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國家級人才Jon將正式加盟台州學院。Jon選擇台州學院的理由很簡單:「台州的醫化產業很吸引我,台州學院對人才的服務很打動我。而且,老師們都會講英文,溝通沒有障礙,真好!」
隨著人才強校戰略的深入實施,台州學院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加強,成為一大批高層次人才聚集的新高地。近三年,台州學院共引進博士教師3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台州市博士總數的79%;柔性引進14個高水平團隊;引育省部級以上人才22人,面向全球招聘二級學院院長3人,實現新突破。
完善機制,造引才「強磁場」
今年,台州學院迎來首位「長江學者」蘇春翌教授。
2018年,台州學院對標台州「七大千億產業集群」,新成立航空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學院)。蘇春翌教授主要從事機器人控制及精密機電系統控制的理論及應用研究,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計劃等課題。他的加入,無疑讓台州學院在智能製造學科建設上「如虎添翼」。
台州學院一直將人才作為學校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該校通過修訂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辦法、「三臺學者」資深教授引進辦法、建立柔性引才機制、實施特聘教授制度、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等舉措,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近三年,累計引進博士教師3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台州市博士總數的79%。
「外引」招人才,「內培」育人才。台州學院出臺了教職工進修暫行規定,以高額經費支持和激勵政策,鼓勵教職工參與海外、國內訪學,攻讀國內外博士學位。同時出臺「135攀登計劃」「青年英才」培養工程等制度,初步形成配套政策體系。
醫藥化工與材料工程學院教授黃國波2003年入職台州學院。十餘年教學生涯,在學校一系列培養體制的激勵下,不斷成長,「阻燃材料」課題研究兩次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今年,還入選台州學院「135攀登計劃」A類人才,年薪大幅提升。
創建平臺,厚植留才環境
作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來自安徽的王磊教授是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有機合成方法學的研究,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去年9月,台州學院為王磊舉行了入職儀式。短短兩周內,辦公室、實驗室均配備到位。「我深刻感受到台州學院對人才的重視和尊重。在這工作,很安心很舒心。」王磊說。
人才引進來,還要留得住。近年來,台州學院建立了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聯盟等10多個省級以上平臺,並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共建台州大數據智能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國情調研基地、台州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等20餘個政產學研創新聯合體,為人才發揮作用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在地方高校中創造性建立高等研究院,設立創新藥物、溼地與克隆生態學、先進塗層材料等22個首席科學家制研究所(院),給予首席科學家科研經費、團隊搭建等自主裁量權,加快學科團隊成長。
依託台州兩個「30條」人才新政,疊加市校引才政策待遇,台州學院落實落細人才配套服務,營造重才愛才惜才氛圍;依託「咖啡思享會」「書記有約」等交流平臺,學校領導聽取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優化人才成長環境。
校地共生,人才服務地方發展
作為一所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台州學院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與市級有關部門及縣(市、區)建立全面合作關係,一批產業學院相繼落地。
「我們著重引進更多與台州學院學科發展相匹配,與台州產業需求相匹配的人才,為台州學院『申碩、升格、創一流』提供智力支持,也讓我們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更有能力。」台州學院人事處處長楊健國說。
以人才為依託,台州學院辦學實力不斷提升。近兩年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數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吳劼教授領銜的小分子藥物研究創新團隊獲批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化學、工程學2個學科接近全球ESI排名前1%,生態學在中國校友會一流學科排名中並列全國第17、進入前15%,學校位居2020自然指數內地高校排行榜第180名,躋身2020中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前10強。
校地共生發展,人才迸發的力量正轉化為台州地方發展的不竭動力。去年以來,台州學院派出47支由博士、教授組成的「1139科技小分隊」,深入企業,對接技術難題400餘個,達成意向協議200餘項,成為台州經濟發展主戰場中一股有生力量。
責任編輯:葛星星
【來源:台州新聞APP】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