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2020-12-08 假如我是狐城

明朝一直一個爭議頗多的朝代,有人佩服明朝皇帝都君王守國門,天子死社稷的氣節,有人恨明朝中後期開始閉關鎖國,把往日開放強盛的中國帶入了一個深淵。

而追究起來明朝滅亡的原因,說法更是眾多,從一開始的討論明朝內鬥消耗太大到崇禎皇帝在做藩王時沒有受到過系統的帝王教育,甚至還有人提出來了明朝的滅亡,實際上是從萬曆皇帝開始的,因為他的不上朝,讓明朝內外癱瘓,那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就真的不怕被別人架空奪取江山嗎?

萬曆皇帝一顆少年心被傷

萬曆皇帝是明朝中後期數一數二的明君,這裡並不能因為萬曆皇帝的不上朝而否定掉他前期的功勞,曾經的萬曆的皇帝也是一個少年,少年最需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心靈上面的關懷嗎?曾經少年皇帝朱栩均在十歲的時候就和大明太后把整個天下交給了張居正,名義上是輔佐政治。其實則是對於天下的治理,這就是和蜀漢諸葛亮一般的存在。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面的一個完美臣子,他的品德十分優秀,對於整個後世而言都是值得長久歌頌的。要研究明朝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我們就要知道明朝建立的過程,曾幾何時朱元璋以不可一世的姿態驅逐了蒙古人,這在當時叫做驅逐韃虜,恢復中國,這是從宋朝滅亡之後的一次復興,崖山海戰把漢人的精神給打沒了。

華夏文明為止蒙塵,朱元璋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百年統治,被當時人看成是漢人之中的聖人,而對於東漢末年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匡扶漢室而不得的這種鬱悶也是感同身受,因為大家都是為了振興漢人,可是朱元璋的明朝成功了,諸葛亮的蜀漢卻是失敗了,這些對於漢夷之間的教誨一直在明朝歷代皇帝之間流傳。

明神宗萬曆皇帝當時才十歲,但帝王家族的教育是比任何人都要嚴格的。他其實早就已經熟讀歷史,對於東漢末年和自己祖先朱元璋那一段歷史他是最深刻的,與其說是太后把天下大任交給了張居正,不如說是萬曆皇帝親自的授予,因為他自己知道自己很小,負擔不起天下的責任。所以萬曆相信自己和張居正一定會成為歷史上的劉禪和蜀漢的關係的,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萬曆皇帝對於自己嚴於律己,勤簡修身,可是這些都夠換來什麼呢?當一切紙張被搓破的時候,那麼夢也就碎了。

明朝並不是缺少如同諸葛亮那樣肱股大臣,也不是缺少清廉一家,為鍋為天下的臣子,缺少的是既能夠匡扶天下於危難之中,把帝國從滅亡邊緣拉回來,又能夠保持自身私德不壞一分的大臣,這種大臣在蜀漢的話是諸葛亮,在明朝土木堡之變的時候曾經出現了一個叫做于謙的人,可惜的是于謙最後還是變成了嶽飛,誰能夠想到明朝還會來一次奪門之變再次更易天下大權,而于謙這個曾經拯救天下的人最後還是要為這個天下赴死。

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是忠心的,奈何沒有遇到一個好皇帝,所以我們現在都還在杭州西湖的于謙和嶽飛墓唱誦賴有嶽魚雙少保,人家始得重西湖的詩句。這裡只能說萬曆皇帝看錯了人,張居正對於國家的治理雖然可以稱得上是如同諸葛亮一般盡心竭力,但張居正私人的品德確實是差了諸葛亮很多啊。這讓成人的萬曆皇帝難以接受。一個自己那麼敬重熱愛的人居然是這樣的人。

對張居正的失望是萬曆皇帝後面不上朝的重要原因。張居正改革進行了十年之久,這十年是張居正完全放開手去幹的十年,明朝的政治得到了一個重塑的過程。原來腐敗的基層基本上被張居正連根拔起。

後面明清三百多年使用白銀作為主流貨幣就是從張居正開始的,張居正對於中國的貢獻是貨幣上面的確定關係和對於基層土地畝數的衡量,當時許多富人隱瞞土地好方便少繳納稅,這使得明朝中央財政赤字年年出現,到最後的時候竟然連軍隊的軍費都支付不起,要不是有張居正的這十年改革,明朝很那延續到崇禎皇帝時代,所以很多人說明朝亡於萬曆皇帝就是這個原因,但也是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無間配合實現了明朝的短暫中興。

可是萬曆皇帝對於張居正的期望太高了,他既希望自己的師傅張居正是一個如同諸葛亮于謙一般挽救天下的人,又希望張居正能夠潔身自好,在明朝汙濁的官場之中做一朵青蓮,可惜張居正這方面沒有做到啊,他的確有接受賄賂的歷史,還被人舉報了出來,經過調查之後,完歷皇帝發現了明朝官場原來是這個樣子,早已經不是自己少年書籍之中所說的秦漢時代哪些簡樸精神,也早已經不是唐宋時期那種溫文爾雅和相忍為國。

明朝大臣在朝廷大會上面都能夠如同鬧市之中的潑婦一樣吵給不休,而祖先制度對於這種的懲罰甚至能夠在金鑾殿這種場所脫下褲子達屁股,從一定程度上面來說明朝的文官集團差宋朝的文官集團太遠了,腐敗的吏治,賄賂的橫行,素質低下的朝議,皇權與臣權的對抗都讓萬曆皇帝感到厭惡反感,所以他乾脆躲到深宮之中不舉行朝會,因為他一顆少年心早已經失望。

二十八年不朝會仍不失江山

萬曆皇帝的不上朝可以看成上他對文官集團的對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上面來看難道他就真的不處理天下大事情了嗎?實際上不是的,只是自張居正以後,萬曆皇帝就再也不想面對這群人了,他仍然是在深宮之中處理這些事情。

明朝有一項制度叫做內閣制度,這個制度實際上是朱元璋效仿宋朝設置大學士來參加政治的官職,有宰相的責任和義務卻沒有宰相的權力與威嚴,到了明孝宗時代就已經完全成熟了,明神宗萬曆皇帝當年就是靠著這個內閣制度與後面衍生出來的票擬制度成功的控制了明朝朝堂,所謂內閣就是由幾個大學士組成的首輔,次輔以及末輔。

他們負責處理天下奏摺,然後根據事情的程度來給出處理方法,這些大學士的方法奏摺則是交給內宮之中的司禮太監,再通過他們教給深宮之中的萬曆皇帝,皇帝看了之後給出自己的意見,如果對這些處理方法滿意的話,萬曆皇帝就會描紅,如果不滿意的話就會描藍,然後讓太監打回重新擬定處理意見。萬曆皇帝就是靠著這些統治了明朝後面不上朝的二十八年時間。

但這種制度讓明朝文官集團與明朝皇帝離心離德,過去那種君臣和諧關係不復存在,所以到了明朝後期的時候,君臣之間甚至像防賊一樣防者對方。以至於萬曆皇帝後期為了收取財賦在東南加稅差點激發了民變。不知道這個時候的萬曆皇帝有沒有想過曾經被文臣辜負的少年自己今天反過來辜負文臣而被百姓所放棄呢?

相關焦點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近三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掌握皇權?憑的是什麼?
    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並不是說他對朝政不聞不問,他是個聰明的人,對時局看得很清楚。當時文官集團勢力太大,而且非常團結,作為皇帝,很多事情無法做出決策,而是被文官集團把持著。為了不讓自己被架空,他牢牢抓住皇權,只要權力不旁落他人之手,那些文官再怎麼折騰也翻不了天。
  • 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和楊貴妃在一起的日子如此美妙,害的唐玄宗"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如此,可以說是很任性了。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實,他剛在位之初十年,還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 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權臣架空?多虧這三人
    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對他要求非常嚴格,萬曆皇帝自己也自覺刻苦,不管寒冬盛暑從不間斷,史學家評價「在讀書方面,明朝眾位皇帝中萬曆排第二,而第一是朱元璋。」 在萬曆皇帝登基初期,朝廷最突出的問題是內閣大臣互相爭權打壓問題,這個問題自嘉靖皇帝開始到明朝滅亡都沒能解決。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不是懶惰!郭沫若挖墓時說出實情。今天依舊為大家講解《明朝那些事兒》,探尋歷史深處隱藏的秘密。古代的皇帝仿佛就是一個「超級巨星」,受萬人敬仰,一舉一動都備受天下人的關注,而他們也窮極享受,過著無比尊貴奢侈的生活。
  • 萬曆皇帝為何28年不上朝?專家開棺驗屍後,明白了其中真相
    關於明代,有這樣一種說法:明之亡,實亡於萬曆。後人對於萬曆皇帝最大的詬病,便是其28年不上朝,並且萬曆在位期間,主持了萬曆三大徵,鞏固了明朝疆土,但也耗費了大量白銀,掏空了國庫,導致朝廷由上至下橫徵暴斂,民不聊生,明朝從此一天不如一天。
  • 萬曆皇帝連續28年不上朝,為何國家卻安然無恙,內戰外戰全勝?
    從1572年到1620年,萬曆做了48年的皇帝,令人吃驚的是,在這48年的皇帝生涯中,他曾經28年不上朝,也被人稱為中國最神秘的皇帝。有人評價萬曆皇帝是最懶惰的皇帝,甚至有人認為明朝滅亡就是因為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緣故,其實不是的,把這一切歸咎於懶惰,是不對的。
  • 萬曆皇帝朱翊鈞:推翻新政,20年不上朝,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萬曆皇帝朱翊鈞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276歲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此時距離萬曆皇帝朱翊鈞逝世僅過去了24年。有史學家指出,萬曆在位時將前代嘉靖和隆慶兩朝的積蓄揮霍一空。面對大臣的指責,萬曆不僅沒有改過自新,反而派身邊的宦官到地方去加收礦稅,以彌補自己的財政漏洞。 但是宦官這類人,往往都不是什麼好人,萬曆派他們到地方去收取礦稅,無疑是敗壞朝廷名聲。
  • 30年不上朝,為什麼還能把控朝局,萬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
    明朝皇帝在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奇葩朝代,先不說祖父嘉靖皇帝沉迷道教,其父親更是因沉迷媚藥36歲早逝,家有奇葩基因,30年不上朝也算續上其祖上奇葩基因。首先說明一點,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兩碼事。萬曆皇帝確實三十年不上朝,但不代表他並非不理政。不過他一直在理政,只是不和大臣們直接見面而已。萬曆皇帝處理朝政不和大臣見面,為什麼還能大權在握,卻不被群臣架空呢?首先,咱們這位萬曆皇帝初登大位手段高超。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萬曆皇帝二十餘年不上朝,為什麼沒有被架空?從國本之爭拆解端倪
    1581年,冬,萬曆皇帝朱翊鈞,前往慈寧宮向太后請安。但太后不在。恰巧,太后的一名宮女,端水伺候朱翊鈞洗手。這一年萬曆皇帝剛滿18歲,正是荷爾蒙極為旺盛的年歲。於是,肌膚相觸,萬曆心血來潮,當即脫了褲子,把這名宮女寵幸了。
  • 史上最「懶」皇帝——明神宗,28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其實也是很有才華的一位皇帝,要不然他也不會在28年不上朝的情況下卻能將國家管理的井井有條,成為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此外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稱帝後的十年裡面都是非常勤快的,常常為國事奔波勞頓。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萬曆皇帝長達28年的時間內不上朝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其中的一些原因吧!
  • 明朝歷史上,連續28年不上朝的皇帝,卻是在位最久的皇帝!
    明朝是個非常奇葩的朝代,也是漢人最後一個朝代,經歷276年,有16個皇帝,不過最最令人感到奇怪的,還是明神宗朱翊鈞,因為他創造了一個歷史之最,他連續28年都沒上朝,而且還把國家治理得不錯,令人不得不佩服。
  • 萬曆皇帝在位48年,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陵墓被挖才知真相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
  • 萬曆皇帝為何近30年不上朝?打開他陵墓的那一刻,世人恍然大悟……
    歷史上,萬曆皇帝是有名的曠工皇帝。他自1573年登基,到1620年駕崩,在皇位上超長待機48年。而不上班、不開會、不見大臣、不批文件地消極怠工,則長達近30年。 正是因為他開會不規律,所以才會出烏龍。
  • 皇帝28年不上朝,卻無人爭皇位,300年後出土,大家才知道真相
    因為朱元璋太勤政,所以這事在明朝就成了規矩。以後的皇帝都要把早朝當作祖制來遵行,但也有一些不遵行的,皇帝便28年沒有上朝。300多年後,他的陵墓被打開,他才明白自己為什麼不上朝。毋庸置疑,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在中國歷史上,奇奇怪怪的有很多出名的皇帝。在他身後,有一個以專制著稱,有藝術造詣卓著而著稱的人,還有一個以做木工著稱,但只有他不能上朝。
  • 萬曆皇帝為什麼幾十年不上朝?
    按你這種說法,天天按時上朝的皇帝,是不是都是在演戲啊?我沒有這種意思,但是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大家,任何的權力運作,主要都是在幕後進行的,我們幕前看到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是禮儀性質的。最簡單而言,萬曆十歲就當皇帝了,當時的萬曆,因為有太后管教、督促,自然會按時上朝。你說當時的萬曆,上不上朝,能有多大區別?至於三歲的溥儀、六歲的順治、八歲的康熙,上不上朝,你說能有多大區別?
  • 盤點明朝3位長期不上朝的皇帝,其中有一位二十多年都不上朝
    明朝是歷史上一個比較奇葩的朝代,據記載,明朝共傳16位皇帝,享國276年,其中皇帝不上朝的時間長達121年,幾乎佔了一半;但偏偏在這種情況下,明朝的經濟、文化,包括軍事等,都發展很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個奇蹟了。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明朝不上朝時間最長的三位皇帝,來看看都有誰吧。
  • 被官方認證的神人——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563年,卒於公元1620年七月,享年58歲。乃至於數十年後的家族產業的破產很多人都認為主要是因為他的不作為造成的。 萬曆皇帝幼年即位,起先十年由於尚未親政,國家實際由李太后和張居正把持。在此期間,張居正對國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多數措施實際發揮了積極意義。明朝人史玄在其《舊京遺事》中描寫了萬曆朝北京的情況:道路無警守,狗不夜吠,中秋月明之夜,長安街上歌聲婉轉曼妙。由此可見,明朝一度呈現中興之勢。
  • 歷史上最奇葩的一位皇帝,大概有28年時間沒上朝!(下)
    歷史上最奇葩的一位皇帝,在位48年,有28年時間沒上朝!(下)因此,在張居正死後的不久就下令抄家,而跟他有關係的一幫他提攜起來的臣子也都受到貶官。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了自己想的是多麼的錯誤,沒有了自己的老師幫他壓著的一班臣子立刻就露出了他們的獠牙,一個個的都跟自己作對,他發現自己玩不轉了,原來朝堂這麼可怕,以前的自己太純潔,小孩子脾氣他的發現事情沒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於是就決定不玩了。一氣之下鑽進了後宮,老子不玩了,你們不是想玩嗎,你們自己去玩去吧。
  • 875曠工帝萬曆朱翊鈞
    雍正是996或者超級996,而萬曆帝則以曠工而著稱於世,因為他曾連續28年不上朝,也就是不主持國務會議,更準確說他有選擇地曠工加怠工。皇帝曠工,臣子們誰都不敢懈怠。天威莫測,東廠西廠的密報中說某個官員如何如何不像話,估計也會倒大小不同的黴。明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573-1620),10歲繼位,在位48年,卻曠工整整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