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曠工帝萬曆朱翊鈞

2021-02-23 鄒藍新山海經

曠工帝萬曆

鄒藍/圖,文

說萬曆帝,一般人不清楚究竟是誰。愛好文史的人一般都知道《萬曆十五年》這本書,說的就是萬曆朱翊鈞,明朝第十三個皇帝,諡號明神宗。有人調侃他是現代曠工者的鼻祖。簡單概括,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就是萬曆朝。

北京十三陵供遊客參觀的地下宮殿定陵,就是萬曆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萬曆帝,歷史上有啥說道,黃仁宇的評價廣為人知,我不絮叨這個。只在勞動態度上拿他與雍正做一個對比。

雍正是996或者超級996,而萬曆帝則以曠工而著稱於世,因為他曾連續28年不上朝,也就是不主持國務會議,更準確說他有選擇地曠工加怠工。皇帝曠工,臣子們誰都不敢懈怠。天威莫測,東廠西廠的密報中說某個官員如何如何不像話,估計也會倒大小不同的黴。

明神宗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1573-1620),10歲繼位,在位48年,卻曠工整整28年。

為何天下依然相對井然有序,沒有因為皇帝不照面就亂呢。這個表明,皇帝可有可無;有為而明智的皇帝會讓事情更好一些,或者少砸一些;而亂來的皇帝最糟糕的就是把江山砸掉。皇帝不瞎鼓搗亂來,也許對江山更好。

其次,皇帝不上朝,但是宰相和百官都會依照慣例處理日常公務,並不因為皇帝不出面就不幹活。朝廷和天下的事務,依然按照慣性在往下走。即便有兵燹或災荒,文官也有定規。

據說萬曆老朱,在位初期不這樣的。10歲繼位之後,他按照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建議,每天於太陽初出時就去文華殿,聽儒臣講讀經書。然後休息片刻,又回到講席,讀史書。吃完午飯才返回宮內。每個月只有三、六、九常朝之日才不去講讀。除此之外,即使是隆冬盛暑也不間斷。還是很勤勞的。

後來神宗長大能親政了,自己主意也有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一開始他興致頗高,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執政初期他還算是明君,他以張居正為首輔,大力推行改革,開啟了明朝的一段中興時期。有一年大旱,萬曆特地從紫禁城步行去天壇,為天下祈雨。

從萬曆十七年開始,因為不滿文官系統不能讓他隨心所欲如願,他憋氣就開始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就連朝中內閣走了他也不管,也不批准補人。許多大臣幾十年得不到晉升,而新來的官員連皇帝長什麼樣也不知道。看了萬曆十五年方知,他是與不合心願但是又難對付的文官鬥氣。

不過萬曆帝有運氣,他長期曠工怠工,倒沒有遭遇宦官之亂,也沒有外戚幹政、奸臣當道,朝內黨爭也沒有愈演愈烈,明庭也沒有就此癱瘓。

根據歷史記載,萬曆對臣子們宣稱自己身體不好,步履維艱,因此不能上朝。對這個說法,大臣們顯然不買帳,明裡暗裡地職責萬曆皇帝因為縱情於聲色犬馬,把身體搞壞了,心裡上也產生了倦怠。他因此對群臣不滿,對政務充滿冷漠,才不願意上朝處理朝政。

1960年代翰林院郭祭酒和順天吳府尹派考古人挖開定陵,證實他瘸了。棺木打開後,對骸骨的測量表明,他右腿比左腿短好一截。醫生分析的結果是,萬曆帝患有相當嚴重的肌肉萎縮症。我認為,這是他曠工後的事,如果不曠工時就瘸了,臣子看到後肯定會有記錄的。

寧夏,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 1996,7

我覺得瘸腿是萬曆的現世報。萬曆當皇帝而曠工,除了上天能懲罰他懈怠,別人都不可能。而後來他的墓給郭吳二人以考古名義掘開,沒多久就遭遇1966革命狂飆,屍骨都被燒掉扔掉。他遇到幾百年後的翰林院想考古的郭祭酒與治明史的吳府尹,是歷史對他的懲罰。郭祭酒曾想動康熙的腦筋,也想動朱棣明成祖的墓,更想動驪山下老秦的腦筋。但是上頭只批准他挖萬曆的墓。定陵挖開後文物保護不力的教訓巨大,後來開挖皇陵的事則完全禁了。郭祭酒後來聲名不佳而吳府尹則死於非命,算是他們膽大妄為的間接報應嗎?

由朱翊鈞曠工28年我想到了一個曾經曠工好幾年的老闆。他在商學院和國外旅行中別人特意給他安排而結識的一個極度虛榮有心計的不知名小演員,而後用幾碗後來著名的「紅燒肉」騙得小演員歸(好多人也感覺是他中計入了套)。他數年雲遊四方,不是登山,就是潛水,或者在西洋搞進修式休假而數年不理公司事務那樣。不過老闆不敢28年不理事的。果然他也幹砸了,現在聲名狼藉。

皇帝也996,也曠工

帝王996之雍正(873)

398為什麼說共享經濟是新瓶裝舊酒

題圖,秘魯南部CUSCO附近的Machu Pichu遺址,是INCA王朝的遺址


相關焦點

  • 萬曆朝的前十年,在朱翊鈞的支持下,政府面貌煥然一新
    萬曆朝的前十年,在朱翊鈞的支持下,政府面貌煥然一新張居正為內閣首輔以後,朱翊鈞將內廷的事務託給馮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朱翊鈞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全力支持張居正,推行萬曆新政。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推行的章奏「考成法」。它是針對官僚作風和文牘主義而提出的,意在「尊主權,課吏職,信賞罰,一號令」,提高朝廷機構辦事效率。
  • 被官方認證的神人——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
    這四位皇帝就是宋神宗趙頊、明神宗朱翊鈞、西夏神宗李遵頊和大理神宗段智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神宗朱翊鈞。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他生於公元1563年,卒於公元1620年七月,享年58歲。
  •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郭沫若挖墓一幕:是你也不會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為何28年不上朝?不是懶惰!郭沫若挖墓時說出實情。今天依舊為大家講解《明朝那些事兒》,探尋歷史深處隱藏的秘密。古代的皇帝仿佛就是一個「超級巨星」,受萬人敬仰,一舉一動都備受天下人的關注,而他們也窮極享受,過著無比尊貴奢侈的生活。
  • 明朝潞王朱翊鏐和萬曆帝朱翊鈞是同胞兄弟,萬曆原來是個寵弟狂魔
    而萬曆帝,也可以說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貪財,也最會斂財的皇帝。就從愛財、斂財這一點來看,朱翊鏐和朱翊鈞如果不是同胞親兄弟,那還真就有點奇怪了。萬曆皇帝朱翊鈞和潞王朱翊鏐的父親,就是那位創造了隆慶新政的明穆宗朱載垕,也叫朱載坖。隆慶帝女兒很多,可是,僅有四個兒子,還早殤了兩個。
  • 萬曆皇帝朱翊鈞:推翻新政,20年不上朝,明朝滅亡的罪魁禍首
    萬曆皇帝朱翊鈞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276歲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此時距離萬曆皇帝朱翊鈞逝世僅過去了24年。現代有不少學者提出"明亡於萬曆"的觀點,認為早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禍根,那麼四百年前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呢? 曇花一現的"萬曆中興" 任何朝代的滅亡,都是多方面因素並行導致的結果,明朝亦然。所以,單單說"明亡於萬曆"是站不住腳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明亡實亡於萬曆的說法是有根據的,看看萬曆年間發生的種種事情
    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的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數十年不上朝,那他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怠政的呢?他怠政的程度有多麼嚴重呢?在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十月初五,禮部主事盧洪春顯得格外憂心仲忡。因為在二十天前,皇帝朱翊鈞多次不上朝,下詔說頭暈得厲害,必須罷朝。聯繫到自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連祭拜祖宗太廟都要遣人代行,作為禮部主事的盧洪春覺得要對皇帝講講禮了。大明帝國之治,禮儀為先。
  • 同樣是「無為」而治,為什麼趙楨成了仁宗,而朱翊鈞卻成了神宗
    在明朝也有一位皇帝,和趙楨這一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口碑卻是一個天一個地,這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明神宗親政,當時朱翊鈞20歲。萬曆20歲親政,已是弱冠之年。李太后也就不太管他了。同樣的,失去枷鎖的朱翊鈞也是一頭撲進了溫柔鄉中,一心一意地搞起了人口建設。這裡面的傑出代表就是鄭貴妃。這些故事在之前寫萬曆、鄭貴妃的時候都有談及,不再贅述。
  • 由於講官盡心輔導,李太后嚴格管教,朱翊鈞年漸長學愈進
    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明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 萬曆皇帝在位48年,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陵墓被挖才知真相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
  • 萬曆皇帝一開始勵精圖治,中期不理朝政,把明朝推向深淵
    導語:明朝的萬曆皇帝是一個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發生了不少故事。前有張居正改革,後有萬曆三大徵,這些都是強盛的表現,但是依然有很多史學家認為明朝滅亡,萬曆皇帝的責任最大,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朱翊鈞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被立為了皇太子,並且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中歷史|為何說萬曆朝是明朝唯一的兩宮並尊
    導語《萬曆首輔張居正》是一部記錄明朝重臣張居正艱難推行改革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劇中提到了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萬曆皇帝登基,兩宮並尊。到了明朝,在萬曆朝之前,有三朝出現了兩位皇太后同時存在。—《萬曆野獲編》
  • 明神宗朱翊鈞為何要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那麼明神宗朱翊鈞為何如此鍾情於關公呢?明神宗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歲就即位了,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朱翊鈞在位初之十年,由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 樊樹志:十歲登極的萬曆,差點成為與宋徽宗齊名的書法天子
    萬曆原本懷著喜悅心情練字,卻遭張居正上疏批評,此後便不敢再向群臣炫耀書法。儘管皇帝權大無邊,卻受著無形的拘束。《徐顯卿宦跡圖》之「金臺捧敕」中的萬曆帝形象朱翊鈞即位伊始,曾下詔在建文朝盡節諸臣家鄉建告祠廟祭祀,並頒布《苗裔恤錄》,對他們的後裔給予撫恤;又在南京建表忠祠,祭祀徐輝祖、方孝孺等人。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朱常洛的生母是朱翊鈞生母李太后宮中的一個宮女,朱翊鈞引以為恥;萬曆皇帝最寵愛的是萬曆十年入宮的鄭氏,鄭氏極得朱翊鈞歡心,自然愛屋及烏,也很喜歡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可為什麼朱翊鈞沒這麼做呢?
  • 萬曆皇帝將近三十年不上朝,是懶惰怠政,還是有難言之隱?
    中國歷史上不愛上朝理政的皇帝大有人在,如果搞個不愛上朝大賽,評選出其中之最的話,那麼這個冠軍,恐怕是非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莫屬,且沒有之一。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萬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是在這48年中,這位仁兄居然創造了將近30年不上朝的記錄!您說他不奪冠,誰還能爭這個第一?
  • 明朝萬曆皇帝:我都已經28年不上朝了
    不過,在歷史上, 比唐玄宗厲害的不上朝的皇帝要有很多,但是最出名的,當屬明朝萬曆皇帝。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曆皇帝。他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明朝萬曆皇帝的「課程表」
    明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初三日,10歲的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改元萬曆,是為萬曆皇帝。他的父親隆慶帝在留給他的遺詔中說:「朕不豫,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皇帝就學,分為日講和經筵兩種。為了讓小皇帝能更快地從歷史經驗中學習治國的方法,張居正於隆慶六年(1572年)向萬曆進呈《帝鑑圖說》一書,該書由張居正命講官馬自強等人考究歷代帝王事跡,選取「善可為法者」八十一事,「惡可為戒者」三十六事,每一事配圖一幅,後面附以傳記本文,圖文並茂,很適合少年皇帝的心理。萬曆對此書十分喜愛,常將之置於座右,便於隨時翻閱,藉以明理澄性,每逢講讀之日,便叫張居正解說,習以為常。
  • 萬曆的8個兒子裡,有4個兒子的結局很悽涼?福王朱常洵成了一鍋湯
    萬曆皇帝朱翊鈞,一輩子有8個兒子,其中長子朱常洛做了皇帝,還有3個兒子全都早夭。
  • 《人民的名義》中多次提到《萬曆十五年》,這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這一年,西班牙軍隊西徵大英帝國,而遠在東方的明朝,經過明神宗朱翊鈞大刀闊斧的改革,原本一改明朝的頹勢,出現了盛世曙光
  •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從此刻起,大明帝國走向滅亡?
    明末清初的《萬曆十五年》是一本著名的書,其作者是美籍華人,教授,學者黃仁宇。此書出版後,立即在中國史界引起轟動,引起很大關注。1587年,萬曆十五年,是非常平常的一年,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卻引起了許多歷史學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