重限制了皇權的行使。萬曆登基時不過10歲,全靠張居正輔政,在他輔政的十年間,實行改革得罪了很多大臣。而且在這期間,萬曆對張居正是唯聽是從,使得張居正大肆利用權力排除異己,也使得萬曆對張居正的態度由敬畏變為記恨。
所以,張居正死後,在萬曆的默許下,被他得罪的大臣紛紛上疏,而萬曆也順水而為,剝奪了張居正的官職爵位,並廢除了改革,這一舉動使得大明最後強盛的希望也落空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
除了廢除改革,萬曆自身還揮霍無度,給明朝造成了嚴重的財政赤字,造成了國庫空虛,不少大臣也嚴正批評他這種行為。有史學家指出,萬曆在位時將前代嘉靖和隆慶兩朝的積蓄揮霍一空。面對大臣的指責,萬曆不僅沒有改過自新,反而派身邊的宦官到地方去加收礦稅,以彌補自己的財政漏洞。
但是宦官這類人,往往都不是什麼好人,萬曆派他們到地方去收取礦稅,無疑是敗壞朝廷名聲。他們仗著皇帝撐腰,無所不用其極,在短短三年的時間之內,為萬曆收稅的宦官就遍布全國。
在這樣的徵收下,這些宦官每年大概能為萬曆收到白銀近兩百萬兩,解決了財政危機。但是這種行為引起了民間的強烈不滿,以致於各地頻繁發生起義兵變。可以說,此時的朝廷,在百姓的心目中就是一個十足的吸血鬼,永遠也填不滿。
隆慶皇帝朱載垕
隨著隆慶開關的進行和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大量白銀流入明朝,造就了許多資產階級大財主,於是一時間,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奢侈之風,而萬曆皇帝更是自在。
萬曆的生活奢侈顯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在他成婚時,朝廷為了置辦他的婚禮,前後總計花費白銀多達七萬兩。要知道,此時還是張居正輔政期間,而到了萬曆親政的時候,就更加奢侈了,他的弟弟潞王成婚時,獨攬大權的萬曆皇帝賞賜了上萬兩珠寶,黃金白銀更是不計其數,前後總共花費高達九萬兩銀子。
除了徵收賦稅,萬曆還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事,分別是平定寧夏哱拜叛亂、播州之亂和討伐朝鮮之戰。雖然這三次戰爭都以明軍取得勝利而告終,但是除了朝鮮之戰外,其餘兩戰完全可以避免。
寧夏哱拜地區
因為寧夏叛亂和播州之亂完全是由於萬曆皇帝的用人不當和決策失誤引起的。而他之所以犯下這樣的致命錯誤,更說明自張居正去世後,在萬曆皇帝身邊,沒有一個能夠為他出謀劃策掌控全局的大臣。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場戰爭幾乎是同時發生的。在幾乎同一時間內,明軍取得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勝利,展現了大明朝的軍事實力,也證實了張居正改革的成功。
播州地區
三次戰爭的進行不僅消耗了大量國力,同時也導致了民生因戰爭而變得苦不堪言。長期不間斷的戰爭和日益增加的賦稅,使本就背負巨大生存壓力的百姓紛紛走上了起義的道路,自播州之役後,全國各地接連爆發的農民起義,說明此時明王朝的統治已經不再被世人認可。
女真的崛起和倭寇的侵襲
因為四處的戰爭,明朝無暇顧及東北邊境的遊牧民族,致使女真部落有了崛起的機會。努爾哈赤在東北逐漸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建立了後金,自立為汗。明軍在薩爾滸之戰中的慘敗使明朝對東北地區完全喪失了主權,此後,東北地區的女真部族成為了明朝最嚴重的威脅之一。
而在江浙沿海地區,自嘉靖年間起,便不斷受到海上倭寇的侵擾,沿海一帶民不聊生,深受倭寇的騷擾。雖然有著抗倭名將戚繼光和餘大猷的震懾,也擊退了數次倭寇來犯,但是仍然沒有徹底地消滅倭寇。自隆慶開關以來,由於海上貿易的愈發頻繁,倭寇也逐漸重新出現在沿海一帶,給大明王朝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
懈怠朝政,朝廷無主
面對外患,萬曆無能為力,而在朝政上,萬曆同樣無比懈怠。自萬曆中期"梃擊案"發生後,萬曆皇帝便開始消極怠政,最後甚至二十多年不上朝。從而導致奏章積壓,國家軍政大事無法處理,官職懸空等,使朝廷處於無主狀態長達近20年。
要知道,萬曆皇帝總共也就在位48年。除去最初十年由張居正輔政外,萬曆掌權的時間不過38年。而這其中又有將近20年都不上朝,算下來,萬曆真正作為明朝皇帝的時間不過不到二十年而已,這對於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都是致命的,更別說處在內憂外患中的明朝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
此外萬曆的長期不上朝,導致了宦官集團專政局面的出現,而且愈發強大,以至於後期到了天啟年間,大太監魏忠賢權傾朝野,把持朝政長達八年之久。可以說,萬曆皇帝親手造成了明末宦官專橫的局面,也將大明王朝推到了滅亡的邊緣。
雖然在萬曆皇帝逝世後,明朝還有三位皇帝。但萬曆之子明光宗朱常洛僅僅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便因為"紅丸案"而去世,繼任者朱由校則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木匠皇帝"。而到了最後一帝崇禎時,縱然年輕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有著光復大明的壯志,但無奈此時的大明早已危如累卵,面對女真的進攻和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已經無力抵抗,崇禎帝朱由檢自知敗局已定,自縊煤山,空留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令世人嘆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